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
2013-06-15 17:13:51
Landbridge平臺
古龍高
隨著國家發改委于 2009 年 8 月 10 正式印發《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 以下簡稱規劃),江蘇沿海開發“國家戰略”最終形成。在江蘇沿海開發中,加快建設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處于重中之重的地位,東方橋頭堡既決定了連云港在江蘇沿海開發中的性質與定位,也決定了江蘇沿海開發的重點、方向和路徑。東方橋頭堡地位決定江蘇沿海開發在中國沿海地區對外開放格局中的戰略定位1. 我國沿海地區的對外開放格局。隨著我國區域發展戰略從區域非協調發展轉為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我國沿海地區已形成“三大四小”的開放格局。“三大”指我國沿海三個大的經濟區,即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環渤海地區包括京津冀兩市一省和山東半島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區域面積約為 21、07 萬平方公里。以上海、無錫、蘇州、揚州、南京、南通、常州、鎮江、泰州、寧波、舟山、杭州、紹興、湖州、嘉興、臺州 16 個城市為核心區。珠江三角洲地區。按照 2009 年 1 月8 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2008 -2020 年)》的口徑,該地區規劃范圍以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和肇慶市為主體,輻射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并將與港澳緊密合作的相關內容納入規劃,促進珠三角進一步發揮對全國的輻射帶動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四小”指國務院批準的我國沿海四個小的經濟區,包括 2009 年 7 月 1 日國務院批準的遼寧沿海經濟帶,2009 年 6 月10 日國務院批準的江蘇沿海地區,2009年 5 月 10 日國務院批準的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2008 年 1 月 14 日國務院批準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遼寧沿海經濟帶包括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等沿海城市在內“五點一線”地區。
江蘇沿海地區包括連云港、鹽城和南通三市,海岸線長 954 公里,陸地面積 2.98萬平方公里。這個區域濱臨黃海,處于我國沿海、沿江和隴海—蘭新鐵路沿線三大生產力布局主軸線的交匯區域。海峽西岸經濟區是以福建為主體,面對臺灣,鄰近港澳,范圍涵蓋臺灣海峽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廣東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兩個經濟區銜接,依托沿海核心區福州、廈門、泉州、溫州、汕頭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為中心所形成的經濟圈構筑地域分工明確、市場體系統一、經濟聯系緊密的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經濟綜合體。北部灣 ( 廣西 ) 經濟區指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所轄區域范圍。同時,包括廣西近海沿邊的玉林、崇左 2 市的交通和物流。2. 東方橋頭堡地位與江蘇沿海開發在中國沿海地區對外開放格局中的戰略定位。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特殊區位決定了江蘇沿海在“四小”中具有“國際戰略的洲際戰略”地位、“國家戰略的全局戰略” 地位。首先,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特殊區位決定了江蘇沿海在“四小”中 具有“國際戰略的洲際戰略”的地位。我國沿海開發“四小”地區都具有國際戰略的特點。北部灣經濟區面對東盟,加快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有利于深化中國與東盟面向繁榮與和平的戰略伙伴關系,加快建設中國 - 東盟自由貿易區。遼寧沿海經濟帶、江蘇沿海地區都面對東北亞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面對臺灣地區,臺灣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不是國際問題,但由于臺灣問題的特殊性,以海峽西岸經濟區為載體,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對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政治意義。但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特殊區位決定江蘇沿海開發開放在“四小”中 具有的“國際戰略的洲際戰略”地位。東橋頭堡地位決定連云港市在國際貿易通道上的特殊地位。