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華爾街的金融海嘯,洶涌地沖擊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受此影響,全球經濟面臨嚴重的下滑。2008年10月20日,WTO做出世界經濟增長下調的預測報告,預測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3%左右;IMF也做出類似的預告,預計世界經濟的增長約保持在2.5%左右。還有許多著名的經濟研究機構則做出了較為悲觀的預測,認為世界經濟增長不會超過1.5~2%,2009年世界經濟將面臨負增長的危險。 m8S大陸橋物流聯盟
一、金融危機:使世界貿易量急劇下降,世界航運業遭受重創 m8S大陸橋物流聯盟
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使世界航運市場與世界經濟高度相關,世界航運市場處于世界經濟的末端。根據長鞭效應,由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導致對世界經濟傳導到航運經濟的比例為1:10,即世界經濟增速降低1%,將引起世界航運市場10%的增速放緩。航運運價狂跌、貨量劇減,人氣驟降。 中國國際海運網的集裝箱運價研究證明,中國八大口岸近三個月的歐洲、北美、中東三大主要航線的運費都處于下跌趨勢。跌幅最大的依次是歐洲航線、中東航線和北美航線。10月份歐洲航線的運價與8月份相比,平均跌幅高達30.8%。深圳港跌幅最大,跌幅竟達55.6%;其次是上海,跌幅也超過了一半,達53.3%;跌幅最小的是被兩岸直航炒的火熱的廈門航線,跌幅為17.4%。其次是中東航線,八大口岸到迪拜港的平均集裝箱跌幅為13.4%,青島跌幅最大,跌幅竟達22.7%;其次是寧波,跌幅達18.8%;跌幅最小的是北京的門戶——天津,跌幅只有4.3%。北美航線以10.5%的跌幅,使原本已經是清淡的航運市場雪上加霜。中國國際海運網的研究認為:航運市場在2009年和2010年,甚至更長的時期里將處于運價下跌的態勢。
然而,就在受金融危機影響,世界貿易量急劇下降,世界航運業遭受重創,運營歐美航線的航運公司紛紛實行零運價、跳樓價或干脆撤掉航線的情況下,新亞歐大陸橋國際貿易過境運輸量卻不降反升。
二、新亞歐大陸橋:國際貿易過境運量逆勢而行,穩中有升
截至2008年12月1日,新亞歐大陸橋正式開通運營整整16周年。到目前已經有日本、韓國等14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了新亞歐大陸橋國際運輸,運輸的貨物有機械、化工、機電、輕工、農副產品等30個品種。運向也從剛開通時的單向西行,到東西雙向運行。從1992年至2008年的16年間,過境運輸箱量節節攀升,1997年首次達到30016標箱(過境出口,下同),2006年攀升4.99萬標箱,2007年完成5.94萬標箱。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從2008年,新亞歐大陸橋進出口總運量已突破12萬標箱,其中過境出口運量已達6萬標箱,進口已超過6萬標箱,進出口同比增長超過22%。在這全球金融危機越來越嚴重、國際海運市場一片蕭條的情況下,新亞歐大陸橋國際運輸運量不降反升,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新亞歐大陸橋國際過境運輸業在全球經濟危機和航運市場極度疲軟中之所以逆勢而行,不外乎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各方青睞新亞歐大陸橋運輸
新亞歐大陸橋自1992年開通運營以來,在沿橋各國的共同努力下、特別是中國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陸橋運輸得以快速發展。涉橋各方更是不遺余力,多方調研、內外協調,克服了一個個難題,終使陸橋運輸業呈現出今天的蒸蒸日上的勢頭。
鐵路方面,自2004年4月22、28日、5月28日,中鐵集裝箱公司和中鐵國際多式聯運有限公司先后開行了連云港、青島港和天津港-阿拉木圖的國際箱示范班列以來,新大陸橋國際大通道運輸進入全新時期。
