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物流開啟港口物流低碳發展的“金鑰匙”
2013-03-31 10:32:51
Landbridge平臺
當前備受全球關注的低碳經濟正逐步成為搶占結構調整制高點的關鍵,一直以來,港口行業包括港口物流業都是傳統的能源消耗大戶,如繼續高能耗,高污染,路子只會越走越窄,在國際市場上根本沒有競爭力。因此,中國港口物流在經歷了2009年困境與蟄伏后,要大跨步邁上復蘇之旅并保持可持續發展,必須致力推進低碳經濟,走綠色物流發展之路。
優化配置 走合作聯盟之路
業界專家指出,綠色物流最本質的內容是集約資源,港口通過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可極大地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消耗,提高流通效率,壓縮流通成本。我國近年來“組合港”的形成和港口之間的合作聯盟就是港口大力發展現代物流,追求綠色發展的具體體現。
實踐證明,轉變發展方式,加強港口物流資源的整合和利用是發展綠色物流推動低碳經濟的最有效途徑。
最新資料顯示,寧波—舟山組合港的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效果,2009年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達到5.7億噸,超越上海港成為全球第一大貨運港。在國家發展皖江經濟帶戰略的指導下,安徽港口也開始走一體化路線,蕪湖港與馬鞍山港將仿照寧波—舟山港建立蕪—馬組合港。
從上海港方面了解到,目前上港集團實施“長江戰略”正在籌建“長江公司”,以統一運作長江流域的物流資產,提高經營效率。上海港通過對沿江的武漢、重慶、九江等港口資源的整合組建“長江公司”,可以讓長江中上游的集裝箱箱源很便捷地到上海港,鞏固公司在整個長江流域的市場份額。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楊贊提出,整合已成為當前世界港口發展的一種潮流,加強港口合作,有利于港口資源的充分利用合理配置,提高各方競爭力。大連港集團與丹東、錦州、營口等港口牽手合作,實現資產并購,整合遼寧沿海港口資源,全面提高港口、航運、物流等行業的服務能力和水平;秦皇島港集團與唐山、黃驊等港口通過資本運作,組建成立了河北港口集團公司;廣西防城、欽州、北海等港口企業與區內沿海鐵路公司以產權為紐帶,整合成立了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打造出一條中國西南地區港口物流一體化經營的出海大通道。今后5年,廣西將投入3000億元用于交通建設,港口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30億元以上,新增港口吞吐能力超過1.2億噸,到2012年,總吞吐能力達到2.3億噸。廣西億噸現代化港口群指日可待,這里將成為中國連接東盟各國的水路運輸快速物流通道。
科技創新 實現節能高效低污染
綠色運輸是綠色物流的核心,港口物流通過對運輸過程中的裝卸、包裝、倉儲等環節中相關設備設施的升級改造和技術革新,實現節能高效低污染,從而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實現綠色低碳。
上海海事大學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林國龍表示:“低碳經濟的潮流使得綠色物流興起,發展綠色港口將成為一種趨勢。”著名港口專家茅伯科認為,“港口企業會大規模推廣節能舉措,如岸上橋吊的‘油改電’等,也會涌現出更多的創新。”
伴隨著港口貨物吞吐量的不斷增長,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港口環保工作經歷了從無到有、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建設和完善環境管理制度和體系的過程。我國許多港口在以節能減排為手段,倡導生態文明,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港口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的成績。
青島港積極推進港口“由主要依靠物質能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大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質量效益型港口。實現了港口生產快速增長,綜合能源單耗逐年下降。用占全國港口1.8%的碼頭泊位干出了6.9%的吞吐量,最大限度地節約了能源和碼頭岸線、土地、海洋等資源。同時,高效率的服務縮短了船舶在港停時,促進了船舶燃油節約,減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廢氣排放。港口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空中不見黑煙塵,地上不見沙塵土,水中不見漂浮物,被評為全國首批國家環境友好企業。
天津港是北煤南運的重要港口,粉塵一直是港區著力解決的環保難題。通過多年的設備改造、工藝革新,全港先后建成防風網總長度達8111米,防護總面積達到43792平米。目前,天津港在散貨物流中心和各煤炭、礦石碼頭和堆場已形成密閉運輸,建成防風網系統、噴淋系統和長廊膠帶機系統,使揚塵問題得到了有效控制。
