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基本情況
2014-06-08 10:16:12
Landbridge平臺
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是為促進和推動西安與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隴海蘭新鐵路沿線各市、地、州開展多方面合作而搭建的一個平臺,在國家民政部登記注冊,由國家民族事務管理委員會業務主管,為半官方性質的國家一級社團。
一、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成立背景
1985年11月,在江西南昌召開的“全國地區發展戰略研究工作交流會”上,著名經濟學家馬洪、童大林提出了建立以隴海蘭新鐵路為樞紐、以沿橋中心城市為骨干、以東西兩端陸海開放口岸為“窗口”的“隴海蘭新經濟帶”的構想。這個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與會的西安、連云港市及沿線鄭州、蘭州、烏魯木齊等中心城市的積極響應。
1986年,陜西省人民政府召開第22次常務會議,議題之一是研究討論關于建立“隴海蘭新經濟帶”及相關組織機構等問題。在聽取西安市政府關于成立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有關情況的匯報后,會議確定:“同意成立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
1986年12月,西安市委、市政府經過半年多籌備,邀請到國務院有關部委的負責同志和專家、學者,沿線7個省區、48個市地州的負責同志,以及有關方面共200多名代表齊聚西安,共商隴海蘭新地帶聯合發展大計。并莊嚴宣告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成立,英文名稱:Economic Promotion Association of Longhai & Lanxin Railway,縮寫:EPALLR,成員是沿線各市地州、鐵路部門和兩端陸海口岸,性質為各方自愿組成的政府間、跨省區、非營利的社會團體。時任陜西省委副書記、西安市委書記的董繼昌同志出任首屆理事長,郗志超同志任秘書長,辦事機構——秘書處設在西安市經濟研究中心(西安市政府研究室)。
1990年,鑒于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大部分成員單位地處少數民族地區,促進會組織開展的多項工作較好地推動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得到國家民族事務管理委員會的充分肯定。因此,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在這次清理整頓中通過各項審核并予以保留,于1991年在國家民政部登記注冊,由國家民委業務主管,成為國家一級社團。
1994年,經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理事會選舉,原西安市委書記、現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崔林濤同志任理事長,原西安市市長助理王志強同志任秘書長。2000年,經中央組織部批準,促進會理事會選舉,崔林濤同志繼續擔任理事長。
在2002年召開的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第九次年會上,由于王志強同志工作變動,經崔林濤理事長提名,理事會通過,由西安市政府副秘書長梁錦奎同志擔任促進會秘書長職務。
二、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機構設置和組織制度
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現有會員理事單位79個,其中66個是沿線各市、地、州政府、鐵路局、分局和陸海口岸。西安是理事長單位,沿線省會和兩端陸海口岸城市為副理事長單位,包括:連云港、日照、徐州、鄭州、太原、蘭州、銀川、西寧、烏魯木齊、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州。沿線地級市和各鐵路局、分局為常務理事單位,縣級市為理事單位。促進會聘請顧問11人,名譽理事11人,均為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和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理事會由1中理事長、11名副理事長、32名常務理事(其中個人常務理事2人)、40名理事(其中個人理事6名)組成。現任理事長兼法人代表是陜西省人大副主任崔林濤同志。各位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和理事均為沿線各市、地、州市長、專員、州長和鐵路局、分局局長。現任秘書長是西安市政府副秘書長梁錦奎同志。
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辦事機構為秘書處,設秘書長1人、副秘書長13人(由各市地州局級領導擔任);秘書處主任1人、副主任39人(由各市地州處級領導擔任);聯絡員53人(由各市地州科級領導擔任);形成了比較齊全的秘書處聯系網絡,以確保促進會日常工作正常運行。秘書處辦公室設在西安市政府研究室,有兼職工作人員4名,均為研究室在職干部。
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現有2個分支機構,一是隴海蘭新城市建設聯合會;二是隴海蘭新旅游局長聯席會。
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章程是本會遵循的法律制度,共八章四十八務(附后),各項組織制度都在章程中得到體現。
三、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主要工作
1、組織開展區域發展戰略和重大課題研究,為國家決策和地方政府決策提供咨詢依據。促進會組織過三次大的地區發展戰略研究。還積極組織開展多項重大課題研究。2002年,促進會秘書處組織沿線部分省區、市地州共同完成了“加強隴海蘭新經濟帶旅游合作”和“加快隴海蘭新經濟帶城市信息化進程”兩大課題研究報告,并在山東日照召開的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第九次年會上討論交流。
2、組織進行重大政策調研,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建議。主要是在1995年組織沿橋八個省會城市(包括成都),對加快沿橋中西部中心城市發展需要國家扶持的政策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五個方面共三十條需要國家扶持的政策建議,報送國家有關部委并報中央和國務院,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領導的重視。
3、組織協助鐵路規劃、改造、運營管理方面的研究,促進隴海蘭新鐵路和“兩端”口岸建設。在新亞歐大陸橋貫通前,促進會組織各理事單位聯名呼吁國家加快北疆鐵路建設。貫通后,圍繞陸橋運輸前景和連云港港口建設進行研討,并積極建議國家加快寶中鐵路、蘭新鐵路復線建設、蘭州至武漢段的電氣化建設、徐州至連云港復線建設以及海陸(兩端)口岸建設,都取得了積極成果。
4、組織開展開發利用新亞歐大陸橋的研討,積極促進和協助新亞歐大陸橋國際研討會的召開。5、積極推進本地帶、聯合協作,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的聯合網絡。在促進會倡導和促進下,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先后建立了“隴海蘭新市州長專員聯席會”、“對外經濟貿易促進聯合會”、“城市建設聯合會”、“旅游局長聯席會”等行業聯合組織。
6、組織舉辦多種形式的區域展銷會和洽談會,促進本地帶的經濟協作。一是促進會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會同有關方面在鄭州、蘭州舉辦了兩期隴海蘭新經濟帶名、優、新、特產品展銷訂貨會,在較大范圍內拓寬了商品流通渠道,為眾多企業開辟了市場;二是促進沿線省市地州或者會同有關方面舉辦外貿洽談會、經濟技術協作交流會、物資交流會、資金拆借會等;三是動員和發動本會各市地州踴躍參加沿線省區和市地州舉辦的各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招商引資會、經貿洽談會和各種藝術節等,促進了全帶的經濟技術協作和經濟發展。
7、積極協助國家建設部、國家計委編制隴海蘭新地帶城鎮體系規劃。編制的規劃涉及十個省區、38個地級市、37個地區、自治州、54個縣級市、415個縣、自治縣、總面積226平方公里,總人口2.1億多,有力地促進了本地帶的城市和城鎮群建設。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