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口的記憶 ---新疆阿拉山口
2015-07-16 08:51:07
Landbridge平臺
新疆的阿拉山口,有一個充滿詩意的說法:這是上天在用天山山脈圍住準葛爾時故意留下的一段遺憾。該山口更有一個恐怖的名字叫做“黑風口”。在這里,一年四季的大風,吹走的不僅是石頭,還有人------許多本地人都有過大風天里抱著電線桿以防被吹走的經歷。
阿拉山口
在新疆博樂市東北78公里的地方,綿延千里的天山山脈在這里卻有一條通往域外的坦蕩通道,這便是著名的阿拉山口。
阿拉山口之所以著名,首先是因為它在自然造物領域顯示出的偉岸-------位居阿拉套山和巴爾魯克山之間,像一條南北走向的長廊,寬越20公里,長約90公里。千百年來,阿拉山口便冷漠的落在兩旁的荒涼山巒之中。當地有一個充滿詩意的說:“阿拉山口是上天在用天山山脈圍住準葛爾時故意留下的一段遺憾。”但充滿詩意并不是現實生活的寫照。真實的阿拉山口是一個生態環境惡劣的所在。根據觀測記錄,一年的365天中,阿拉山口的大風天氣能達到165天以上,而其中不乏極端風暴天氣,瞬時極大風速達55米/秒。而早在很多年前,阿拉山口便有一個更為貼切的、讓人聞之色變的名字------黑風口。
如果是外地人沿著公路來到這里,遠遠就能看到的,是路兩邊全部向一個方向彎伏的樹木,這就是常年風吹的體現。而作為本地人,更是幾乎都有過大風天氣里抱著電線桿子以防被風吹走的經歷。兩句當地民諺略帶調侃的說出了阿拉山口作為中國四大風區之一的“盛況”:“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石頭跑,鳥都飛不了。”“五級六級不算風,七級八級是小風,十八級大風也普通。”
對于乘坐交通工具來的人,阿拉山口的風,真的是要下了車才能體驗到它的厲害。你會感覺身邊有無
數個風機同時向你要命的吹,渾身上下,衣服褲子嘩嘩亂響,身體極難站立,發型早亂作唐金式的直立狀。連臉上的肌肉都似乎在跟隨著風波動。
除了地理位置和大風的肆虐,阿拉山口著名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滄桑多變的歷史。作為國境線上的重要通道,歷史上,我國邊民一直在阿拉山口內采煤、挖石灰石和通行。民國時期曾在區內設卡巡邏;1942年前后,蘇軍進入該區干涉我邊民通行和生產,并沿蘇圖線設立國界標志;1944年,乘中國邊卡撤銷之機,蘇乘機控制了該區大部分地方;1956年,中蘇兩國鐵路部門曾商定在蘇圖線以西約一公里處作為兩國鐵路接軌點;1960年中蘇關系惡化后,蘇軍沿蘇圖線向前推進,1969年,蘇軍基本控制了該區。
直到進入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經過中蘇兩國協商,阿拉山口的歸屬問題才逐漸明晰起來.......
艾比湖
提到阿拉山口,就不得不提到艾比湖------從阿拉山口刮出的狂風剛剛沖出山巒的包圍,向東不到六公里,便會遇到山口不遠處的這個咸水湖。
艾比湖在蒙語里的意思是“向陽的湖”,是新疆境內最大的咸水湖,這里也是準葛爾盆地的最低點,海拔189米,比賽里木湖低了近2000米。艾比湖歷史上面積曾達3000平方公里。今天,艾比湖湖面僅存500余平方公里,湖泊水深最大處2.8米,平均水深1.4米,需水量只有7.3億立方米了。而真正讓艾比湖“聞名”,還是因為它現在是我國四大沙塵暴策源地之一。
阿拉山口的人們會告訴你,雖然風大,但阿拉山口并不會刮起沙塵暴,因為這里大部分沙粒早已在歲月流逝中被風刮的一干二凈,但狂風從山口沖出,到了艾比湖時,卻變得異常猙獰起來。
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于艾比湖流域人口劇增、耕地不斷擴大、節流灌溉現象嚴重,導致艾比湖生
態水急劇減少,湖面縮小到530平方公里,現在的艾比湖已經成為儀個巨大的鹽湖,湖水礦化度在14%以上,食鹽總量1.25億噸,芒硝一億噸。硼6萬噸,硫酸鎂1.07億噸。周邊濕地植被衰敗,四周荒漠化面積 達3.8萬公頃,大面積裸露湖底的沙塵,每年春天被阿拉山口的大風卷起,在新疆天山北坡、青海、甘肅 、內蒙古等地降落。甚至有研究表明,不分日本國土內的沙粒也是來自這一源頭。驅車進入艾比湖腹地,人們眼前盡是白色的鹽堿地和鹽堿地上各種零零落落的的耐鹽堿的低矮植物。鹽堿地非常柔軟,腳踏上去 ,半只鞋總是會立刻往下陷。而就是這些松軟的鹽灰,極容易被風吹起,形成沙塵暴,其危害性遠比普通 沙塵暴大的多,含鹽的沙塵吸入人的肺部,容易引發各種疾病,落在哪里,哪里的土地就會鹽堿化,導致 種植能力和產量下降。中科院專家胡文康就這樣說道:“這里引發的每一次沙塵暴,都會導致上千頭羊得病死亡。”
