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陸”變“前沿” ——“漢新歐”開通一周年記
2015-07-08 09:48:43
Landbridge平臺
中國古代除了“絲綢之路”,還有一條鮮為人知的歐亞“萬里茶路”:十八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初,在中國北方草原有一條縱深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腹地的駝道。這條繁榮了近200年的國際商道,源頭正在漢口。
盡管早已告別了駝鈴悠悠的貿易年代,“武漢制造”卻有緣再度與歐洲“牽手”: 2014年4月23日,伴隨著火車汽笛轟鳴,“漢新歐”鐵路貨運重啟,武漢與歐洲通過鐵路再度緊密相連。
今年4月,“漢新歐”(中歐國際貨運班列)班列常態化運營正式滿“周歲”。數據顯示,一年來,該班列共發運77列次,其中整列35列次,零散發運42列次,共發運3304 標箱,運行線路從東歐延伸到西歐,并首次開通了武漢至德國漢堡公共班列,實現了回程貨零的突破。
為湖北、湖南、江西、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30多家企業發送貨物,價值超3億美元,越來越多發往全球各地的貨物,正通過鐵水空公聯運方式在漢分撥中轉。對接“一帶一路”,中部地區正從我國“內陸”變身對外開放“前沿”。
第二次“握手”
2014年4月23日,伴隨著火車汽笛轟鳴,時任武漢市市長唐良智宣布武漢“漢新歐”鐵路國際貨運班列發車。這意味著,武漢至歐洲鐵路貨運正式按下“重啟”鍵。
早于2012年10月24日,漢新歐首趟專列開出,該專列承運武漢富士康生產并出口到歐洲的消費電子產品,共計50個40英尺標準集裝箱,整趟專列貨物價值約為500萬美元,耗時17天,抵達捷克梅林克。但在順利完成“首秀”之后,漢新歐隨即陷入停運狀態——從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漢新歐再無一輛貨運列車開出。
據了解,漢新歐“停運”的一個關鍵原因是貨源不足。在漢新歐通車的2012年,整個湖北的外貿形勢表現疲軟。在“漢新歐”陷入停運之后的第二年,中央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即在中國西部與西亞之間形成一個經濟合作區域。而漢新歐鐵路,正好貫穿絲綢之路經濟帶。
“從宏觀背景來看,國家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計劃,為漢新歐鐵路的重啟帶來契機。”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分析。
武漢市交委副主任夏煥運表示,為實現“漢新歐”的常態化運行,在“暫停”的一年半時間里,武漢苦練“內功”。2013年10月,武漢鐵路中心站的鐵路口岸建成并通過驗收,進出口貨物實現本地通關;同時完善政策和服務企業,為“漢新歐”鐵路常態化運營掃清障礙。為了整合貨運資源,武漢市還于今年3月組建了漢新歐貨運鐵路運營的平臺公司——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負責貨源組織、運輸計劃申報、運輸沿線事務協調等工作。
同時,政府出臺了專項補貼資金管理辦法,按每標箱進行定額補貼,補貼標準不低于重慶、鄭州、西安等地。補貼辦法5年內保持不變,具體補貼金額一年一定,直至完全實現市場化運作。
武漢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場地內碼放著“中國鐵路”集裝箱,但整裝待發的的“漢新歐”列車上,貨箱卻都不姓“鐵”。這次班列上的集裝箱為富士康的自備貨箱,大多來自中國遠洋,也就是海運集裝箱。這批箱子抵達波蘭后,也很可能乘坐海運輪船回國。
如此“借箱”,那么漢新歐的重啟,是攤薄了市場,還是1+1>2?武漢市交委副主任夏煥運也面對過這樣的提問。這讓他想到了唐良智曾出過的一道“算術題”:以武漢為中心,長江中游城市群去年GDP就達10萬億,其中2萬億是外向型出口產值,這么大一塊蛋糕,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在他看來,兩者并非是“你死我活”的“1÷1”關系,鐵公空交會,是武漢擁有的無可比擬的“大通道”優勢。而鐵水聯運,或是“漢新歐”在眾多“新歐”中脫穎而出的殺手锏。
