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歐大陸橋物流信息化發展現狀與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的構想
2012-12-22 10:53:17
Landbridge平臺
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 陳 偉 司長
各位領導,各位代表,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很榮幸參加2007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國際研討會。
發展現代物流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舉措。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現代物流高度重視,中央領導親自指示,多次專題研究并制發文件,并且由發改委牽頭,13個部委和2個協會組成的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信息產業部茍仲文副部長是聯席會議成員,信息化推進司是聯席會議辦公室成員。聯席會議為加快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研究解決物流發展中的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重點和共性問題,召開了3次部長級會議,6次辦公室會議。很多問題已經或正在解決,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績。根據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分工,信息產業部負責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全國性和區域性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并組織實施。《指導意見》根據各部委的意見和建議已修改了6輪,我們將再進行一輪更深入的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修改和完善,并頒布實施。發展現代物流也是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內容,乘本次“2007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國際研討會”的契機,我部把新亞歐大陸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作為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工作的切入點,在茍仲文和蔣耀平副部長的高度重視下,信息產業部責成信息化推進司和外事司聯合成立了新亞歐大陸橋物流信息化工作組,專門推進這項工作。
下面,我向各位代表介紹一下新亞歐大陸橋物流信息化發展現狀與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的構想,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新亞歐大陸橋物流信息化發展現狀
由于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帶動世界貿易重心的東移,連接亞歐大陸的快速陸路捷徑——新亞歐大陸橋,因其獨特的陸橋作用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關注的焦點。新亞歐大陸橋在我 國境內連接了東起江蘇西至新疆10個省市自治區,覆蓋沿橋40多個城市,區域內人口約四億,占中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并貫穿輻射中國以外的亞歐兩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我國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戰略步驟的加快,新亞歐大陸橋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現,沿橋的物流發展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 新亞歐大陸橋物流信息化發展現狀
新亞歐大陸橋現代物流,是以鐵路為主線,橫跨洲際大陸,實行海陸銜接,連接沿橋各地區各種經濟形態,形成沿橋供應鏈上下游的有機整合,實現共同發展。雖然,新亞歐大陸橋作用明顯,并會越來越大,但仍未充分釋放,其重要原因是沿橋物流信息化水平較低。原因一是地區、政府部門、行業、企業間物流信息交換共享機制尚未形成,還不能很好地實現物流協同運作;二是網絡技術應用和各種集成軟件技術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三是中國的海運、港口、鐵路、航空、管道、口岸等各物流承載環節間的信息系統缺乏有效連接和溝通。四是協調、協作的基本制度亦不健全。
2.新亞歐大陸橋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已勢在必行
物流信息化涉及到制造、運輸、金融和流通等各行各業的企業,以及海關、質檢、稅務、財政、公安、工商、交通、鐵道、航空等眾多政府部門。而不同企業、行業、政府部門已有的信息系統沒有統一的、開放的、標準化的接口,單純依靠企業之間協商顯然不現實。因此,針對上述問題建設沿橋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作為一種由多個行業主管部門共同規劃指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政府和企業物流方面的信息發布、查詢、交易提供標準化的接口和數據交換通道的公共信息平臺作為一種現實的解決方案成為必然。
建設沿橋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可以提高企業對物流資源的調度管理能力,使物流信息化直接服務于用戶,增強市場能力;在骨干企業的帶動下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促進物流產業的整合與提升,進而帶動沿橋物流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利用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有利于沿橋各節點城市和地區行業主管部門利用信息科學地進行決策分析和規劃,提高對物流業務的管理和調控能力。
2006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我部“新亞歐大陸橋物流信息化推進工作組”對天津市、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等地作了實地調研,2007年6月在北京召開了沿橋8個省市自治區21個節點城市物流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人參加的“新亞歐大陸橋物流信息化推進及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研討會”。通過調研和研討會,充分了解了各沿橋節點城市的物流信息化發展狀況,和對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的迫切需求。
二、新亞歐大陸橋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的設想
各節點地區匯總的材料顯示,各地都有建設本地區的物流信息化平臺建設規劃和設想,部分地區已經依托電子通關、物流園區建設啟動了平臺及相關信息化項目的建設,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為切實發揮現有基礎的最大效能,整合多方資源,實現物流信息共享,信息產業部提出了新亞歐大陸橋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的設想,請與會代表共同討論,加以補充和完善。
1.政府、行業部門、企業在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中的定位
政府牽頭,鼓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平臺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涉及眾多政府部門,聯結各行業、企事業單位,面廣點多。政府部門積聚了現代物流業所必需的大量有價值的信息,是信息的提供者,同時由于市場監管、統計、經濟調節、公共管理、社會服務的需要,也是信息匯聚、加工和需求者。因此,平臺建設必須由政府牽頭,成立相關協調機制,在政策扶持、法律法規制定、引導資金投入方面起主導作用,加強監管,營造公平、秩序的市場環境。
