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中亞五國農產品貿易的互補性分析
2013-02-18 12:35:32
Landbridge平臺
中亞5國與中國毗鄰,地域遼闊,土地資源豐富,屬于典型的大陸氣候,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生產條件,農業生產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中亞5國在以土地密集型為主的農產品生產上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但在以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為主的農產品生產上還比較欠缺,如反季節水果、蔬菜以及加工農產品等。中國是農業生產 大國,農業生產的優勢不在于農業生產資源而在于農業生產水平高,因此,中國與中亞5國在農業合作領域,尤其是農產品貿易方面存在著十分廣闊的合作前景。隨著上海合作組織自由貿易區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國和中亞5國農產品貿易會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偟膩碚f,積極開展與中亞5國的農產品貿易,加強農業區域經濟合作,對于中國農業“走出去”戰略和農產品貿易市場多元化戰略的實施,對于提高中國糧食安全和資源性短缺農產品的供給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中國與中亞5國農產品的貿易現狀
1.農產品貿易總量與趨勢
中國與中亞5國的經貿合作由來已久,聞名于世的古絲綢之路就是雙方經濟貿易與文化往來的有力見證。在經貿交往的過程中,中國與中亞5國在農產品貿易領域形成了較好的歷史基礎。自2000年以來,中國與中亞5國的農產品貿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期。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給雙邊農產品貿易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2003年《上海合作組織多邊經貿合作綱要》規定把農業等領域作為經濟合作的優先方向,并制定了相應的實施措施和計劃。2006年上合組織部長級會議也再次強調,要把農產品貿易和農業合作作為重大的合作領域。在近十年中,中國與中亞5國農產品貿易得到了高速的發展。
2000年中國與中亞5國農產品貿易總額僅為10102萬美元,其中出口2941萬美元,進口7161萬美元。到2009年,雙邊農產品貿易總額已經上升到52386萬美元,其中出口27335萬美元,進口25051萬美元。不考慮物價與匯率的情況下,總貿易額增加了4.2倍,年均增長17.89%,其中出口增加了8.3倍,進口增加了2.5倍。從貿易趨勢來看,在過去的10年中,除2002年和2009年外,中國從中亞進口農產品要大于出口農產品,雙邊貿易一直呈逆差狀態。從貿易總量來看,中國與中亞5國農產品貿易規模還較小,農產品貿易額占中國農產品貿易的比重不到1%。
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農產品貿易額總體呈上升趨勢,2000年為6079萬美元,2009年為14635萬美元,年均增長9.18%,;出口穩步增長,進口在波動中呈下降趨勢,2007年開始出口大于進口。中國與吉爾吉斯坦的農產品貿易額較小,2000年為 1013 萬美元,2009 年為 10451 萬美元,但發展速度很快,年均增長率為26.29%,2005年開始出口大于進口。中國與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貿易額最小,2009 年與兩國的貿易額為 4936 萬美元,只占中國與中亞農產品總貿易的9.4%,但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5.34%和19.33%,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中國與烏茲 別克斯坦的農產品貿易發展最快,2000年為2060萬美元,2009年為22363萬美元,年均增長26.93%,其中進、出口年均增長率分別為34.2%和12.3%,進口遠大于出口。
2.農產品貿易結構
(1)市場分布。中國與中亞5國農產品貿易中,中哈貿易所占的比重在縮小,由2000年的60.2%下降到2009年的27.9%,其中出口比重有所上升,由2000年的45.9%上升到2009年的46.5%,進口比重大幅度下降,由2000年的66.1%下降到2009年的7.7%。中吉農產品貿易比重增大,2000年為10%,2009年為20%,其中出口比重由10.1%上升到34.4%,進口比重由10%下降到4.2%。中塔、中土農產品貿易比重很小,變化也不大。中烏農產品貿易比重從2000年的20.4%先上升到2004年的74.6%,后又下降到2009年的42.7%,其中的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23%下降到2009年的12%,進口比重由2000年的53%上升到2009年的76%??梢?,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農產品貿易市場逐漸呈現多元化,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是中國在中亞最大的出口市場,而烏茲別克斯坦是中國在中亞最大的進口市場。
(2)產品結構。聯合國統計委員會(SITC)將農產品分為四大類,第一大類(代碼為0)為食物及活動物,第二大類(代碼為1)為飲料及煙類,第三大類(代碼為2)為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第四大類(代碼為4)為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表3是2000-2009年中國與中亞5國各類農產品貿易額的平均值,具體反映出中國與中亞的農產品貿易結構狀況。
