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物流引導戰略 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
2013-05-23 15:27:12
Landbridge平臺
物流業是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種復合型或聚合型的產業,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作用大,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提升綜合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物流業發展現狀根據江蘇省商務廳和連云港市外管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連云港市國際服務貿易總額 2012 年繼前三季度突破 10億美元后,繼續保持較快增速。1~10 月份連云港市實現國際服貿易總額 11.12億美元,同比增長 70% ,高出全省增幅14 個百分點。其中:出口 5.38 億美元,同比增長 75% ;進口 5.74 億美元,同比增長 66%。2012 年 1~10 月份連云港市國際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占比前三位的分別是其他商業服務(包括咨詢、經營性租賃、駐華機構辦公經費等,主要為轉口貿易)、運輸服務和旅游,三項占總額的99.45% 。其中:其他商業服務 6.0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42%,占總額的 54.2% ;運輸服務 4.32 億美元,同比增長 29%,占總額的 38.86%;旅游 7059 萬美元,同比增長 16%,占總額的 6.3%。連云港市港口物流優勢明顯,運輸服務占全省運輸服務進出口總額的 17.1%。保稅物流發展大提速。
據連云港海關統計,2012 年上半年,連云港出口加工區實現保稅物流貨值 6767 萬美元,同比增長 2.97 倍。為快速推進保稅物流業務的發展,出口加工區管理局、連云港海關駐出口加工區辦事處、連云港國檢駐出口加工區辦事處等相關部門加強協調與溝通,聯手服務,確保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業務通關渠道暢通。物流業發展優勢明顯首先,借助陸橋,沿橋結點城市的物流業增加值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我們對沿橋地區結點城市的物流業進行了走訪調研,從調研數據可以看出:新亞歐大陸橋開通運營 20 年來沿橋結點城市的物流業增加值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在調研的沿橋結點城市中,鄭州市和徐州市的物流業規模較大,兩市 2011 年物流業增加值分別為3301 億元和 1087.5 億元。其次,大陸橋沿橋區域物流行業投入加大。物流相關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是反映物流產業發展潛力的主要指標。2005~2010 年沿橋地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固定資產投資額逐年增加。至2010 年,沿橋地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已達到 10520.27億元,其中四川、山東、江蘇和內蒙古的固定投資額均超過了 1000 億元,分別為 1576.17 億 元 、1362.26 億 元 、1162.06 億元和 1042.98 億元,四省所占比重占沿橋所有省區的 49%,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較大。隨著物流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的不斷增加,沿橋地區的物流基礎設施也日益完善。與全國相比,1992~2010 年沿橋地區鐵路營業里程比重從 47.68% 增加到 52.19% ,沿橋地區公路里程比重從 46.40% 增加到47.19% ,說明沿橋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略快于全國平均水平,沿橋地區應繼續加大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物流產業的發展。但是,近年來物流業及其相關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全國的比重卻呈下滑態勢,沿橋地區物流業投資進度明顯趨緩。因此,沿橋地區應積極加大物流業融資、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快物流業相關項目的建設。