營口港在發展綠色物流方面根據自身實際,堅持老港區的問題以改為主,新港區的工作以建為主的做法,在新港區新建并已投產的9個專業化碼頭,將所有污染貨物作業的碼頭與非污染的碼頭嚴格分開;在礦石堆場、煤炭堆場等散貨堆場設置防風防塵網等裝置;購置7臺灑水車,對碼頭散貨道路及時噴灑沖洗;將生活區的52個鍋爐房全部拆除改造,引入電廠熱源,實施集中供熱;對集裝箱碼頭43臺場橋進行了油改電,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港區內建了5個污水處理廠,使靠港船舶的污水得到處理,實現了中水回用。
近年來,我國港口企業在加快發展低碳經濟、打造綠色物流方面,進行了很多努力與探索。通過企業設備改造、工藝革新、碼頭和產業結構調整等,為進一步推進低碳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更重要的是為港口物流帶來了可持續發展空間。
調整結構 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不斷完善著眼長遠是綠色物流倡導的競爭優勢,港口行業只有進行結構調整提升內涵才有競爭力,加快港口換代升級倡導綠色物流是港口物流低碳發展的必由之路。
長期以來,我國港口業主要看好“量”的發展,注重的是吞吐量的排行榜。如果簡單按照過去的發展模式走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條,調結構轉方式重要是考慮“質”的發展,而“質”變必須提升港口的內涵,這就要求原本以“量”為主要核心發展方式的港口進行結構調整。簡而言之就是“資源適度開發,功能深入挖掘。”
天津港董事長丁汝民介紹說:“天津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就已開始思考發展方式轉型的問題,2010年被確定為天津港的“結構調整年”,天津港將在加快裝卸、物流傳統業務發展的同時,積極拓展相關產業,培育做強新的產業和業務板塊,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物流專家林國龍介紹說,港口資源是有限的,如岸線是不可再生資源,要謹慎開發,要不斷充分挖掘港口的現有功能,大力發展嶄新的服務延伸功能。發揮港口在區域和城市經濟發展中的拉動作用,挖掘港口的產業集聚效應、結構優化效應和腹地經濟引擎效應,把港口打造成腹地和城市開放的門戶、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工業集聚集群融合的基地。充分發揮“保稅物流園區(中心)”、“出口加工區”、“物流基地”等資源的支撐作用,推動區港聯動、港產聯動,打造國際物流園和臨港產業區,實現港口、物流、產業“三位一體”發展。
綜合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等形式是港口向現代物流轉變的信號,從1990年5月國務院批準建立第一個保稅區到現在,我國保稅區已經有了15年的發展。據此,統一高效的體制優勢和管理優勢推動了我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如何加快發展保稅區對發展我國港口物流有很重要的作用。去年12月,張家港保稅港區正式封關運作,在這個江蘇省首個保稅港區內,已匯聚了30多家跨國物流企業,吸引了日本松下、夏普、荷蘭孚寶、博斯勒和美國UPS等具有世界經營網絡和強大供應鏈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現代物流業也應運而生。如今,張家港保稅區化工品交易市場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液體化工品交易市場,且港區進口大豆、木材、羊毛、化工品等8大類商品的物流量位居全國第一,沿江大物流呈現綠色低砥發展的新格局。
綠色物流在國外的發展
□ 郭吉 惠良
進入21世紀,物流必將把有效利用資源和維護地球環境放在發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從生產到廢棄全過程效率化的、信息流與物質流循環化的綠色物流系統。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盡力把綠色物流的推廣作為物流業發展的重點。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發展物流業的國家之一。美國政府在物流高度發達的經濟社會環境下,不斷通過政府宏觀政策的引導,確立以現代物流發展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其近景遠景目標十分明確。美國在其到2025年的《國家運輸科技發展戰略》中規定,交通產業結構或交通科技進步的總目標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運輸系統,其范圍是國際性的,形式是綜合性的,特點是智能性的,性質是環境友善的。”一般企業在實際物流活動中,對物流的運輸、配送、包裝等物流活動的綠色化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
