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審視西北區域發展
2014-05-12 11:00:09
Landbridge平臺
古代絲綢之路,在我國西北區域留下了燦爛的文明,使中國在2 000多年前就與世界經濟和文化交相輝映。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訪問時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把我國向西開放戰略提到了更為重要的地位,為西北區域發展帶來更大的政策契機和更寬廣的發展視野。在這一背景下,西北區域將因此獲得更大的發展能量,登上更高的發展平臺,煥發更多的發展活力,在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中承擔日趨重要的歷史使命。
西北板塊:開發建設正在步入快車道
西北區域所屬的三省二區,即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域面積311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陸地面積的近三分之一,總人口9 728萬人,約占全國的7%左右。近年來,在國家西部大開發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動下,西北區域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開發建設已經進入一個快車道,正在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發動機。
1.整體經濟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在政策推動與地方自主發展的合力作用下,西北區域經濟增長速度連續逐年加快,部分省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躍居全國前列。參照國家和各省區統計公報,僅從經濟總量來看,2012年,西北五省區經濟總量達到31 811億元,約占全國的6.1%,經濟平均增速為12.26 %,高于全國水平4.46個百分點。雖然絕對值還相對比較小,但總體處于逐步增大的趨勢,跟2011年相比,西北區域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提高了0.2個百分點,增速也高于全國水平0.88個百分點。在速度不斷加快、總量逐步提升的過程中,經濟結構也有所調整,主導產業快速成長,內生增長動力正在漸進式強化。
2.區域中心城市增長極功能逐漸強化。在西北“點軸式”經濟帶上,各省會中心城市的首位度較高,在本省區經濟中處于絕對位置。近年來,各省區高度重視省會的優先發展,省會中心城市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對外聯系都得到長足進步,使增長極的功能進一步有效發揮。2012年,西安經濟總量達到4 369.37億元,占到陜西的30.24%;烏魯木齊為2 060億元,占到新疆的27.47%;蘭州為1 564.41億元,占到甘肅的27.69%;銀川為1 140.83億元,占到寧夏的49.03%;西寧為851.09億元,占到青海的45.16%。從經濟增速來看,五個省會城市分別達到11.8%、17.3%、13.4%、12.5%和15%,在全國省會城市也處在較高水平。這種不斷增強的極化效應,對各自周邊區域的集聚力和輻射力也在同步溢出,使得整個西北區域的發展活力有所提升。
3.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高。總體來看,西北區域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外部區域的關注,特別是各省會城市爭取打造更高水平的開放合作平臺,取得了顯著成效。西安的“歐亞經濟論壇”以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為主體,以加強中國與歐亞國家友好往來為目標,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化的高端平臺;烏魯木齊的“中國—亞歐博覽會”,成為我國沿邊開放、向西開放的有效載體,進一步突出了新疆向西開放的門戶地位;銀川的“中阿博覽會”獨樹一幟,搭建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伊斯蘭國家商品貿易、服務貿易、金融投資、技術合作、文化旅游的新平臺;蘭州的“蘭洽會”現已成為蘭州和甘肅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和對外開放的窗口;西寧的“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主打綠色生態牌,對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優勢資源開發、擴大對外宣傳起到了重要作用。
4.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和提升?;A設施建設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首要任務,國家給予了優先安排和重點支持。特別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的建設,將使蘭新鐵路作為我國運距最長的雙復線,進一步形成西北內陸鐵路運輸大能力通道;蘭渝鐵路、蘭成鐵路建成后,將進一步打通西北與西南的聯系,在兩大經濟區域融合發展中發揮重要的通道作用,增強西北與西南乃至南亞國家的溝通和往來;還有寶蘭客運專線、蘭州至張掖城際鐵路等項目的建設,將加快完善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客運與貨運體系。同時,各省區在省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加大規劃和投入,建成了一批先導性和關鍵性項目。所有這些,都使西北區域內部和外部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在勞動力、資源、產品流通上更加便利,為西北區域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重振絲路:西北區域發展的新契機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體現了一種寬廣務實的國際視野,就是在歐亞經濟的大跨度上,讓我國與中亞鄰國的聯系更加緊密,形成區域大合作的新格局。在這一格局中,西北區域正好處于前沿位置,也必然在向西開放中有更大的作為。
