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歷程
2014-02-08 18:09:32
Landbridge平臺
大約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憑借其強大的實力,開創了連接歐亞非三洲的“絲綢之路”,從此改寫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史。這條以中國為起點的絲綢之路長7000多公里,從它誕生起就成為歐亞非三洲的交通大動脈,記載著沿線各國人民在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交流和合作的輝煌歷史。如今,在昔日的古絲綢之路上橫臥著一條鋼鐵巨龍,這就是被稱為新絲綢之路的新亞歐大陸橋!
1992年12月1日,“東方1080”國際集裝箱專列首次從連云港發出開往阿拉木圖、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拉開了新亞歐大陸橋運輸的序幕。從此,溝通歐亞的新亞歐大陸橋運輸正式開通運營,世界運輸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新亞歐大陸橋東起江蘇連云港、山東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蘭鹿特丹、比利時安特衛普等歐洲口岸,全長 10900公里。大陸橋在中國境內全長約 4313公里,貫穿中國十省區、40多個城市,是橫跨亞歐兩大洲、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實現海-陸-海統一運輸的國際大通道。
新亞歐大陸橋自上世紀90年代初全線貫通以來,充分顯示了簡捷、安全的陸橋運輸優勢,它使遠東至西歐的貨物,經陸橋運輸比經蘇伊士運河的海上運輸縮短了 8000公里,比經過好望角的海上運輸航線縮短運距15000公里,比西伯利亞大陸橋縮短陸地運距2000公里。
高度重視 新亞歐大陸橋國際地位日益提升
新亞歐大陸橋自誕生之日起,就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這條便捷的國際交通運輸命脈連接著亞歐、連接著世界,也連接著聯合國和沿線各國政要。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對新亞歐大陸橋十分重視,從1994年起開始對大陸橋的前期調研給予技術和資金支持,到目前為止,已投入5000多萬美元支持大陸橋的開發與合作。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也在技術和資金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中亞五國組織召開了一系列的新亞歐大陸橋國際會議,他們憑借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的優勢,于1998年5月14日簽署了《經濟合作組織過境交通框架協議》。2000年在比什凱克舉行的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首腦會議上,五國元首簽署了《比什凱克宣言》,當時,江澤民總書記就指出中國將盡快研究建設連接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的鐵路等問題。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卡耶夫對新亞歐大陸橋非常重視,提出了要開展“絲路外交”。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國際鐵路聯盟、歐盟與哈薩克斯坦、芬蘭、韓國、日本等國政府,歷來看好新亞歐大陸橋運輸及該區域經濟的發展,認同新亞歐大陸橋具有不可比擬的政治、經濟和地理優勢,具有較大發展潛力和前景,并積極參與新亞歐大陸橋的開發建設。
我國政府提出了區域經濟合作發展規劃和一系列新亞歐大陸橋運輸管理辦法,明確了依托亞歐大陸橋交通干線,發揮中心城市作用,有重點地推進中國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決策。中央政府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了要加快建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中國21世紀議程優先項目計劃》也將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列入可持續發展首批優選項目。1995年9月,我國與哈薩克斯坦國政府簽署了《關于利用連云港裝卸和運輸哈薩克斯坦過境貨物的協定》。1996年5月,由中國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外經貿部會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歐盟委員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96北京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60多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著重加強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推進整個區域可持續發展,并通過了《主席聲明》和建立《亞歐陸橋開發論壇》的倡議,譜寫了亞歐合作的新篇章。從此,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國際研討會每年召開一次,探討沿橋國家、國內城市之間拓寬合作與交流的新思路,研究大陸橋經濟帶聯動發展、運輸暢通的戰略和對策等。
2000年11月,國務院組成了16個部委成員參與的“新亞歐大陸橋國際協調機制”,其主要職責包括為中央和國務院提供參考建議、為國際經貿交流與技術合作及成員單位間跨部門合作提供平臺、為大陸橋沿線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指導和建議、負責大陸橋沿橋經濟發展的政策協調、組織專家對大陸橋經濟發展進行前瞻性調研等。
黨中央、國務院對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發展非常關心。早在1990年9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親自為烏魯木齊—阿拉山口通車儀式剪彩。1994年4月,中國總理李鵬在訪問中亞四國時,提出了“共建現代絲綢之路,擴大亞歐文化交流”的戰略主張。從中亞一回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就到連云港視察,他站在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起點標志建筑前,揚起右手說:“亞歐大陸橋,就從這里開始”。2007年元旦,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專程到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起點連云港慰問視察,把連云港的發展擺上國家戰略層面上考慮,要求連云港做好規劃、加快發展,成為帶動蘇北發展的龍頭,在促進中西部區域協調發展中發揮作用。