歐洲是引進“物流”概念較早的地區之一。而且也是較早將現代技術用于物流管理,提高物流綠色化的先鋒。如在20世紀80年代,歐洲就開始探索一種新的聯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體系,即綜合物流供應鏈管理。它的目的是實現最終消費者和最初供應商之間的物流與信息流的整合,即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加強企業間的合作,改變原先各企業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過合作形式實現原來不可能達到的物流效率,從而減少無序物流對環境的影響。歐洲最近又提出一項整體運輸安全計劃,目的是監控船舶運行狀態。通過測量船舶的運動、船體的變形情況和海水狀況,就可以提供足夠的信息,避免發生事故,或者是在事故發生之后,能夠及時采用應急措施。這一計劃的目的就是為了盡量避免或者減少海洋運輸對環境污染。歐洲的運輸與物流業組織——歐洲貨代組織(FFE)也很重視綠色物流的推進和發展,對運輸、裝卸、管理過程制訂出相應的綠色標準,加強政府和企業協會對綠色物流的引導和規劃作用,同時鼓勵企業運用綠色物流的全新理念(重點在于規劃和興建物流設施時,應該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要限制危害人類生態的公路運輸的發展,大力推進鐵路電氣化運輸)來經營物流活動,加大對綠色物流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如對運輸規劃進行研究,積極開發和試驗綠色包裝材料等。
把物流行業作為本國經濟發展生命線的日本,從一開始就沒有忽視物流綠色化的重要意義,除了在防止交通事故、抑制道路沿線的噪音和振動等方面加大政府部門的監管和控制作用外,還特別出臺了一些實施綠色物流具體目標值,如:貨物的托盤使用率,貨物在停留場所的滯留時間等,來減低物流對環境造成的負荷。1989年日本提出了10年內三項綠色物流推進目標,即含氮化合物排放標準降低三成到六成,顆粒物排放標準降低六成以上,汽油中的硫降低1/10;1992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汽車二氧化氮限制法,并規定了允許企業使用的五種貨車車型物;1993年,除了部分貨車外,日本政府要求企業必須承擔更新舊車輛、使用新式符合環境標準貨車的義務。在2001年出臺的《新綜合物流實施大綱》中,其重點之一就是要減少對大氣污染排放,加強地球環境保護,對可利用的資源進行再生利用,實現資源、生態和社會經濟良性循環,建立適應環保要求的新型物流體系。
發展港口綠色物流任重道遠
□ 若訥
綠色物流有利于企業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有利于提升企業品牌價值,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方式。”這對我國港口發展綠色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港口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我國港口在發展綠色物流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并取得了較好成績,但必須看到,目前我國港口綠色物流大都停留在港區綠化、污染源的治理等低端層次上,發展港口綠色物流工作還面臨著許多問題。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基礎薄弱的條件下,在綠色浪潮興起之初,要想迅速培育、發展綠色物流事業,需要政府部門的宏觀管理、監督指導以及政策、資金上的扶持。對如何加快我國綠色物流發展?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陸江指出,在我國發展綠色物流,要加強綠色物流教育,在全社會樹立綠色物流理念;調整和完善綠色物流的政策體制;加強綠色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綠色物流方面的技術研究,實現綠色物流標準化;加強法律制度的建設;加強對物流綠色化的研究和對綠色物流人才的培養。
當前,受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世界經濟還處于低迷時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企業可以放松對節能環保的標準和要求。從長遠來看,世界經濟將繼續保持持續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將不斷擴大,實施節能環保勢在必行,發展港口綠色物流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把物流與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由注重數量向注重質量轉變,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真正做到“好”字當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只有實現了物流的高效率、低成本和綠色環保,企業的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