第三,大陸橋沿橋區域貨物運輸量和周轉量大幅提升。隨著新亞歐大陸橋開通運營以來,沿橋地區貨物運輸量在我國的比重越來越大,目前已超過 1/2,尤其是鐵路貨物運輸量占到了我國鐵路貨物運輸總量的近 2/3。與全國相比,1992~2010 年沿橋地區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從 35.24%增加到 45.24%,20 年來,沿橋地區國內貿易的發展快于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所占份額越來越大。貨物運輸量和貨物周轉量是反映物流產業需求的有效指標。1992~2011 年沿橋地區的貨物運輸量從 431219 萬噸增 加 到 1950994 萬 噸 , 年 均 增 速 約79560 萬噸 / 年。其中沿橋地區鐵路貨物運輸量從 81037 萬噸增加到 264429萬噸,年均增加 9466 萬噸,沿橋地區公路 貨 物 運 輸 量 從 297563 增 加 到1537582 萬噸,年均增加 64110 萬噸,沿橋地區水運貨物運輸量從 34457 萬噸增加到 148983 萬噸,年均增加 6030萬噸。與全國相比,1992~2010 年沿橋地區貨物運輸量比重從 37.07%增加到52.77% ,其中,沿橋地區鐵路貨物運輸量比重從 49.84%增加到 62.44%,沿橋地區公路貨物運輸量比重從 35.27%增加到 54.52%,沿橋地區水運貨物運輸量比重從 35.43% 略降到 34.98% ??梢钥闯觯貥虻貐^公路貨物運輸量主要以鐵路運輸方式和公路運輸方式為主。1992~2011 年沿橋地區的貨物周轉量從 8148 億噸公里增加到 61205 億噸公里,年均增加 2653 億噸公里。
其中沿橋地區鐵路貨物周轉量從 5324 億噸公里增加到 15886 億噸公里,年均增加528 億噸公里,沿橋地區公路貨物周轉量從 1742 億噸公里增加到 30709 億噸公里,年均增加 1448 億噸公里,沿橋地區水運貨物周轉量從 1001 億噸公里增加到 14609 億噸公里,年均增加 680 億噸公里。與全國相比,1992~2010 年沿橋地區貨物周轉量比重從 27.89%增加到 38.42%,其中,沿橋地區鐵路貨物周轉量比重從 45.99% 增加到 53.91% ,沿 橋 地 區 公 路 貨 物 周 轉 量 比 重 從46.39% 增加到 59.77% ,沿橋地區水運貨 物 周 轉 量 比 重 從 7.55% 增 加 到19.37% 。從沿橋地區公路貨物周轉量和鐵路貨物周轉量的數據可以看出,鐵路周轉方式和公路周轉方式是沿橋地區貨物周轉的重要方式。但近年來正從以鐵路為主的周轉方式逐漸轉向以公路為主的周轉方式,至2008 年,沿橋地區公路貨物周轉量首次超過鐵路貨物周轉量,并且至今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第四,連云港借助大陸橋物流業駛上發展的快車道。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連云港港位于黃海海州灣西南岸,我國南北走向海岸線的臍部。東西走向的隴海、蘭新鐵路干線把連云港與內陸地區連接起來,加上連(云港)—霍(爾果斯,新疆)、沿海(黑龍江同江—海南三亞)兩條國道主干線在此交匯,使連云港港成為全國水運主通道、公路主骨架的重點結點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內地 11省區對外貿易最便捷的出海口,并逐步發揮歐亞大陸橋間水陸聯運重要中轉港的作用,地位獨特而重要。
連云港依托國家級綜合運輸樞紐優勢和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海陸聯運,加快港口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物流服務能力,建成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連云港港口集團將現代物流業作為港口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提出了“由港口運營商向現代物流提供商轉變”的發展思路,以打造區域性物流中為發展目標。充分發揮港口優勢,大力發展海鐵、海河聯運和陸橋運輸,開通集裝箱“五定班列”,加快面向東北亞的國際物流通道建設,強化溝通國際、輻射中西部的物流服務功能。重點發展醫藥物流、能源物流和冷鏈物流。鐵道部和交通運輸部在連云港召開了鐵水聯運現場會,出逃了加快推進鐵水聯運的政策措施,開通“示范班列”,連云港鐵水聯運列入六條示范班列之一。目前,連云港正在開展航線開辟加密等物流服務,積極調研特色物資交易市場的建設,推進物流企業開展特色物流服務,港口物流業正呈現加速發展態勢。連云港市綜合交通體系發達,新亞歐大陸橋和同三、連霍、連臨高速公路共同構建了向西、向南和向北的對外主通道,連云港港口與世界 154 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個港口建立了貿易關系。內河水系發達,通榆河、鹽河及連徐水運通道將陸續實施;機場可供大中型飛機安全起降;沿海鐵路即將開工建設。港口國際物流園區、金港灣國際物流園區等相繼開工建設,45 萬平方米的中云港口物流園建成投入運營;連云港保稅物流中心(B 型)加快建設。國家于 2009 年出臺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規劃指出,要加快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發展。
