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經濟帶簡介
2014-05-23 14:12:41
Landbridge平臺
范圍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包括西北五省區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南四省區市重慶、四川、云南、廣西。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背景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重要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域遼闊,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土地資源和寶貴的旅游資源,被稱為21世紀的戰略能源和資源基地,但該區域交通不夠便利,自然環境較差,經濟發展水平卻與兩端的經濟圈存在巨大落差,整個區域存在“兩邊高,中間低”的現象。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
意義
(1)形成區域經濟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將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的區域大合作。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通過區域經濟合作,推動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2)促進中國西進戰略。同時,“絲綢之路經濟帶”也將促進中國的西進戰略,在歐美市場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拓展中亞、西亞和南亞市場,對我國的外貿出口也有積極意義。
(3)促進中國產業升級。“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有利于我國實現產業升級,實現傳統行業向中亞各國轉移,也將有助于沿途各國走出當前的經濟危機。
(4)帶動沿線國家經濟復蘇。在世界經濟面臨新的這種變化的調節之下,把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的經濟合作,以“絲綢之路經濟合作帶”的形勢和框架繼續向前延伸,未來一直和歐洲連接起來,肯定是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帶動沿線國家經濟實現整體復蘇的一個非常好的倡議。
成果
自199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以來,雙邊經貿合作取得了快速發展。據統計,建交之初中國與五國的貿易總額僅為4.6億美元。
21世紀,則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合作的“黃金世紀”:
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后,雙邊貿易額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2008年的貿易額已達308億美元,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中國與中亞五國雙邊貿易有所回落,為235億美元。此后,雙邊貿易再次發力,呈加速發展趨勢。
2012年中國同中亞國家貿易額已高達460億美元,20年間增長100倍。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