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評價
2014-07-15 09:21:21
Landbridge平臺
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的倡議后,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反響強烈。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給予積極評價,同時,也有一些疑慮和誤讀。我們對國際上的相關觀點進行匯總分析,梳理出以下主要觀點。
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正面評價
“一帶一路”倡議是在世界經濟與國際局勢發生深刻變革的背景下提出的,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廣泛給予正面評價。
第一,內涵豐富深刻,體現中國的全球戰略創新。第六十七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塞爾維亞共和國前外交部長武克·耶雷米奇今年3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指出,中國的古絲綢之路促進了不同文明的對話與交融,新時期的“一帶一路”構想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體現了中國全球戰略的創新。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尤里·塔夫羅夫斯基認為,“一帶一路”構想是中國爭取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融入全球經濟的戰略創新,是中國夢的延伸。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專家蘇西·丹尼森表示,“一帶一路”構想極富想象力與創新性,將更緊密地聯結歐亞大陸,是中國的全球發展戰略創新。阿聯酋迪拜經濟委員會秘書長哈尼·拉希德認為,“一帶一路”是偉大的創新,與阿聯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想法不謀而合,阿聯酋希望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新加坡南亞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拉吉夫·蘭詹·查圖維迪認為,“一帶一路”構想體現了中國全球發展戰略的調整與創新。緬甸執政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黨報“聯邦日報”主編吳溫丁表示,緬甸國內對“一帶一路”構想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中國領導人高瞻遠矚、對外開放、銳意創新的發展思路。
第二,有利于促進本國經濟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合作。今年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習近平主席會晤時表示,俄羅斯支持中國“一帶一路”構想,兩國可在基礎設施、能源、經貿、人文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促進區域經濟合作。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亞洲開發銀行最近召開的年會上表示,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哈薩克斯坦希望能發揮自身地理優勢,力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過境中心,促進哈薩克斯坦對外貿易、現代運輸與物流業的發展。2014年3月,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維克托與中國總理李克強會晤時表示,借“一帶一路”建設之機,中東歐國家盼望中國投資該區域的基礎設施,促進區域經濟聯通。
印尼交通部長弗勒迪·努伯利表示,印尼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期待中國加大對印尼港口建設的投資,提升雙邊經貿合作水平。今年2月,斯里蘭卡外長佩里斯與王毅外長會談時表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將使東盟的貿易蓬勃發展,南亞國家可通過與東盟加強貿易關系,分享“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帶來的好處,這將給南亞各國經濟發展帶來活力。希臘駐華大使瓦西里奧斯·科斯蒂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表示,希臘正從嚴重的經濟危機中掙脫出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對加快希臘經濟恢復與發展是一個機會,希望在交通和基礎設施等領域與中國開展緊密合作。
俄羅斯太里·塔夫羅夫斯基教授日前在俄《獨立報》撰文稱,中國是東盟最大貿易伙伴,“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將進一步帶動東盟各國經濟發展,促進中國與東盟的經濟一體化。西班牙馬德里孔普盧棟大學教授伊格納西奧·尼尼奧·佩雷斯認為,中法貿易的首要目標是打破與中國的貿易逆差,“一帶一路”將給雙邊經貿合作帶來新的機會。