2006年11月27日開始,鐵道部對以前開行的五定班列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在連云港到阿拉山口之間開行直達快運班列(精品班列)。2007年4月18日提速調圖后,鐵道部又將連云港——阿拉山口、天津——阿拉山口班列、青島——阿拉山口固定為跨局“五定”集裝箱快運班列,更是促進了大陸橋過境箱運量的快速增長。其中連云港——阿拉山口班列編組48輛,在連云港港口整列裝車,經阿拉山口整列通關,途中不編解作業,全程運行時間112.5小時,約4.7天。天津——阿拉山口班列編組38輛,運行132小時,大約5天半;青島——阿拉山口編組50輛,運行120小時,大約5天。
2007年10月9日,中鐵國際多式聯運公司與中海集團聯合舉行了連云港至莫斯科國際鐵路集裝箱班列首發儀式。以此為標志,將現開行到中亞的班列向西延伸到了歐洲,成為名副其實的新亞歐大陸橋海鐵聯運國際集裝箱班列。
據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鄭明理介紹,為加快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發揮亞歐大陸橋運輸優勢,中鐵集裝箱不斷加強和國際合作。目前,中鐵集裝箱公司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鐵路集裝箱公司在國際集裝箱運輸中開展了密切合作,雙方正在積極籌備組建中哈、中俄合資公司,將為今后加強過境運輸組織,提高運輸效率起到積極作用。同時,還與俄鐵集裝箱公司簽訂了集裝箱互使協議,實現了運輸資源共享。
鄭明理說,為暢通大陸橋,提高過境效率,中鐵集裝箱不斷完善國際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公司對國際口岸站阿拉山口集裝箱換裝場進行了擴能改造,建起了一座全亞洲最大的室內集裝箱換裝庫,并配備了先進的專用裝卸機械和信息系統,徹底解決受大風天氣影響不能進行換裝降低口岸過貨效率問題,實現了全天候的集裝箱整列換裝,大大壓縮了集裝箱和車輛在站停留時間,減少集裝箱破損,提高集裝箱換裝效率。同時,新建的換裝庫還具備“一關兩檢”功能,可以有效提高口岸通關效率。
海運巨頭中遠集團為了加強亞歐大陸橋的集裝箱陸上運輸,中遠集團于2008年6月成立了“東西方交通走廊”主課題組,主要研究如何通過海陸聯運、海鐵聯運等方式,將美洲、韓日等國家通過海運到達中國東海岸的貨流以及中國國內向西運輸的貨流通過歐亞大陸橋安全、高效地運達中亞、西亞,并通過國際合作,將該運輸通道進一步延伸至歐洲,加強中遠集團和沿東西方交通走廊歐洲國家的聯系。
中遠集團總裁魏家福2008年12月12日與鐵道部副部長胡亞東的合作會談中,與鐵道部就鐵路集裝箱班列、中心站建設、鐵路過境運輸、鐵路專用設備投資及鐵路專用線建設等方面合作進行交流,并就加強合作達成共識。魏家福12月12日亦與法國達飛輪船主席沙迪亦同日表示,正計劃在2009年2月底與德國鐵路公司負責人會面,商討加大大陸橋運輸的合作。
中國海運界另一巨頭中國海運集團于2007年10月9日上午與有關方面隆重舉行中國海運8530TEU集裝箱船“新亞洲”輪首航連云港暨連云港至莫斯科國際五定班列開通慶典儀式。該班列實行“五定”,即定時、定點、定價、定線、定車次。為推動中俄間、乃至亞歐間經貿交流穩健發展的重要舉措。這是中國海運和中鐵集裝箱“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重要合作成果。這對發揮多式聯運功能,促進海運及陸橋經濟發展,推動大陸橋運輸不斷向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外運(集團)一直以來就是新亞歐大陸橋國際國境運輸的主要經營者,為了不斷提升亞歐大陸運輸的占有量,2008年4月16日,中國外運(集團)總公司成立陸橋運輸有限公司的基礎上又成立陸運事業部,體現了該集團將陸運業務做大做強的決心和愿望。據中外運陸橋運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章永介紹,大陸橋運輸量占該公司的業務量的40%,自金融危機以來,該公司的陸橋運輸業務量一度有所影響,但比較海運市場影響是微乎其微。