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支撐:多條“金腰帶”拉動區域聯合發力
2014-07-10 10:14:21
Landbridge平臺
編者按:各條“經濟帶”最近又走紅了。從“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到長江經濟帶,再到珠江-西江經濟帶的申報,新一輪區域規劃拉開序幕。隨經濟支撐帶的建設,中國區域發展格局將發生重大轉變。受此影響,各條經濟帶沿線省市經濟位次將逐步提升。
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把培育新的區域經濟帶作為推動發展的戰略支撐。要謀劃區域發展新棋局,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沿大江大河和陸路交通干線,推進梯度發展。”這一政策信號被很多關注宏觀經濟的人士解讀為加快經濟帶建設拉動區域聯合的契機。
事實上,在沿海、長江經濟帶中的“T”型結構中,“沿海一豎”中的沿海珠三角、長三角已經發展形成了中國經濟發展支撐格局,作為“一豎”的京津冀經濟圈也正在發力。而長江橫向經濟帶將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的新支撐帶,同時繼續向西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將形成開放新局面。
■絲綢之路經濟帶:
7月2日到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寧夏、甘肅調研,一路聽取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意見建議。他表示,西北五省區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依托。事實上,西北五省區對于自身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定位已逐漸明確。陜西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概念,甘肅則提“黃金段”,寧夏、青海都提“戰略支點”,而新疆則是要建設“核心區”。
自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中亞四國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之后,國內外各界對推動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熱情很高,國內很多部門和省區已經行動起來。分析人士稱,絲綢之路經濟帶實質上是為我國確定一個面向歐亞內陸開放的新戰略。決策層視野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在空間走向上分為歐亞大陸橋、輸油管道和出境高速公路三條線,范圍涵蓋西北五省區之外的更多區域。據悉,“絲綢之路經濟帶”作為一個規模宏大的戰略構想,已經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文件。
2000多年前,從西漢張騫“鑿空西域”之后,開辟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成為中西方經貿、文化交流的重要走廊。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利——
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并不是單純的國內政策,它將聯動亞歐涵蓋30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使得輻射太平洋至波羅的海間亞歐大陸“共振”。它將在空間上形成串聯中外的軸線,成為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互惠互利、交流合作的紐帶。從長期發展來看,將重新打通阻滯多年的亞歐經濟動脈,實現各國從交通、貿易直至投資、金融的互聯互通,繪出惠及經濟帶沿線各國甚而影響更深遠的亞歐經濟新版圖。
中國社科院工業布局與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耀則表示,西部大開發以前沒有什么抓手,而絲綢之路經濟帶則是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抓手,它主要是向西開放,而西北幾個省區是前沿。
憂——
國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指出,雖然不少沿線國家有意愿加強貿易投資合作,但國與國之間的猜疑仍然存在。沒有充分的信任,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失去堅實的合作基礎。同時,在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基礎設施或不聯不通,或聯而不通,或通而不暢,難以滿足經貿合作的要求,成為制約區域合作升級的一大短板。此外,貿易投資合作方面也存在一些障礙和制約因素。
計——
經濟帶建設應著眼于加強政策溝通,加強各國之間的對話交流,增進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強化命運共同體和發展共同體意識。中國在推動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時,應把周邊地區作為重要領域,到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擴大投資,通過建立產業園區、跨境合作區等方式,為加強中國和周邊地區的經貿合作搭建平臺。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所長楊恕表示,應加強對新疆等西北地區的經濟投入力度,提高該地區的經濟能力和對外交流能力。
■長江經濟帶:
6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讓“長江經濟帶”再次成為了焦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議上提出,要部署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打造長江經濟帶;4月他在重慶考察時就強調要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而在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首次出現了“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提法。納入到長江經濟帶規劃的湖南、湖北、四川、重慶等11個省市,正在積極開展各自的研究規劃,同時也在加快項目的儲備和申報。
長江經濟帶建設總體考慮和相關規劃涉及11省份,包括長三角的江浙滬3省市、中部4省和西南4省市,2013年,這11個省份的GDP總量為25.95萬億元,占全國GDP總量(31省份總量之和)的41.2%。數據顯示,長江全長6300余公里,其流域提供了中國36.5%的水資源、48%的可開發水電源、52.5%的內河通航里程,是連接中國東中西部的“黃金水道”。
據了解,2013年9月23日國家發改委會同交通運輸部在京召開《依托長江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指導意見》研究起草工作動員會議。在會議上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認為,中國經濟要保持長期穩定增長,必須“向內”使勁,當務之急就是要壯大能夠支撐轉型升級的長江經濟帶。這也是國家綜合主管部門首次開始啟動長江經濟帶的開發。
利——
長江經濟帶所要發揮的就是“串聯效應”。發展長江經濟帶,不但有利于把沿海經濟取得的成果迅速地傳導給長江上、中游廣大地區,帶動內地經濟的整體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由東向西推進,推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逐步縮小地區差距,做到全面發展。李克強總理曾表示,建設長江經濟帶,就是要構建沿海與中西部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的新棋局。
