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席平KLM大陸橋物流聯盟
新亞歐大陸橋東起連云港、西至鹿特丹橫穿亞洲、歐洲大陸,它是中國與中亞、西亞和歐洲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交流的陸地安全通道,它的暢通是亞歐經濟一體化的前提和保障。但是,通車至今十幾載,通而不暢。主要表現為:一是沿橋各國之間過境通關時間長而且不確定;二是沿橋各國之間過境通關、辦理手續所依照的法規和程序不同,加大了沿橋通行難度;三是沿橋各國之間過境通關所需的海關稅費、邊境查驗費、衛生檢疫費、商品檢驗費和運雜費等繁多不明而且偏高。KLM大陸橋物流聯盟
從國際運輸角度來看,新亞歐大陸橋是一條不完備的國際陸地運輸航線,一是沿橋缺少國際陸港;二是沒有統一并且共同遵守的國際運輸法規和慣例;三是沒有統一的海關、邊檢、檢疫、商檢等部門的申報程序、稅率和費用,它尚處于前期開發階段。 KLM大陸橋物流聯盟
陸港是陸地國際運輸不可缺少的硬件基礎KLM大陸橋物流聯盟
國際運輸是港口與港口之間的運輸,海運、空運和多國之間的陸地運輸概莫能外。下面展開討論國際港口在微觀操作上和宏觀區域經濟上的作用,以使我們更清楚地明白港口在國際運輸和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和意義:
國際港口在微觀操作上的作用。一是國際貨物運輸裝卸、交貨的地點;二是外貿合同價格中必須含有港口,例如:FOB ShangHai USD98.00/Pc,是國際貿易價格條款的基礎;三是貨物保險條款的基礎,比如:離岸價FOB的風險劃分就是以裝船港運輸船的靠岸船舷為分界線,船舷以外風險由出口商承擔,船舷以內風險由進口商承擔;四是跟單信用證的基礎,跟單信用證的條款中含有以港口為基礎的交貨價格、裝船時間、裝船港、目的港;五是國際公認的、便于進出口商了解的、外貿貨物集約運輸地,它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六是港務局、一關三檢、保險公司、結匯銀行、船運代理公司等與外運有關機構最佳的、高效的、集中辦公地點。
國際港口在宏觀上對區域經濟的作用。一是國際貿易主要發生在港口周邊地區,港口是國際貿易的交易點;二是港口腹地國際、國內物資流動的集散地和連接國際貨運航線的接口;三是國際、國內金融機構匯聚點和財富凝聚地;四是國際商務辦公集中地;五是現代裝配制造業的凝聚地;六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基礎。
從上述明顯看出,國際港口是國際運輸和國際貿易基礎的基礎,承載著繁多的國際運輸機制。國際海運離不開海港、國際空運離不開空港,新亞歐大陸橋國際陸地運輸同樣離不開陸港。
制定統一并且共同遵守的國際運輸法規和慣例是暢通新亞歐大陸橋的保障。
新亞歐大陸橋目前是一條沒有“交通法規”的通道。因為地緣邊境的關系,國際陸地運輸從其發展之初就步入了“兩國之間、邊境口岸、點對點的雙邊國際陸地運輸機制”,比如,中越、中蒙、中俄都簽訂了國際運輸法規。但是,中越之間簽訂的國際運輸法規只使用中越兩國之間而不適合中蒙、中俄之間的操作,中蒙、中俄之間需重新研究、協商、再簽訂。很顯然,這種“兩國之間、邊境口岸、點對點的雙邊國際陸地運輸機制”不能適應亞歐大陸各國經濟中心城市之間的國際物流和貿易往來。
國際海洋運輸和國際航空運輸都采用的是“世界各國港口之間、網點結構、多邊運輸機制”。比如,《1978年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漢堡規則)、《統一有關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華沙公約)等文件被世界各國認可、適合各個港口之間的國際運輸操作。
新亞歐大陸橋的暢通和亞歐經濟一體化共同要求亞洲、歐洲的陸地國際運輸采用統一的、并且共同遵守的國際運輸法規和慣例。因此應該借鑒國際海洋運輸和國際航空運輸,采用“世界各國港口之間、網點結構、多邊運輸機制”,協商制定統一的、并且共同遵守的國際運輸法規和慣例。
暢通新亞歐大陸橋的建議
針對存在的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筆者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在沿橋各國規劃建設國際陸港。首先,認識“兩國之間、邊境口岸、點對點、雙邊運輸機制”不適應亞歐大陸各國之間國際陸地運輸;其次,樹立“亞歐各國陸港之間、網點結構、多邊陸地國際運輸機制”;第三,在新亞歐大陸橋沿橋各國的經濟中心城市規劃建立國際陸港。
制定、推廣國際陸地運輸法規。在上海合作組織和新亞歐大陸橋協調機制的組織下,首先,以海事大學、國際法研究機構、沿海港口和國際物流企業等相關單位為基礎,參照海洋運輸、航空運輸的法規、條例、慣例和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適合陸港和陸地國際運輸的法規、條例和管理制度;其次,通過交通部等國家機關,聯系國際運輸的相關機構,認可上述法規、條例,并在國際運輸界推廣;另外,通過教育部、交通部等國家機關在海事大學、鐵路和公路大學設立國際陸地物流學科,培養陸港和陸地運輸的人才。
建立工作層面上的溝通平臺。在上海合作組織和新亞歐大陸橋協調機制的組織下,在西安成立“新亞歐大陸橋海關協調機制”、“新亞歐大陸橋邊檢協調機制”、“新亞歐大陸橋檢疫協調機制”、“新亞歐大陸橋商檢協調機制”。依照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定,協商解決沿橋各國之間通關存在的問題,制定統一的海關、邊檢、檢疫、商檢等部門的申報程序、海關稅率、通關查驗費用等,為陸橋暢通建立各國之間長效的、工作層面上的溝通平臺。
來源:大陸橋視野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