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7日,這是普通的一天,同已經經歷過的1 000多個日子一樣,轟鳴的機械在建設現場繁忙作業,連云港徐圩新區各項工作仍在有條不紊地推進。xD2大陸橋物流聯盟
這又是極為特殊的一天,年輕的徐圩新區迎來了4歲生日。這一天,鮮艷的國旗映徹茫茫灘涂,一個“億噸大港夢”正以超越常規的速度走向現實,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的巨輪即將駛入一片新“藍海”。xD2大陸橋物流聯盟
黃海奔涌,大潮澎湃。從踏上江蘇沿海開發“主戰場”那一刻起,徐圩新區就以中央、省、市領導“實現沿海崛起和后發先至”的要求倒逼發展速度,短短四年時間,交出一張閃亮答卷。
“億噸大港”書寫港城后發先至精氣神
在江蘇954公里的海岸線上,這里是一處天然節點。
它不僅與連云港港比翼呼應,更與江蘇建設中的三大沿海港群串珠成線,串出一個南融長三角、北聯渤海灣、溝通中西部的江蘇“黃金海岸”。
確保年內開港——徐圩新區喊出了錚錚誓言。誓言之下是行動,走進徐圩新區港口建設現場,一輛輛工程車在防波堤上繁忙穿梭,六艘疏浚船晝夜不停作業,港口配套區和兩個十萬噸級散雜貨碼頭建設現場機器轟鳴。按照連云港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徐圩新區實施的港區基礎設施、配套服務設施、重點碼頭航道等26個重點項目建設全面進入“倒計時”,今天徐圩新區還將開工建設徐圩港區二港池支航道及配套陸域工程、徐圩港區口岸綜合服務中心、徐圩港區疏港道路、徐圩港區海事與治安監控平臺、徐圩港區保稅倉庫、徐圩港區管廊工程等6個重點工程,總投資32.23億元,年內完成投資7.65億元,全力確保徐圩港區年內實現開港運營。
“2013年是徐圩港區開港之年,也是徐圩新區發展的關鍵之年。”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管委會徐圩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石海波介紹,力爭通過3~4年的努力,徐圩港區港口吞吐量突破1億噸;到2020年,徐圩港區港口吞吐量突破2億噸。未來,徐圩新區將發揮30萬噸級碼頭與深水航道優勢,集港口運輸、公路交通、鐵路交通、海河聯運于一體,建成國際一流的大物流、大交通、大化工、大鋼鐵、大市場、大產業基地,為中西部及淮海經濟區對外開放、經濟崛起及工業現代化提供快捷、高效、優質的服務通道。
構筑產業驅動型綜合大港,昂首跨進海港新時代,這是徐圩新區堅持“三港聯動”,實現后發先至跨越發展的生動縮影。早從徐圩新區開發建設之初,就牢固確立這樣一個理念:港口是龍頭,產業是核心,城市是載體更是支撐。
石化基地、精品鋼基地、節能環保產業基地……一整套日趨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為連云港南翼組合大港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截至目前,徐圩新區共引進大型臨港產業項目15個,其中珠江鋼管、寶通鎳業、醇基多聯產等9個項目已開工建設。據測算,3年后僅徐圩新區的臨港產業,對港口的吞吐需求就將達到8 000萬噸。
登臨徐圩新區61.7米高的綜合指揮塔,這片467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滄桑巨變令人驚嘆:新建道路縱橫交錯,道道圍堰奮力延伸,座座樓宇拔地而起,總建筑面積超過40萬平方米的產業服務中心、云湖商務服務區、徐圩社區、張圩小區、公租房等項目相繼建設投用……
短短四年,昔日茫茫鹽灘上崛起一座臨港產業新城;四年如一日,徐圩人以“堅韌、盡責、高效、創新”的行動和實績,遒勁書寫港城后發先至、蘇北洼地崛起的精氣神!