加強主要港口、國際海運陸運集裝箱中轉站、多功能國際貨運站、國際機場等物流節點的多式聯運物流設施建設,加快發展鐵海聯運,提高國際貨物的中轉能力,加快發展適應國際中轉、國際采購、國際配送、國際轉口貿易業務要求的國際物流,逐步建成一批適應國際貿易發展需要的大型國際物流港,并不斷增強其配套功能。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各有關部門要簡化審批手續,優化口岸通關作業流程,實行申辦手續電子化和“一站式”服務,提高通關效率。充分發揮口岸聯絡協調機制的作用,加快“電子口岸”建設,積極推進大通關信息資源整合。制定實施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不僅是促進物流業自身平穩較快發展和產業調整升級的需要,也是服務和支撐其他產業的調整與發展、擴大消費和吸收就業的需要,對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大力推進物流服務的社會化和專業化。江蘇物流業發展規劃出臺,連云港納入物流樞紐城市。《江蘇省“十二五”物流業發展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將著力培育“四核五帶”物流空間布局:四大物流樞紐(四核)即南京、蘇錫常、徐州和連云港;五大物流帶(五帶)即沿滬寧線物流帶、沿江物流帶、沿海物流帶、沿東隴海線物流帶和沿運河物流帶?!督K省“十二五”物流業發展規劃》還確定了 100 個重點物流項目,連云港市大陸橋國際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等 7個項目入選。
2010 年,連云港市政府出臺了《連云港市物流業振興發 展 規 劃 實 施 綱要》,對連云港市現代物流業發展現狀的分析全面深入、評價客觀準確,剖析了發展現代物流業所具有的優勢條件及存在問題,提出“十二五”期間發展現代物流業的戰略定位、總體目標、物流空間布局、發展重點與規劃實施和組織保障,對連云港市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此前,《連云港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2008- 2020 年》等一系列支持現代物流發展的相關政策已在應用中起到積極作用。2012 年以來,連云港出口加工區放大政策優勢、功能優勢,突出區港聯動,保稅物流需求呈現高漲態勢,來區咨詢洽談的項目增多,以進口葡萄酒、橄欖油、奶粉以及貴金屬等為主。該區內保稅物流企業積極拓展業務源,增大業務量。連云港市物流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全國情況看,我國物流業的總體水平仍然偏低,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全社會物流運行效率偏低,社會物流總費用與 GDP 的比率高出發達國家1 倍左右;二是社會化物流需求不足和專業化物流供給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物流運作模式還相當普遍;三是物流基礎設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銜接順暢、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物流園區、物流技術裝備等能力有待加強;四是地方封鎖和行業壟斷對資源整合和一體化運作形成障礙,物流市場還不夠規范;五是物流技術、人才培養和物流標準還不能完全滿足需要,物流服務的組織化和集約化程度不高。這些問題在我是物流業發展中都有所存在。
更為突出的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建設難以滿足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需要。目前連云港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除了港口得到了較大發展外與港口配套的公路、鐵路、內河集疏運體系還不通暢,尤其是鐵路建設,幾十年來除東隴海線外,區域內再無其他鐵路,多年前的新長鐵路建設也避開了連云港這個節點,留下很大遺憾。內河水路運輸線建設也存在發展較弱甚至萎縮,不盡如人意,因而物流集散功能較弱。與此同時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展較為緩慢,無法適應物流增長需求。二是物流業管理和服務跟不上。物流企業服務單一,規模較小,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水平較低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現代物流業發展和水平的提高。從事專業物流的人員中,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物流作業信息化程度低,主要沿用的是以大量消耗資源和粗放經營為特征的傳統發展戰略,重視發展的速度和數量,輕視發展的效益和質量;重視外延擴大再生產,輕視內涵擴大再生產。物流服務意識缺乏。在連云港物流運輸企業從事專業運輸的人員中,物流服務意識缺乏,企業服務水平比較低。除了傳統體制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開放的物流服務觀念。服務意識缺乏集中表現在服務的被動性、波動性、短期性以及缺乏長期戰略四個方面。缺少主動服務,這對連云港運輸企業集團企業來講是相當被動的,大量的到達貨物被鐵路分流人員和個體運輸戶搶走。三是國家政策和宏觀經濟環境影響。海關總署出臺了特殊監管區保稅物流貨物新的管理辦法,但新的政策在執行上存在銜接不暢等問題。
