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的東端起點,服務中西部是連云港始終堅持的一個發展主題和任務。連云港區別于東部沿海其它港口的最大特點就是其服務主體為中西部地區,始終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同舟共濟。2007年元旦,溫家寶總理在視察連云港時,作出了“搞好連云港港口建設任務重大、前途光明,要做好規劃、加快發展”的重要指示,更是將連云港擺上了國家發展層面,擺上了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高度,對連云港意義重大,影響深遠。avZ大陸橋物流聯盟
不斷加大服務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力度avZ大陸橋物流聯盟
首先,連云港市人民政府充分認識到與中西部合作的重要意義。與中西部多個城市人民政府簽訂了友好合作協議,連云港市口岸委作為市政府職能部門,相繼與甘肅、新疆、陜西等沿線口岸委(辦)簽訂了跨區域合作協議,推動與中西部地區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領域的合作。中西部省區和城市也對連云港寄予厚望。希望加強與連云港市的合作,共建共用連云港港口,為中西部企業暢通進出口渠道,實現區域共同發展。
其次,連云港港口積極開展與內地的物流合作。港口集團在山西侯馬等多個地區合資建設集裝箱場站,組織兩地貨物對流運輸。口岸船、貨代理單位在中西部多個城市設立辦事處,派駐幾十人攬貨隊伍,為當地進出口企業上門服務。港口每年進出的鐵礦砂、氧化鋁、鋁錠、化肥、煤炭、化工原料、鋼鐵、糧食、農副產品等大宗貨物,主要來自中西部地區,港口吞吐量中60%左右的貨物來自隴海蘭新鐵路沿線11個省區。連云港港口真正成為中西部進出口企業最捷近、最方便、成本最低的出海口。
第三,鐵路系統密切合作,發揮新亞歐大陸橋運輸優勢。連云港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經過十五年的陸橋運輸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997年首次開通的連云港至阿拉山口過境集裝箱“五定”班列,現已成為鐵道部“精品”班列,并在2007年延伸到莫斯科,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歐亞貫通。在貨源組織方面,對外成功開發了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的大陸橋貨源市場,對內開放了中西部重要城市的東西行上下橋貨源,為中西部地區打通了重要的雙向進出口通道。目前利用新亞歐大陸橋開展過境運輸的國家和地區有20多個,運輸的主要品種有十多個大類。2007年,新亞歐大陸橋經由連云港口岸發送的過境集裝箱運量6萬標箱,同比增長19%。近年來,連云港還相繼開通了至鄭州、西安、成都、西寧等地的集裝箱“五定”班列,重去重來的散貨對流大列,為上述地區進出口貨物提供了最便捷、最經濟的快速通道。
第四,連云港口岸查驗單位主動與內地對口單位開展交流合作。連云港海關、連云港檢驗檢疫局分別和內地10多個重要城市的海關、檢驗檢疫局開展了轉關、轉檢業務,中西部地區進出口企業可在當地海關、檢驗檢疫局辦理驗放手續,口岸海關、檢驗檢疫局直接轉關放行。
通過多年來的探索和實踐,連云港服務中西北部的地位越來越突顯,內涵越來越豐富,合作越來越廣泛。
為西部大開發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功能
為落實溫總理的指示精神,江蘇省委、省政府對連云港提出了“立足港口、開發沿海、帶動蘇北、輻射淮海、服務隴海”的要求,連云港正按照“延伸一體、拓展兩翼”的思路,堅持“以工興港、以港興市”的發展方針,集中精力把港口建設成為集裝箱優先發展的億噸大港、干線大港、組合大港,真正使連云港成為沿海中部和中西部地區向東開放的重要窗口,努力為陸橋沿線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進一步完善港口自身功能。一是提升主體港區,構建樞紐大港。按照“一體延伸”思路,做強做大做優主體港區,建成億噸大港和集裝箱干線大港。重點完善集疏運體系,建設深水航道和大型專業化碼頭,拓展港口岸線和陸域空間,大力發展綜合貿易和現代物流,建設以國際集裝箱和大宗物資中轉運輸為主,樞紐、物流、貿易、信息等綜合服務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港口,鞏固提升區域性國際樞紐港的地位。二是拓展兩翼港區,發展組合大港。加強兩翼港區的規劃、開發建設和管理,加快構建長三角、中西部地區的能源基地,為長三角地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和產業結構、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提供支撐。