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軌距背后的歷史
2014-11-10 10:01:06
Landbridge平臺
閱讀提示:在列強于中國境內橫行的時代,能堅持采用1435毫米軌距,很不容易。
鐵路出海,首先要解決的是軌距不同的難題。
“與中國鄰近的兩段南線鐵路將采用與中國相同的標準軌道。”這是蒙古國家大呼拉爾10月24日通過的《關于保障國家鐵路運輸政策實施的若干意見》中所言。該決議案稱,蒙古國將在其國家南部塔溫陶勒蓋—嘎順蘇海圖、霍特—畢其格圖兩地新建鐵路,并與內蒙古的甘其毛都口岸、珠恩嘎達布其口岸接軌。
在此之前,蒙古國鐵路采用的是蘇聯時代留下來的標準——軌距1520毫米,即所謂的寬軌、俄式軌。此寬軌標準,目前在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以及中亞五國等仍廣泛采用。據說,沙俄當初使用這種不同于國際標準軌的軌距,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防止敵國軍隊進入俄境內后,使用現有的鐵路快速推進。
中俄之間的高鐵項目,如今同樣面臨著軌距之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就此曾說:“由北線去往西歐的歐亞高鐵,由于需要經過俄羅斯,我們主張采用國際上通行的1435毫米的軌距標準,但出于國家安全考慮,俄羅斯堅持沿用他們國家鐵路網所使用的1520毫米寬軌標準。目前,中亞這些國家都同意按照我們的軌距建設,在鐵道接駁上達成一致也是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軌距曾經五花八門
除了幾條可以忽略不計的小鐵路,和臺灣地區某些鐵路以外,如今的中國鐵路統一采用1435毫米的標準軌。
此國際通行的標準軌距系1930年代英國人布魯內爾提出,英國直到1892年才予以統一。1937年,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國際鐵路協會宣布——1435毫米的軌距為國際通用的標準軌距,1520毫米以上的軌距是寬軌,1067毫米以下的軌距算作窄軌。當時的中國境內,可謂是各種鐵路五花八門,軌距也頗顯凌亂。
1876年 7月,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投資修建的吳淞鐵路通車。這條長15公里的鐵路,采用了762毫米的軌距,按后來的標準衡量,系窄軌鐵路。之后,吳淞鐵路在1877年8月,由清政府花28.5萬兩白銀贖回并拆毀了。
當時清政府的保守派一直反對在中國修鐵路。可同為1877年,上海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來到唐山,負責開平煤礦的勘探選址。之后,他回京向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復命,提出觀點——“茍非由鐵路運煤,誠恐終難振作也”。李鴻章決定為開平開礦而修鐵路,并聘請英國鐵路工程師金達負責督修。正在籌備之時,朝廷突然來旨命令暫停筑路,開平礦路計劃流產。大清冠冕堂皇的原因是——怕蒸汽機車的喧鬧毀了東陵祖宗龍脈。后來,在李鴻章的努力下,朝廷同意修筑唐山到胥各莊一段。在修路之前,李鴻章幕僚們幾番爭議——到底是使用與吳淞鐵路相同的762毫米軌距,還是使用日式1067毫米軌距,或者使用俄式1520毫米寬軌軌距,乃至英式1435毫米軌距,莫衷一是。
作為督修,英國工程師金達則力主唐胥鐵路使用1435毫米軌距。金達早年曾跟隨父親在日本修筑鐵路,耳聞目睹了日本鐵路采用1067毫米軌距,帶來了大量弊端。金達認為唐胥鐵路未來會成為中國龐大鐵路網中的一環,必須使用高標準。金達的判斷確實有預見性。后來,大量的中國鐵路采用了1435毫米軌距,直到成為國家標準。唐胥鐵路之后,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當時亦有人認為該采用窄軌,可以節省開支。然而留美歸來的詹天佑堅持采用1435毫米。
在列強于中國境內橫行的時代,能堅持采用1435毫米軌距,很不容易。當時中國境內的鐵路軌距,五花八門。比如沙俄于19世紀末于中國東北修筑的中東鐵路,采用了俄制1520毫米的軌距。事實上,這條鐵路雖然在中國境內,其路權卻屬于俄國,并且是其境內西伯利亞鐵路的延伸——通過中國的東北然后至海參崴,再進入俄境。俄羅斯甚至派遣了一支5000人的所謂護路軍,盤踞在黑龍江、吉林等地。
而同為東北境內,日本人在日俄戰爭以后,占領了中東鐵路的支線——旅順至公主嶺段,將其軌道改為與日本國內相同的1067毫米。1905年,隨著《樸茨茅斯和約》的簽訂,日俄之間達成協議,規定以長春寬城子車站為界,其以南的鐵路,由俄國交給日本。日本將之稱為南滿鐵路,并成立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在株式會社成立后,日本倒是將日俄戰爭期間所修改的窄軌軌距,再更改為1435毫米。和俄國一樣,日本也為南滿鐵路設置了守備部隊。該部甚至是日后臭名昭著的關東軍前身之一。利用鐵路,日本人在1928年炸死張作霖,利用鐵路,日本人在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變”。故而,有人認為日本頗有鐵路情結。