憂——
長江流域產業特點之一是,分塊單一發展, 產業雷同。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雪松曾對長江流域地區的經濟發展做過研究,他認為,長江經濟帶中各地的多點間沒有聯結,以往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最大問題就是各沿江城市均呈分塊單一發展,缺乏相互合作。
計——
發展的關鍵就是要通過國家頂層設計來實現各地區間的一體化協同發展。
■珠江-西江經濟帶:
記者近日從廣西發改委獲悉,廣西壯族自治區已經正式實施《關于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的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從2014年下半年起,廣西在3年內實施12大類共166個涉及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項目,總投資高達6303億元。同時,醞釀已久的《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已經上報國務院。一旦《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規劃》獲批,珠江-西江經濟帶將上升為國家戰略。
珠江-西江流域上接云貴,縱貫兩廣,下通港澳,被稱為連接西南和華南的“黃金水道”。此前,珠江東連粵、港、澳,西接滇、黔、桂,是我國南方連接東部和西部的天然紐帶。單獨的珠江經濟帶的行政區劃面積50.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的5.28%,總人口超過了2.4億,2013年,四省份GDP合計96630億元,占全國的17%左右。
2013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準了由國家發改委組織擬訂的國務院2013年區域規劃審批計劃,其中珠江-西江經濟帶規劃列在7個計劃審批的區域發展規劃第一位,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工作正式啟動。經國家有關部委及兩省區協商,達成共識:珠江-西江經濟帶范圍確定為以兩廣為核心,延伸到云貴和港澳;以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為平臺,建立廣東、廣西兩省區合作機制,發揮龍頭帶動效應,推進兩廣經濟一體化發展。
珠江-西江經濟帶內包括了珠三角、北部灣經濟區、黔中經濟區和滇中經濟區四大經濟區,以及廣州南沙新區、珠海橫琴新區、深圳前海、貴州貴安新區等多個國家級發展平臺。盡管各省都對珠江-西江經濟帶很重視,但各自訴求有很大差異。上游的云貴、廣西希望通過吸引珠三角產業轉移,加快自身資源的開發和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而下游的廣東則希望上游能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
利——
建設珠江經濟帶,可以構建一個由港澳珠三角與西南地區相互支撐、產業互動的格局,讓東部與西部的產業要素有序轉移銜接、優化升級和新型城鎮化集聚發展。把經濟發達的港澳珠三角和欠發達的廣西、云貴連接起來,推進珠江經濟帶促進共同協調發展。
憂——
西江黃金水道面臨航道等級低、通航能力不足、交通基礎設施滯后等“瓶頸”問題。珠江-西江流域內各省區特別是上下游地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卻很不充分,在資源開發方面還沒有充分發揮上下游地區各自的優勢,在生態環境的保護方面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此外,在經濟帶建設方面仍缺乏相應的組織和協調機構。
計——
作為我國首個跨省區的流域經濟發展規劃,要認真處理好發展與保護、整體與局部、干流與支流、上游與下游、需要與可能、近期與遠景的關系,梳理好防洪、發電、灌溉、航運、供水、漁業、旅游等產業間的關系。首當其沖的是沿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
■黃河經濟區:
作為曾與長江經濟帶、珠江經濟帶相提并論的國家戰略規劃,黃河經濟區似乎日益被邊緣化。這個已經走過26個年頭的區域性經濟協作組織在很多人腦子里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
黃河經濟區1988年由山東省牽頭成立,是以黃河為紐帶、以新亞歐大陸橋為依托建立的區域性經濟協作組織。該組織由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黃河水利委員會9省區11方組成,基本每年輪流召開一次省區負責人聯席會議,在橫跨東、中、西部的9個省區開展合作。
中西部地區有豐富的能源和勞動力資源,又有廣闊的市場,但中西部省區經濟發展相對滯緩。1996年《關于黃河經濟協作區聯合發展問題》研究報告指出,山東是沿黃九省區唯一地處東部并擁有廣大開放地帶的省份,產業構成相對合理,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比較完備。因此山東省和沿黃省區在市場需求、資源開發、生產經營等方面形成依存關系,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和調整產業結構。
10年前的2004年,這一區域完成GDP近3.8萬億元,約占全國的28%,但10年后的2013年,9省區GDP總和約15萬億元,不足全國的27%。隨著《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今年4月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復,黃河沿岸目前已布局有“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中原經濟區”、“呼包銀榆經濟區”等多個國家級經濟區域規劃,可謂遍地開花。而黃河經濟區卻依舊停留在省際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并沒有上升至更高層面。
利——
黃河經濟區農業、礦產、旅游資源豐富,曾被譽為“裝點中國經濟體魄的金腰帶”。
憂——
黃河經濟區沒有形成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內需導向、投資導向的經濟模式也未形成,這是該區域沒有內生動力的根本原因。此外,地域疏遠,由于沒有統一的職能機構,目前9省區無法統一協調,各自為政的現象突出。同時,與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區有明顯的帶動城市相比,9省區目前“群龍無首”、缺乏龍頭城市帶動。
計——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宋智勇認為,從中央政府層面來看,要開發黃河經濟區,一定要大力度的調整生產力布局,在重大基礎設施、重大工業項目上給予傾斜式支持。中國石油[0.13% 資金 研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黃秉杰亦表示認同,他指出,黃河經濟區目前仍停留在省一級的層面,沒有上升到國家層面。黃河經濟區的崛起需要有一個經濟龍頭。
■部分其他區域經濟帶
皖江城市帶、成渝經濟區、黃河金三角區域、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渝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武漢和長株潭的“兩型”(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
沿海經濟帶——天津濱海新區、北部灣經濟區、珠江三角洲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江蘇沿海地區等。(汪文品 綜編,綜合《經濟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