新亞歐大陸橋連結輻射亞歐兩大洲 40 多個國家和地區,連通大西洋和亞太兩大經濟圈,是新興的亞歐國際集裝箱運輸陸上通道新亞歐大陸橋使我國內陸腹地與中亞、歐洲國家緊密連接起來,實現東西雙向開放的同時,為日本、韓國、東南亞地區與東歐、西歐、西亞、中亞、南亞各國的經貿發展開辟了一條便捷的通道。一是有利于促進沿橋東亞、中亞國家經濟的平衡發展,具有國際戰略。新亞歐大陸橋東接經濟蓬勃向上的東亞地區,西連世界經濟實力強、市場容量大的歐洲經濟區,中間的中國西部、中亞和西亞各國,雖經濟、科技不發達,但其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巨大的市場容量,對位于新亞歐大陸橋東西兩端的歐盟、日本和韓國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新亞歐大陸橋為中亞五國走向世界開辟了出海口意義。遼寧沿海經濟帶立足遼寧,依托東北,具有帶動東北地區發展的功能,一是有利于全面提升東北地區對外大開放的水平;二是有利于實施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戰略;三是有利于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同時,實現沿海與腹地良性互動,加快東北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提升整體競爭力。海西經濟區具有帶動臺灣、福建地區互動發展(特別是在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方面)的功能,一是進一步發揮福建省比較優勢,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二是完善沿海地區經濟布局,推動海峽西岸其他地區和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發展的重大舉措;北部灣經濟區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立足北部灣、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溝通東中西、具有帶動西南地區發展的功能。一是有利于推動廣西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從整體上帶動和提升民族地區發展水平,振興民族經濟,鞏固民族團結,保障邊疆穩定;二是有利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增強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進西南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形成帶動和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三是有利于完善我國沿海沿邊經濟布局,使東中西部發展更加協調,聯系更加緊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注入新的強大動力。同樣,連云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特殊區位決定江蘇沿海開發具有“國家戰略的全局戰略”地位。江蘇沿海的服務半徑不僅是江蘇,而且包括中西部地區和長江中上游地區。“江蘇沿海開發事關全局”(張平,2009),“編制和實施這一地區的發展規劃,必將對全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錢正英,2009)。從服務中和快速物流通道。二是有利于促進太平洋沿岸國家與歐洲市場各國優勢的互補,具有洲際戰略。新亞歐大陸橋出中國境內后有南、北、中三條通道橫貫亞歐兩大洲,沿線地區既有經濟科技高度發達、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也有經濟科技相對落后、資源富足的國家,還有一批中等發達國家。沿線各國在貿易、產業、科技、資源、市場、人才等結構上有著諸多的互補性,具有一體化發展的基礎。T 型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將使中國沿橋東、中、西部實現一體化,增強沿橋地區的實力,新亞歐大陸橋為沿線各國開展合理的互補合作,實現優勢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創造了條件。其次,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特殊區位決定江蘇沿海開發開放在“四小”中所具有的“國家戰略的全局戰略”地位。我國沿海開發“四小”都具有“國家戰略”西部地區這個層面看,江蘇沿海地區以連云港為接點與新亞歐大陸橋形成“T型”區域,聯系我國東、中、西部三大地區,在我國生產力國土構架中,連云港是我國唯一橫貫東中西三大地帶的隴海蘭新鐵路和連霍國道主干線公路快速通道的東方起點。