不僅是“借箱”,還要“借力”。武漢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副總經理劉毅透露,江北鐵路正在建設中,由陽邏港計劃鋪設至武漢鐵路集裝箱貨運站。屆時,外地貨物有望由水路進入武漢,再坐上鐵路火車前往歐洲。
漢歐國際物流公司董事長車用祥為企業算了不少賬。按照運輸成本來計算,一個40英尺的集裝箱,若走水運途徑,運價約為4500美元,而經鐵路走漢新歐,市場價約為1.2萬美元,鐵路貴出兩倍。但從時間成本上來算,水運大約要45天,而鐵路只要15天。
一個月的時間差里,歐洲的市場價格變化,有可能會讓貨值降低,電子產品的價格波動更大。“一個月后的Ipad,價值和一個月前就是不一樣的。”一位的業內人士說。
算了這么多賬,第一單卻還是虧本買賣。車用祥說,開行的班列給托運方用足了所有補貼,公司還貼了一部分錢,讓托運方實際上是以海運的價格走了鐵路運輸。
是不是賠本賺吆喝?車用祥認為值得。他自比為“嘀嘀打車”式營銷:目前不少企業對這種運輸方式還很陌生,先以補貼吸引顧客,培養一種新的消費方式,增加用戶“黏性”和知曉度。如今已經擁有了如東風、神龍、冠捷等一批大客戶。
改名叫“漢歐”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轉關出境后面臨一次“換軌”:進入哈薩克斯坦境內后,列車便在寬軌軌道上運行,列車因此將換裝。“出國”,不僅列車進入“寬軌”,開辟的現代“絲綢之路”將越走越寬。
車用祥最新的的名片上,注明他是漢歐國際物流公司董事長,這是在今年3月1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下發的一個文件上,謀劃組建的“漢歐”物流有限公司。少了一個字,卻多了幾條路。此次改名,是為“漢歐大通道”未來運輸線路進一步多樣化埋下伏筆。
“漢新歐”路線是指貨運列車由武漢出發,經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前往歐洲國家。在未來,隨著貨源的豐富和為滿足托運單位不同的需要,路線將可能“多樣化”:貨運列車可能由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出境,也可能從東北口岸出境,目的地將由目前的東歐進一步延伸到俄羅斯、德國、法國等地,輻射中亞。
自“漢新歐”鐵路國際班列首發后,今年上半年每月開行1-2個國際貨運專列,下半年每月將增至2-3個。計劃2016年開始,每周開行1-2個鐵路國際貨運班列,實現“漢新歐”鐵路國際貨運常態化運營。
為進一步拓展回頭貨源,漢歐國際物流公司已在阿拉木圖、巴黎設置辦事處,今年還將在布列斯特、莫斯科、漢堡等處陸續設立辦事處。
“漢新歐連接‘一帶一路',全球貨物在武漢通過多式聯運分撥中轉,服務中國外貿。”長江航道華中航運集團安全總監肖廷柱舉例,俄羅斯盛產木材,物美價廉,而中國企業對木材需求旺盛。
肖廷柱還表示,過去,長江中上游、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企業大多走海運到歐洲,漢新歐等鐵路大動脈開通后,很多企業開始將貨物先運到武漢再運往歐洲。
新絲路新格局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新絲路,讓山不再高,海不再遠。4月23日,在漢新歐常態化開行滿一年之際,來自西歐德國漢堡的汽車零部件,通過漢新歐運輸抵達吳家山鐵路中心站,并通過汽車轉運向本省及華東地區分撥,實現“零的突破”。
武漢—新疆—歐洲,這條簡稱“漢新歐”的中歐國際貨運班列,架起中部地區特別是湖北向西開放的橋梁。
漢新歐常態化運行的首個班列,于去年4月23日發出,由武漢吳家山啟程,穿越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和捷克。一年來,共發運77列次,其中整列35列次,零散發運42列次,將3304個標準集裝箱運到了歐亞大陸的另一端。
地處湘鄂贛三省交界處的赤壁市羊樓洞,明清古街的青石板上,條條車轍刻畫著十七世紀中俄萬里茶道的起點。茶出羊樓洞,轉長江水路走漢口,溯漢水至襄陽,換騾隊、馬隊、駱駝隊,過黃河,走包頭,穿蒙古,最終抵達恰克圖,銷至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歐洲各地。
羊樓洞茶葉公司牽手伏爾加流域的茶企,簽訂總投資1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建立“湖北茶文化中心”。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湖北茶道品鑒會,醇香的湖北青磚茶讓茶客愛不釋手,羊樓洞公司與當地企業簽署代理合作協議,湖北茶葉全面回歸俄羅斯和中亞市場。
