中國外貿“熬”年關,貨代又如何,你準備好了么?
2015-12-09 10:01:03
Landbridge平臺
中國外貿“熬”年關
貨代又如何,你準備好了么?
物流和外貿像兄弟一樣,骨肉相連。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在當下國際經濟危機,中國國內人工成本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外貿行情每況愈下,貨代人的你做好應對的策略了么?
“今年做完,可能就要關門了。”這是上海一家外貿服飾加工公司的老板顧麗(化名)見到本報記者時說的第一句話,而這句話她已經說過很多遍。惡劣的外貿環境,使公司的收益每況愈下,甚至盈利都很困難,但每次想到要關門,她卻又是打心眼里不舍;訂單少、錢越來越難賺是如今中國外貿行業的普遍現象。
1月14日,當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在北京談及中國外貿進出口現狀時也表示,外貿持續30多年的高速增長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而就在此前一天,海關總署公布了2014年進出口數據。盡管2014年外貿增長不達標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內,但數據一出,還是讓人十分震驚: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比2013年增長2.3%,遠低于年初制定的7.5%的目標,而這也已經是中國第三年未能完成外貿目標。而貿易順差方面,我國去年全年貿易順差達2.35萬億元,同比擴大45.9%,再創新高。
這樣的結果在意料之中,但也讓人尤其是傳統的中小外貿企業感到憂慮,到底怎樣才能扭轉局勢,難道對于外貿公司的老板們而言,只能眼巴巴看著越來越少的訂單,等著關門大吉嗎?
31省區進出口增幅排行 近8成地區陷入負增長
形勢嚴峻 -—-
進出口增速回落 前三季度貿易順差擴大82.1%,22省區進出口負增長 外貿大省全負增長,青海CPI同比上漲2.5%居于榜首,海南僅漲0.4%墊底。其中青海物價已連續14個月漲幅居全國第一。
海關總署:外需低迷是上半年進出口負增長主因
“2014年貿易順差規模創歷史新高的主要原因是由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拉低了進口值所造成的。而出口貿易方面,外貿企業應該尋求新的突破口,加強創新,加快轉型。”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東南亞危機
2014年的進出口數據,創下了近幾年來外貿增速的新低。2.3%,這一數據直觀地展示著中國外貿增速下滑之大。曾幾何時,中國外貿多年經歷的是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最高峰時增長率一度高達37.1%。 然而,這樣的日子顯然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事實上,外貿出口訂單減少的跡象早在前兩年就已出現,外貿企業已經經歷了幾年的寒冬期。而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訂單都流向了東南亞。
緬甸成衣業工人
“東南亞那邊的報價特別低,如果我不能給出同樣的報價,客戶自然都跑了”。“從2013年開始,公司的經營狀況明顯開始惡化。”顧麗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一旦自己的公司提出漲價,客戶便會拿出一家更低的報價單,“這幾天財政部和國稅總局剛剛提高部分紡織品出口退稅率,我們還沒享受到這一政策帶來的好處,外商就聞風而來,要求她進一步降低價格。”顧麗坦言,外商的比價讓他們承受了很大的損失。出口外貿服飾加工業已經進入一種價格大戰的惡性循環。
然而不斷增長的人工成本卻是她無力改變的,2014年12月15日,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4》指出,中國工資水平在過去十余年大幅增長,制造業平均工資超過大多數東南亞國家和南亞國家,勞動力成本優勢已成往事。
通用汽車泰國總部
此外,報告援引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所做的調查數據指出,上海普通工人的月基本工資為495美元,分別是吉隆坡、雅加達、馬尼拉、曼谷、河內、金邊、仰光、達卡、新德里、孟買、卡拉奇、科隆坡的1.15倍、2.05倍、1.88倍、1.35倍、3.19倍、4.9倍、6.97倍、5.76倍、2.2倍、2.38倍、3.21倍、3.8倍。
