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鐵路貨運量波動呈現新特征—物流結構變化折射產業結構調整
2015-12-08 11:10:13
Landbridge平臺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鐵路完成貨運量2.8億噸,同比下降16.3%,降幅比9月份擴大0.7個百分點,完成貨物周轉量1976億噸公里,同比下降17%,降幅比9月份收窄1.8個百分點。
在經濟新常態之下,鐵路貨運量的下降,透露出哪些值得注意的信息呢?結合近期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其他數據看,當前經濟運行的一些指標彼此之間并不匹配,如經濟增速雖逐步放緩,但新增就業總體平穩;工業用電量增速較低、鐵路貨運量略有下滑,但工業增速仍然相對較高;貨幣信貸增速相對較高,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也比較快,但經濟增速卻逐步回落。
專家表示,這些數據的不匹配看似不好理解,但實則是我國經濟新常態具有的新階段特征,恰恰是經濟結構優化和長期基本面向好的跡象。
近年來,我國物流行業結構出現明顯變化。雖然鐵路貨運量從2013年開始呈現下行趨勢,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路、水路和航空貨運量都保持了平穩增長的勢頭。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副教授張曉東介紹,目前在我國鐵路貨運中,煤炭、石油、糧食等大宗物資占主體,僅鐵路貨運的煤炭就占全國煤炭的50%以上。目前,煤炭行業和冶金等重工業需求不振,也就導致鐵路貨運下降明顯。
而民航、公路、水路方面,運輸的物資中零散白貨占比重大,這兩年來物流業和電子商務蓬勃發展,整體運輸量穩步上升。從物流結構的變化也反映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
專家表示,鐵路貨運量的下降反映了我國高耗能行業,如粗鋼、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行業占GDP的比重逐漸下降。而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行業卻增長勢頭強勁,這正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的良好跡象。
同時,我國鐵路貨運改革成效初顯。今年以來,我國開往歐洲地區的中歐班列達到了1000列,成都至羅茲(蓉歐)、鄭州至漢堡(鄭歐)、武漢至波蘭(漢新歐)、蘇州至華沙(蘇滿歐)、義烏至馬德里(義新歐)等更多中歐班列開行。這也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奠定了基礎。業內預計,未來鐵路貨運將堅持走市場化道路,相信鐵路貨運量的增長依然可期。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