今年以來,漢新歐發班頻率明顯加快。截至4月底,漢新歐班列累計為30多家省內外企業提供了國際鐵路貨運服務,貨值逾3億美元。借力漢新歐,湖北打開了西向開放新通道。
華坤工貿每年向哈薩克斯坦出口3萬噸鍍鋅板、進口5萬噸銅精礦;白俄羅斯布列斯特貝拉爾科酒業公司直接進入武商集團銷售網絡,打開了伏特加酒在中國中部的市場。
省種子集團是走進新絲路的“先鋒”,1999年就在孟加拉、巴基斯坦等探索東南亞市場。高峰時,省種子集團拿下了孟加拉水稻種子進口量51%的市場份額。“但現在,簡單的種子出口貿易,越來越難做了。”省種子集團副總經理鄧巖說,他們正在謀求轉型升級。
今年初,省種子集團已在巴基斯坦設立獨資的禾盛農業公司,本地化之后,利用當地資源,培育出適合巴基斯坦的優質、高產、多抗農作物新品種,搶占種子產業價值鏈的高端,培植制種和種植栽培方面的競爭力,全面進入當地農作物種子產業。
逐夢新絲路,同樣惠及新絲路。“有面包生產的地方,就有安琪酵母。”1996年的一次邊貿活動,打開了安琪酵母和中亞國家的貿易之門。
如何方便、低成本地將產品出口到中亞市場?安琪酵母將目光投向中亞地區與內陸的最佳連接點——新疆。
新疆年產糖蜜約25萬噸,有充足的原料;豐富的煤、水、電等資源,可降低酵母生產成本。2004年,安琪酵母(伊犁)有限公司投建,11個月后正式投產。如今,安琪伊犁公司年產25000噸酵母及8000噸酵母抽提物產品,是國內第二大規模的酵母工廠。
搶占新絲路的前哨站,安琪收獲頗豐。安琪酵母在中亞的銷量,以年均10%的速度遞增,占據中亞酵母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在中亞地區,安琪酵母的知名度與可口可樂不相上下。
和安琪一樣,一批鄂企在新絲路上,享有美譽。大型飛機制造廠,七星級伊斯蘭堡人馬座大酒店……巴基斯坦的地標建筑,大多出自中建三局之手;巴基斯坦最大水電站,由葛洲壩集團承建;亞鐵路的關鍵節點工程——孟加拉帕德瑪大橋,由中鐵大橋局建設。這座“夢想之橋”建成通車后,將帶動孟加拉GDP每年增長1.2個百分點……
一次檢查一次放行
細心的市民發現,武漢的進口水果越來越多。“今后,武漢的國際商品會更豐富、更廉價。”武漢市商務局口岸處介紹,去年以來,武漢先后已獲批水果、糧食和肉類進口指定口岸。2015年,武漢正在積極申報汽車整車進口口岸,一旦獲批,進口汽車能直接從歐洲通過漢新歐鐵路運到武漢。屆時,武漢市民將能買到更便宜的進口汽車。
6月23日,記者在武漢海關大樓看到,檢驗檢疫機構將簽發的法檢貨物清單通過系統傳來后,海關不再向企業出具紙質通關單,直接辦理相關手續。這是6月1日起執行的新規。海關、檢驗檢疫為待檢貨物提供無紙化通關,比過去節省1至2天。
通關便利化是構建外向型經濟的重要保障。去年,武漢海關在中部率先啟動了關區內一體化改革,啟動了關檢合作“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
省商務廳表示,今年,我省將積極做好大平臺建設,力爭宜昌、襄陽保稅物流中心(B型)早日獲批,推動武漢新港空港綜合保稅區年內獲批,推進恩施、襄陽機場申報航空口岸,推進武漢鐵路口岸臨時開放工作和十堰公路口岸建設,加快申報武漢內陸自貿區。
富士康、冠捷的電子產品,東風的轎車,長飛的光纜,中遠的鑄件,麻城的石材,通過這座歐亞鐵路橋,從新疆的阿拉山口出關,快速到達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波蘭、捷克和匈牙利。11000多公里的全程,15-18天便可走完。
貨物通過漢歐班列運送,相比以前走水運的方式,節省了1/2至2/3的時間。中鐵集裝箱公司總經理鐘成告訴記者,12月10日全國鐵路大調圖后,漢歐專列在國內將開得更快,比之前節省一天左右。
“明年,我們還將開辟三條新線路。”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利軍表示,屆時,漢歐之間將有四條“五定”班列(定起點終點、定運行線路、定運行時間、定運輸車次、定運輸價格):武漢——捷克·帕爾杜比采,全程運行13天;武漢——俄羅斯·莫斯科,經由滿洲里出境,全程運行12天,其中包括轉關時間2天;武漢——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全程運行15天;武漢——波蘭·戈茹夫,全程運行13天。