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三大戰略的實施,連云港的作用益發重要。“連云港這個港與別的港不一樣,它的作用沒有別的港可以代替。因沿隴海線,一直到甘肅、新疆,連云港是這些省區的重要出海口,對這些省區的經濟發展與繁榮有重要作用,是重要條件(李鵬,1986)”。“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發展,不僅對提升江蘇經濟整體發展水平,縮小蘇南蘇北發展差距,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我國實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具有十分積極和重要的作用”(錢正英,2009)。“加快江蘇沿海地區開發開放,不僅為江蘇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動力,而且對全國發展大局具有重要的意義”(梁保華,2009)。因此,連云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特殊區位決定江蘇沿海在國家戰略中具有全局戰略的功能。江蘇沿海地區開發開放“國家戰略的全局戰略”主要體現在新亞歐大陸橋對于沿橋東、中、西部地區的作用。一是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使沿橋東、中、西部實現了雙向開放,有利于統一開放大市場的形成,這是區別于國內其他區域的最大特色。二是有利于東中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三是有利于東中西部地區的資金、技術與資源的更為有效的結合,有利于區域經濟振興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四是東中西區域協調聯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有利于該區域減少重復建設,避免資源浪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五是東中西區域協調聯動發展有利于國家社會安定和全國經濟安全。東方橋頭堡地位決定連云港在“江蘇沿海開發的龍頭”定位1. 連云港的區位優勢決定江蘇沿海地區區位優勢。連云港的區位優勢,溫家寶總理表述為“連云港市南連長三角、北接渤海灣,隔海東臨東北區,又通過隴海鐵路貫連中西部地區以至中亞,是連接東西南北的紐帶。”國務院在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中將江蘇沿海地區的區位優勢表述為 “江蘇沿海地區南部毗鄰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上海,北部連接渤海灣地區,東與東北亞隔海相望,西連新亞歐大陸橋和長江黃金水道,是隴海蘭新沿線地區出海通道的戰略要沖。”可見,連云港的區位優勢決定江蘇沿海地區區位優勢。2. 連云港的發展決定江蘇沿海地區發展的全局。國家對江蘇沿海地區發展的重大意義定位為“四個有利于”,即“有利于長三角地區產業優化升級和整體實力提升;有利于完善全國沿海地區生產力布局;有利于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有利于強化我國與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及東北亞地區的合作。”在這“四個有利于”中,連云港市“南連長三角、北接渤海灣”,有利于“完善全國沿海地區生產力布局,形成全國沿海地區共同發展、互動并進的新格局”; 連云港市“通過隴海鐵路貫連中西部地區以至中亞”,有利于“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有利于強化我國與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及東北亞地區的合作,將進一步加強我國與中亞、歐洲、東北亞國家的溝通和聯系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和繁榮”。可見,連云港的發展決定江蘇沿海地區發展的全局。3. 連云港的發展是江蘇沿海開發的重中之重。國務院對江蘇沿海開發最新的戰略定位是“建設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沿海新型的工業基地,重要的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區,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和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提出江蘇沿海地區建設的重點是“加快建設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和促進海域灘涂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在這兩個重點中,功能和定位是不同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重點是建設問題,海域灘涂資源主要是用于農業和生態保護問題。根據規劃確定的原則,農業和生態用地占圍填面積的 80%(其中農業用地占 60%),建設只地占 20%,因此,海域灘涂資源主要是在保護基礎上的合理開發利用。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和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目標定位的關鍵,在“加快建設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