為此,連云港海關駐出口加工區辦事處、連云港國檢駐出口加工區辦事處、出口加工區管理局等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創新監管方式,簡化通關手續,減少了貨物滯港時間,使企業損失盡可能減少。國家對貨代物流企業的“營改增”使得中小物流企業壓力加大。2012 年初,連云港國稅局在貨代企業中進行了一些調研,就國際貨運代理業原來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問題進行了了解。上海市在2012 年率先開始試點營業稅改增值稅,對此,各貨代物流企業議論紛紛,這一政策對于物流行業產生的負面影響極大,尤其在物流全行業不景氣的時候,給物流行業發展帶來硬性損傷。自 2009 年國務院通過 《規劃》以來,很多物流企業一直呼吁應該在稅收等方面作出一些政策調整。比如,規模越大的物流企業業務涉及的省市區域就越多,而且往往在各地設有子公司或者分支機構,在現有體制下,就常常面臨一些“重復征稅”的煩惱。此外,現行的營業稅稅目將物流業務劃分為運輸與服務(包括倉儲、代理等)兩大類。運輸、裝卸、搬運的營業稅稅率為 3% ,倉儲、配送、代理等的營業稅稅率為 5% 。
而在實際經營中,綜合型物流企業各項業務上下關聯,很難區分運輸與服務收入,各類業務稅率不同,不僅有礙于企業的一體化運作,也不利于稅收征管。而在中物聯曾經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交的一些建議中,為連云港貨運專線物流企業減稅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對物流企業營業稅減半、降低環節業務營業稅、取消物流企業庫房租金收入適用稅率等。由于受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影響,社會物流總額增速趨緩,物流企業效益有所下降,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部分重點物流項目建設進度偏慢。從江蘇省物流總量來看,增速趨緩,物流效率提高不多,企業效益有所下滑,行業發展后勁和活力受到影響,連云港市同樣存在這些問題。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江蘇省和連云港市物流業發展還出現了客戶物流服務需求不足,人力資源成本上升、資金緊張,企業運營成本不斷增加,物流服務價格競爭加劇,物流企業經營難度加大等等問題。四是連云港面臨周邊港口和區域物流業競爭。業界早有“連云港港也遭遇到‘東西之困’”的說法。西部阿拉山口口岸集裝箱積壓嚴重,且一時得不到解決,導致其賴以生存的新亞歐大陸橋國際運輸不暢;雖然國家和地方的各項政策都在力挺連云港港的新亞歐大陸橋的橋頭堡地位,但來自周邊港口的競爭卻一直沒有停息過。連云港港在散雜貨領域的競爭對手主要為日照港、青島港,在集裝箱領域競爭對手主要為天津港、上海港等。日照港與連云港同處于我國大陸沿海臍部,水陸相連,港路相依,兩市具有大致相同的港口區位條件,日照港距連云港僅 40 海里。
日照港 2006 年進入億噸大港行列,2011 年港口吞吐量突破2.5 億噸。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之一,日照港同樣具有理想的區位優勢和與中西部地區合作的天然條件,正日益成為國際海陸運輸的重要樞紐,是連云港的競爭對手之一,但是連云港依托大陸橋發展海鐵聯運成效顯著,而日照至今尚沒有大陸橋過境運輸的實踐經驗,所以錯位發展,換句話說連云港發展大陸橋運輸是方向性的根本優勢。青島港建于 1892 年,是具有 120年歷史的國家特大型港口,世界第七大港,中國第二大外貿口岸,主要從事集裝箱、原油、鐵礦石、煤炭、糧食等各類進出口貨物的裝卸、儲存、中轉、分撥等物流服務和國際客運服務,與世界上1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450 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擁有營運泊位 81 個,其中生產性泊位 75 個,萬噸級以上泊位 59個。青島港 2012 年實現吞吐量可突破 4億噸、集裝箱 1450 萬標箱,繼續穩居世界第七大港。物流業發展的建議所謂物流引導戰略,是以物流產業發展目標的實現來實施產業發展空間布局、規劃產業發展,從連云港的區位優勢和現實條件來看,連云港市適合運用物流引導戰略。