經過努力,該公司目前的陸橋運輸業務量已呈上升勢態,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預計今年全年的運量也比去年略有上升。究其原因,王章永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陸橋運輸市場的穩定性,主要表現為鐵路部門、運價、貨源及貨主、貨運部門的相對穩定;二是近年來我國對中亞、俄羅斯的大型投資項目增多,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三是近來國際海運市場上海盜猖獗,海運安全系數小,而大陸橋運輸安全系數相對穩定。
(二)及時應對,陸橋國際過境運量穩步增長
當世界航運業面對世界金融危機紛紛降價,甚至實行零運價的局面,鐵路運營部門立即采取措施積極應對,確保新亞歐大陸橋國際過境運輸的穩定發展。為此,他們根據國際國內國際貿易及航運市場的形勢,對運營價格實行了調整,有的甚至下浮達25%。對實行海鐵聯運的空箱調運價格最大幅度的下調達50%。
為了擺脫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你,中海集裝箱公司運靈活切換航線運力及調動資源,充分發揮優勢航線特色,加大新亞歐大陸橋國際國境運輸的力度。
據中外運路橋運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章永介紹,面對不利局面,中外運陸橋運輸有限公司作出迅速反應,積極應對,采取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如迅速對陸橋運輸業務的結構作出調整,利用世界石化產業向中國轉移這一契機,開拓大陸橋運輸新業務,利用自身的資金優勢與新亞歐大陸橋沿橋運輸企業聯姻,開展“金融物流”等。
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通過與中鐵集運合作參與了中國集鐵網絡的建設和經營活動,為中遠集運中長期發展創造機會。中遠集運僅僅抓住近期我國制造重心開始從東南沿海向內地的轉移這一契機,大力開拓新亞歐大陸橋國際國境運輸業務。
據中遠系統專業從事新亞歐大陸橋運輸的青島中遠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健介紹,該公司現在已經與美國,日本、韓國、東南亞、中亞五國等國家物流公司或貨運公司,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雙方互為代理,多方互為依托,強強聯合,優勢共享,鞏固、發展以青島港為橋頭堡的新歐亞大陸橋公共運輸通道,使美洲、遠東、東南亞和中亞形成以中國大陸橋為軸心的“啞鈴”狀運輸通道。
三、精心謀劃:2009年新亞歐大陸橋運輸——寒冬里的春天
日前,中鐵集裝箱有關人士表示,針對目前國際、國內形勢,以及陸橋運輸、班列運輸存在的問題,有關各方要堅定信心、共同努力,采取措施大力支持新亞歐大陸橋的國際國境運輸的發展,為大陸橋運輸穩定共同努力!為此采取了以下補救措施:一是對海鐵聯運的集裝箱空箱運輸價格下調50%,這對船公司到內地調運集裝箱空箱大大降低了成本; 二是對新亞歐大陸橋橋頭堡的各項運輸實行計劃審批優先;車輛使用優先;對集裝箱調配給予優先。通過這些措施保證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海鐵聯運和國際過境運輸數量的穩定發展。
中外運陸橋運輸有限公司在目前已采取的措施基礎上進行不斷深化,決定2009年將過去到中東、東歐等地的貨物從水路該走新亞歐大陸橋運輸,目前正在做各方的工作。
中海集裝箱公司公在目前不斷鞏固加強路橋運輸的基礎上,2009年針對新亞歐大陸橋全線運輸不暢這一狀況,經過調查論證,決定采取進行分段運營的辦法,逐步貫通全線。先從中亞開行到歐洲或歐洲到中亞、從中國東段的東橋頭堡群上橋運營到中亞的策略,達到貫通全線的目標。
