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集裝箱海鐵聯運標準化問題初探
2013-03-31 10:26:29
Landbridge平臺
國際集裝箱海鐵聯運標準化問題初探
黃 毅 王學鋒
國際集裝箱海鐵聯運是一種以實現貨物運輸效益整體優化為目標的聯運組織形式,它以集裝箱為運輸單元,將出口貨物由鐵路運到沿海海港、或者將進口貨物在到達沿海海港之后由鐵路轉運,按照“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過方式,完成進出口和過境集裝箱貨物運輸的方式。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各種運輸方式都有了較快發展。但是,與水路集裝箱運輸和公路集裝箱運輸相比,鐵路集裝箱運輸的發展相對滯后,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集裝箱海鐵聯運的又好又快發展。
在國際集裝箱海鐵聯運的發展過程中,不論在基礎建設方面,還是在運輸工具、設備的運用、管理方面,都呈現出多部門、多專業、多環節的特點。如果沒有共識共遵,就不能互相配合,協同運作。因此,標準化是國際集裝箱海鐵聯運中的重要問題,并需要研究解決,以實現海鐵聯運系統化、縮短集裝箱運輸和周轉時間、提高集裝箱利用率,贏得集裝箱海鐵聯運的綜合效益。從協同運作的角度看,標準化也是開展集裝箱海鐵聯運的必要條件之一。
1.集裝箱海鐵聯運標準化
標準是指依據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在協商的基礎上,對經濟、技術和管理等活動中,具有多樣性的、相關性征的重復事物,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頒發的統一規定。標準可分為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兩大類。標準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運用到生產、開發設計、管理等方面,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標準的涵義,最初是指工業產品性能的規格。這是對有形物的標準,一般把它稱為“硬件”標準。隨著生產技術和管理現代化要求的提高,標準的涵義有了引伸和發展,對于科學、技術、生產等方面通用的概念、符號、計量單位等基礎事項,以及大量重復出現的作業方法、程序、環境和勞動安全方面的要求、量值等,都可分別按照科學原理作出各種統一的規定,并經過一定的批準程序以特定形式頒發。這些規定也是標準,一般稱之為“軟件”標準。
標準化系統目前已經突破“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范圍,不斷擴大到人類的各種活動中,集裝箱海鐵聯運領域當然也包括在內。集裝箱海鐵聯運標準化就是對海鐵聯運相關運輸機構的職責作出明確規定,對運輸之間信息的交流、裝載物資的優先順序、裝卸載點、運輸工具等作出詳細規定,同時對運輸本身的有關文件、格式、代碼、規則等作出統一的規定。
集裝箱海鐵聯運要求做到運用運力和運輸設施、設備,通過各種技術作業和業務管理活動完成物資的位移。集裝箱海鐵聯運的標準化包括運輸設施、裝備的標準化,如線路、車站、港口、碼頭等固定設施的修建標準;車輛、船舶等活動裝備的制造標準;也包括了各種技術作業和業務管理的標準化。通過對集裝箱海鐵聯運的標準化促進集裝箱海鐵聯運的整體效能的發揮。
2.集裝箱海鐵聯運現狀
鐵路集裝箱運輸在發達國家的鐵路運量中所占比重較大,如美國北柏林頓圣塔菲公司達到49%、諾福克南方公司41%,法國40%,英國30%,印度35%,而我國的集裝箱鐵路發送量僅占到全國鐵路貨運量的2%-3%。發達國家集裝箱海鐵聯運的比重可達到20%至40%,而我國集裝箱海鐵聯運的數量僅占全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1.5%左右。這些數字反映出我國鐵路集裝箱運輸及海鐵聯運與世界水平的差距。
