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歐大陸橋大通道建設的政策保障
2014-04-26 14:09:38
Landbridge平臺
編輯:喬夫 網址:www.blh621.com
新亞歐大陸橋自1992年開通運營以來,物流運輸持續不斷地升溫,已成為亞歐間乃至世界最主要的物流通道之一。
國際國內整體環境有利于新亞歐大陸橋物流業發展
1.新亞歐大陸橋開通運營以來,聯合國、中國、俄羅斯及中亞各國為這條國際大通道的暢通相互間簽定了一系列相關協定。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對新亞歐大陸橋項目十分重視,從1994年起開始對大陸橋的有關項目給予技術和資金支持。截止目前,UNDP已投入3000多萬美元支持大陸橋的開發與合作。
1994年10月26日~28日,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七國鐵道運輸部長會議在北京舉行。簽定了《關于發展國際鐵路客貨運輸問題的會議紀要》,批準了開發利用經友誼關——阿拉山口邊境通道的國際鐵路干線計劃,為大陸橋運輸鋪平了道路。
1995年9月,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國政府簽署了《關于利用連云港裝卸和運輸哈薩克斯坦過境貨物的協定》。
1995年9月8日,七國鐵路專家會議在烏魯木齊召開。來自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和中國的鐵路專家,簽定了《暢通阿拉山口——德魯日巴國際通道的有關協定》。
2000年,中、俄、哈、吉、塔五國元首簽署了《比什凱克宣言》對新亞歐大陸橋項目的穩固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2005年7月,胡錦濤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與哈國總統簽署了《中哈關于建立和發展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
2.中國政府為了促進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的發展出臺了一攬子政策措施。
1990年5月14日,國家計委成立“中歐大陸橋集裝箱運輸研究和試運領導小組”,著手開展烏魯木齊至阿拉山口通車前期準備工作。
1991年1月7日~9日,中歐大陸橋運輸試運工作小組第四次會議在連云港召開。會議通過了試運小組向國務院生產委員會的工作報告《中國大陸橋過境運輸管理試行辦法》;并對新亞歐大陸橋的運量、運價等問題進行了研究。會議標志著新亞歐大陸橋運輸從前期理論研究開始進入試運前準備的實質性階段。
同年7月9日,國家計委、鐵道部、交通部、對外經濟貿易部、海關總署、衛生部、農業部等以計調字(1991)1017號文件發布了《關于亞歐大陸橋國際集裝箱過境試行辦法》。這是我國關于亞歐大陸橋運輸的第一個法規性文件。
2000年11月,國務院組成了16個部委成員參與的“新亞歐大陸橋國際協調機制” 。其主要職責包括為中央和國務院提供參考建議、為國際經貿交流與技術合作及成員單位間跨部門合作提供平臺、為大陸橋沿線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指導和建議、負責大陸橋沿橋經濟發展的政策協調、組織專家對大陸橋經濟發展進行前瞻性調研等。自協調組織成立以來,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7年分別在西安、連云港、鄭州、烏魯木齊、徐州和蘭州召開了陸橋發展的論壇會議。
3.沿橋各地區為了進一步推動了大陸橋過境運輸業務健康、持續、穩定發展出臺相應措施。
2003年,連云港與鄭州、西安、蘭州等市簽訂了五項合作協議,就陸橋經貿合作的發展,雙方的相關部門簽訂了海關、運輸等協議。2006年僅甘肅通過連云港進出口的貨值就達14.9億美元,占當年全省進出口總值的39%,連云港海關轉給蘭州海關進口貨物44萬噸,轉關率85%,征收稅款7.85億元,占當年蘭州海關稅收總額的60%。
2007年,連云港海關與鄭州、西安、蘭州等海關相繼簽訂訂了《關于共同做好區域通關工作的聯系配合辦法》,建立了雙方海關區域通關業務聯系機制,明確了雙方的職責和操作要求。
4.沿橋政府出臺措施,為新亞歐大陸橋的暢通提供了最大的保證。
阿拉山口口岸作為新亞歐大陸橋向西通道的咽喉,一直承擔著運輸暢通的重擔。1992年3月,鐵道部確定連云港至阿拉山口的集裝箱直達列車與車次及運行時刻,排入鐵道部的運行圖,從當年9月1日開始執行。
1992年12月1日,阿拉山口正式開通國際聯運,當天凌晨1時35分從連云港發出第一列國際集裝箱運輸專列開往阿拉山口。專列裝載50個TEU,有日本運往中亞的過境集裝箱,有中國出口歐洲的集裝箱,有從東南亞進口到中國內地的集裝箱。12月9日上午10時,試運車到達阿拉山口,歷時八天半,之后集裝箱移交哈方轉運。
1993年4月26日,中國鐵路對外服務公司和哈薩克斯坦交通部簽訂了新的陸橋運輸協議。協議規定,可以開通到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俄羅斯聯邦的進出口運輸和過境運輸,到獨聯體其它國家的運輸臨時議定。
1994年9月1日至2日,韓國、哈薩克斯坦雙向利用新亞歐大陸橋過境運輸,分別在中國阿拉山口和哈薩克斯坦德魯日巴站接軌成功,證明新亞歐大陸橋完全可以實現貨車跨國運輸。同年10月26日 中國、俄羅斯聯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鐵道(運輸)部長會議在北京舉行,批準了《開發利用經友誼關——阿拉山口邊境通道的國際鐵路干線規劃》。會議還就如何發揮、開發利用大陸橋發展國際聯運的問題進行研究。
1995年11月23日,首列滿載78個TEU美國貨物的782次列車從連云港口出發,過境我國前往烏茲別克斯坦。次年2月19日,第二列滿載韓國貨物的集裝箱專列離開連云港,沿大陸橋駛往哈薩克斯坦。到當年8月8日 亞歐大陸橋過境箱運輸日裝車首次逾百輛。
1997年4月1日,鐵道部決定在連云港至阿拉山口間開通五定(即定點、定時、定價、定車次、定線路)班列,以支持陸橋過境運輸。
新亞歐大陸橋物流業不斷向縱深發展
經新亞歐大陸橋運輸的主要國家和地區為: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德國、丹麥、荷蘭、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比利時、緬甸、蒙古等國和臺灣、香港等地區過境至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及俄羅斯等國,以及俄羅斯和中亞國家出口東行的貨物。
目前,利用新亞歐大陸橋從事過境貿易已深入到生產、生活和服務等多個領域,貨種由陸橋開通初期的汽車配件為主發展到現今包括舊汽車零件、家電、生活用品、建材、食品、紡織品、棉花、大豆、電解銅、氧化鋁、石油化工機械設備等。
陸橋運輸不斷向縱深發展,究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中亞、西亞地區輕工業相對滯后,對電器、汽車、輕工產品、日用品等的需求旺盛,需要源源不斷從東亞及東南亞等國進口大量此類貨物。二是近年來,沿“橋”國家與地區積極推進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推進區域經濟和運輸合作,消除通關口岸、檢驗檢疫、統一標準、交通運輸等環節上的關稅壁壘,確保新亞歐大陸橋運輸物流其暢。三是大陸橋運輸為主業的各重點運輸、物流企業,注重發揮自身優勢,高度重視過境運輸的創新發展,加強與東北亞、東南亞、中亞各國運輸領域的廣泛合作,在鞏固原有過境運輸業務基礎上,強化市場調研和產品推廣。
來源:大陸橋視野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