在匯率、成本等問題的多重作用下,還要不斷被客戶壓價,顧麗實在有些扛不住了。“我們的工人工資現在一般在3000元左右,比5年前漲了1000元。利潤越變越少,現在每天那么辛苦,還只是到了盈虧持平的地步,如果再沒有好轉,我真的準備把公司關了。”雖然有過好多次關公司的念頭,但這一次,她的絕望前所未有的強烈。
盧布危機打擊出口
失去人力成本優勢的外貿企業還在掙扎,又一波麻煩襲來,尤其是對于那些做俄羅斯出口貿易的公司來說,2014年的國際形勢可以說是給他們當頭一棒。由于政治因素所帶來的盧布危機,給俄羅斯經濟帶來巨大傷害的同時,也讓中國出口俄羅斯貿易的公司們欲哭無淚。
“上個月還能接接單子,這個月不但沒有訂單,而且還有客戶退單。”上海一家從事對俄出口日用品的貿易公司黃老板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他們平時是以美元或者人民幣結算,但現在貨物賣不出去,因為俄羅斯客戶手里的盧布不值錢了。
事實上,從八九月份開始,隨著盧布下跌趨勢的明顯,黃老板就一直戰戰兢兢過日子。“我們一直在虧損運營。由于回款滯后,盧布大跌,我們現在都是賠錢在堅持。”
如今,沒有生意可做的公司員工每天只有閑聊。而黃老板思考最多的則是如何轉型,改做俄羅斯之外的日用品出口貿易。
同樣遭受折磨的還有溫州的鞋廠。溫州鞋長期以來都是浙江對俄貿易的一張亮麗“名片”。資料表明,俄羅斯是溫州鞋業出口僅次于歐盟、美國之后的第三大傳統出口市場,可謂“魚水情深”。然而盧布的滑鐵“盧”卻讓雙方的貿易情誼遭受著嚴重“考驗”。
據悉,多家溫州鞋企囿于盧布貶值的不利影響,采取降低出口量來“明哲保身”。“從近期鞋產品出口的情況來看,俄羅斯市場的訂單額與之前相比約減少30%-40%。”溫州一家制鞋出口公司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盧布貶值,使公司對俄貿易受到了影響,訂單下滑在所難免。目前,公司市場銷售部門也在不斷調整外銷市場布局,盡最大努力將市場銷售中的風險與不確定性降低。但當記者提到盧布貶值使外銷訂單量下滑多少時,他卻表示不方便透露具體數字。
同樣是把俄羅斯作為重要出口市場的泉州鞋,在此次盧布危機中也受了“風寒”。有媒體報道,俄羅斯閩南商會中的6家副會長以上泉州鞋企已經全部不再經營俄羅斯市場,原因都是市場惡化。
無獨有偶,俄羅斯也是川鞋出口的一個傳統大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起,川鞋就開始銷往俄羅斯。數據顯示,四川每出口3雙鞋,就有1雙銷往俄羅斯。成都一名做鞋子出口貿易的商販跟記者透露,因為盧布貶值,成都全部做單一對俄出口的鞋企進入了“寒冬”期。
“俄羅斯市場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外銷業務的重要對象,公司生產的鞋80%都是出口到俄羅斯的,這次受盧布貶值影響,我們的銷售額跟前幾年相比將近下滑了50%。” 四川伊白蘭鞋業公司負責人洪先生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從2014年12月中旬開始,就不再接收俄羅斯的新訂單了,“風險太大,緩緩再說”。
中國女鞋之都工廠聯盟訂貨中心相關負責人也指出,今年受盧布貶值的重創,全部單一出口俄羅斯的成都鞋企都面臨轉型。俄羅斯市場很難做,每出口一雙鞋到俄羅斯,按照匯率就會虧損40%。
不過,在孫立堅看來,從具體經濟影響來看,中國跟俄羅斯之間的國際貿易占中國國際貿易總額的比例很小,中國對俄出口、從俄羅斯進口以及中國跟俄羅斯之間的進出口總額僅占中國出口總額、進口總額、進出口總額的20%多,所以總體來說,盧布匯率的波動對中國貿易的影響不會太大。
貿易順差是暫時現象
在出口蕭條背景下,能想到的出路中,擴進口迫在眉睫了。然而貿易順差卻是越走越高。
2014年中國貿易順差高達2.35萬億元,同比擴大了45.9%,假設今年GDP能和去年持平,那么今年貿易順差將占GDP的3.6%,將高于國際公認的貿易平衡警戒線(3%)。
貿易順差的走高,罪魁禍首其實是進口。統計顯示,2014年我國出口14.39萬億元,增長4.9%;進口12.04萬億元,下降0.6%。
不過,對于越加擴大的貿易順差,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表示,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拉低了進口值。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對中國來說可以減少外匯的支出,應該說也是一件好事。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5月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拉低了中國進口值增速3.3個百分點。假設去年大宗商品價格不變,加上進口貨物數量增加2.8%,按照全年中國進口值也增加2.8%來計算,去年的貿易順差將低于2萬億元。
