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之路怎么走
2014-04-03 09:14:30
Landbridge平臺
伴隨著產業價值的提升,優化資源配置成為物流業的重任。而要實現這一功能,創新是不二之選。對于物流企業而言,除可推行在國際實踐中已經獲得廣泛認可的精益管理外,還應以客戶供應鏈發展為驅動,將供應鏈中存在的問題作為突破口,打造物流服務的增值點。
對于中國物流業而言,經歷了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已經不能再復制產能擴張的發展模式,勢必將走入以供應鏈整合為動力,以高效為原則,以創新為手段的發展之路,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術應用實現產業升級。物流業的產業價值將不再局限于實現物流活動,還將是優化供應鏈資源配置的途徑。當然,要實現優化資源配置的目標,物流業需要不斷創新服務模式。
創新既是自然科學與技術的活動過程,又是經濟與管理的活動過程,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方面的“硬”技術創新;第二類是新生產方法(方式)、新組織、新經營管理模式、新市場、新過程和新服務的“軟”技術創新即管理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共同目標都是要提高產品市場的能力和實現其市場價值,落實到經濟效益的目的,兩種創新缺一不可。
在物流服務模式的創新問題上,不可忽視創新的兩個方面:一方面關注新技術為物流業帶來的產品、市場等方面的轉變;另一方面要關注通過管理活動帶來的系統結構的變化,即組織、程序、渠道、信息資源等要素結構的改變。但在實際的創新活動中,管理創新往往容易被忽視。
縱觀工業發達國家走過的創新之路,在每一個重要發展階段,無不伴隨著管理創新活動的大規模實踐。從100年前泰勒通過“鐵鍬實驗”的工作方法研究,實現標準化、效率化的管理目標開始,到福特流水線、豐田的精益生產,以及后來融合了信息技術的ERP、敏捷制造、服務型制造等都是管理創新活動驅動下的成功模式。這些在工業文明進程中的創新成果,對今天中國物流業產業升級依然具有較強的借鑒和指導意義,也是我們實現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重要結合點。
以客戶供應鏈發展為驅動
物流業是優化供應鏈資源配置的主力軍。從供應鏈的角度看,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傳統的觀點是將物流成本分為倉儲成本、運輸成本和管理成本,這部分成本可以明晰地看到,也容易測算。但這只是物流總成本中的冰山一角。真正對物流成本影響較大,且很難剝離的則是資金占壓成本、效率損失成本、安全成本和質量成本。如果物流企業提供的服務能夠降低這類隱性成本,就達到了供應鏈優化的目的。特別是資金占壓成本,它直接影響企業流動資產的周轉率,是企業現金流充裕和盈利能力的關鍵。物流企業的服務創新應該緊緊圍繞這一客戶績效目標展開。
我國物流總額中工業品物流占總額的90%,要想從供應鏈的角度降低成本,就要鎖定制造業發展的趨勢。制造業是工業社會的支柱,早已進入全球化時代。全球制造業歷經百年發展,競爭的關鍵指標經歷了效率、成本、質量、多樣化、快速反應、服務、綠色的更替和疊加。我國制造業目前仍然沒有很好解決效率、質量、成本這些基本問題,同時又面臨著多樣化、應變能力、服務能力和低碳的競爭門檻。物流企業如何為制造業提供滿足這些競爭能力的服務,就是我們市場創新的突破點,以客戶供應鏈發展為驅動的市場創新活動,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2012年上半年,筆者所在的機構為大連地區提供了冷鏈物流基地的規劃咨詢服務。據調查,大連遼南地區大量的果蔬產品滯銷現象嚴重,農副產品交易處在有訂單無約束的混亂狀態下,分散的種植和收購方式依然是市場活動的主流。訂單即使下達,往往不能執行,農戶“扛價惜售”、貿易商“坐地起價”現象嚴重,“果賤傷農”年年出現。大連地區還有大量的水產加工企業,多采用原料進口、成品出口的“兩頭在外”模式。這些水產加工的產前產后物流主要是與港口的銜接,全部是“各自為政”的分散活動,效率低、成本高、風險大。由于果品、水產品生產和銷售具有反季節特征,資金占壓成為產業鏈中的突出矛盾。同時,中小商戶的信貸環境混亂,主要靠商戶間的集資和拆借解決資金占壓問題,大大增加了資金風險。
針對這樣的產業環境,大連要想通過冷鏈物流基地爭取市場,必須優化和提升幾類主要客戶的商貿環境、融資環境和集成物流服務,包括報關報檢、保稅冷庫和集疏港服務。為此,筆者所在機構為大連規劃的冷鏈物流基地首先明確了服務能力,提出電子交易平臺和融資平臺是基地面向市場的主要服務平臺,物流活動在此平臺基礎上成為支撐商流和資金流活動的必要功能。
只有在供應鏈中發現現存的問題,找到產業空白點,才能成為物流服務的增值點。
普及和推行精益管理
管理創新活動可分為經營活動管理創新和運營活動管理創新,經營活動的目標是企業與市場、環境更匹配,即戰略更清晰:運營活動的目標是涉及的人與組織、設備與設施、能源與物料、信息與技術能夠綜合效應最大化。
在全球制造業已經非常普及的精益生產就是運營管理創新的典型范例。這種不斷優化系統、不斷消除浪費及不斷改善的方法和文化,已經深深影響了全球的汽車工業及其他制造業。但在我國物流業,真正進行精益管理的還較少,更多的是將精細化管理與精益管理混為一談,混淆了對精益思想的解讀,使這種模式在管理實踐中的效果大打折扣。
對于目前的中國物流企業而言,要想提升運營管理水平,解決目前運作效率低、資源重復設置及服務質量不高的普遍問題,就需要全面引入精益思想,需要科學、系統地認識精益管理的精髓和方法論。
隨著我國企業對于精益管理重要性認識的不斷提升,推行和普及精益管理常識力度的加大,精益管理在一些重要項目上的應用已經初見成效。
2010年中國國際航空貨運公司(以下簡稱“國航貨”)北京運營基地搬遷中,我們為其設計規劃的位于T3北側綜保區的新貨站,就采用了精益設計的原則和方法,改寫了物流場站規劃的傳統做法,使得一個物流作業系統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到未來運行中所有可能出現的沖突、低效等不合理因素,設施投入使用后很快達到了設計產能,產生了較好的投資回報。
精益設計源于精益生產,是精益思想在項目初期的集中體現,從貨站服務響應的時間和需求量入手,通過對流程的定義,進行布局合理化的分析(SLP),依據需求量和流程制定合理的工業組織,采用柔性的資源供給策略,使得人力資源的使用更加柔性。通過合理布局和流程分析,進行設備選型、信息系統選擇和現場目視化管理;制定作業標準,采用流程并行和主輔作業分離的策略,達到作業的高效率;采用削峰填谷的策略,應對需求的波動,資源使用率大大提高。這次的項目實踐證明,精益管理作為企業推動管理創新的成熟方法,值得在我國物流企業中大大推廣一定能夠為產業能力提升帶來較好的效果。
來源:物流時代周刊 作者:李牧原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