物流產業以及涉及物流的上下游產業要加大發展重點扶持,以連云港港口為核心資源建設大物流體系,因為港口作為物流的一個關節點,其發展水平與物流產業的發達程度密切相關,因此,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加快發展物流業,構筑現代化港口物流配套體系。政府應進一步提高連云港港在連云港市區域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并通過宏觀調控,加強港口規劃的嚴肅性,無論城市規劃建設還是產業規劃過程中,為港口預留充分發展空間,同時積極探討和建立更加有效的港口發展模式,從科技和環境兩個方面,加快港口現代化的進程。應以港口為樞紐,大力開拓港口物流,建設面向國內外的現代化物流網絡。要加快港口信息化進程,進一步提高港口物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積極發展貨運代理、電子商務、倉儲配送、連鎖經營等物流業務。
要加快物流基地、交易市場建設,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園區。改善口岸通關環境,增強貨運市場競爭力。采取多種方式鼓勵企業投資連云港物流業,把連云港港建設成為集中轉、倉儲、配送于一體的現代化國際物流中心。二是以物流業發展為引導,搞好產業發展布局。連云港市的產業發展布局是有教訓的,歷史上曾經缺乏科學規劃,在港口作業區的黃金地帶布局過大堿廠、核電站等等不利于港口建設的大項目,至今還成為某種無法言說的痛,還有一些不涉港、不用港的企業占據了港口發展的有利地位,使得涉及港口、必須利用港口的企業遠離港口。今后的產業布局應該實施以物流業發展為引導,在臨港區域和以規劃以建設的物流園區地帶布局涉及物流的產業。在思想觀念上應確立物流產業、物流相關產業優先發展,搬遷、溢出甚至淘汰一些與連云港港口及物流產業不想關甚至阻礙、影響港口發展的企業,使產業的空間布局更加科學、合理。吸引大量外資專業物流公司的登陸連云港,如美國聯邦快遞、丹麥馬士基、DHL、TNT 等,這些大型現代物流企業憑借其雄厚的資金、一流的物流設備、先進的信息手段、完善的服務網絡、先進的經營理念在中國市場上收獲頗豐,國際一流物流企業加盟連云港物流,對連云港物流產業的國際化將是很大的推進。三是建設臨港大工業,支撐物流業的發展。依托港口和物流園區選擇性發展大進大出物流量大的核心產業。全面提升合資合作,雄厚的合資合作伙伴是逆境下加快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生產企業的大型化和商業企業連鎖化已成為經濟的一大特征。現代化企業為了在其領域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實行核心產業或核心業務的發展戰略。在物流業務上,他們要求的是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高度集約化的物流服務,而不是互相分離的粗放的倉儲、貨代、報關、運輸服務;要求提供“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物流服務,而不是“少品種、大批量、少批次、長周期”傳統服務。
由他們所推動的各項標準化、規?;?、信息化和集約化的物流服務必然成為物流業的主流方向。他們既是現代物流的推動者,又是現代物流的提供者與購買者,任何物流企業如不能趕上這些企業所主導的潮流就必然會淘汰。四是鼓勵生產和商貿企業按照分工協作的原則,剝離或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資源,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推動物流企業與生產、商貿企業互動發展,促進供應鏈各環節有機結合。鼓勵現有運輸、倉儲、貨代、聯運、快遞企業的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積極發展多式聯運、集裝箱、特種貨物、廂式貨車運輸以及重點物資的散裝運輸等現代運輸方式,加強各種運輸方式運輸企業的相互協調,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運輸系統。加強運輸與物流服務的融合,為物流一體化運作與管理提供條件。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加快市內運輸企業向物流企業轉型的步伐。為了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傳統運輸企業必須轉變經營觀念,逐步向現代物流企業發展。傳統運輸企業在業務功能上具有繼承性。運輸企業與物流企業具有業務功能上的延伸繼承性,可以通過業務拓展發展為現代物流業的市場主體。傳統運輸企業以運輸、裝卸、搬運、儲存、包裝、信息處理等為傳統業務,是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基礎條件,傳統運輸企業可以在此基礎上,對物流各項功能進行有效銜接,同時延伸到價值鏈的兩端,為客戶提供有效的增值服務。五是積極推動物流信息化和物流技術、裝備的現代化進程。要大力推廣先進物流技術和國際標準的應用。
