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國際鐵路運輸行業大會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陸橋文庫

廣告宣傳與業務推介,手機及微信:13951259812

東隴海鐵路與近代連云港城市發展作用探析

2013-10-05 10:45:37
Landbridge平臺

 [摘要]清末民初在蘇北的經濟發展史上,除南通的張謇外,海州的官僚士紳沈云霈堪稱杰出代表。東隴海鐵路的延伸特別是東端的選址,沈云霈作出了種種努力,使得近代連云港傳統的封閉經濟形態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并隨著東隴海線終端位置的選定,這座港口城市的戰略地位越發顯得重要。今天如何充分利用這一地區的鐵路優勢。把握這一地區的“龍頭”地位,仍然是人們討論的重要課題。uLP大陸橋物流聯盟

[關鍵詞]東隴海鐵路;連云港;城市發展;沈云霈uLP大陸橋物流聯盟

  [作者簡介]張文鳳,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經法系講師,歷史學碩士,江蘇連云港222006
 
  [中圖分類號]F127;K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7)11-0130-04
 
  清末民初的中國,列強蹂躪、政府昏聵、國事日蹙、民不聊生。面對如此局面,一批上層士紳開始棄置傳統文人空泛議論和向往官場的一貫作風,走上了以挽回利權、振興商務為目的的實業之路,為地方經濟獲得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會。其時,在蘇北的經濟發展史上,南通的張謇、海州的沈云霈和許鼎霖堪稱其中的杰出代表。由于其對蘇北的南通地區以及海州地區經濟發展所作的貢獻,當時上海《時報》多次稱譽他們為“蘇北實業三巨頭”和“江北名流”。迄今為止,史學界關于張謇的思想言論、業績貢獻的研究很多。而當時對蘇北沿海的經濟發展同樣作出杰出貢獻的海州士紳沈云霈和許鼎霖卻長期被史學界疏忽,本人曾作過初步嘗試,已在另外兩篇論文中對其所創辦的農墾公司、工商企業作了追溯和探討。本文擬對時任郵傳部右侍郎的沈云霈在東隴海鐵路修建的前前后后所作出的種種努力以及東隴海鐵路對近代連云港城市發展的作用等方面作一初步的分析與探討,以期為加速發展區域經濟的今天提供歷史的借鑒。
 
  一、沈云霈及其陸路交通思想的萌發
 
  沈云霈,江蘇海州人,生于清咸豐四年(1854年),其家庭在海州屬名門望族。沈云霈十七歲考取秀才,三十八歲人都館試,授職編修,四十一歲時中光緒二十年甲午科進士,在京城翰林院任職,人稱沈翰林。四十八歲時(光緒三十二年即1906年)任清政府農工商部右侍郎,“專司推演實業,以厚民生”,掌管大型工程、水利、交通等方面的政令。是年,沈云霈又以“充會辦商約大臣”身份改任郵傳部右侍郎,“掌管交通政令,汽行舟車,電達文語”,沈云霈政治上的飛黃騰達為其創辦實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代的連云港經濟落后于受上海經濟輻射影響較大的蘇南地區以及南通地區。然而,就是在這片相對落后的土地上,作為朝廷官員,沈云霈克服重重阻力,亦官亦商,投身于家鄉的實業開發,成為進行本地經濟建設的開拓者,為本地落后的經濟提供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會。在他的開拓和感召之下,海州的工商業發展了、鐵路運輸業興起了、新興的城市崛起了……這一系列變化與其充分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及其“超前”意識的強力推動密切相關。據沈云霈六子沈蕃回憶:“隴海鐵路為沈云霈畢生最努力的一件事。”另有記載,如果不是沈云霈竭力支持,現今這條橫貫我國東西的交通大動脈——隴海鐵路不會得以形成,連云港港口和連云港市的戰略地位也不會像今天這樣顯得如此重要。
 
  清朝末年,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深入,清政府的屈從列強,中國的鐵路之利權20世紀初即已喪失殆盡,而張謇認識到“鐵路運輸最快,萬里之外,旦夕可至。若能全中國各省鐵路相通,則國家氣度大變,商民貿物之蕃息當增十倍,國家歲人之數亦當增十倍”。張謇發展現代交通運輸尤其是鐵路運輸的理念,使從事海州實業開發的沈云霈深受啟發。當時本地的陸路交通相當落后,大部分進出的原料、貨物、機器主要是通過水路。為此,沈云霈在開發大浦的過程中曾專門購買運輸的貨船,水路運輸速度慢,受氣候等自然條件影響較大,而且一旦碼頭擱淺,貨物的裝卸就無法按期進行。此時的沈云霈在力圖加大對本地投資規模的過程中已萌發了發展陸路交通的思想。
 