中國對中亞國家主要出口第一大類農產品,即食物及活動物這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占出口總額的95%,中亞國家對中國主要出口第三大類農產品即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占出口總額的99.3%,其中主要是紡織纖維和未加工動植物原料等農產品;其他兩類農產品貿易量較小,主要是中國對中亞的出口,而且在同一類農產品上,進、出口額差距很大。
在具體農產品類別上,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農產品貿易結構比較多樣化,2009年除了煙草及煙草制品、動物油脂外,在其余類農產品上均發生了貿易,主要出口 奶產品和蛋類、魚及魚制品、谷物及谷物制品、蔬菜及水果和混合食物制品,主要進口生皮及皮革、紡織纖維和未加工動植物原料。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的農產品貿易中,出口類別較多,大量出口肉及肉制品、谷物及谷物制品、蔬菜及水果和混合食物制品;進口類別較少,主要進口生皮及皮革和紡織纖維。中國與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貿易中,出口類別多于進口類別,對塔吉克斯坦主要出口谷物及谷物制品和混合食物原料,進口生皮及皮革;對土庫曼斯坦主要出口咖啡、茶、可可粉及香料,進口紡織纖維和未加工動植物原料。中烏農產品貿易中,中國對烏茲別克 斯坦大量出口咖啡、茶、可可粉及香料,進口只有紡織纖維和未加工動植物原料,值得注意的是,紡織纖維的進口遠遠大于對烏茲別克斯坦的農產品總出口,貿易結構單一,且極度不平衡。
二、研究方法及數據來源
1.研究方法
農產品的互補性包含兩個層面,一是由雙方資源稟賦決定的生產要素互補性,二是由雙方產品貿易結構體現的貿易互補性。一般來講,在自由貿易條件下,貿易的互補性與生產要素的互補性相適應,有利于雙方比較優勢的發揮和比較利益的獲取。但現實中兩者并不一定相適應。本文分別從生產要素和貿易這兩方面來分析農 產品的互補性,其中綜合采用不同的指標來重點分析貿易的互補性。
(1)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RCA指數由Balassa在1965年提出,通常被用來衡量一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揭示的是商品流通領域的相對優勢。其公式為:
其中,X 代表出口,i 和 j 代表國家,w 代表世界,t 代表總值。一般認為,RCA>1表明該國在該類商品上具有比較優勢,RCA>2.5表明具有極強的比較優勢。
?。?)貿易強度指數(TI)。TI指數反映兩國間雙邊貿易額與其在世界貿易中的重要性的關系。其公式為:
其中,X代表出口,i和j代表國家,w代表世界,t代表總值。TI指數大于1 表示i國對j國某商品的出口水平高于同期j 國在世界該商品進口市場中所占的份額;兩國貿易關系較為緊密,反之亦然。貿易強度指數是一種反映結果的指標;通常兩國間貿易互補性越強,該指數越高。
(3)產業內貿易指數(IIT)。筆者采用Grubel 和Lloyd 1975年提出的產業內貿易指數。其公式為:
為i國k類別產品對j國的出口額; 為i國k類別產品從j國的進口額。當IIT=0時,即有=0 或=0 ,表明該類農產品的全部貿易都為產業間貿易;IIT=1時,即有=,表明該類農產品的全部貿易都為產業內貿易。產業內貿易指數越低,反映兩國的貿易特征越呈產業間貿易,互補性也就越強。
2.數據來源及農產品統計范圍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UN Comtrade)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采用的分類方法是聯合國統計委員會對外貿易商品目錄的SITCRev.
三、農產品生產要素互補性的分析
1.農業人口
中亞5國的總人口從1995年到2004年增加了447萬人,年增長率為0.8%,其中城市人口增加44萬人,農村人口增加403萬人;但是,農業人口呈下降趨勢,占經濟自立人口的比重不斷減少,可見中亞5國農業人口增長緩慢,勞動力供給不足。
2.土地資源
中亞5國農業用地面積28244萬公頃,耕地面積3084萬公頃,永久性草地和牧場25093萬公頃,分別占農業用地面積的10.92%和88.84%;人均耕地面積0.52公頃,是中國人均耕地的6倍。中亞5國,特別是哈薩克斯坦有著豐富的土地資源,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3.水資源
中亞5國中,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年平均降水量最多,分別為691毫米和533毫米,但兩國的國土面積僅為34.27萬平方公里,水資源利用程度低;哈薩克斯坦的降水少,但水資源總量和人均可更新水資源量很大,分別為6812億立方米和7113立方米??偟膩碚f,中亞雖然水資源總量很豐富,但是多數淡水資源均是以高山冰川和深層地下水的形式存在,而且地區分布極不均衡,加之不合理的利用和污染致使中亞地區許多地方嚴重缺水。因此,在中亞國家大面積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和先進節水設備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合作空間。
與中亞國家的農業資源比較,中國具有豐富的農業勞動力以及成熟的節水技術、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繁殖技術;另外,中國利用大量的外匯儲備建立了投資基金,可以為農業“走出去”戰略提供充足的資金??偟膩碚f,中國與中亞5國在農業資源稟賦和農業生產條件方面存在很強的互補性,雙方開展農產品貿易合作,有利于彼此比較優勢的發揮和比較利益的獲取。
四、農產品貿易互補性的分析
哈薩克斯斯坦和吉爾吉斯坦是中國在中亞最大的貿易出口國,貿易種類比較齊 全,與中國的農產品貿易非常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另外,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部分貿易數據不可得,無法計算其貿易指數,所以在實證分析中只對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農產品貿易指數進行分析。
1.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