推進物聯網、云計算、多層倉庫、自動分揀、托盤共用系統等新設備和新技術在物流領域的廣泛應用。推動城市公共貨運、共同配送等新型物流組織方式。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物流業,加快“電子口岸 ”建設,完善物流發展支撐體系。 物流技術是物流各項功能實現和完善的手段, 包括運輸技術、倉儲技術、信息技術等。 運輸技術包括車輛技術和運輸管理技術, 要提倡貨車向大型化、專用化和集裝化發展,推廣甩掛運輸;要大力發展罐裝車、冷凍車等專用車輛; 推行 GPS 車輛跟蹤定位系統、CVPS 車輛運行線路安排系統,實施車輛計時監控,促使運輸管理自動化、科學化。 倉儲技術包括倉儲設備和庫存管理技術, 要大力推廣高層自動化貨架系統和倉儲管理電子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方面,要著力推行 EDI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運用電腦進行訂貨管理、庫存控制配送中心管理,提高信息反饋速度,增強物流供應鏈的透明度和控制力。 在這方面連云港有良好的基礎,一是“大陸橋國際信息中心”設在連云港,而是連云港港口的技術發展在全國港口領先, 需要進一步發展,以推動物流信息化和物流技術、裝備的現代化進程。
六、優化發展環境,深化新亞歐大陸橋沿橋區域合作,共建共用大陸橋新亞歐大陸橋開通運營以來, 連云港借助大陸橋駛上發展的快車道,先后與中西部合作建設了若干無水港、物流園區、場站、公司,國家東中西合作示范區業落戶連云港。 構建戰略聯盟是目前我國 物 流 企 業 順 利 向 現 代 物 流 企 業 發展 ,提升競爭優勢 ,實現規模 經 濟 的 一種有效的組織方式。 連云港應利用大陸橋東橋頭堡的有利地位, 利用 20 年來在大 陸 橋 物 流 運 輸 中 發 展 起 來 的 領 先優勢和人脈優勢,利用與沿橋區域合作組建的大陸橋物流聯盟,深化新亞歐大陸橋沿橋區域合作,進一步放大在大陸橋物流運輸中的作用。七、加大構建大陸橋國際航運中心新目標的投入連云港大陸橋國際航運中心功能集聚區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航運物流服務體系,是一項歷史的也是艱巨的任務,不可能在短時期內一蹴而就。 但在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下,建立大陸橋國際航運物流中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契機。 連云港目前要做 好 的 事 情 應 該 是 在 直 接 圍 繞 港 口 運輸和物流增值服務領域, 致力于培育、拓展和塑造發達的航運服務產業鏈,任務任重而道遠。 因此,為促進港口功能的有效發 展 ,亟 須 在政 策設 計 、監 管 模式 、人才 資源 、商 務環 境 等 方 面 都 不 斷突破和 完 善 ,以 形 成更 加開 放 的 ,與 國際 慣 例 充 分 接 軌 的 服 務 支 持 環 境 。 唯此,連云港大陸橋現代航運服務業務的長足發展才會有更好的空間。通過大陸橋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主動 承 擔 國 家 、 國 際 和 大 陸 橋 區 域 有 關航運和物流方面的研究項目,接受政府有關航運和物流問題的咨詢,組織跨國合 作 研 究 。 收 集 國 際 航 運 物 流 市 場 信息 ,預測 航運 物 流 市 場發展 趨 勢 ,為 航運物流事業的發展服務。
為國內外航運和物流界專家、學者在“研究中心”從事研究工作提供必要條件,形成向世界開放的管理模式。 建立大陸橋航運和物流信息與資料中心,努力成為在大陸橋航運 物 流 界 有 影 響 的 航 運 與 物 流 信 息 與資料集散中心。 組織和參與國際、國內與 航 運 和 物 流 相 關 的 , 具 有 影 響 力 的高端論壇。八、與相關高校合作建設大陸橋物流學院,加強物流研究和人才培養物 流 業 要 發 展 , 理 論 指 導 不 可 缺少,人才 是關 鍵 。 連 云 港 有 20 多 年 的大 陸 橋 運 營 歷 史 , 大 陸 橋 理 論 研 究 時間 更 長 , 且 大 陸 橋 理 論 研 究 的 中 心 和重心就在連云港 ,因此 ,在 政 府 層 面 應重 視 積 極 開 展 物 流 基 礎 理 論 、 技 術 的研 究 和 物 流 人 才 培 養 , 努 力 嘗 試 與 大學 和 科 研 機 構 開 展 多 方 合 作 , 可 以 開辦 大 陸 橋 物 流 學 院 或 在 高 校 物 流 專 業的 基 礎 上 構 建 大 陸 橋 專 業 , 加 大 投 入力 度 , 提 高 從 業 人 員 的 業 務 和 管 理 水平。 目前,江蘇省貨代物流協會聯合會在 連 云 港 工 貿 學 校 設 立 一 個 物 流 人 才培 訓 點 , 這 不 僅 功 能 上 而 且 在 層 次 上都是遠遠不夠的。由于現代物流具有鮮明的應用性、開放性、國際化的特點。 因此,物流企業應采取“送出去 ,請進來 ”等方式,吸取國 外 大 型 物 流 企 業 的 先 進 技 術 和 管 理經驗。 除了定期選送技術人員到高等院校物流專業學習。 培養具有全新的現代物流理念 、熟悉物流政策 法 規 、掌 握 現代物流管理技術的專門人才。 同時,應有計劃地引進多學歷層次、復合型的物流人才。(本文為民盟江蘇省委立項調研課題;連云港市政協人資環委員會和民盟連云港市委員會聯合調研項目)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