  二、東隴海鐵路延伸的構想與實現
 
  隴海鐵路原名隴秦豫海鐵路,又名海蘭鐵路,是橫貫我國東西經過隴(甘肅)、秦(陜西)、豫(河南)、海(江蘇)四個省的鐵路干線。其中蘇北境內(徐州以東)一般稱作東隴海鐵路,隴海鐵路尤其是東隴海鐵路的規劃與修筑以及與鐵路相連結的終端海港位置之選定和當時在郵傳部任右侍郎的沈云霈密切相關。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至宣統二年(1910年)期間,沈云霈署理郵傳部尚書,提出汴洛路(開封——洛陽)向西展筑洛潼(洛陽——潼關)線,向東修出開徐(開封——徐州)線。1908年清政府關于鐵路建設的詔令中指出“江蘇”為“最要”,并以王清穆為總理,規定江蘇全路,江南至上海經松江以達浙江,江北白海州人徐州以達隴。宣統二年一月二十七日(1910年3月8日),郵傳部在《奏勘明開徐海清線路及時興辦》中說:“開徐清海線路以開封為起點,以自開商埠之海州為尾閭,西聯讓洛以達甘新,為中原東西一大緯線。認為該線路陸路則與京漢、津浦交通。水路則與各洋航路相接,掘控制海陸之形變,握操縱自我之機關,經武興商胥覘實效。即現筑之汴洛、洛潼亦必恃此路通始可免賠折而期獲利。”這就初步形成了隴海鐵路干線規劃概念。在沈云霈的提議下,當時就任隴海鐵路督辦的施肇曾就沈云霈的方案于1912年與比利時公司簽訂由甘肅蘭州至海口的隴海鐵路及東端終點開辟海港的筑路合同。
 
  在隴海鐵路終端海港地址的選擇上,沈云霈的觀點更是獨具慧心。他主張在海州并筑三個海港,在山東、江蘇交界處的嵐山頭(屬山東日照縣)建筑一個深水海港,而“西連島風平浪靜,雖不甚深,但稍加疏浚,便可與黃浦江深度相同,可以在此建造轉運海港,便等于將隴海鐵路修筑到上海……”他還擬在灌河口的燕尾港筑一個內河海港,因為灌河水深不亞于上海黃浦江,由燕尾港上溯可通里下河,上游由楊家集、新安鎮可通鹽河、運河,這樣江北全境無不可通。由于當時清政府的修路筑港權被洋人操縱,因此這些計劃必須得到洋人的同意。嵐山頭、燕尾港兩地,經法、比兩國工程師勘測,認為嵐山頭確實能建成深水港,但筑港經費多,且須延長鐵路線數十公里;燕尾港亦為相宜的內河海港,但外籍工程師反對隴海路選擇河港,同時也嫌路線繞遠,結果對此兩港均已放棄。沈云霈堅持并建三港的主張雖然未被北洋政府交通部予以采納,但其主張先建西連島海港與上海聯運的這一主張則與法、比兩國工程師的意見合轍并予以采納。
 
  關于隴海路東段沿伸方向及港口的修筑位置,沈云霈和張謇曾發生過分歧。張謇竭力主張鐵路至徐州后轉而向南經清江浦沿運河線修至通州。
 
  概括起來講,沈云霈的構想與規劃最終變成現實主要有這樣幾個因素:第一,從地理位置上看,海州較之南通、海門更占優勢。隴海局徐協華在《中國港務問題》手稿中寫到:“隴海鐵路,原定西起蘭州,東至海邊為止,最初曾有以揚子江右岸之海門或通州為尾閭,后以徐州為隴海與津浦交接之點,必為商務薈萃之區,如在海州沿岸建碼頭與徐州相距,只有二百五十公里,而海門,通州,距徐州均約五百公里,路線延長幾及一倍……以距海州三十五公里之西連島海峽筑港為最相宜……”同時,清江、海門一帶河道縱橫,地勢低洼,筑路成本自然大大提高。第二,從物產上看,東海、灌云等縣雖然較窮,然而海州、徐州一帶有著豐富的鹽、磷、煤、鐵等資源。灌河沿岸及臨洪河附近是產鹽基地,尤其是徐州、棗莊一帶蘊藏著大量的煤炭資源。鹽、煤這兩種貨物鐵路運輸方便,經濟收益較高,這也是隴海當局為之動心的原因之一。第三,隴海當局的一些有識之士希望建筑一個“獨立”的鐵路吞吐海港,以擺脫洋人的控制,因為當時青島為日本人所控制,上海更是洋人的世界。海州介于二者之間,是一塊“處女地”。第四,當時處于上海和青島之間的“真空地帶”的連云港,對債權國荷蘭來說也是一塊未被他國染指的前景廣闊的土地,荷蘭工程師就曾說:“連云港在中國的海岸上實為-理想的國際商港也……且隴海路所經過之省區……俱為中國之中原地帶,物產饒富。將來發展未可限量。”
 