因此,“東方橋頭堡現象”決定江蘇沿海開發的重點、以東橋頭堡理念引領江蘇沿海的開發開放1. 以加快建設連云港港為核心推進江蘇沿海基礎實施發展,建設大港口,盡快形成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亞歐之間重要的國際交通樞紐。連云港港口的定位“是國家沿海主要港口及區域性中心港口,我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重要組成部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09),在江蘇沿海港口群中具有核心地位。因此,應以連云港港為核心,聯合南通港、鹽城港共同建設沿海港口群,綜合發展陸路交通和航空業,支撐起國際航運和現代物流業的大發展。使江蘇沿海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隴海蘭新沿線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的對外開放窗口,逐步形成亞歐之間重要的國際交通樞紐。“加快建設以連云港港為核心的港口群。集中力量做大做強連云港港,迅速擴大港口能力,著力提升港口服務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帶動蘇北振興、服務中西部地區發展的作用”(梁保華,2009)。“要抓住重大發展機遇,大力推進沿海地區綜合開發。當前要以連云港深水大港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加快沿海產業帶建設;以科學規劃為引領,提升沿海城市化水平;以生態環境保護為抓手,促進沿海可持續發展”(羅志軍,2009)。在發展重點方面,首先要擴大港口能力,推進連云港港 30 萬級深水航道建設,盡快啟動贛榆港區進港航道建設,加快推進徐圩港區進港航道建設,并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及時疏浚。加快連云港區大堤作業區10萬噸級以上集裝箱泊位建設,盡快論證確定原油、礦石等大型專業化深水泊位布局,推動煤炭下水港建設,推進贛榆港區深水泊位和灌河港區萬噸級以上泊位建設。同時,積極推進灌河口、濱海和射陽河口航道整治工程,推進大豐港區、洋口港區深水航道升級前期研究論證工作;加快洋口港區 10 萬噸級以上泊位建設,推進四港區建設,加快大豐港區建設,逐步成為綜合性港區業推進濱海港區 10 萬噸級深水碼頭建設,支持大豐港區、濱海港區、射陽港區發展能源、石化等臨港產業。其次,要提升服務功能,加快建設連云港航運交易市場,提高連云港查驗單位級別和查驗設施水平,開設兩翼港區一類口岸,建設電子數據交換信息管理系統,完善口岸大通關體系。積極推進連云港至莫斯科國際班列西延,實現新亞歐大陸橋全線貫通,吸引新亞歐大陸橋沿線更多貨物選擇連云港口岸通關。2. 以加快連云港徐圩片區建設為核心推進江蘇沿海產業發展 , 培育大產業,加快建設我國沿海新型的工業基地。依托港口發展大產業,是沿海開發的共同做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確立了六大發展戰略重點,其中大工業是重中之重,如中石油欽州千萬噸煉油項目、武鋼柳鋼千萬噸鋼鐵項目、千萬畝速生林支撐的芬蘭斯道拉恩索和印尼金光集團兩大林漿紙一體化等項目以及電子產業、鐵路改造等多個“一千億”項目正在推進。隨著連云港 30 萬噸級航道擴建工程的推進,第二產業方面,連云港在江蘇沿海具有發展大型臨港產業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徐圩片區是不可替代的載體。省政府在江蘇省沿海開發總體規劃中已提出連云港臨港產業發展與布局:“以大型海港為依托,專業化產業集中區為載體,全力推進重大石化項目建設,重點在連云港和南通沿海各布局建設一套 1000 萬噸煉油和 100 萬噸乙烯項目,加快推進連云港原油儲備基地和年產 600 萬噸重油裂解項目的前期工作”。在長三角發展規劃中,提出引導沿江及內陸地區,特別是城市鋼鐵企業向連云港轉移,重點發展滿足沿海先進制造業基地所需要的鋼鐵產品。在加快建設連云港徐圩新區為核心的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臨港產業基礎上,要加快發展優勢和新興產業。應根據國家對《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的批復,重點建設國家級連云港碳纖維生產基地、國家級連云港國家級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級連云港新醫藥基地。同時,要特別注意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的發展方式。第三產業方面,一要將連云港金港灣物流園區建設成為區域性國際物流園區。現代物流已成為港口發展的趨勢和港口發展戰略的重要選擇,也成為衡量港口國際競爭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的重要標志。李源潮同志指出:連云港“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橋頭堡,是國際交通運輸樞紐,必須配置國際物流中心的職能。”省委在建設一批江蘇重點物流基地中,不僅將連云港排在第一位,還提出積極籌建申報連云港保稅物流區,要加快把金港灣國際物流園區建設成為國家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二要將連云港國際商務中心建設成為國際會展中心。
