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產業鏈 失衡之惑
2013-03-03 17:04:22
Landbridge平臺
![]() |
![]() |
棉花產業鏈
失衡之惑
有這樣一個天平:一端站著中國棉農、棉花加工企業;而另一端則是中國的紡織企業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一邊是“火”,賺得盆滿缽滿,紅紅火火;一邊則是“冰”,游走于虧損邊緣,如履薄冰。
一只“看不見的手”謹慎地往兩個“托盤”內增減砝碼,以求達到平衡。然而,在覓到“平衡點”之前,天平難免左右搖擺、時有傾斜,從而導致不同利益主體的“被動”博弈,暫時出現“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的現象,與“共贏”的初衷相去甚遠。
以上正是如今的棉花市場的真實寫照。
⊙記者 黃穎 ○編輯 梁偉
叫苦的紡企
業內專家表示,下半年國際市場需求低迷的態勢仍將延續,產業發展環境依然嚴峻
9月下旬。新疆。
在阿克蘇棉花交售市場,滿貨車的棉花被押運至此,空氣中充斥著棉香,雪白的新棉堆積成山,比天上的云朵更柔更軟。
上午十點半,一位皮膚黝黑的棉農驅著四輪車,載著滿滿一車棉花,準備將自家的收成賣給棉販。“今年棉花"小豐收"。”棉農笑著向記者表示。
棉販仔細撥弄審視著棉花,皺眉說:“沒有摻雜"三絲"吧?”所謂“三絲”,是業內對混入原棉中混雜的異性纖維的俗稱。摻雜“三絲”的棉花處理起來相當困難,會嚴重影響棉紗和布的質量。
這位棉農顯然是個“老把式”,與棉販商量了幾分鐘。棉販不再多說,拿出儀器插入棉花中,儀器測出為10%的濕度。國儲要求9%的濕度,而棉販一般會放寬,只要不高于12%、13%就收了。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棉農的籽棉以8.5元/公斤賣給棉販,這個價格較去年低0.4元/公斤左右。但2012年新疆天氣良好,棉農迎來第二個豐產年,按阿克蘇地區畝產400公斤籽棉,畝成本2300元計算,每公斤成本僅為5.75元,阿克蘇地區棉農每賣出一公斤棉花可以賺到2.75元,每畝利潤可以達到1100元左右,新疆普通農民戶均擁有30-60畝土地不等,以此計算,年收益可以達到3.3萬-6.6萬元不等,部分植棉大戶年收益超十萬不是難事。
“新疆棉農的收入相當不錯了,”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疆外棉農賺不到這么多,由于疆外棉品級相對較差,棉農的利潤也要薄些。”
由此可知,目前棉農是“有利可圖”的。再看棉販,棉販將收來的棉花賣給軋花廠,從中獲利。據悉,新疆的棉販收購一公斤棉花可以賺3毛錢,即,一噸可以賺300元,這個收入也較為可觀。當然,也有種棉大戶直接將棉花賣給軋花廠,省掉被棉販“剝削”的環節,這種情況在新疆較為普遍。
軋花廠是棉花加工企業,據產業鏈上多位人士表示,今年加工企業的利潤頗為豐厚。成本價一般在19000元-19500元/噸左右,按照目前的收儲價20400元/噸賣給國家,可以賺1000元/噸左右。
然而,由于成本高企,下游紡織企業叫苦不迭,成為目前產業鏈上最孤獨最寂寞的一環。
一般而言,籽棉收購價每高1毛錢,棉花成本要增加200元左右,傳導至下游,紡織企業大喊“吃不消”。
經過30年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十年的發展,整個紡織行業在管理技術和裝備水平上有了極大的提升。目前,我國的紡織行業發展迅猛,產能居世界之首,2011年棉紗已經達到2900萬噸,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已是迫在眉睫。隨著國際貿易環境的惡劣,中國紡織企業在近年來遭遇“寒流”。