從3個國家的RCA值可以看出,其優勢農產品有很大的差異性,中國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產品有:魚及魚制品(3.59)、蔬菜及水果(2.54)、未加工動植物原料(2.34),在紡織纖維上也有比較優勢,但相對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來說,處于比較劣勢;哈薩克斯坦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產品有:谷物及谷物制品(6.44)、紡織纖維 (2.42);吉爾吉斯斯坦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產品有:奶產品和蛋類(2.48)、蔬菜及水果(3.85)、煙草及煙草制品(3.28)、生皮及皮革(1.71)、紡織纖維(5.80)。
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在小麥、棉花等土地密集型產品上具有出口比較優勢,而中國在魚及魚制品、紡織加工品等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產品上具有出口優勢。
不同的出口優勢是因為各國的資源稟賦存在很大差異,中亞國家具有豐富的農業資源,特別是稀缺的土地密集型產品如糧食、棉花等所需的土地等資源,其自然資源條件也很適宜農業生產,但缺乏農業生產所需的技術和資金;而中國一直以來就是農業生產大國,由于人口的壓力不得不在農業生產與加工技術上不斷地創新突破,積累了豐富的資金和技術,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在勞動、技術和資本密集型農產品上也就有很強的比較優勢。
2.貿易強度指數(TI)
在大部分農產品類別上,中哈、中吉貿易國之間的TI指數存在很大的差異,說明對方市場對本國的重要性在各類農產品上都基本不同,也就是說雙方在這些產品上的貿易互補性很強。中哈貿易中,在奶產品和蛋類、谷物及谷物制品、蔬菜及 水果、天然橡膠等產品上,中哈TI指數大于1,說明在這些產品上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的出口水平高于同期世界對哈薩克斯坦的出口水平;而在活動物、肉及肉制品、生皮及皮革、未加工動植物原料等產品上,哈中TI指數大于1,哈薩克斯坦對中國的出口水平高于同期世界水平,兩國在上述農產品上貿易關系較為緊密,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吉貿易中,在肉及肉制品、谷物及谷物制品、蔬菜及水果、含油種子及油質水果、天然橡膠、動物油脂、固態植物油脂等產品上,中國對吉爾吉斯斯坦的出口水平遠大于同期世界對吉爾吉斯斯坦的出口水平;在生皮及皮革產品上,中 國從吉爾吉斯斯坦的進口大于同期從世界的進口,可見,吉爾吉斯斯坦是中國農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與中國的農產品貿易合作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產業內貿易指數(IIT)
從中哈、中吉的產業內貿易指數看,在很多類農產品上IIT都為0,屬于典型的產業間貿易。需要說明的是,產業內貿易指數為1的農產品,不是因為雙邊貿易的進出口額相等,而是根本沒有進出口額,在那些農產品上不存在貿易。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IIT指數超過0.5的只有未加工動植物原料,與吉爾吉斯斯坦的只有飲 料,其他產品的IIT指數都很小,說明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農產品貿易競爭性很小,基本上屬于產業間貿易。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一,中國與中亞5國的農產品貿易迅速增長。除中哈農產品貿易外,中國與其他國家農產品貿易結構呈現單一性,主要出口第一大類農產品食物及活動物,進口第三大類農產品非食用原料中的紡織纖維、未加工動植物原料和生皮及皮革等農產品,其他兩類農產品的貿易額很小,且主要是中國的出口。
第二,生產要素的互補性方面,中亞5國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然而農業勞動力缺乏,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且利用率低,與中國豐富的人力資源和成熟的農業生產技術形成很強的互補性。
第三,中國與中亞5國在農產品貿易方面的互補性與生產要素的互補性相吻合。中亞在中國稀缺的土地密集型農產品上具有比較優勢,而中國在勞動和技術密集型農產品上具有比較優勢,雙方開展農產品貿易合作有利于彼此比較優勢的發揮和比較利益的取得。
針對上述對中國與中亞5國農產品互補性分析,提出以下幾點促進中國與中亞5國農產品貿易合作的政策建議:第一,在上海合作組織的框架下,積極尋求與中亞5國在農產品貿易、投資與貿易協定方面的談判,爭取早日簽訂雙邊農業合作、貿易與投資框架協議,進而建立持續長效的農業經貿合作機制。第二,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發揮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將潛在的互補性轉化為現實的互利性,進一步擴大貿易規模;第三,鼓勵企業走出去,創新營銷技術和策略,積極開拓潛在市場,促進貿易結構多樣化以及農產品貿易市場的多元化;第四,把開展農產品貿易與農業援助結合起來。參照中非農業合作的成功經驗,對中亞國家中存在糧食安全的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開展無償農業援助,以“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模式幫助這些國家開展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備注:本論文中的數據經過特殊處理,無法摘編,本編主摘觀點)(作者:李婷、李豫新,來源:《國際貿易問題》2011年第1期)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