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亞歐陸橋 構筑連云港港公共物流信息平臺
2012-12-16 11:18:27
Landbridge平臺
面向新亞歐陸橋 構筑連云港港公共物流信息平臺 推進區域物流合作與發展
北京交通大學物流研究院/交通運輸學院 紀壽文
1 良好背景及意義
近年來,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連云港加快實施“以工興港、以港興市、以市帶農”的發展戰略,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以港口物流為代表的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成為推動連云港市經濟增長的基礎產業之一。
2001~2006年,連云港市社會物流總值由752.69億元上升到1703.46億元,年均增長17.7% 。港口貨物吞吐量由2001年的3058.11萬噸增加到2006年的7200萬噸,年均增長接近20%。集裝箱吞吐量由2001年的15.6萬TEU增加到2006年的130萬TEU,年均增長53%。
港口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港口與腹地區域基本形成了以鐵路為主,公路、內河水運為輔,兼顧發展的集疏運體系,港口物流功能不斷拓展延伸,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連云港港口物流的發展和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和物流發展密切相關。首先,連云港港作為新亞歐大陸橋區域最便利的出海口,為大陸橋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務基地,成為帶動區域物流發展的龍頭。同時,連云港港物流的發展也離不開腹地區域經濟的支撐,據統計連云港港約80%的貨源來自于新亞歐大陸橋區域,腹地區域經濟發展成為連云港港物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隨著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區域物流規模不斷擴大,沿線廣大地區的工商企業和政府部門對提升區域物流的運營和管理的水平,降低區域物流運營成本的要求日益迫切,區域物流合作的內在動力不斷加強。
物流信息化是現代物流區別于傳統物流的重要特征,同時也是推動區域物流產業合作與發展的重要舉措。物流信息快速、準確的傳輸與處理是區域現代物流高效、安全、及時運轉可靠運營的保障,更是物流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
連云港港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區域的物流戰略節點,其物流信息化的水平直接影響到港口服務陸橋區域經濟的能力,連云港港口物流信息化的水平成為影響新亞歐大陸橋物流發展重要因素。依托連云港港,面向陸橋區域,構筑連云港港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是提升港口物流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舉措。
依托連云港港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將加快陸橋沿線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具體體現在:
l 提升港口面向新亞歐陸橋的綜合物流服務能力和水平;
l 實現陸橋沿線區域物流信息的共享,降低區域合作物流的營運成本;
l 將提升區域物流的效率和效益,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國民經濟綜合能力,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
l 整合和優化區域物流資源,加快區域物流一體化的發展進度。
2 國內外部分區域物流信息化概況
2.1 美國大陸橋與西伯利亞大陸橋物流信息化
美國大陸橋與西伯利亞大陸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服務范圍廣泛的陸橋運輸線。兩個大陸橋均通過構建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提升陸橋區域物流服務水平,具體做法如下:
l 美國大陸橋運輸能夠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貨主和客戶可通過信息平臺查尋到貨物在運輸途中的位置和狀態,實現貨物的跟蹤;
l 美國大陸橋建立協調機制,統籌建立口岸“一站式”、“一條龍”、“一個窗口” 辦公信息系統,并在沿線運營中實現全線電子傳送票單、譯票,一票到底,一次性通關,有效降低了運輸成本和運輸時間;
l 西伯利亞大陸橋成立了“西伯利亞大陸橋國際運輸協調委員會”,統一協調有關路橋沿線國家間的各項物流活動和物流信息化規劃;統籌安排大陸橋運輸業務;
l 沿線各國積極推進物流標準化建設,物流信息傳遞技術的標準化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2.2 新加坡港口信息化
在過去17年新加坡港投資一億六千萬新加坡幣在信息技術領域,目前有超過350個系統應用于港埠管理、規劃與作業。其物流服務信息系統主要由PortNet系統與TradeNet系統組成,它們互通互連,PortNet透過TradeNet系統實現電子通關,TradeNet透過PortNet系統實現電子訂艙等商務功能。
Portnet系統是一個基于網絡的B2B港口航運電子商務網絡,其所提供的服務, 主要可分為四項:數據庫查詢服務、海運相關信息、電子文件交換、通關自動化;TradeNet系統是政府和物流企業信息公眾平臺,它實現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在線信息交換。TradeNet 通過多層平臺的交互、分離和共享,向企業和貿易商提供了一站式的通關服務,從而帶給企業和貿易商高效率的物流通關。
新加坡TradeNet 電子貿易如圖1所示:
圖1 新加坡TradeNet 電子貿易示意圖
2.3 天津國際航運物流中心信息平臺
2005年中央領導在天津視察時提出,希望把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現代制造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態城區。建設“天津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信息平臺”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要技術支撐,也是持續提高天津口岸綜合競爭力,促進濱海新區龍頭作用發揮的重要因素。
天津國際航運物流中心信息平臺整合原有的天津港、天津電子口岸、天津保稅區信息平臺,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集成利用,系統的功能如圖2所示。
圖2 天津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信息平臺功能架構
通過對現有國內外相關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與運營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國內外成功的系統都是在政府的主導下,聯合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成立新的運營實體負責系統的規劃、建設和市場化運營,而且新的運營實體由于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企業具備自我造血功能。
3 連云港港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構建思考
3.1連云港港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目標與定位
l 面向新亞歐大陸橋區域,實現與港口及新亞歐大陸橋輻射區域已有的物流信息系統、信息平臺的對接,構建新亞歐大陸橋區域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港口示范終端平臺。
l 促進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的工商企業、物流企業、政府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降低區域物流的運營成本,提升服務效率,推動區域物流的合作與發展。
l 促進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在物流業中的作用,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集成運用,保障港口物流的高效營運,推動連云港港向“國際物流中心”發展模式的轉型,使物流信息化成為港口核心競爭力之一。
3.2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服務對象
從信息供需角度來分析,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服務對象主要可分為四大類,分別為:一是相關的政府管理部門,如港口管理局、海關、工商局等;二是物流服務供需企業,包括貨源企業、物流企業、個人用戶等;三是銀行、保險、電信營運商、CA認證中心等;四是信息平臺運營商。
此外,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與連云港港及輻射區域內的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等相關聯,以及與連云港EDI中心、連云港港信息網、新亞歐大陸橋國際信息網、大陸橋沿線物流信息平臺等信息系統互聯互通。
3.3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功能架構
按照信息平臺各類用戶的需求,將信息平臺的功能劃分為四大類,分別為港口資訊、臨港物流服務、臨港商貿交易、臨港電子政務,以滿足政府部門、物流企業、貨代企業、工商企業等相關單位對信息發布、電子商務交易等的需求。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總體功能結構圖如圖3所示。
圖3 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功能架構圖
3.4系統總體架構
根據用戶對系統的需求,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總體架構如圖4所示。系統結構主要由以下八個平臺組成:安全防護平臺、IT基礎設施平臺、基礎支撐平臺、網絡服務平臺、數據交換平臺、接口模塊、業務功能應用平臺、門戶網站。
圖4 連云港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整體架構圖
3.5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策略
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由于其綜合性較強、功能豐富、涉及的技術較多,因此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注意以實際情況為依據,以注重實效為原則,分步實施、穩步前進,不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 在系統的建設過程中,應該堅持“政府引導”、“戰略驅動”、“資源整合”的原則,實現系統的穩妥建設。
對于信息平臺所設計的各類功能,應按照其各自的特點,按照一定次序先后進行開發和使用,使一些基礎功能盡早投入使用,一些增值性的或技術尚未十分成熟的功能可在其他功能投入使用后同時進行開發,從而提高了系統運營的整體效率和盈利能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