安徽華茂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功著表示,今年紡織企業成本不斷上漲,包括棉花價格的上漲,以及用工人耗的上升等。國內棉價與國際上的低廉棉價無法競爭,國內紡織企業受到較大的沖擊。
“除了成本壓力,目前紡企的稅負較重,華茂要負荷6%的稅負,而正常情況下,紡織企業的利潤只有3.5%-4%左右。”王功著表示。另外,政策波動性較大;人員流動性大,企業招工難;國外的紡織工業也在迅猛發展,帶來沖擊;內部的同行競爭惡性循環;整個國民宏觀經濟不斷下滑……在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國紡織企業不堪重負,身陷泥淖。
而且由于需求持續萎靡,短期內紡織行業難以轉暖。業內專家表示,下半年國際市場需求低迷的態勢仍將延續。用工等生產成本提高,融資難等困擾企業經營的問題短期內難以改善,國內外棉價差仍在拉大,產業發展環境依然嚴峻。
過剩的棉花
目前,世界棉花產量已超過需求量。預計到2013年7月31日,世界棉花庫存將達到歷史新高
與記者在新疆一同調研時,看著地里棉花吐絮、長勢喜人,收購市場新棉堆積如山,一位期貨業資深人士笑言:“國內棉農種植著世界上最貴的棉花,很爽;紡織企業用著全世界最貴的棉花,不爽;收購加工企業賺著不用市場判斷就可得來的利益,暗爽。而造成這一切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全球棉花過剩。”
路易達孚(北京)貿易有限責任公司棉花貿易部經理尹清介紹稱,目前世界棉花產量已經超過了需求量。2012/2013是第二個產量超過消費的年度,預計到2013年7月31日,世界棉花庫存將達到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2011/2012年度全球棉花種植面積和生產量全面增長。據美國農業部統計,2011/2012年度世界棉花生產量2671萬噸、消費量2320萬噸、進口量948萬噸、期末庫存1452萬噸,產大于銷351萬噸,庫存消費比62.5%。
2012/2013年度世界棉花供過于求狀況必將延續。據美國農業部預計,2012/2013年度,全球棉花產量將達2484萬噸,消費為2354.9萬噸,棉花期末庫存1625.8萬噸,比上年增長10.13%,庫存消費比69%,創出歷史最高水平。
而新年度中國的棉花消費量將大幅下降。預計2012/2013年度,中國棉花產量為675萬噸,同比減少7.46%,消費849.1萬噸,同比減少4.88%,進口283萬噸,同比減少44.07%,期末庫存744.2萬噸,同比增長16.74%。
綜合國內產量、消費量、進口三個因素看,2012/2013年度中國棉花供給將過剩108.9萬噸,中國棉花市場將進入去庫存化階段。
“新年度仍是嚴重供過于求的年份,將繼續壓制棉花期貨價格。”萬達期貨有限公司棉花產業事業部總經理張聞民認為。
那么,為何中國的棉花消費量大幅減少?張聞民分析道,首先,2011/2012-2012/2013年度紡織企業減少用棉數量20-30%或150-200萬噸,中小企業開工率僅30-50%。其次,化纖替代量150-200萬噸,替代趨勢還將擴展延續。另外,本年度進口棉花 513萬噸、進口棉紗116萬噸、進口棉花棉紗低于國產棉價3000-5000元;沖擊影響國內棉花消費量150-200萬噸。
這幾大因素將直接減少中國年度棉花消費量300-400萬噸。
而政府為了保護棉農利益,2012/2013年度以20400元/噸的價格敞開不限量收購新年度棉花,預期結束后,國儲棉有望達到600萬噸以上,占全球庫存的36.9%,未來幾年中市場很難消化過高的棉花庫存,全球棉花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難以扭轉。
