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或將形成“三橫兩縱”國際通道
2015-05-29 09:32:55
Landbridge平臺
5月25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宣布,從7月1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將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新圖優化了中歐班列、中亞班列運輸組織,安排了中歐班列21列、中亞班列17列,較原有運行圖各增加2列。與中亞國家在基建等方面互聯互通,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內容,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絡是促進貿易往來和發展地區經濟的重要基礎,尤其是中亞作為鏈接歐亞大陸的樞紐,可以成為中國與歐盟、俄羅斯、中東等主要貿易伙伴開展貿易往來的重要橋梁。那么,中國與中亞在交通運輸互聯互通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和困難?而中亞交通網絡未來會發展成什么樣?中國在中亞交通網絡建設中會發揮怎樣的積極作用?就這些問題,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了海內外知名專家。
中國和中亞交通合作跟不上運輸需求的增長
中國鐵路總公司網站5月25日發布的消息顯示,即將實行的列車運行新圖優化了中歐班列、中亞班列運輸組織,新增了中歐班列和中亞班列各2列。而目前已經有“渝新歐”、“義新歐”等十多列中歐班列和“連新亞”等十幾列中亞班列在運營。
當前,隨著我國與周邊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的不斷發展,國際鐵路聯運貨物運量大幅度提高,使得各國境站的進出口貨量快速增長。
然而同時,一些“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尤其是中亞國家的鐵路口岸站及后方通道運力不足的問題則更為突出。
例如,哈薩克斯坦鐵路的多斯特克口岸長期以來接運能力嚴重不足,尤其是集裝箱專用平車非常短缺。其后方通道均為單線鐵路,運輸十分緊張,導致我國出口貨物經常在口岸等待換裝掛運,長時間滯留,迫使國際貨物運輸經常停裝、限裝。
其實,中國與中亞的交通運輸合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多條公路和鐵路也已建成,除貫通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歐洲的“新亞歐大陸橋”、貫通中國-哈薩克斯坦-土耳其的“亞洲大陸橋”外,還有霍爾果斯(中國)-熱肯特(哈薩克斯坦)鐵路干線等。此外,還有多個合作項目正在穩步推進,如中-吉-烏三國鐵路、塔-烏公路等。
當地時間5月15日上午8點,由中國鐵建十九局集團承建的塔吉克斯坦“瓦赫達特——亞灣”鐵路項目的開工典禮,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以東約20公里的該項目一號隧道進口隆重舉行。這是中國鐵建首次在塔吉克斯坦承攬的工程項目,也是中國鐵路施工企業首次進入中亞鐵路市場。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研究室主任吳宏偉,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雖然近年來中國和中亞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合作取得了重大進展,但相對于運輸需求的增長來說仍存在較大差距,立體化的交通網絡遠未形成,對雙邊及區域間貿易的服務性作用仍未充分體現。
在5月23日舉行的由新疆師范大學和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主辦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曾熱烈地討論了相關問題。
有的專家指出,中亞地區現在主要的對外交通聯系嚴重不足,是原蘇聯時期留下的通往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的鐵路和公路;有的專家指出,中亞國家的鐵路技術,也是原蘇聯留下的基礎設施和鐵路運輸設備,這些設施和設備已經非常落后和老化,缺乏電氣化的鐵路設備。
中國和中亞鐵路軌距的統一也面臨困難。“新亞歐大陸橋”開通后,中西貨運都要在沿途的換車廠頻頻換車軸、車輪,費時費力。例如中哈鐵路,哈薩克斯坦曾有不建寬軌中間第三軌就建標準軌的愿望,但當時由于存在改建問題,遭到俄羅斯堅決反對。
中亞將形成“三橫兩縱”的國際通道格局
中亞地區位于亞歐大陸的地理中心,是“新亞歐大陸橋”的途經之地,是中國與歐亞大陸西部聯通的必經之地。“中亞國家的地理位置特殊,他們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歐洲和中國,中亞地區作為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塔吉克斯坦經濟與財政學院院長索立耶夫·阿術拉博亞,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說。
烏茲別克斯坦世界經濟與外交大學國際投資與貿易系主任胡薩意諾夫·沙夫卡特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亞國家均為內陸國家(其中烏茲別克斯坦還是世界上兩個“雙內陸國家”中的一個),沒有出???,所以陸路交通運輸成為該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