進一步加快兩翼港區前期科研工作,重點深化集疏運規劃、陸域和水域空間規劃、航道規劃以及其它專項配套規劃的研究,啟動基礎設施建設,為依港臨海布局大型產業提供支撐條件,逐步把兩翼港區建成臨港產業型港口群,更好服務于沿海開發和大陸橋區域經濟發展。三是突出重點工程,建設戰略大港。加快深水航道建設,在建成15萬噸級航道的基礎上,加快推進30萬噸級航道前期工作并力爭盡快啟動浚深工程,同步開展30萬噸級油碼頭及其配套的原油管道和煉化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力爭盡早開工建設;加快大型專業化碼頭建設,快速推進25萬噸級礦石碼頭、第五第六代集裝箱碼頭等大型專業化泊位建設,配套建設為深水大型泊位提供泊穩掩護的旗臺作業區防波堤工程,著手大堤集裝箱作業區作為保稅港區發展的系統規劃,力爭盡快啟動一期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港口為中西部服務的綜合物流基地建設;按照完善鐵路、拓展公路、打通河運、構建管網的總體要求,構建為港口服務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樞紐。
不斷提高口岸服務水平。鼓勵口岸查驗單位與內地開展全方位合作,積極推行“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區域通關模式,聯手打造檢驗檢疫“綠色通道”,減少通關環節,提高通關效率。共同推進內陸“無水港”建設,將連云港港口功能延伸到中西部沿線城市。形成陸港合作的“大通關”格局。
落實政府間合作協議,擴大合作范圍。著眼區域共同發展,廣泛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開展交流與合作,構筑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新格局。
進一步發揮陸橋運輸的帶動作用。加強沿橋區域經濟合作,促進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和在經濟帶內自由流動,繁榮陸橋沿線經濟。積極配合和推動沿橋物流信息平臺的建立和完善,加大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提升陸橋經濟帶現代物流信息化水平,完善口岸、物流、加工和監管功能。
為中西部地區發展提供完善的服務體系。在港口后方重點建設以貨物周轉、加工、配送、分揀、包裝、倉儲、運輸、貨代、信息、電子商務功能于一體的金港灣國際物流中心和大陸橋集裝箱物流基地,為中西部地區搭建物流發展平臺。以大陸橋沿線地區以及連云港周邊地區和臨海工業區、國家級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國際商務中心為重點,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加強對現有物流資源的整合,培育壯大和引進一批具有先進物流經營理念、掌握現代物流技術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集團。爭取保稅物流功能,實現功能疊加。發揮連云港出口加工區政策優勢,在出口加工區疊加保稅物流功能和陸橋保稅庫疊加物流功能的基礎上,加快建設陸橋保稅物流中心,積極爭取設立保稅港區,完善口岸、物流、加工和監管功能,重點培育國際中轉功能、國際配送功能、國際采購功能、國際轉口貿易功能和出口加工功能。
積極爭取國家有關政策支持。一是爭取國家將連云港作為服務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主要港口,明確定位,給予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二是爭取國家支持陸橋運輸服務功能獲得更大提升,幫助解決陸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將新亞歐大陸橋運輸通道建設和發展多式聯運,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措施,鼓勵更多投資者積極參與新亞歐大陸橋的開發、建設和經營,使新亞歐大陸橋運輸通道能夠得到超前發展。修訂新亞歐大陸橋國際運輸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新亞歐大陸橋國際運輸代理、通關、經營等行為。加強沿線通道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提高新亞歐大陸橋運輸信息服務水平和競爭力。對新亞歐大陸橋運輸在鐵路運輸計劃和裝車計劃方面給予優先保證,重點扶持連云港和阿拉山口口岸,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三是爭取國家解決制約口岸發展的有關問題。如增加連云港口岸查驗單位人員編制,在連云港設立保稅港區等。通過國家層面幫助解決連云港口岸服務功能存在的問題,為中西部地區的崛起騰飛作出應有的貢獻。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