尹清表示,“全球棉花消費由于低迷的需求和轉向化纖的使用倒退了8年,世界棉花期末庫存已經到達了歷史高位,并且預計在2012/2013年年末會繼續增加。未來,若想要重新恢復供求平衡,就必須在世界范圍內減少棉花種植面積。”
失衡的天平
在下游消費疲軟的前提下,成本大增令中國紡織企業叫苦不迭,紛紛呼吁國內棉價向國外低價棉靠攏
盡管全球棉市供過于求,下游消費疲軟,但是隨著新棉陸續上市,國內棉花的成交和流通卻依然如火如荼地展開。記者看到,在新疆的棉花收購市場,棉農和棉販討價還價,樂此不疲。據當地人士稱,“今年的收購場面和往年一樣熱鬧。”
既然下游消費仍無起色,大批的棉花流向了哪里?對此,棉農并不關心,他們把棉花賣給棉販子,一年的收成不錯,也就很滿意了。棉販子也不關心,轉賣給棉麻加工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也就完事了。加工企業認為只要棉花能出手,維持企業的盈利就萬事大吉。
那么,棉花被誰收走了?實際上,棉花圈內已經形成共識,今年的棉花大部分流入了國儲庫。
記者了解到,從2011年9月開始至2012年3月底,國家已收購了322萬噸國產儲備棉和100萬噸進口儲備棉,加上2009年結轉30萬噸儲備陳棉,合計儲備棉452萬噸。國內棉花市場在18500元-22000元區間窄幅波動;籽棉收購價格在8.0元-9.0元間波動。
此外,2011 年底國家已下發300萬噸進口棉配額,其中89.4萬噸1%關稅進口棉配額和110萬噸加工貿易、滑準稅配額;2012年5月初發放50萬-100萬噸滑準稅配額;8月發放40萬噸加工貿易配額。
經過國儲的一番“狂吞”,國內棉價圍繞收儲價格企穩,遠高于國外棉價。在下游消費疲軟的前提下,成本大增令中國紡織企業叫苦不迭,紛紛呼吁國內棉價向國外低價棉靠攏。
“在收儲時期,形成了較高的中國儲備棉價與較低的國外進口棉價,二者差價達到3000元-5000元!紡織企業傾向于低價進口印度、巴基斯坦等外國棉花和棉紗。”張聞民分析道。
但是,“進口之路”似乎也要被堵死。今年以來,國內棉價繼續受到全球棉花供大于求的壓制,期末庫存高達1452萬噸,面臨續發進口棉滑準稅配額和拋儲儲備棉壓力。近期,市場傳聞今年不再發放進口配額,這無疑“雪上添霜”,市場恐其將成壓死紡織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疆棉花協會會長魏高成表示,“根據國內市場的形勢,收儲政策一方面要保護棉農的利益,同時,還要保護好紡織企業的利益。國家宏觀調控的目的特別明顯,就是保證這個產業鏈健康發展。”
對于市場傳言的國家今年不再發放進口配額,魏高成認為,國家發放進口配額,是站在宏觀角度上進行平衡。市場在不斷變化,國家的調控手段是要保證產業健康有序地運行。
但對于“20400元”這個收儲價,紡織企業紛紛表示“壓力很大”。更有一位紡織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按照18000元拋儲、20400元收儲的思路,有些紡織企業和棉麻企業可能會沆瀣一氣,紡織企業將棉花買進來,然后棉麻企業賣出去。這樣并不利于市場的健康穩定運行。”
“國家要收儲,要按照市場價格收儲,要階段性收儲。國家的動機和初衷都是好的,但是方法和策略恐怕要進一步貼近市場,貼近企業,才能更好地保證產業鏈的健康發展。”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建議道。
在中國現階段,國家采取措施來調控是非常必要的。在棉花市場好的時候,拋儲可以滿足紡織企業用棉的需求。而在市場不佳的情況下,收儲可以保護棉農的利益。然而,究竟什么時候拋儲,什么時候收儲?如何兼顧棉農、紡織企業等各方的利益?
