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9月開業以來,莊園的客人以當地人為主,總量一直上不去。2011年和田開通了火車,莊園的游客多了起來,生意也日漸紅火,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待了2000多位客人,烤全羊一天也能賣掉近50只。游客多了,生意也越來越好。”位于新疆和田市迎賓路737號的玫瑰花莊園經理阿不都拉·艾則孜高興地說。71F大陸橋物流聯盟
據和田地區旅游局產業發展科負責人李奇介紹,自2011年6月28日喀和鐵路開通以來,至2012年6月27日,已運輸旅客167萬人,其中和田市累計接待游客38.9萬人次,較2011年同期增長14.92%。大量游客的到來,讓“農家樂”“火”了起來。
新疆鐵路建設歷來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2011年底,新疆鐵路總里程由2002年的3000公里增長到4400公里,目前在建鐵路項目12個。鐵路的延伸,在給沿線群眾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時,也給沿線群眾帶來了財富,帶來了信息和新觀念。
2004年11月22日,新疆第一條電氣化鐵路精伊霍鐵路開工建設,2010年7月1日開通,并于2011年12月5日與哈薩克斯坦鐵路接軌,成為繼阿拉山口鐵路通道之后新疆第二條向西開放的鐵路通道,拉近了新疆與內地省區及中亞間的距離,使新疆鐵路布局由盡頭段變為中國鐵路鏈接歐亞的橋頭堡。
2009年11月4日,蘭新鐵路第二雙線開工建設。這是新疆第一條高速鐵路,這條鐵路建成后,烏魯木齊至北京運行時間將大幅縮短。
2012年7月15日下午,第二趟從烏魯木齊開往北京的T178/177次列車開通,這是首次將新疆、寧夏和內蒙古三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以鐵路相連。目前,東出新疆通道達到19條。
2012年7月22日上午,一段鐵軌在羅布泊落下,抵達了它的終點,全長374.83公里的哈(密)羅(布泊)鐵路全線鋪通。
這里是風吹石頭跑的無人區,這里是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地點——新疆羅布泊。羅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東側、若羌縣以北,曾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但到20世紀中后期,羅布泊逐漸萎縮,直至徹底干涸。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這里爆炸成功;1980年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這里科考時失蹤,這些都為羅布泊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哈羅鐵路是我國第一條穿越羅布泊的鐵路線。據承擔鋪軌任務的中國中鐵一局新運公司黨委副書記鄭樹祥介紹,哈羅鐵路北起在建中的蘭新第二雙線哈密南火車站,途經花園鄉、南湖鄉、沙哈、巴特、鰱魚山、黑龍峰、多頭山、東臺地、羅中9個車站,還經過哈密工業園區、大南湖煤田,直達羅布泊。總投資29.93億元。
哈羅鐵路是國家重點工程,從2010年8月開工,歷時近兩年,施工難度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少見的。
據了解,隨著鐵軌全線鋪設完成,羅中火車站的建設也正在加緊進行。目前,工程人員正在抓緊完成羅中車站的附屬工程建設,預計2012年8月中旬可完成。10月底前,哈羅鐵路有望全線通車。
哈羅鐵路的終點是羅布泊鎮羅中區,而羅中區是我國重要的鉀肥生產基地。地質部門已初步探明羅布泊羅北區和東西臺鉀鹽儲量約為5億噸,哈羅鐵路將成為以運輸羅布泊鹽湖資源及相關系列產品和大南湖煤田的煤炭為主的地區性鐵路,以貨運為主,兼顧客運。
作為農業生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生產資料,羅布泊鉀鹽是我國重要的戰略儲備資源。目前,我國仍是一個鉀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中國鉀肥年需求量達1000多萬噸,其中約70%依賴進口。為了緩解中國鉀肥的緊張局面,2006年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新疆羅布泊鉀肥生產基地年產120萬噸硫酸鉀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一期工程120萬噸/年鉀肥生產能力已于2008年年底建成,二期工程300萬噸/年鉀肥生產能力將于2014年年底建成。
據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鉀鹽基本靠公路運輸,新建成的哈密至若羌羅布泊公路運力有限,運價也高。根據成本核算,每生產一噸硫酸鉀,要產生27噸的氯化鈉。一噸氯化鈉從羅中到哈密的汽車運輸成本是130元,而哈密一噸鹽的價格是90元,這樣算來,企業不但不盈利還虧損40元運費。而如果使用火車運輸,一噸氯化鈉的運價將降至60元。
不僅如此,鐵路運輸還降低了天氣影響因素,且運能更大。按照設計,哈羅鐵路規劃輸送能力為貨運3000萬噸/年。
除了為資源開發帶來便利外,哈羅鐵路的開通也意味著哈密至國內省區“一主兩翼”鐵路發展規劃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為綜合利用開發新疆煤炭資源,國家規劃實施由新疆通往內地的“一主兩翼”鐵路建設項目。“一主”指建設蘭新鐵路客運專線,項目建成后,現有蘭新鐵路線將改為貨運專線,主要用于新疆煤炭等資源外運。“兩翼”分別指新疆將軍廟—巴里坤—伊吾—策克(內蒙古)鐵路、哈密—敦煌—西寧—成都鐵路。從鐵路規劃圖上看,這些鐵路都經過哈密地區,對于煤炭預測儲量占全國預測總量12.5%的哈密來說,這無疑是煤炭外運性價比最高的大通道。
目前,哈密境內還有在建的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哈密段、哈密貨車南環線。根據規劃,哈密將形成7條鐵路5個方向向四周輻射,即連霍、京新高速公路和哈密至若羌、三北最捷大通道的公路交通,以及哈密至鄭州、西安航線的立體交通格局。
10年來,新疆鐵路6條新線開通運營,其中包括精伊霍鐵路、烏精二線、庫俄鐵路、奎北鐵路、烏準鐵路、喀和鐵路,使新疆鐵路路網格局發生了“由線到網”的根本轉變,正全方位與周邊國家和地區接軌。
據介紹,90%左右的進出疆人員和95%以上的出疆物資都要依靠鐵路。10年來,新疆鐵路新增8對旅客列車,使旅客列車由2002年的22對增加到35對。烏魯木齊鐵路局年旅客發送人數由2002年的950萬人增加到2011年的1980萬人,年貨物發送量由2002年的4121萬噸增加至2011年的6890萬噸。阿拉山口口岸年過貨量由2002年的581.1萬噸增加至2011年的1516萬噸。鐵路在新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凸顯。
2010年6月10日,鐵道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簽署了加快新疆鐵路建設發展的會議紀要,描繪了新疆鐵路“四縱四橫”鐵路主骨架,形成新疆對外運輸的四大通道、六個口岸、完善配套四個鐵路樞紐的宏偉藍圖。到2020年,新疆鐵路營業里程將由目前的4400公里增加到近萬公里,覆蓋所有地市級城市和90%的縣級城市,一個更加完善的鐵路網將呈現在各族人民面前。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