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向左 分化向右
2014-04-11 13:53:16
Landbridge平臺
春節期間,筆者與同行回顧2012年物流業競爭格局,不約而同提到傳化物流和山東海運:過去一年,傳化物流整合資源的魄力備受矚目:年末,山東海運聯合多家地方航企組建海運聯盟,其整合資源“抱團取暖”之舉,為冰冷的航運業增添一絲溫暖。
關于傳化物流的平臺模式及山東海運的聯盟構想,我曾聽過傳化物流總裁徐水波、山東海運總經理張衛國兩位先生的介紹,深感前者難以復制、后者尚待檢驗。但從同行口中得知,一些物流企業已在鉆研他們的“商業模式”,以期借鑒“會員”、“平臺”、“金融服務”、“優勢互補”等技術手法,聯合相關企業,整合相關資源,實現規模經營,創建競爭優勢。
不僅企業如此,在特定行業背景下,政府人士也發出“聯合”的倡議。例如,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局長宋德星在接受采訪時談到,“要渡過當前難關,最關鍵的主體還是企業”,并鼓勵航運企業“里面重組,外面聯合”。宋局長所言“聯合”,與“整合”異曲同工。
以上述企業為例,整合的基本目標是“做大”,基本特征是業務相對復雜。實際上,對絕大多數物流企業而言,推動類似的整合,并非易事,也并非創建競爭優勢必經之路。相反,與整合相對的“分化”,可能是更加現實的選擇。
分化的基本目標是“做專”,基本特征是業務相對簡單。這方面,物流業已有豐富的實踐。例如,除了眾多“什么都做”的物流公司,業內已分化出專攻冷鏈、醫藥、危化品的專業物流公司;進入同一專業領域的物流公司,又將追隨利潤進一步分化,逐漸形成沿利潤區分布的分工格局。
分化的原動力來自企業對豐厚利潤和高效營銷的渴求。滿足這一渴求的最佳路徑,自然是成為某專業領域的“第一”。“第一”過于飄渺,但分化使之不難實現:以圖書市場為例,第一作家必然最具競爭優勢,但第一之后的作家也并非無坦途可走——不能成為第一作家,則分化成為第一“女作家”;不能成為第一“女作家”,則分化成為第一“美女作家”;不能成為第一“美女作家”,則繼續分化,成為第一“美少女作家”……
因之,那句廣為流傳的名言,說的就是分化:換個方向,你就是第一。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