記者接觸的多位紡織企業負責人都提出,希望國家對涉棉產業鏈的調控“既要宏觀又要微觀”的重視,進一步關注扶持實體經濟。具體的建議包括,從稅收政策上進行調控,適當減免紡織企業的稅負;扶持進出口企業,鼓勵企業產品進口;希望政府營造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穩定的政策和社會秩序,政策波動不要太大;此外,地方政府也要加大對地方企業的支持力度。
尷尬的棉市
在中國,只有用配額才能買到相對便宜的進口棉,而那些沒有配額的紡織廠不得不使用高成本的棉花生產
“苦了自己,救了全世界。”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評價中國棉花市場的現狀。
目前,中國紡織企業處境艱難,企業效益下滑嚴重。今年1-7月,紡織行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利潤率比去年同期下降約12%,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加101.8%。
“前幾個月在山東、河南、安徽一帶,中小紡織企業限產現象普遍存在,停產、轉產的現象也有。逼垮紡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棉價太高,而進口配額又有限。”一位河南紡織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在中國,只有用配額才能買到相對便宜的進口棉,而那些沒有配額的紡織廠不得不使用高成本的棉花生產。中國的棉花政策支撐著全世界的棉花價格,只要中國不斷收儲,就會緩解棉花市場的庫存壓力。因此,業內人士笑言,中國棉花政策充當了保護世界棉價的“救世主”。
尹清表示,今年中國在收儲上的花費已經超過100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在棉花項目上的花費從未超過50億美元,并且一般都在20億美元或以內。中國去年進口量占全世界棉花貿易的比例超過了50%。中國通過嚴格的進口棉配額制度來調控市場,發放配額的時間和數量都是未知數。中國國儲已經宣布將在2012/2013年度以20400元/噸的價格不限量收購國內棉花,并且儲備很可能會同時采購大量的進口棉。這些數據無一不在論證:中國主導了世界棉花市場。
未來棉價走勢也與中國棉花政策密切相關。棉價將圍繞20400元的收儲價格上下徘徊。中國的收儲價格是個標桿,對中國乃至世界市場起到穩定劑的作用。
專家預計,2012/2013年度中國棉花儲備將達到頂峰飽和狀態,在無法繼續收儲情況下,以后年度將被動轉入每年拋儲200萬-300萬噸或以上,將采取競拍等方式進行,其拋儲時間、價格、數量、地點、方式將成為影響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
新聞延伸
涉棉企業
巧用期貨規避風險
⊙記者 黃穎 ○編輯 梁偉
在全球宏觀環境并未好轉的當下,中國紡織企業受內因和外因雙重影響,顯得舉步維艱。不過,也有一些優秀企業善于利用期貨工具,從而巧妙地規避風險,有助于企業的正常運行。
據了解,為了實現棉農和企業共贏,鄭州商品交易所的“點基地”企業湖北銀豐就采用“訂單+現貨+期貨”的模式來進行生產經營。棉農在產業鏈的競爭中處于弱勢,信息不對稱,通常會出現“一窩蜂”種植心理。而企業對棉農下訂單,讓他們放心去種植棉花,解決他們對市場收購的后顧之憂,解決一年到頭是否賺錢的問題,使得農民的積極性得到很大提高。
據湖北銀豐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嚴豐介紹,在沒有期貨市場之前,效益都是看棉花行情而變化,“看天吃飯”。棉花期貨上市后,國內涉棉企業積極嘗試套期保值,摸索了很多年,也總結了不少經驗。
“今年,我們在國內的61家廠的皮棉收購量達到25萬噸,收購了這么多的棉花,如果明年行情不好,企業該怎么辦?我們采用的方法是,將棉農、合作社、61個加工廠(基地)和公司整個串聯起來。”嚴豐表示。
記者了解到,一般而言,棉農賣棉時是誰價格高賣給誰,所以不能保證其每年按質按量的向棉花加工企業提供棉花。于是,銀豐在基地周邊開設了169家合作社,把千家萬戶的棉農組織起來。企業與合作社合作,為棉農提供農藥種子化肥。每年二、三月份棉花播種的時候,就把棉農的預期利潤發放給合作社,讓棉農交到最低量的籽棉給合作社。如果市場價格還繼續上漲的話,則將給棉農二次返利,將棉農吸引到合作社手中。
“由于早就與合作社簽訂了訂單,因此我們提前知道籽棉的成本。等到9月份收購的時候,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收。由于我們的套保走到別人的前面,就算市場價格再高,漲到8.7元,我們也敢收購。今年棉價從21000元往下跌的時候,2、3月份我們就做了很大的套保,這不同于其他公司"投機式"的套保。”嚴豐介紹道。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