造成我國鐵路集裝箱運輸及海鐵聯運與世界水平存在差距的原因是復雜而多方面的,其中,海鐵聯運沒有實現標準化運作和管理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例如,過去各種貨物運輸方式使用設備標準的不統一,海運與鐵路集裝箱標準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海鐵聯運規模的擴展。物流器具標準不配套,如托盤標準存在的問題較為典型,有的企業采用歐美標淮,有的企業采用日韓標準,還有的自己進行定義,造成各種標準之間缺乏有效銜接,降低了托盤在整個物流過程中的通用性,嚴重影響了物流配送系統的運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貨物運輸、儲存、搬運等過程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集裝箱運輸單證不統一,水路集裝箱運輸、鐵路集裝箱運輸和公路集裝箱運輸的單證眾多,但是,其中許多數據內容重復,影響了運輸的效率。
標準化的采用,能夠使作業計劃按照計劃的時間標準和規定的技術質量有效、良好地完成,從而使運輸工作獲得高效率。因此,按照標準化組織生產,就能保障各項作業的協調進行,就能實現運輸工作的高效率。標準化是海鐵聯運組織工作的基礎,是保持各部門、各工種、各環節有效銜接和協調的紐帶,也是提高運輸效率、加強運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3 集裝箱海鐵聯運標準化建設的建議
集裝箱海鐵聯運的標準化,是以提高運輸質量和效率為目的,以運輸作業和管理活動中大量重復的方法為主要對象,以現行的規章制度為依據,在科學、技術和經驗的基礎上,協調一致地制定與貫徹標準的一種有組織的科學活動。其基本思想是統籌人、物、環境等諸多因素,優化作業與管理方法,從而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運輸任務。
(1)基礎設施的建設、設備的配置更新標準化
從有利于集裝箱海鐵聯運業務開展的角度,在對集裝箱海鐵聯運進行標準化建設時應考主要慮以下兩個方面的標準化。
①口岸建設與港口、集裝箱貨運站建設的標準化。在貨物裝箱前和拆箱后規定項目的檢查,是口岸部門的基本工作內容。如果口岸的設置與港口集裝箱貨運站不實施標準化,會造成對集裝箱及集裝箱貨物檢查的困難。尤其是在內陸集裝箱貨運站不設置口岸功能,集裝箱及集裝箱貨物的檢驗只能在集裝箱港口進行,將降低集裝箱運輸的優勢。
②集裝箱樞紐港口、公路主樞紐城市、鐵路大型集裝箱貨運站建設的標準化。集裝箱樞紐港口的集裝箱需要由公路、鐵路、水路提供集疏運服務,港口與公路、鐵路、水路的有效銜接和配合是實現多式聯運在港口環節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鐵路的通達程度受該種運輸方式的固有特征所限制,有時候也需要依靠公路的接續運輸才能實現鐵路的門到門服務。因而各種運輸方式樞紐建設的不統一必然會妨礙集裝箱海鐵聯運整體優勢的發揮。
(2)作業和工作方法標準化
作業標準是指和集裝箱海鐵聯運活動有關的作業項目或程序,在內容、順序、質量、時限、工具、態度等方面所作的統一規定。它以現場作業為對象,主要是對“動作”的規定,如裝載、卸載作業程序標準,接發列車作業標準等。
工作方法標準化包括對集裝箱海鐵聯運各種業務、技術的工作方法的標準化。它主要以機構和人的工作為對象,是對有關部門和人的責、權、利、工作要求、程序和作業方法及考核等所作的統一規定,如運輸值班工作程序標準,運輸計劃審批程序標準等
(3)口岸管理部門管理模式標準化
口岸的工作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基礎上,應有利于集裝箱運輸和多式聯運業務的開展,口岸的設置地點應與集裝箱港口、集裝箱貨運站(尤其是內陸集裝箱貨運站)的建設相一致。口岸管理部門要通過標準化建設,使管理模式與國際慣例接軌,提高貨物通關效率,創新通關模式,統一認識,協調步驟,設計適應海鐵聯運的通關標準模式。另外,要積極推進單證標準化,統一協調多種運輸方式的單證,通行于多式聯運各環節。
總之,在做好以上標準化工作的基礎上,同時考慮大陸橋區域國家之間統一鐵路軌距、鐵路機車車輛和裝卸設備標準化、對各國鐵路網的終點站和區段進行標準化改造等工作,應該能夠使新亞歐大陸橋在國際集裝箱海鐵聯運中發揮更大作用。
(黃 毅:上海建橋學院)(王學鋒:上海海事大學)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