要完善商務服務功能,如設立服務隴海蘭新沿線地區的技術交易市場、非上市公司產權交易市場、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市場、進出口市場和信息中心;要積極發展信息咨詢、中介代理、會展交易等商務服務,提升國際會展功能,打造區域性和國家級會展品牌。三要將連云港建成國際知名的海濱旅游城市和國內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要積極開發以連云港——溫州為主的濱海海韻與漁情旅游帶,以連云港為基地開發日韓海上旅游航線,在連云港引進發展郵輪經濟。3. 以加快建設連云港國際性海港城市為核心,服務大腹地,推進江蘇沿海城市群建設,打造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在江蘇沿海開發中,連云港、鹽城和南通三個中心城市是三個極點。省委提出,目前南通、連云港、鹽城三個城市發展的成熟度相對較高,產業集聚效應較為明顯,應朝著構建沿海組團式中心城市的方向做大做強,在規劃引導下,加速人口和要素集聚,切實提升城市功能,努力建成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但是,這三個主要城市的發展定位是不同的。國家在《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中規劃連云港“以建設連結長三角與環渤海的國際性海港城市”為目標,連云港還是長三角地區有關發展規劃中規劃建設的三個國際性城市之一——國際海港城市(另兩個國際性城市分別是上海、寧波,上海定位為國際大都市,寧波定位為國際港口城市);鹽城“以建設我國沿海地區現代化工商城市為目標”;南通“以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為目標”。 在長三角地區有關發展規劃中,連云港城市功能定位為“加快建設國際性海港城市、綜合性交通樞紐城市和臨港產業基地,增強對蘇北沿海和隴海蘭新沿線地區發展的帶動能力。市區常住人口發展到 100~200 萬的規模。”省政府在《江蘇省沿海開發總體規劃》中提出“連云港城市發展以建設人口超百萬的特大城市、特色鮮明的區域中心城市、富有魅力的國際性海港城市為目標”。因此,從城市性質上講,江蘇沿海這三個主要城市只有連云港是國際性城市定位。另外,這三個主要城市的發展規模與時序也是不同的。在發展規模方面,省政府在《江蘇省沿海開發總體規劃》中提出“連云港城市發展以建設人口超百萬的特大城市為目標”,南通“按照構建百萬人口特大城市框架的要求,構建城市開發新格局”。在發展時序方面,省委、省政府提出“綜合各方面的條件,連云港最有可能建成海濱大城市。因此,江蘇沿海開發應以加快建設連云港國際性海港城市為核心推進江蘇沿海城市群建設。4. 以爭取建設連云港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為核心構建開發開放的政策高地,實現江蘇沿海地區大發展。爭取開發開放的政策高地,對于一個地區的發展極為重要,上海浦東的發展歷程就是鮮明例證。同樣,天津濱海新區的發展也首先得益于開放政策。2006年6月6日,國務院通過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于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正式宣布天津濱海新區成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8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建立天津東疆保稅港區。2008 年3月,國務院批復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 。2008年4月,國務院批準設立天津濱海新區綜合保稅區。
在江蘇沿海開發開放中,首先,在對外開放方面,要充分利用國家批準在連云港設立“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的政策,實現在跨區域生產要素共享、推進重大基礎實施對接,加強產業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試,創新合作模式,完善合作機制,為實現區域合作發展探索新路徑。加快連云港出口加工區等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功能疊加和整合;創造條件盡可能多的將省級經濟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同時,爭取盡快在連云港設立保稅港區。其次,在產業發展方面,連云港要爭取在跨國公司在江蘇沿海地區設立總部、研發中心和專業服務機構方面率先取得突破。積極創造條件,在連云港建設工業研發平臺,大力引進和集聚海內外研發機構和工業設計企業,形成一批與產業發展相配套的工業研發設計服務中心“沿海大開發、大發展,需要中央企業和跨國公司的共同參與”。第三,在地方金融發展方面,應加快引進各類金融機構,著力培育金融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的上市,建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平臺。創造條件爭取盡快在連云港設立地方性銀行,吸引國內外金融企業在連云港設立分支機構;爭取設立沿海新能源發展基金,促進產業新能源發展探索發展股權投資基金,設立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第四,在人力資源發展方面,“規劃”已明確提出“加大連云港等地高校海洋學科建設和海洋產業人才培養力度,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增設海洋專業。”并提出“支持江蘇沿海地區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與本地各類高等院校開展合作辦學和科學研究,培養適應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因此,加大與國內外海洋學科優質教育資源的合作,加快將淮海工學院建設成為江蘇海洋大學,將連云港建設成為江蘇海洋產業人才培養基地是我們當前一項緊迫的任務。
( 本文為 江蘇省 社會科 學基金項目( 項目 編號:11EYD043)研 究階段 成果。)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