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9月13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再次談到“絲綢之路經濟帶”,希望通過發展“五通”,即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從中國、中亞到西亞及歐洲的區域大合作。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在副省級以上領導干部會議上指出,要充分發揮新疆區位、地緣、人文等方面優勢,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強烈的機遇意識和擔當精神,努力當好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橋頭堡、主力軍和排頭兵。新疆財經大學校黨委高度重視,近日組織專家學者就新疆該如何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并發揮其優勢,同時提升新疆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進行了研討。本版對部分精彩發言予以摘登,以饗讀者。mth大陸橋物流聯盟
打破思維慣性mth大陸橋物流聯盟
新疆財經大學中亞經貿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文中
只要我們仔細閱讀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和新疆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就可以看出,最能簡單而又明確傳遞新疆戰略地位的字眼就是“基地”、“通道”、“中心”。這種高度精煉的概括力有利于快速準確地向社會傳播未來的戰略目標,明確努力的方向。但如果按照習主席提出的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重新思考,基地論”、“通道論”、“中心論”“就需要進一步整合和提升。
一、對基地論、通道論和中心論的反思
1、基地論。將某處作為“基地”,實際上就是發揮基礎保障和后援支持作用。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戰略目標,在國家戰略布局中將新疆定位于某種基地(如能源基地、原材料基地等),是全國大局的需要,也是作為資源豐富大區應盡的義務。但隨著國家戰略布局的調整,新疆已從邊疆省區一躍成為開放的前沿,新疆必須具有輻射中亞的能力,為此,新疆應建成面向中亞的經濟高地。實際上,隨著向西開放戰略的實施和全國經濟結構調整,新疆的基地作用已經在逐步弱化。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高度看,應將新疆作為向西開放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根據地和大本營”。
2、“通道論”。目前將新疆定位于我國與中亞國家間的能源大通道和物流大通道,典型的表述為“東聯西出、西來東去”。在全國經濟一盤棋的大背景下,這對支持我國東部地區加工業的穩定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保證作用,即使在未來全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趨勢下,通道的作用也不可能完全消失。但如果只是單純地定位于“通道”,則新疆很可能就變成了“傳送帶”。這一點已經得到社會各界許多人士的認同,已有學者結合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提出增加“東西聯動、西來西去”的建議。我認為,應提升通道的內涵,先從完善交通走廊開始,逐步遞次實現貿易走廊到經濟走廊的轉變。
3、“中心論”。有學者因新疆地處亞歐腹地、烏魯木齊市為亞洲地理中心而提出新疆應成為中亞經濟圈的中心。這是符合地緣經濟學的邏輯的。但不同層面的規劃中卻是根據區域中心城市或園區的客觀條件提出具體的中心概念(國際商貿中心、物流中心、加工中心)。這樣的“中心”往往和“基地”聯系在一起,因為基地也要依托中心城市,同時它又是通道中的節點。它通過打造經濟增長極可以實現“以點帶面”,但卻不能保障平衡發展,甚至因為其吸引力大于輻射力反而加大了地區差距。由于“中心論”在邏輯層面反映的是“點——圈”的思維結構,所以并不完全符合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需要。
如上所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是一個跨國工程,需要所覆蓋的國家協調政策共同做出努力。它同時也是一個長期工程,我們不能低估建設任務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二、新疆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戰略調整
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一環當然有責任主動反映新疆的地方訴求并積極爭取有利的政策,但應避免“一靠二要”的心態,改變“以項目促政策要資金”的做法,用高度的智慧避免“有心栽花花不開”的局面。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屬于國家戰略層面,只有從這個高度提出新疆發展問題,才能得到中央認可,并轉化成具體政策和財力支持,最終形成“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筆者認為,應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大背景下,重新考慮“基地—通道—中心”的戰略框架,將其改為以“點軸帶”為核心的表述。可以在傳統絲綢之路的基礎上,重新打造“南中北平衡發展、沿邊境全面開放”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段(一般稱為中段)。具體包括:
1、強化南線。將傳統環塔里木盆地的南線和中線合并為新南線,圍繞脫貧致富,發展基礎設施,轉變產業結構,擴大就業,提高城鎮化水平。重點消除南疆三地州的貧困狀態。
2、夯實中線。將傳統北線(經烏魯木齊至伊寧)改為中線,因屬天山北坡經濟帶,實力最強,可謂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段的“龍骨”,應加強沿線中心城市的作用,夯實經濟基礎。
3、開辟北線。構建環阿爾泰經濟圈,打造向西開放第三極。以此為突破口,聯通經哈密、穿昌吉境內、直通阿爾泰的貿易線路,形成新的北線。
通過上述布局,可以更好地實現“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的戰略目標。以中線為骨干,以中心城市為節點,加強三線之間的橫向連接,發揮中線的輻射能力,這種格局將有利于南疆三地州和沿邊高寒帶的經濟發展。在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不能成為一條貧困帶!
(作者系自治區人民政府專家顧問)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