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市場化”改革 難道不值得警惕?
2013-03-03 14:40:28
Landbridge平臺
應以“提高效能”為首要目標來推進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將那些職能相近、業務范圍趨同的事項相對集中,形成一個大部門,通過統一管理,使效能成倍增長,也即是所謂“做乘法”的改革。
大部制改革的議論中,最多的矛頭都指向鐵道部,甚至將鐵道部稱為“中國政府體制改革攻堅的最后堡壘”,但鐵道部既不是“最后堡壘”,也不是立刻得改、非改不可的頑癥,甚至還缺乏穩妥的撤并可行性。
“2008年大部制改革曾被認為是鐵路改革的一個重要時機。但當時鐵路處在大發展階段,改革讓位于鐵路的發展。”如此言論,在不自覺中承認他們自己鼓吹的那套鐵路“改革”方案,不僅不能促進、甚至會阻礙“鐵路的發展”。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富裕、便捷,如果改革反而會阻礙發展,那究竟是“改革”還是“自毀”?這樣的鐵路“改革”方案,難道不值得警惕嗎?
如果真要把鐵道部大卸八塊,鐵道部沒有什么抵抗力,也沒有什么外部力量會救援。但是鐵道部在中國的情況特殊,砍了鐵道部,相應的職責和功能卻像燙手山芋。鐵道部作為國務院部委,有負擔公共利益和提高公共福利的天然義務,但政企分開之后的企業可就沒有這項義務了。既然企業化市場化了,那么連續18年沒有漲價的事情自然不可持續,春運時虧本增開臨時客運列車(每增開一列即虧數百萬元,每次春運常需增開數千列)就更不可能繼續。而向缺煤的發電廠緊急運輸煤炭,以防出現大面積停電,不漫天要價簡直是不可想象的。最后還是要中央財政出很多很多錢來補貼,以防全國人民怒不可遏。
至于鐵路網管理的專業性不必再三強調,僅僅是中國運輸密度比全世界任何發達國家都要繁忙三倍以上,這就注定了鐵道部改革的棘手性。
鐵道部目前負債率為60%,不僅低于中國大型企業平均負債率,也大大低于國際同行,實在稱不上“負債累累”。中國鐵路客運自1996年起已經連續18年沒有漲價,相對物價漲幅,火車票價實際上降為不足原先的十分之一。若這些對民眾的隱形補貼改由財政部全額買單,鐵道部的負債立刻就能全部還清。所以說,對鐵道部負債高的指責是站不住腳的,鐵道部沒有需要立刻就大改特改的理由。
從國際經驗看,英國、法國、德國的鐵路進行了分拆和私營化之后,負債率全都進一步上升,對國家補助的索取增加了,服務質量和安全性反而下降了。向著這種沒有解決問題而是惡化問題的方向去改,實在不是正確的改革方向。
如英國,在將鐵路分拆成120家私營企業后,連續出現七次重大事故,不得不將路網維護部分的數十家企業重新國有化,合并入NetworkRail公司。但依然私營的鐵路營運帶給英國人的服務質量越來越差,而鐵路票價依然頑固的不斷上漲,最近的2013年初又因為票價再次上漲而引發又一次游行抗議。鐵路公司向國家索取的營運補貼,還逐年增多了。
又如德國鐵路,在進行了分拆后實現了私營化,以德國人之嚴謹,也連續三年發生重大事故:1998年6月的埃舍德事故;1999年2月的伊門施塔德事故;2000年2月的布呂爾事故。其中埃舍德高鐵事故中,致使多達101人死亡、88人受傷。
何況鐵道部除了本身有數萬億國有資產這一肥肉之外,其本身的部門利益糾葛并不多。改革需要攻堅的堡壘,最急需的是“大文化部”改革,最困難的是“大能源部”改革,稱鐵道部為“最后堡壘”,實在言過其詞。
交通運輸部缺乏能力和準備,反而需要分拆
從統籌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規劃和運行、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這一世界發展趨勢看,建立“大交通部”確實必要。但從眼下的中國實際出發,立刻將鐵道部并入交通運輸部是否恰當呢?
這一核心問題就是:現在就將鐵道部并入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有那個能力管好、運行好鐵路嗎?
答案是否定的。交通運輸部目前顯然缺乏對鐵路專業領域的經驗,也缺乏統籌多種交通運輸的綜合統籌能力。上世紀90年代到新世紀初,因為交通部只能對水運施加垂直管理,而對公路發展插不上手,公路領域完全是各省交通廳自行其是,誰也不鳥交通部,以至于交通部常被嘲笑為“大水運部”。交通運輸部成立后,又因為航空公司作為明星行業,勢力大、話語權大,總能主導工作重心,以至于交通部又開始經常被諷刺為“大民航部”。交通運輸部長期是被動應付行業央企們的爭奪,缺乏真正的主動進行行業管理的經驗,特別是對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綜合性統籌。
而且中國不是什么有鐵軌的都歸鐵道部管的,城市軌道交通,如城市地鐵以及城市和城際輕軌,就不歸鐵道部管轄,而歸交通運輸部管轄。
城市軌道交通正是中國目前發展的熱點之一,不但北上廣深在增建更大更密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全國十幾個城市也紛紛上馬地鐵和輕軌,許多城市還通過建設城際輕軌來實現同城化大都市圈。從國際趨勢來看,為了降低PM2.5,控制汽車尾氣,保護大氣環境,大力發展軌道交通來代替私家車出行是一種潮流。并且根據國際經驗,一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建設城市軌道交通都是有益的,一百四十萬以上人口的城市,都應該開始建設軌道交通。那么中國已經有七八十座城市應該開始建設軌道交通,未來還將有上百座城市入圍。
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如何讓其與城市公路系統(包括地面道路和高架道路、繞城高速等)協調發展、高效結合,實現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效能最大化,這正是交通運輸部應該管和可以管的領域。在這個本應該由交通運輸部負起責任,發揮效能,進而積累起接收鐵道部職能的經驗的領域,交通運輸部卻反應冷淡。在這個領域,甚至連發改委都比交通運輸部盡責的多一些。
全國各地的地鐵和輕軌,采用了四五個國家的五六種標準,路軌、信號、車型的組合各不相同,完全是萬國牌既難以推進國產化,也難以應付未來交通需求的規模。
交通運輸部連幾千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都管不好也不樂意下功夫去管好,誰能相信它真的做好了準備去管幾萬公里鐵路?這種情況下,就算把鐵道部并入交通運輸部,能實現全國范圍內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統籌管理嗎?
如果不能,立刻將鐵道部并入交通運輸部并不適當。不僅如此,反而還應該將其城市交通規劃的職能拆分出來,在交通運輸部下設立專門局,聯合鐵道部、住建部、國土部、發改委,作為專業的“都市圈內公路和軌道交通協調發展”的規劃統籌機構。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