克難求進 新亞歐大陸橋運輸不斷升溫
十五年來,新亞歐大陸橋運輸經歷了這樣的發展過程:從1992年開通到1997年達到輝煌階段,年過境箱量超過3萬標箱;1997年以后,受來自西伯利亞大陸橋競爭和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影響曾一度低迷;至2000年后運輸業務又逐漸好轉,2006年從連云港上岸的過境箱量達4.99萬標箱,突破1997年的箱量3.02萬標箱最高紀錄;2007年上半年過境箱量已達5萬標箱,是歷史最好時期。除從連云港上橋外,通過國內其它沿海口岸上“橋”過境運輸貨物也在年年攀升。據統計,2006年,天津港實現過境運輸箱量1.36萬標箱、青島港實現過境運輸箱量1.55萬標箱。
2006年11月,鐵道部在原“五定”班列基礎上又推出了運輸“新產品”,這就是連云港至阿拉山口海陸聯運直達快運班列,使得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4131公里的實際運行時間由5.13天再次縮短到4.58天。2007年10月,新亞歐大陸橋零公里處,連云港——莫斯科的過境集裝箱運輸“五定”班列開通了,它使新亞歐大陸橋過境集裝箱直達運輸首次由中亞延伸到歐洲。這條背負著陸橋人多年夢想的新亞歐大陸橋歷經15年真正實現亞歐大貫通,她使新亞歐大陸橋真正成為亞歐間的黃金大通道。
不難發現,新亞歐大陸橋是一條有著巨大潛力的國際運輸大通道。目前,中亞、西亞地區輕工業不發達,對電器、汽車、輕工產品、日用品等的需求旺盛,需要源源不斷從東亞及東南亞等國進口大量此類貨物。近年來,沿“橋”國家與地區積極推進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推進區域經濟和運輸合作,消除通關口岸、檢驗檢疫、統一標準、交通運輸等環節上的關稅壁壘,確保新亞歐大陸橋運輸物流其暢。以大陸橋運輸為主業的各重點運輸、物流企業,注重發揮自身優勢,高度重視過境運輸的創新發展,加強與東北亞、東南亞、中亞各國運輸領域的廣泛合作,積極開發國內外新市場、新貨源、新客戶,拓寬過境運輸渠道和運輸方式,延伸港口服務功能,建立了良好的一體化營銷、網絡化經營、規范化服務等大陸橋運輸體系和平臺,營造了良好的陸橋運輸軟硬環境和綠色通道。
任重道遠 新亞歐大陸橋瓶頸急待解決
眾所周知,新亞歐大陸橋在中國與中亞之間的經濟交往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政府十分重視新亞歐大陸橋的發展,提出了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推進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決策。這些政策和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沿橋國家和地區的經貿交流與合作的發展。但是,目前這條通道的運輸能力、運輸便利性、運輸服務質量還遠不能滿足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要求,主要表現在:1.運力不足,運輸無法保證。目前,中國鐵路及中亞鐵路經常只能滿足50%~80%的運輸需求,客戶的貨物經常在車站、港口滯留幾十天等待裝車計劃。給進出口貿易帶來很大損失。2.運輸跟蹤信息獲取困難。新亞歐大陸橋運輸距離長、運輸環節多、不確定因素多,客戶希望能夠了解貨物在運輸途中的狀況,但目前運輸跟蹤信息無法獲取。3.口岸通關和換裝效率不高。新亞歐大陸橋運輸要經過多個國家的陸路口岸通關和換裝,常常占用很長時間。根據統計,目前貨物在口岸的平均滯留時間占全程時間的30%~50%,加大了大陸橋運輸的不確定性。
新亞歐大陸橋運輸涉及中西南亞多個國家,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運輸、換裝、信息服務等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個通道的暢通。因此。專家們建議要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組織是這一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在陸橋發展中發揮協調作用,與沿橋國家共同協商,建立鼓勵區域物流和運輸通道發展的統一協調政策機制;促成新亞歐大陸橋國際協調專門機構的建立;.建立各國運輸跟蹤和口岸信息服務的協調機制;建立各國統一的運價協調機制;制定各國口岸快速通關和換裝的合作機制。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新亞歐大陸橋通而不暢的固疾,讓新亞歐大陸橋真正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積極開拓 新亞歐大陸橋合作全面推進
新亞歐大陸橋是中國的大陸橋,也是世界的大陸橋。十五年來,沿線國家和地區各城市間本著“信任、合作、發展”的原則,共同研究影響和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積極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有力促進了沿橋地區資源開發和經濟振興。
陸橋相關國家和地區在《亞歐合作框架》、《亞歐貿易便利行動計劃》及《亞歐投資促進行動計劃》基礎上,發揮業已成立的亞歐基金、亞歐展望小組、亞歐環境技術中心、亞歐會議信托基金的積極作用,開展了包括政治、經濟、科技、環境、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一系列后續行動。沿線國家和地區各城市間加強了對話與磋商,努力尋求和擴大共同利益的匯合點并發揮各自優勢,開辟多種合作渠道,擴大相互投資的規模,減少貿易壁壘,把各方的經貿合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從2003年起,每年在全國人代會召開期間舉辦陸橋沿線城市領導聯誼活動,召集陸橋沿線部分城市領導、全國人大代表、圍繞“加強交流合作、促進優勢互補、推動共同發展的”主題,就聯合向全國人大提交議案和建議事項進行討論和協商,共同爭取國家以及有關部委的支持,不斷促進陸橋經濟帶的形成和發展,提升陸橋沿線城市的整體形象和戰略地位。
從遙遠的古絲綢之路到如今的新亞歐大陸橋,歷經數千年的變遷,這條鋼鐵巨龍,必將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劃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將在世界經濟舞臺上顯示其重要的經濟地位。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