在進口貨物方面,5月底,他們與白俄羅斯運輸代理統一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白俄羅斯的布列斯特設立營銷機構、分撥中心和倉儲基地,輻射俄羅斯、德國等歐洲國家,尋找“返程貨”。而隨著武漢鐵路口岸升級為一類進口口岸,漢歐班列相應的回程貨源,將拓展至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木材、糧食、水果、生鮮、金屬礦石、鉀肥等。
在這些貨源的支持下,明年預計每月可發運回程班列2列,結束“有貨運出去,沒貨運回來”的局面。王利軍透露,武漢鐵路口岸的升級方案已經通過國務院審批,很快就將落地。他特別提到,歐洲的原裝整車將可通過漢歐班列直抵武漢,再憑借保稅區的優惠政策,武漢人可以分期付款,購買歐洲高檔車。
加速建全球轉運中心
目前,從華中港航物流集團和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獲悉,截至6月,“漢新歐”班列累計為30多家省內外企業提供了國際鐵路貨運服務,貨值逾3億美元。
同時,加上每月定期發運的“富士康”、“冠捷”等出口班列、專列,以及天天都有發運至中亞五國的家電類出口列車等,通過站到站、站到門等多樣化的服務,實現了中國中部武漢與中亞、俄羅斯、東歐和西歐緊密經濟往來。
滿載俄羅斯木材的“漢新歐”進口木材回程班列,5月15日完成從俄羅斯邊境向中國滿洲里轉關清關后,進入國內返程線路。這是中歐班列中的“漢新歐”,從俄羅斯進口木材返程的首趟專列。
記者從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了解到,“漢新歐”首列進口木材回程專列,滿載俄羅斯樺木及半成品的50個標箱。這批回程木材,從俄羅斯托木斯克發運,于5月18日抵達終點站武漢。
漢歐國際物流公司負責人武光明介紹,借助漢新歐回程的木材批量進口,武漢將成為俄羅斯林木在中東部地區的集散中心。
隨著“漢新歐”首列進口木材回程班列的順利入境,今后新西伯利亞地區的優質林木資源,通過“漢新歐”班列以每月6列、300個標箱的頻次,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中國內陸。穩定的回程貨源,也將使“漢新歐”運輸規模效應逐漸體現,有助于降低班列貨物的運價。
進口木材的回程專列抵達武漢鐵路中心站后,將首先在武漢海關監管區通關,然后通過陸路方式,少部分短程運輸滿足武漢及周邊地區需求,其余大部分前往陽邏新港轉走水路,通過水鐵公多式聯運的方式,通江達海,將產品輸送到華東和華南廣大地區。
在武漢市委、市政府、市交委、武漢新港投集團等有關各方的有力支持下,漢歐國際物流主要通過加快營銷布局、與全球性的國際貨代進行合作(如TEL,DB,亞歐好運等)、提供“站到門”增值服務等重要舉措,拓展了市場份額,使漢新歐的貨源輻射范圍境內由武漢市、湖北省擴展至周邊省市、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境外成功延伸到西歐。
其中,在推進境外設立辦事處方面,除阿拉木圖辦事處去年已授牌設立,巴黎辦事處也已設立,此外即將在布列斯特、莫斯科、漢堡(杜伊斯堡)等處陸續設立辦事處,讓漢新歐跑得更遠,回頭貨更豐富。
在運行過程中,該公司進一步加強了與政府主管部門,海關,國檢,鐵路的聯系與溝通,贏得了各方的支持,海關、口岸、檢疫等相關國家政策層面的配套正在逐步完善。多式聯運交通格局的構建,讓武漢正在加速成為全球貨物轉運中心。
剛滿“周歲”的漢新歐,現已成為連接長江經濟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紐帶和中歐陸上貿易的主打品牌,在推動武漢成為國家商貿物流中心、擴大武漢對外開放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武漢港航物流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戰略空間。
“牽手”德國杜伊斯堡
今年上半年,東風公司從法國運回了6個貨柜的汽車零部件,但因為漢歐班列尚未開到法國,這批貨只能通過鐵路運到重慶,再通過公路送回武漢。
“如果漢歐班列能夠延伸到法國,這批貨物能直接通過鐵路來漢,每個貨柜除了可以節省一萬元左右的運費外,還可以節省三到五天的時間。”王利軍坦言,這件事對他們觸動很大,“武漢至法國的班列,也將在明年擇機開行”。
“如果漢歐班列不能開到德國,在我看來就是個缺陷。”曾于2008年成功運作首條中歐班列的董萬旭,如今是跨歐亞國際物流福分有限公司的中國區總經理。他說,國際貨運班列的開行,最重要的基礎是起點和終點之間的產業結構是否“合拍”,能否互動。