  三、東隴海鐵路的通車與近代連云港的發展
 
  經沈云霈的提議以及隴海當局與荷蘭的簽約,隴海鐵路東段從民國七年(1918年)開始修建,1924年通到海州洪門,到民國十四年(1925年)七月,徐海段通車至新浦,全長186公里。1935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將該線展筑至連云港,并修建了連云港港口,至此東起連云港、西至寶雞的隴海鐵路方告完成,全長1226公里,是貫穿我國東西的鐵路干線之一。從提議到規劃、從簽約到修建再到最終的通車營運,這條鐵路包含的半殖民地色彩最為濃烈。其修建時間之長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然而當我們回顧修建隴海鐵路這段沉痛的歷史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緬懷沈云霈先生,因為東隴海鐵路對近代連云港以及當今連云港的經濟建設、城市發展具有無法估量的作用。
 
  交通的便利與否直接影響流通能量的大小,而流通是區域城市發展的重要命脈和基本功能,它直接影響到區域城市的興衰和發展程度。如果說首批工商企業的創辦是新浦崛起的一個重要因素的話,那么東隴海鐵路的通車運行又大大促進了本地工商業的發展,使新浦進入了城市發展史上第一個鼎盛時期。恩格斯曾說過,大工業需要許多工人在一個建筑物里面共同勞動;這些工人必須住在近處,甚至在不大的工廠近旁,他們也會形成一個村鎮。他們都有一定的需要,還須有其他的人,于是,手工業者如:裁縫,鞋匠,面包師,泥瓦匠,木匠都搬辦到這里來了。于是村鎮就變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就變成大城市。在連云港港口建成之前,隴海鐵路大部分進出貨物皆由臨洪的大浦港出海,作為大浦港的依托,水陸交通便捷的新浦隨之更加興旺發達,隨著1925年東隴海鐵路通車至新浦,這座水上碼頭開始肩負著水陸并用的職責。前河(今洋橋巷)碼頭以糧食集散為主,后河則以鹽業、雜貨運輸為主。交通的發展大大促進了本地工商業的發展壯大。1922年,新東電燈股份有限公司在新浦創建,電力工業的開發對新浦地區的經濟繁榮又注入了新的活力。據統計:“1933年新浦大型工業有面粉業一家,資本200000元,油坊業7家,資本70000元,酒坊業13家,資本35000元,醬園業13家,染坊業8家,資本2870元,電燈業一家,資本75000元。”
 
  隨著這些企業的建立,城市的基礎設施、經濟結構和人民生活水平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此時,本地的商業貿易已經突破封閉式的市場局限,逐步形成以商品糧經營為主的紐帶經濟,江蘇沿線的土特產,特別是糧食、油類、豆類等成為大宗出口貨物,遠至陜西、甘肅、山西、河南、山東;而由青島、上海、天津等地輸入的貨物,則有煙卷、煙草、機械、鋼鐵、木材、水泥等。從東跳到西跳一條新的商業街區逐步形成。她的每一座建筑都是各號商家請原籍的建筑師設計修建的,每一座建筑都有自己的建筑特點和風格,成為新浦地區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一條街。當時海屬地區最為著名的經營“洋廣雜貨”的四大百貨店:臺大、華中裕、義院、德厚成并稱為新浦商界的四大名牌。隨著商業的興起,一些服務行業也獲得了發展的機會。以本地居民為首創辦的各類牙行因順應市場需要而得到相應的發展,中央旅社、遠東旅館、東方大旅社等大小客棧有數十家之多,第一池、三新池、忠義池等浴室也相繼開放。四海春飯店等各式飯店、飯莊生意興隆,三和新藥店、益齡醫院等中西醫藥號應運而生,新海報社掛牌辦報,各類學校如:普慶小學、商務學校、勞工子弟學校等相繼招生上課。甚至當時的新興事業如:美商花旗保險公司、日本太平洋保險公司等保險業務,德商的儲蓄機構等金融行業也紛紛插足本地。甚至連妓院也公開營業,招徠顧客,生意興隆。據一段記載:“1933年,中央大學地理系胡煥庸教授來新浦專程考察時,在其《兩淮鹽政考察報告》中強調,新浦水陸輻輳,商鋪林立,是新興的商業碼頭,商民儼然以小上海自詡,其前景正方興未艾。”
 