行業部門加強協作,實現物流信息資源共享。各行業目前已有的物流信息平臺是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重要支撐。由于各行業物流信息化所采用的標準、方法、流程各有不同帶來的問題,必須通過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實現跨行業業務整合、資源共享和部門協同。
企業根據自身規模、需求和能力積極參與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企業是現代物流的主體,是物流信息的源點和最大需求者。企業信息化水平是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可以正常運行、持續發展的基石。信息化的基礎是資源整合、數據共享,首先是可靠的原始數據、及時的數據更新。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立足于企業信息化和行業信息化,不是新建、包辦和取代,而是更高層面的整合、服務。因此,千千萬萬企業在加強自身信息化建設時,要積極參與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同時在充分利用平臺的資源,必須保證向平臺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和及時性。
2.新亞歐大陸橋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主要功能
(1)提供中立的信息平臺,促進整個物流產業的信息共享和服務融合。
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是一個安全、中立、便捷而且低成本的共享運行平臺,以陸橋鐵路為主線,為沿橋的企業、行業和政府等組織提供信息服務,實現共贏。使各方的信息流通更趨完善和自動化,從而大大改善貨物和信息的流通。各節點城市和地區,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求建立本地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是新亞歐大陸橋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
(2)提供支持、兼容各種信息標準格式,逐步形成國家物流行業的信息化標準。
為了實現業務協同、信息共享,研究并應用異構系統的兼容技術,以兼容多標準、多格式的技術方法建立易于接入的應用環境。在兼容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和普及行業、國家物流信息技術標準體系。
(3)實現跨區域的、跨平臺的業務協同。
以服務為本,滿足企業、行業物流需求和提高政府監管、調控能力和服務效率為目標,建立整合物流企業需求、合理配置現有資源,促進協同經營的機制。
以公共平臺協助節點城市實現:對外,與沿橋物流信息對接;港、航、陸進、出口貨物的鐵路、公路、水路聯程聯運。對內,都市圈配送的路徑及運力效率優化, 實現無縫對接的供應鏈物流一體化作業。
(4)支持公共服務,幫助中小企業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化能力。
鼓勵沿橋物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引入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提升中國物流業的整體競爭力。通過教育培訓的相關課程、資助、獎勵計劃等,令國內中小企業獲得實在的技術能力的提高,以增強競爭力。
3.新亞歐大陸橋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技術結構
采用“基礎層-支撐層-平臺層-應用層”的結構模型來構建,協調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政府各行業管理部門的信息系統、節點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物流企業信息系統等之間的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域的協同關系。
基礎層,包括信息化基礎設施,包括通信網絡,計算機設備及物流設施,物流信息標準、規范等。
支撐層,包括認證中心,公共數據庫,安全管理機制及軟件發展標準等。
平臺層,包括多對多數據交換中心,實時監控主動響應系統, 數據及系統冗災復原機制,數據傳輸加密等安全解決方案。
應用層,對不同的各個節點信息系統,采用統一的接口規范,實現企業對企業、企業對政府跨組織流程的物流信息整合。
4.新亞歐大陸橋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運營
(1)平臺建設模式
由政府牽頭部門在廣泛吸取專家及行業、企業意見基礎上,選擇并組合具有公共服務及相關資質和經驗的單位作為物流信息公共平臺建設單位或營運單位。
平臺建設模式可以是:
1,政府投入引導資金,鼓勵、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市場化運作;
2,企業投資,政府作政策扶持,市場化運作;
3,政府投資,委托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機構市場化運作。
(2)平臺的營運
平臺建設運營后,物流鏈各環節及應用部門都能夠從中收益,具體體現在:
對于制造行業、流通行業而言,平臺能夠:
· 實時掌握物流承運商的整體狀況,及時查詢和跟蹤
· 快速響應異常貨況和貨物安全
· 依照實際到貨安排生產,降低庫存,提高資金利用率
對于物流行業而言,平臺能夠:
· 提高運力效率,避免回程空駛,方便整并柜安排,降低物流成本
· 強化聯運計劃安排
· 方便貨況掌握和異常貨況處理
· 提高客戶服務水平
· 提供物流數據、信息,強化第三方物流競爭力
對于政府部門而言,平臺能夠:
· 及時掌握全國或區域物流狀態,方便統計和調控
· 突發事件時,重要戰略物資的緊急調配,及信息支撐
· 掌握國內物流與國際物流發展的重要信息
· 發布相關政策和信息
因此,平臺運營是多方協作互惠共贏的模式,平臺的造血機能來源于信息服務,包括物流查詢、跟蹤,信息發布,信息傳輸和數據交換,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等。例如,平臺運營過程中,有價值的信息提供方通過平臺獲得商業利益,信息服務獲取方支付服務費用。
三、推進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近期工作
為了盡快落實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和新亞歐大陸橋國際協調機制提出的加快物流信息化和加強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要求,我們將繼續加緊推動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盡快落實以下工作:
1, 修改、完善《關于加快全國性和區域性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并頒布實施;
2, 進一步對相關部委、沿橋節點城市開展深入調研,梳理已有物流信息系統的效能作用、制約因素和存在問題,找出公共需求,動員企業廣泛參與、推出骨干企業;
3, 盡快提出一個操作性強的跨區域的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的具體方案;
4, 研究制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試點管理辦法,并開展試點工作;
5, 組織開展物流信息化標準、規范的制定工作。
各位代表,發展現代物流對促進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意義重大。新亞歐大陸橋物流信息化推進以及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工作是一項跨部門、跨地區的復雜工程,需要有關部門和各沿橋節點城市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今天參會的代表是各部門的領導和各方面的專家,希望大家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出寶貴意見。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做出貢獻。
謝謝大家!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