在他看來,整個歐洲,德國的杜伊斯堡是武漢最好的合作伙伴。他解釋稱,早在1982年,武漢就和杜伊斯堡結成了友好城市。
杜伊斯堡是德國西部魯爾區的重要工業城市,也是德國重要的鐵路樞紐,周邊匯聚著多個國際級企業。微軟的歐洲分撥中心,離該市僅104公里;福特汽車的生產基地,離該市僅80公里;大眾汽車的生產基地,離該市僅100公里。
對于武漢這個電子和汽車產業正在蓬勃發展的城市來說,杜伊斯堡與其有著極高的“默契度”。“如今,擁有前往歐洲班列的重慶和鄭州兩個城市,都已經在德國設立了分撥中心,武漢應該加快趕超。”董萬旭表示,雖然重慶到德國的班列已經達到一周四班,鄭州到德國的班列也已達到一周三班,但從產業結構上看,武漢與德國合作的潛力遠超這兩個地區。
建多方位合作機制
曾經駝鈴聲聲的絲綢之路,正回響著湖北、武漢走出去的鏗鏘足音。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國家提出“長江經濟帶”與“絲綢之路”兩大國家戰略,湖北、武漢正處在“兩帶”相匯處,機遇千載難逢。“漢新歐”,則成為湖北、武漢走向中亞、歐洲最重要的貨運通道與交往橋梁。
“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沿大江大河和陸路交通干線,推進梯度發展。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
這是李克強總理為中國區域發展勾勒的新棋局。而在這個大棋盤上,長江經濟帶是關鍵的脈絡——它將打通中國東、中、西部,形成一個巨大的核心增長極。
更令人憧憬的是,長江經濟帶橫向延伸,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如同插上一對騰飛的翅膀。
5月18日,湖北聯合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省和上海合作組織睦鄰友好合作委員會、中國—東盟中心,在武漢共同主辦中國中部6省共建“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搭建中國中部地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商、共建、共享”平臺。
“漢新歐”與“渝新歐”、“鄭新歐”一樣,均西出阿拉山口,以歐洲為終點,大部分線路重合。武漢后發,優勢何在?攤開地圖,武漢距離中部湖南、江西、安徽的直線距離最近,這一點上,武漢比較優勢明顯。地理居中獨厚,“鐵水空”多種運輸方式發達,便于集散各方貨源。
班列頻發,令“漢新歐”魅力倍增,“蝴蝶效應”顯現,受到眾多企業青睞。湖南省、江西省口岸辦還先后組織專班來漢考察,了解“漢新歐”的相關情況,希望參與這條物流大通道,“江西省沒有鐵路中心站,無法開行國際貨運專列,從武漢‘借船出海’很有吸引力。”
上海、江蘇等地企業還可利用長江黃金水道,通過“鐵水聯運”,將貨物集結至武漢新港,再由汽運轉至集裝箱中心站走“漢新歐”。待江北鐵路建成后,陽邏港的集裝箱可直接搭江北鐵路到鐵路中心站轉“漢新歐”,無需陸路中轉,物流成本還能降低。
據悉,武漢市將積極爭取列入全國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城市和“安智貿”試點城市,為“漢新歐”班列提供返程貨源,降低成本。
“漢新歐”打通了一條長江中游向西的唯一國際通道。“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市企業都可享用。 “希望中部6省能實現資源共享,在渠道資源方面互通有無。”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說,目前,中部6省在境外有園區9家,可以讓9個園區互為海外基地、辦事處。
“中部企業聯手‘走出去’,可以更好地防控風險,與世界經濟對接。”湖南省副省長何報翔建議,中部6省可以整合多方資源,共同建設對接“一帶一路”、服務開放型經濟的境外工作網絡,比如在重點國家和地區共享共建境外商務代表處和相關商協會組織等機構。
帶去技術,帶去友誼,帶去共贏。這批在海外的湖北企業,正是湖北走向世界的一扇窗。世界格局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在一帶一路這載著共同夢想、攜手前進的航程上,湖北譜寫追夢華章。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