第三,有利于促進人文交流,增進相互信任。吉爾吉斯斯坦前文化部長蘇爾丹拉耶夫表示,該國近年掀起了學習中國文化和中文的熱潮,“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有利于推進兩國人民交往,增加相互了解與信任。土耳其安卡拉德茲大學漢學家古萊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說,中土兩國淵源深厚,古代絲綢之路將雙方連在了一起,“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會加強中土經濟合作,也將促進歷史與文化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互信。
第四,有利于深化合作關系,實現區域共同發展。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坦巴耶夫在去年習近平主席出訪時表示,吉方從戰略高度重視同中國的睦鄰友好關系,“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將兩國合作關系提升到戰略合作伙伴層面,吉方愿同中方在經貿、能源、人文、安全防務等領域全面深化合作,實現區域共同發展。
歐盟前駐華大使賽日·安博說,中亞五國是內陸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成后可保持安全貿易通道,中亞各國希望與更多國家開展經貿合作,避免只與俄羅斯進行貿易而產生單一貨幣結算問題。同時絲綢之路向歐洲順延會給中亞國家帶來更多利益和經貿往來,增加各國貿易安全感,并帶動各領域共同發展。埃及開羅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薩利赫表示,“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區域經濟合作,也是歷史、文化等交流合作;不是一國單方面發展,更為“一帶一路”國家深化合作、共同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
第五,有利于促進地區和平與穩定,打擊“三股勢力”。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表示,絲綢之路的復興將促進周邊國家的政治穩定、和平與發展。德國弗萊堡大學政治學家托馬斯·貝格爾認為,“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促進地區和平與穩定。他認為,區域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有助于化解沖突,消除宗教極端勢力滋生的溫床。新美國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扎卡里·凱克近日在日本“外交學者”網站刊文表示,“三股勢力”的目的之一就是攪亂中國與中亞、歐洲等地的經濟合作,而中國“一帶一路”倡導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如穿越中國新疆,經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鐵路,將中國與歐洲相連,促進中國與中亞各國的經貿聯系,為維護與促進地區穩定與和平發揮重要作用。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認為,“一帶一路”將使中國在亞洲取得更加積極的外交效果,緩和地區緊張關系,確保主要海上通道的安全暢通與穩定。新加坡學者鄭永年認為,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相對落后的國家將獲得重新融入世界經濟主流的機會,逐步消除貧困,這有助于根除“三股勢力”。
對“一帶一路”倡議存在的疑慮和誤讀
第一,擔憂會挑戰現有區域合作機制。國外部分學者擔憂“一帶一路”會挑戰現有的區域合作機制,華盛頓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克里斯·約翰遜說,“一帶一路”將加強從太平洋(601099,股吧)到波羅的海的區域合作,有些學者擔心這種廣泛的合作或許將挑戰現有的區域合作機制。
美國“印度、中國和美國研究所”國際商務研究部主任施泰因博克認為,亞太地區將是21世紀經濟活動的中心,美國推動TPP與中國在東亞地區的利益是對立的,中國正試圖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獲得競爭優勢。美國朝鮮政策研究所政策分析師克里斯蒂娜·安認為,中美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活動是競爭關系,美國通過拓寬在中國鄰國的市場準入,擴大影響力,深化自身與TPP國家的經濟交往等一系列措施,削弱他們與中國的經濟融合,并通過更廣泛的“太平洋支點”計劃在軍事上遏制中國。美國“耶魯全球化”在線雜志2014年1月18日刊登文章表示,“一帶一路”構想將抗衡美國的亞洲軸心戰略與TPP。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凱瑟琳·柯林斯認為,“一帶一路”構想帶動中亞國家與中國建立更為緊密的經貿關系,從而削弱美國“新絲綢之路”計劃經過阿富汗的貿易和能源通道。巴基斯坦駐華大使哈立德表示,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俄羅斯與中國是影響中亞地區穩定、和平與發展的最重要的兩個國家,“一帶一路”構想是促進中亞地區經濟合作與穩定的重要因素,“新絲綢之路”計劃把中國排除在外,是因為美國要限制中國在中亞地區發揮影響力。他認為美國“新絲綢之路”計劃與“一帶一路”在地域上有重合,在利益上有競爭,從長期來看是相互沖突的。