“美麗徐圩”扮靚江蘇沿海開發主戰場
沿海開發,開發什么,如何開發?這在很長一段時間曾是困擾江蘇的一道難題。與江蘇沿海開發國家戰略“同齡”的徐圩新區,他們選擇“環保先行”。
綠草茵茵,楊柳依依,一排排水杉青翠欲滴,一列列銀杏亭亭玉立。每一位到過徐圩的人,都難忘云湖湖心島岸邊那一抹動人的“徐圩綠”。2013年4月,當地媒體組織策劃“尋找港城那一抹新綠”大型新聞活動,首站就來到了徐圩。
誰曾想到,這里曾是寸草不生的低產鹽田!根據測算,徐圩土地的鹽堿含量為25‰~30‰,而江蘇其他沿海地區這一指標只有10‰左右。高鹽堿含量造成徐圩新區土地透水性差、密實度高,種一棵樹的成本超過外地種兩三棵樹。直面“先天不足”,徐圩新區實施“鹽堿綠色行動”,成立鹽堿土改良研究院,通過基地+技術+資金+市場的方式,實現鹽堿土改良市場化運作。在云湖湖心島試驗成功的基礎上,明年還將實施土地改良40萬平方米。
鹽灘上的新綠,既是茫茫鹽灘上艱苦創業的見證,又是徐圩新區“生態、低碳、循環、智能”發展理念的孜孜追求。早在江蘇沿海開發戰略上升國家戰略之初,全省沿海開發工作會議上就反復強調:“綠色生態環境是沿海地區的生命線和高壓線。”貫徹落實省委精神,徐圩不僅綠在生態,更重產業之“綠”。
沿海開發,寸土寸金,但為了不驚擾候鳥棲息,徐圩新區臨海東南區域8 000畝野生鹽蒿蘆葦地,迄今紋絲未動。在“一區七園”的徐圩新區總體規劃布局中,還專門設有一個22平方公里的節能環保產業園和一個12.5平方公里的香河現代農業示范園。徐圩新區石化產業園區別于傳統產業布局,他們聘請中國石化規劃院作為化工類項目決策顧問,瞄準世界一流水平,預留了200米寬的隔離帶,通過智能化系統進行最嚴格的環境控制。以總投資39億元的虹港石化為例,該項目僅在節能環保方面的投資就超過7億元。
在徐圩采訪,新區管理者提到最多的就是“三不到”:聽不到機器轟鳴、看不到工廠冒煙、聞不到化工氣味。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最近,徐圩新區又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打造“新絲綢之路沿線綠色工業園區”。
“我們是在用‘標準’與其他園區競爭,而不僅僅是GDP、港口的貨物吞吐量。”石海波說,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央領導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江蘇沿海開發“主戰場”,發展重任扛在肩,但綠色徐圩、生態徐圩、美麗徐圩的目標永不會變。
“頂層設計”破題國家東中西區域大合作
2013年4月5日,第十七屆西洽會上的“徐圩現象”令人矚目。
連云港市首次以江蘇省主辦城市的“身份”參會,期間舉辦的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合作共建懇談會上,西安陜鼓動力股份公司、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中國棉業集團、四川益德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與徐圩新區一舉簽訂總額約50億元的合作協議。
江蘇是經濟大省,重點開發區林立,中西部產業資本卻紛紛聚焦年輕的徐圩新區,原因何在?
“置于全省全國大坐標系,徐圩不僅是一個普通的開發區。”長期研究宏觀經濟的省社科院研究員古龍高說,就區域共同發展而言,中國有個東西問題,江蘇有個南北問題。但是打破行政壁壘,拆除區域藩籬,又談何容易!2009年6月10日,江蘇沿海開發升級國家戰略,明確“連云港為龍頭”;時隔兩年,國務院又正式批復《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以連云港市徐圩新區為先導區”。兩大國家戰略的交集,就在連云港,就在徐圩新區!
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賦予徐圩新區一項特殊而艱巨的使命——打造服務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東中西產業合作示范基地、區域合作體制機制創新試驗區。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徐圩新區就承載了太多的期待。
沒有先例可循,徐圩人勇于創新。《連云港徐圩新區鼓勵投資暫行辦法》、《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暫行辦法》、《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先導區合作共建暫行辦法》以及《鼓勵總部經濟發展暫行辦法》先后制定發布;沒有成規可守,徐圩敢于探索。在國務院批準《總體方案》和江蘇省《實施意見》基礎上,制定實施《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先導區)建設行動方案》,一攬子規劃了進口資源加工基地、出口產品生產基地、東中西共建園區、大陸橋合作論壇等60多個區域合作平臺,面向中西部地區的合作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東部沿海的產業、科技和人才優勢,疊加中西部的資源、政策和人力優勢,正是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的核心優勢。”江蘇省沿海辦專家認為,示范區建成后,受益的不僅是徐圩新區這個新增長點和江蘇沿海新增長極,更是整條亞歐大陸橋經濟帶。這,才是西洽會上 “徐圩現象”凸顯的深層次原因。
“主戰場”、“橋頭堡”、“試驗田”……一系列閃亮的“頭銜”,既是榮耀,更添動力。過去4年,這里精彩演繹鹽堿荒灘變產業新城、后發而先至的奇跡,每一寸土地都感受到跨越發展的脈動;展望未來,徐圩新區已經站上兩大國家戰略激起的巨浪之巔,有基礎、有空間、有政策、有方向、更有氣魄。年輕的徐圩新區,發展再加速,又踏新征程!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