據青島中遠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健表示,此次金融危機,與航運業務相比較,該公司對陸橋貨物的影響有以下兩點分析和認識:首先,歐亞地區盛產礦石和石油,其他主要生活物資相對依賴進口,此次經濟對其購買力影響相對滯后;其次,此次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導致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美國民眾由于恐慌導致的變現需求刺激了美國包括舊汽車在內的出口貨的增加,類似情況也發生在韓國。因此,陸橋業務是當前航運市場整體不景氣的背景下難得的利潤增長點。如何抓住眼前的市場機遇,為中遠集運創造更多的盈利機會,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陸橋明天:前景更加美好
根據我國國情和鐵路實際情況,在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中國鐵路“十一五”規劃》中,鐵道部加達了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的鐵路建設。擬投資1200億元修建蘭新鐵路客運專線,原有的蘭新鐵路線將改為貨運專線,從而提升西北地區鐵路綜合運輸能力。據悉,新建的蘭新鐵路客運專線將經過甘肅、青海和新疆三省區,不久即將開工,蘭新鐵路原有線路改為貨運專線后,將重點用于新疆煤炭等優勢資源外運。
同時和隴海鐵路并行的高速鐵路,成為國家中長期鐵路網溝通東西的重要高速鐵路骨架。進展最快的鄭州至西安段被叫做鄭西客運專線,全長458公里,設計時速達到350公里,2006年開工建設,現在已經進入后期施工階段,到明年可以建成通車。鄭州到徐州的高鐵全長343公里,已經被江蘇和河南列入明年開工建設的盤子,鄭州到徐州最快一個小時到達。而西安到蘭州的客運專線建設也被提上日程,設計時速將達到350公里。
近年來,我國投入巨資完善西北地區鐵路網,西北省區因此迎來鐵路建設高峰。特別是新疆,在建鐵路多達10條,并有多條鐵路即將開工。中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國際通道,新建中、吉、烏鐵路喀什-吐爾尕特段,起自我國的喀什,經吐爾尕特、吉爾吉斯的賈拉爾阿巴德,終至烏茲別克的安集延。該方案全長501公里,其中中國境內新建165公里,投資50億元人民幣,吉境內新建256公里,投資10.5億美元,其余79公里為既有線路位于吉、烏境內。
目前中國和哈薩克的第二條鐵路通道——精河 —伊犁—霍爾果斯鐵路,由鐵道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合作,于2004年11月8日正式開工建設。該鐵路從蘭新鐵路西段精河站接軌,沿天山北麓西行,跨尼勒克河,穿婆羅克努山,途經尼勒克、伊寧、霍城、清水河等17個車站,最后到達國家一級口岸霍爾果斯與哈薩克鐵路接軌。該鐵路橫貫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總長295.725公里,全線投資62億元,計劃三年竣工。 全線將修建橋梁220座,涵洞902座,隧道32條,橋隧總長約79公里,占線路總長的四分之一還多。 計劃2009年6月30日鋪軌到伊寧車站,同年9月30日鋪軌到霍爾果斯。
精伊霍鐵路全線貫通后,將向哈國薩雷奧杰克繼續延伸,霍爾果斯——薩雷奧杰克,鐵路也將在2009年建成。中哈鐵路在霍爾果斯接軌后,中國邊境到哈國貿易重鎮阿拉木圖的運輸距離將縮短至300公里,比現有的阿拉山口至阿拉木圖鐵路短500公里。據哈國交通部官員透露,這條新過境鐵路將來極有可能與第三條亞歐大陸橋連通。根據預測,到2010年,亞歐間將有30%的貨物選擇新亞歐大陸橋運輸。
據我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初步預測,如開通霍爾果斯鐵路口岸,2010年口岸運量可達600萬噸,2015年 可達 1000萬噸,2020年 可達 1500萬噸。大大緩解阿拉山口口岸的運輸緊張局面,新亞歐大陸橋國際通道將更加暢通,路橋明天將更加美好。
來源:大陸橋視野2009.01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