貿易平衡的問題一直是高層關注的重點。2014年底,中國國務院還專門出臺了《關于加強進口的若干意見》,旨在推進經濟結構優化、進出口和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
盡管從單純的數據規模來看,2014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又制造了一個新的高點,但簡單的高順差并不是中國對外貿易所追求的目標。”鄭躍聲強調,中國一直在關注對外貿易的平衡、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
商務部一位官員此前也對媒體透露,外貿增長低于預期的主要原因是進口乏力,商務部2015年還將繼續堅持一直推進的鼓勵擴大進口,并且還將有新的政策出臺。
孫立堅也認為,如今貿易順差的擴大主要是因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而隨著石油等商品的價格回升,貿易順差自然就會減小,中國又是一個資源稀缺的國家,未來對于進口的需求還是很旺盛的。隨著美國QE退出,雖然2015年人民幣仍將面臨貶值,但在歐美市場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出口的市場需求仍不理想,因此貿易順差會進一步縮小。
投資將替代出口
就如孫立堅所說,歐美經濟比較低迷,我們傳統歐美市場訂單并沒有增加多少。整個外貿顯得不是很景氣。歐美始終是中國貿易出口的主市場,外需不增加,再加上東南亞等國的新興制造力挑戰,出口貿易的情況很難向好的方向轉變。
以中國傳統的出口產品服裝和紡織品為例,這些靠低廉勞動力打造低成本優勢的產品市場地位開始受到挑戰。對于中國傳統的出口貿易企業來說,如何轉型,渡過難關呢?
對此,孫立堅指出,未來一個很大的趨勢就是,對外投資將替代傳統的出口貿易,事實上,在此前1月16日的國新辦的吹風會上,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鐘山就表示,2014年對外投資規模與吸收外資基本持平,按照目前發展的趨勢,我國對外投資增速將繼續快于吸收外資,預計很快中國對外投資會超過吸引外資,這對中國來說是歷史性的轉變。他還介紹了對外投資的結構變化,一是對發達國家投資增長較快,對美國投資去年增長了23.9%,對歐盟的投資也增長了1.7倍;二是對服務業投資明顯上升,對外投資中服務業增長最快,增長了27.1%,占全部對外投資的比重達到了64.6%。去年對采礦等資源投資下降了4.1%,在全部投入當中只占18.8%。
“未來外貿企業走出去一定是大勢所趨。“孫立堅說。而當《國際金融報》記者問到對于外貿出口規模較小、沒有能力走出去的企業來說,又該如何改變呢?孫立堅認為,中國的外貿小企業其實可以和大企業抱團作戰,形成上下游的產業鏈,就像日本的企業模式一樣,小企業為大企業的走出去戰略而服務,未來的商品貿易將轉變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貿易,也有利于我國貿易的良好發展。
此外,對于中國的出口貿易企業來說,還可以“利用”一把東南亞的競爭對手。東南亞人力成本低,中國的出口貿易企業也可以在東南亞建廠來進行生產。“就像歐美國家在中國建廠一樣,中國的一些企業也可以把生產流程搬遷至東南亞,減低自己的人力成本”。
業內人士也認為,雖然東南亞的制造業正在崛起,但短期內無論是東南亞或印度都是無法取代中國目前的制造業大國地位的。主要原因是,東南亞貿易原材料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及重工業基礎設施都不能和中國競爭,相比于中國,在技術和效率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企業數量太多,供大于求。有質量,牌子就有競爭力。外貿很多貼牌子,這就是給人做嫁衣,這肯定不行。以后中國企業肯定都要靠品質,靠品牌。我現在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和一些同行朋友合作,一起創立一個大一些的公司,大家抱團合作,來繼續外貿生意。”顧麗對于現狀雖然有些沮喪,但對于未來,還是有那么一絲憧憬,說到是否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把廠房建到東南亞去,“也許吧,沮喪絕望都是暫時的,夢想得先有才可能實現啊。”她笑了笑說。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