  1935年東隴海鐵路通車和向港口的延伸為新浦以東地區的發展帶來了契機,為近代連云港的城市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其腹地范圍更大了。1935年3月1日,臺趙支線和臺棗鐵路的連接。實現了津浦、臨棗、臺棗、臺趙、隴海鐵路五路貫通。據統計:“1932年隴海線上30個縣的物產輸出總數為312000噸。而1935年僅從隴海線連云港出口的棗莊煤就達409001噸。”物流量的增大促進了新浦以東墟溝、連云一帶經濟的發展,此地秀麗的風光、豐富的物產、廣闊的投資前景深深吸引著不同身份的人前來投資。一時間,購地、投資、興業,高潮迭起。據記載:“國民黨四大家族中的宋子文兩次來墟溝購地;陳果夫曾在此地溝地開辦大安公司,國民黨軍界要員顧祝同曾在這里購地開辦蜀渝公司。”購地開發的熱潮興起后,隨之而來的是工商業的興旺發達。工業方面,唯墟溝就有工廠五所,其中紡織工廠四所,鐵廠一所。當然這一發展變化的速度與當時經濟發展較快的蘇南相比明顯存在著差距,但對經濟蕭條的蘇北地區來說實非易事,有人把它比成“猶如荒漠上豎起的水井”。
 
  四、余論
 
  近代連云港工商企業的創辦、城市規模的擴大幾乎是沿著東隴海線由西向東逐步蔓延,它的修建一改原來的南北運河運輸為東西鐵路運輸和海洋運輸,鐵路和海運條件一躍成為城鎮發展的主要因素,一些鄰近鐵路、交通便利的新鎮獲得了新的發展機會。此外,從連云港區域沿革中可以明顯看出其城市的發展軌跡是從海州到大浦、新浦進而又發展到墟溝、港口,明顯反映出由河口到陸域再到海港這個變化過程,對外通道相應也由內河航運到海陸并用再到海上運輸這種轉變。而這種轉變除海岸線東移等自然原因外,隴海鐵路的通車運行是一個主導因素。從近代城市的崛起、發展到東部現代化港城的建成,東隴海鐵路則是整個連云港市發展史上的一根鏈條,是這座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在連云港的城市化過程中,東隴海鐵路起到了巨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世界范圍內各類中心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其原因可能千差萬別,但都離不開一個基本條件,即優越的地理環境提供的交通條件。在近代鐵路、公路甚至航空等新式交通方式出現之前,地理的優越主要體現為地處大河大江兩岸。新式交通出現后,中心城市往往就是一個地區的交通樞紐。城市的發展與交通的發展是互為因果的,方便的交通條件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同時城市貨物、人員的集散又刺激交通的進一步發展。交通越方便,城市發展越迅速。正如有學者所言,交通樞紐城市是舊中國城市群體中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可以說,沒有近代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和交通中心的形成,就沒有這些城市的近代化,而中國城市的近代化本身也包含了交通運輸的近代化。
 
  今天,我們站在歷史的高度重新審視這段歷史,目的是為了反思其正誤得失,從中提煉出對當代社會經濟發展有益的信息與啟示。隨著新亞歐大陸橋的貫通,作為其中一部分的東隴海鐵路不僅對連云港,對蘇北、對江蘇、對整個中國甚至對全世界的經濟、技術、文化、社會發展亦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位于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連云港,其發展的空間和潛力之大更是不可估量。然而,就連云港目前的狀況而言,她卻未能夠充分利用鐵路優勢并發揮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龍頭”地位的作用。雖然以連云港為龍頭的蘇北地區背依大陸、面臨海洋并有隴海鐵路為動脈,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這一優勢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究其原因是復雜的。這從另一角度告訴我們,交通對于城市發展的作用是與其他因素相結合共同起作用的。這是我們可以探討的另一個課題。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如何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特別是如何發揮能夠帶動城市經濟發展的有重要影響力的本地工商企業家的積極作用;如何依據自身條件,將當地工商業與農業有機的結合起來,走農工商協調發展的道路;如何加強區域內外開放、交流與合作、完善區域市場經濟體系等都將是發展區域經濟的重要論題。
 
  [責任編輯:鐘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國際鐵路貨物運輸及物流行業品牌價值金榜企業
國際鐵路運輸貨代
全球國際鐵路運輸行業大會

關于Landbridge | 聯系我們 | 有問必答 | 研究中心 | 企業對接 | 刊物索取 | 企業文化 | 廣告服務 | 合作聯盟 | 新聞中心 | 行業峰會 |

國際鐵路運輸網 | 中亞鐵路運輸網 | 中俄鐵路運輸網 | 國際多式聯運網 | 中歐鐵路物流網 | 鐵路運輸網 | 國際公路汽運網 | Landbridge平臺官方QQ群:179355516

Copyright ? 2011-2024 Landbridge平臺 版權所有 蘇ICP備1303187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40233

國際鐵路運輸,Landbridge平臺

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免费,欧美日韩免费专区视频,九九精品视频久久精品视频,欧美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 | 日本va中文字幕 | 这里只有精品99久久 | 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 | 同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晚上碰碰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