在云南,如今仍在運行著一些米軌鐵路,其軌距與越南通行的一樣——1000毫米。比如昆河鐵路,也就是曾經的滇越鐵路,從昆明通往河內。其軌距來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人占領越南后向中國方向修筑的鐵路。另外,閻錫山統治時期的山西,其同蒲鐵路和正太鐵路曾用過米軌。
據《中國鐵道年鑒》公布的數據,截至2003年,中國境內正式營業的鐵路中,尚存寬軌9.4公里,窄軌600多公里。
周邊紛紛轉軌
如今,北京至滿洲里至莫斯科的K19次列車,每次出入境均需要在俄羅斯的后貝加爾斯克站換輪庫更換轉向架,整個過程需用起重設備將客車整列抬起,原轉向架推出,再推進另一軌距的備用轉向架,乘客需要下車后在后貝加爾斯克車站候車室等待。因邊防檢查需要,列車在滿洲里站也需要停靠3個小時左右。
與開往俄羅斯相同,北京、呼和浩特開往烏蘭巴托的列車,也需要在邊境車站更換轉向架。烏魯木齊開往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國際列車,則在哈薩克斯坦境內多斯特克站更換轉向架。更換轉向架,相當于給汽車更換底盤。車廂內與車輪、轉向架連接的設備,也要同時拆裝,比如車輪的軸溫報警器之類,每一次作業都要牽涉到車輛鉗工、機床工、熔接工等13個工種,相當麻煩。
縱觀20世紀以來世界各國鐵路的發展,則有著趨向于使用1435毫米標準軌道的趨勢。一方面,國際鐵路協會在1937年將之設定為標準軌;另一方面則是——目前通行的高鐵,大多采用標準軌。比如日本,其老國鐵采用1067毫米軌道。然而在1964年10月1日開通的新干線,則毫不猶豫地選擇了1435毫米的軌距。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臺灣地區,在日據時期,鐵路軌距大多為日式的1067毫米,而臺灣的糖業鐵路及阿里山森林鐵路,則采用軌距更小的762毫米。1958年,臺灣當局宣稱,中國境內鐵路應以標準軌距1435毫米為標準。但臺灣早期的鐵路網因繼承日治時期規劃,絕大部分仍都沿用1067毫米軌距,甚至1970年代部分線路改造,統一改為1067毫米軌距。直到臺北捷運、臺灣高速鐵路、桃園捷運及高雄捷運建造,臺灣才陸續出現標準軌距鐵道。
由于早期采用低于準軌標準的米軌鐵路,使得越南的鐵路長期低速運營。為此,越南于21世紀初提出了高速鐵路計劃。該項計劃期望引進日本技術,修建軌距1435毫米的高鐵線路,從河內到胡志明市再到峴港。2010年6月19日,越南國會經過一個月的審議,最終否決了當時政府提出的高鐵計劃,原因是造價過于昂貴。由于現在全世界新建高鐵幾乎全采用1435毫米軌距,未來諸如越南等國如希望興建高鐵,在軌距上幾乎沒有可選性。
“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攜起手來,她們可以在大海周圍跳一個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他們可以用他們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麗的橋。”當保爾·福爾寫下如上詩句的時候,或許確能體會到車同軌將帶來的好處。
鏈接:標準軌距因馬屁股而來
現代鐵路的鐵軌間距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也就是1435毫米。其原因之一是為了紀念世界“鐵路之父”斯蒂芬森。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制造了最原始的蒸汽機車“運動”號,這是世界上正式啟用的第一列旅客列車。其軌距正是1435毫米。
斯蒂芬森為何采用1435毫米規矩呢?原因是鐵軌間距采用的是電車輪距的標準。那么電車的標準又從何而來呢?電車的標準又是沿襲馬車的輪距標準。那么馬車為何要采用這個標準呢?如果馬車改用其他輪距,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那么英國馬路的轍跡寬度又從何而來呢?答案是古羅馬人。
整個歐洲,包括英國的長途老路都是羅馬人為其軍隊鋪設的,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羅馬戰車的寬度又是怎么來的?答案非常簡單,它正是牽引一輛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不僅鐵路軌距采用1435毫米,連美國航天飛機的火箭助推器也擺脫不了馬屁股的糾纏。火箭助推器造好之后要經過鐵路運送,而鐵路上必然有一些隧道,隧道的寬度又是僅比鐵軌寬度增加一些。最后,代表著現代科技最尖端的火箭助推器,其寬度竟然由2000年前的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了。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