1.在政策的先期效應看,西北區域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最直接、最現實和最大的受益者。古代絲綢之路從西安經過中亞,延伸到歐洲甚至非洲,中國段所在的區域貫通我國西北五省區。從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到民心相通的每一個方面來講,西北區域都獨得優勢和占盡先機。隨著國家對這一構想的進一步政策化,西北區域的開發熱度將快速升溫。
2.從西北區域的發展態勢看,將有利于促進并形成既競相跨越又抱團發展的全新局面。我國西北區域的開發屬于典型的“點軸式”模式。當前,隨著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西北區域的經濟聯系正在日趨緊密,尤其是蘭州、西寧、銀川作為全國距離最近的三個省會城市,與東向的西安和西向的烏魯木齊連在一起,正以西安“承東”、蘭州西寧和銀川“中轉”、烏魯木齊“啟西”的態勢,逐步形成帶動五省區共同發展的“西北軸”。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的催動下,五個省會城市可以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在提升競爭力、強化增長極集聚功能的過程中,更好地形成“點軸式”的開發形態,錯位發展,以點帶面,從線到片,拉動整個西北區域的開發建設。同時,也產生更為強大的磁力作用,吸引東中部地區的生產要素,在承接產業轉移中彰顯我國經濟發展“最大回旋余地”的功能。
3.從面向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合作看,雙方合作、互補、共利、多贏的空間和潛力巨大。這方面,從新疆的沿邊開放,到重慶渝新歐國際鐵路貨運大通道的打通,都初步顯現出向西開放的發展活力。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引導下,西北區域的特色資源、科技人才、人力資源、工業加工能力以及鋼鐵、化工、棉花、醫藥等優勢產品,與中亞國家的煤炭、石油、礦產、糧食、民族用品等資源和產品,可以在更大范圍內進行雙向的產業互補和貿易互惠。在人文相親的基礎上,雙方在文化、教育、影視、衛生、體育、旅游等領域,也有著廣闊的合作前景。此外,以西北區域為橋梁紐帶,還可以將雙方的貿易合作、投資合作、文化合作、旅游合作等,延伸到我國中東部地區。
政策建議:以更大的支持激發西北區域內生發展動力
結合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議在如下方面加大對西北區域的支持力度:
1.加強統籌協調和指導。近年來,國家從加快全國整體發展和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的角度,出臺了一系列區域發展的規劃方案和政策措施,為西北區域量身定制的政策也比較多,在指導工作中產生了強大的政策效應。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下,可以針對西北區域發展薄弱的特點和趨于板塊化的發展實際,將絲綢之路中國段進行整體謀劃,出臺具體的規劃指導意見。
2.實行類似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特殊政策??陀^地說,在西北區域全面推行上海自貿區的政策措施,目前各方面條件還不具備。但根據向西開放的戰略需要,能否給予傾斜性支持,建立一個規格稍低于上海自貿區的“中國西北自由貿易試驗區”,以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和烏魯木齊為核心區域,把西安、蘭州、西寧、銀川部分區域納入政策試點范圍,將上海自貿區部分適于西北的政策措施移植過來,為西北五個省會中心城市面向中亞開放貿易和投資提供綠色通道。
3.在財政稅收、項目投資、土地政策等方面給予更大優惠支持。財政稅收方面,按照現行財政體制和分成比例,對部分上繳國家的固定收入,適當提高留成地方的比例;項目投資方面,除了繼續優先布局實施交通基礎設施等國家項目外,對地方規劃實施的一些事關區域發展的重大項目,按照項目具體情況給予專項資金補助;土地政策方面,以五個省會中心城市為重點,適當放寬用地指標限制,擴大低丘緩坡溝壑等未利用地綜合開發試點范圍。
4.充分發揮蘭州新區的國家重要向西開放平臺功能。蘭州新區位于蘭州、西寧、銀川三個省會城市共生帶的核心區域,是國家批準的第五個國家級新區,其戰略定位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和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這意味著,蘭州新區在西北區域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平臺功能,也將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發揮獨特的作用。目前,蘭州新區的基礎建設和承載功能已經具備一定條件,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和向西開放中初顯活力。建議國家從蘭州新區在西北區域的唯一性和獨特平臺功能出發,考慮地方發展基礎和財力比較薄弱的實際,在資金補助、項目布局、政策試點等方面,對蘭州新區給予更多具體支持,真正把國家賦予蘭州新區的功能作用發揮好,成為西北區域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開發亮點。
5.在西北區域率先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受益對象。為了從根本上提升西北區域發展的人力資源支撐,可否在國家義務教育整體框架中,先行進行突破性試點,以國家財力保障為主體,以地方財力配套為補充,將義務教育延長到高中階段。同時,還可試點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
6.建立區域內政府間協作聯動機制。可以在國家相關部委主導下,以西北區域五個省區、五個省會城市和其他中小城市為基本成員,建立“5+5+X”政府協作圓桌會議,由五省區政府輪流主辦,定期和不定期在各省區城市召開,以加強交流、協調政策、溝通信息、協作并進、促進發展。在這一圓桌會議框架內,可分設對口部門、不同層級政府、企業間等交流分會,使整個西北區域各片區、各層面、各領域的合作更加緊密有效。
7.加大國家智庫對區域發展的支持力度。引導國家層面的各智庫單位,把西北區域發展作為重要聚焦點,集中力量進行發展對策研究,為地方發展給予政策建議和工作指導。也可以在相關智庫內部,成立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主題的研究機構,增強研究的針對性、
前瞻性和實效性。
來源:大陸橋視野 作者:楊映琳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