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而歐亞經濟聯盟卻將中國排除在外。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謝爾蓋·盧賈寧認為,最大的原因是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俄羅斯擔心中國會影響其在中亞傳統勢力范圍內的經貿關系與政治生態。受俄羅斯的影響,中亞國家最近有從過去對俄羅斯的被動依賴轉向主動依靠的趨勢,這勢必會削弱中國和中亞國家開展經貿合作的動力,從而影響我國推動與中亞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進程。
第二,誤讀“一帶一路”的理念與內涵。俄羅斯學者謝爾蓋·盧賈寧認為,“一帶一路”構想包含的和平、包容、互利共贏的理念,聽起來很容易接受,但中國在南海的不穩定因素與敵對方不斷增加,“和平之旅”、“互利共贏”等理念很難讓這些國家信服。他還認為,“一帶一路”構想的目的是中國重新劃分從太平洋到歐洲的經濟版圖,同時遏制美國并將其趕到大西洋(600558,股吧)。美國東西方中心高級研究員丹尼·羅伊認為,“一帶一路”所倡導的互利共贏不是中國真正的意圖。俄羅斯尤里·塔夫羅夫斯基教授2013年11月15日在俄羅斯《獨立報》發表文章指出,一些莫斯科漢學家認為,“一帶一路”構想是中國霸權主義的體現,對抗歐亞經濟聯盟機制。
有些國外學者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設施投資背后有其他目的。2013年12月,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坦巴耶夫宣布,拒絕中國在吉境內修建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鐵路的計劃,認為中吉烏鐵路無法解決吉爾吉斯斯坦的任何問題,吉需要的是一條連接吉南北地區的路線。這一決定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吉國內反對派擔心通過投資建設中吉烏鐵路,中國因此會獲得通向吉金礦、白銀、鋁、銅和煤炭資源的路徑。今年3月,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彼得·諾蘭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指出,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帶一路”發展的核心,但部分國家對“一帶一路”倡導的基礎設施建設疑慮重重。法國世界大事網刊登了以色列海爾茲利亞國際事務研究中心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報告認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中國通過在西亞投資基礎設施,為獲取中東石油并運回國內鋪路。
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第一,“一帶一路”建設可能會受到戰略擠壓。俄羅斯學者謝爾蓋·盧賈寧認為,由于俄羅斯對中亞國家擁有“主權有限論”,因此會對中國的進入保持警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或許將受到俄羅斯的競爭壓力。但歐盟前駐華大使賽日·安博認為,中國若強調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與俄羅斯合作共贏,找到雙方利益的契合點,會得到俄羅斯的支持。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克里斯托弗·約翰遜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認為,奧巴馬調整亞洲外交政策的部分目的,是通過日韓菲等盟國來遏制中國,而中國正用兩條絲綢之路還擊美國,悄無聲息地通過在中亞和東南亞的活動予以還擊。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將持續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美國需要維護自身在亞太的利益。澳洲網2014年1月26日刊文認為,美國重返亞太之后,中國在廣袤的歐亞大陸上建立和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地緣對沖帶,以“一帶一路”為標志,以中國為中心的周邊經濟圈正在加速形成,而同時美國的擠壓隨太平洋潮流涌來,與“一帶一路”形成競爭。
第二,“一帶一路”建設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與風險。日本“外交學者”雜志副主編香農·蒂耶齊認為,美國“新絲綢之路”計劃實施后,美國和北約部隊將撤離,如果這導致阿富汗政府倒臺,將使整個地區變得更加動蕩,面對“三股勢力”的威脅,并對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構成挑戰。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合作與外交活動需要穩定的環境,美國在該地區的存在與美國的新絲綢之路計劃可以幫助維護當地穩定。新加坡學者拉吉夫·蘭詹·查圖維迪認為,“一帶一路”建設將為地區穩定和全球和平帶來積極影響,但同時將面臨“三股勢力”、民族沖突、主權爭議等挑戰;另一方面,但愿絲綢之路在復興之后仍能為貿易、文化交流與建立友好關系發揮巨大作用,而不是引發新的海上敵對關系、沖突、甚至戰爭。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合作局“一帶一路”戰略研究課題組)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