回憶
遺憾、悲傷、凄涼都是屬于過去的無奈無奈。
在1990年9月12日這天,阿拉山口人乃至整個中國人都感到振奮。這一天北疆鐵路在這里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鐵路實現對接,阿拉山口岸正式對外開通,成為第二歐亞大陸橋上的重要節點。之后,1992 年12月1日,阿拉山鐵路口岸正式宣布對第三國開放;公路口岸1995年12月2日正式開放;2002年,鐵道 部投資3.7億元的鐵路擴容擴建工程全部完工。鐵路換裝能力有最初設計的27萬噸提高到目前的1300萬噸 ;2005年11月29日,阿拉山口口岸年過貨量突破1000萬噸大關;2006年5月23日,通過阿拉山口口岸的中哈石油管道全線輸油,年輸油能力可達1000萬噸,二期工程完工后可達2000萬噸。而從1993年開始阿拉山口岸開始了艱苦的防風林種植。用昂貴的代價建起了1500綠色屏障。
而對艾比湖的開發也在進行中,保護被提到了重要位置,戶面積有所恢復,大群的水鳥有重新回來棲息,而且除了傳統的礦產資源,近年來,科學家又發現了大量的鹵蟲。鹵蟲是一種生活在高濃度鹽水里的微生物,一般出產在海邊的鹽田里,在我國西部的鹽水湖里也有出產。鹵蟲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為科學家所重視,發現它是觀賞魚類和高附加值魚類的最好餌料,于是這些微小的鹵蟲成為了寶貝。現在它稱為軟黃金,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十分昂貴,艾比湖也忽然間提高了身價。【轉自:四眼狐的博客】
今日山口
阿拉山口市位于祖國西北部,北鄰哈薩克斯坦國,東鄰塔城地區托里縣,南依艾比湖,距烏魯木齊市470公里,距哈國多斯特克口岸12公里,邊境線長26.3公里。全市總面積1249平方公里,下轄艾比湖鎮、阿拉套街道辦事處,居住著漢、維吾爾、哈薩克、回、蒙古等25個民族,實有人口1.1萬人,流動人口約3.2萬人。1990年6月,國務院批準設立阿拉山口口岸;1991年7月鐵路口岸臨時過貨營運,1992年12月向第三國開放;1995年12月開放公路口岸;2003年被國家列為重點建設和優先發展口岸;2006年7月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建成運營;2010年7月博樂阿拉山口機場建成通航;2012年12月,國務院批準設立阿拉山口市;2013年,阿拉山口市組織架構搭建完成,形成“一市一委兩區”(阿拉山口市、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員會、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博州金三角工業園區)四位一體的管理架構。
阿拉山口自1991年通關以來,口岸過貨量以年均27%的速度增長,已成為新疆乃至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2014年,口岸進出口貨運量達到2545.1萬噸,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154.53億美元,海關稅收入庫103.45億元。截至2014年底,阿拉山口口岸已累計過貨2.65億噸,其中,進口原油8955萬噸、金屬礦石5876萬噸、鋼材及廢鋼3506萬噸,三項物資占通關過貨總量的69.2%,累計進出口貿易額1247.61億美元,連續8年位居全國陸路口岸前列。近幾年來,以“渝新歐”為代表的中歐班列開行密度越來越大,運營效益越來越高,充分凸顯了阿拉山口亞歐樞紐港的地位。隨著國家深入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阿拉山口市成為博州融入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三基地”、“三通道”、“五大中心”、“十大進出口產業聚集區”建設中的重要著力點和切入點,“綜保區引領”和“口岸強州”戰略成為全州經濟整體破局發展的關鍵和希望所在,一個奮起二次創業的新興邊境口岸城市正在快速崛起。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