而中國中亞交通互聯互通可以充分發揮中國的港口優勢,更好地為中亞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外貿易和經濟合作服務;同時,貫通東南西北交通運輸走廊的實現,也可以節省石油、大宗商品以及戰略物資運輸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成為歐亞經濟整合的必要條件。
由于中亞復雜的地理環境,決定了中亞地區鐵路運輸(而非公路)是更為便利、經濟的運輸方式。索立耶夫·阿術拉博亞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從整體上來看,中亞地區內貿易運輸更多的是依靠公路;而鐵路是地區間進出口貿易的主要運輸工具。”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馮玉軍,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中亞地區將形成“三橫兩縱”的國際通道格局,將在歐亞大陸物流等領域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當前,在中亞已建和在建的鐵路,橫向除了著名的“新亞歐大陸橋”,主要還包括“杰茲卡茲甘——別伊涅烏”鐵路、土-阿-塔鐵路等,縱向主要有俄-哈-吉-塔鐵路,以及國際“北-南”運輸走廊等。
“杰茲卡茲甘——別伊涅烏”鐵路橫貫哈薩克斯坦中部,全長約1000公里,2012年開工,預計2015年建成。該線通車后,列車從中國新疆阿拉山口至哈薩克斯坦的阿克套國際港口可以不再繞道阿斯塔納,里程減少約1200公里。
土-阿-塔鐵路,分為土、阿、塔三段。土段為“阿塔穆拉特——阿基納”,2013年已開工;阿段從下噴赤地區接入塔南部庫爾干秋別鐵路網。預計全線2018年前后建成,屆時列車可以從杜尚別經過阿富汗、土庫曼斯坦直通伊朗。
俄-哈-吉-塔鐵路,2013年由吉總統阿坦巴耶夫提出,由于俄-哈-吉已通鐵路,只需將吉塔兩國首都連接即可全線貫通。
國際“北-南”運輸走廊是環里海通道。從北向南始于西歐、經過俄羅斯、里海最終達到波斯灣、印度洋,目前有14國參與,分三條線:中線經過俄羅斯的馬哈奇卡拉港穿過里海直通伊朗;東線即哈-土-伊鐵路;西線為馬哈奇卡拉(俄)-阿斯塔拉(阿伊邊境)-拉什特(伊)。相比蘇伊士運河,國際“北-南”運輸走廊可以縮短約1/3的距離。
電氣化鐵路設備需求巨大
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國與中亞在交通運輸領域的互聯互通,無疑將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我國與中亞國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間的交流與合作,擴大相互間的貿易和投資,同時更好地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
胡薩意諾夫·沙夫卡特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中國鐵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高鐵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已經達到國際水平。中亞地區乃至整個亞歐地區鐵路網的快速發展和巨大的地理空間距離,潛在地增加了對電氣化鐵路設備的需求。
中國與中亞國家有多個合作項目正在穩步推進,除了我國與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共建的中-吉-烏鐵路,還有哈薩克斯坦國家鐵路公司與江蘇省連云港市政府合作建設的“達斯德克——阿拉山口”鐵路和“霍爾果斯——阿爾德克爾”鐵路等。中鐵十九局承建的“瓦赫達特-亞灣”鐵路也是其中之一。
塔吉克斯坦是一個鐵路基礎設施十分落后的國家,目前共有鐵路總里程950.7公里,分為南、中、北三段,因皆處在前蘇聯鐵路網的末梢,三段鐵路之間互不相連,需要借道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才能實現互通,現有的鐵路現狀,嚴重地制約了該國的經濟社會發展。
中鐵十九局承建的“瓦赫達特——亞灣”鐵路建成后,將使塔國中、南段鐵路實現聯網,大大縮短該國中部與南部兩大地區的路程,使兩地居民往來更加方便,貨運價格大大降低,既對塔吉克斯坦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也將對由我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古絲綢之路沿線的經濟發展,加快我國與中亞地區的“互聯互通”起到重要作用。
中亞國家經濟基礎薄弱,限制了對于交通建設和改造的投入力度。索立耶夫·阿術拉博亞表示,“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交通設施,在原蘇聯時期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建設,現在基本是白手起家,而經濟發展的落后,更加限制了這兩國的鐵路建設。”
專家表示,中國應首先在上合組織的范圍內,推進高鐵技術的出口,協調中亞國家使用中國的高鐵技術。中亞國家和其他亞歐大陸的國家,在鐵路建設和鐵路維修等方面,普遍存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中國可以通過“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多種渠道,解決該地區在交通建設中資金匱乏的瓶頸。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