辻久子和她的《西伯利亞大陸橋》
2012-11-17 09:19:00
Landbridge平臺
辻久子女士是我2006年在日本新潟環日本海經濟研究所做客座研究員時的同事,一直活躍在該研究所,先后做過主任研究員和特別研究員,主要負責研究所的學術刊物——《ERINA報告》的總編工作。她工作認真,處世嚴謹,早年曾留學美國并在美國工作過。在日期間,她在編輯稿件時近乎苛刻的作風,冷淡表象下對外國人的那種平易近人的態度,令人印象尤其深刻。在認識的許多日本人當中,辻久子女士是我較為敬佩和喜愛的人之一。
知道辻久子女士一直研究西伯利亞鐵路運輸、集裝箱貨運等學術問題,還多次往返俄羅斯各地參加各種相關的國際學術會議。但由于研究領域的不同,更多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去年年末,接到她郵寄來的由日本成山堂書店出版的《西伯利亞大陸橋》一書后,吃驚、興奮、敬佩、回憶,諸多思緒,浮想聯翩。因為她已經是退休的年齡,也不需要評什么職稱,按照中國人的理解,可以安享晚年,不需要再如此賣力;興奮的是,這些年關于西伯利亞大陸橋的研究還沒有一本系統且有說服力的專著問世,這個空白由十久子女士給彌補了;敬佩的是,工作之余,十久子女士十余年孜孜不倦研究該領域的問題,呈現給我們的這本大作就是他辛勤努力的結晶;自然,見字如面,回國前夕,她在朱鷺大廈二樓的波歌餐廳給我送行的感人場面又浮現在眼前。讀過該書后,一股按捺不住的激情讓我提筆寫下了這篇書評。
一般大陸橋是指連接兩個海洋之間的陸上通道,橋梁為大陸,以鐵路為骨干,避開繞道海運的便捷的多式聯運大通道。說起大陸橋,人們耳熟能詳的有北美大陸橋、歐亞大陸橋等,近年新歐亞大陸橋日益受到國際注目。對于研究東北亞問題的國際學者來說,跨越亞歐大陸而將太平洋和大西洋聯結起來的陸上橋梁——歐亞大陸橋和新歐亞大陸橋是開展海陸聯運,縮短運距,為亞歐經貿發展做出較大貢獻的兩條大交通要道,甚至可以說是未來的商業及物流大動脈。新歐亞大陸橋,亦即由太平洋西岸的中國連云港,經過隴海、蘭新鐵路向西,途經中國西部邊境阿拉山口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德魯日巴站接軌,經中亞抵達歐洲荷蘭的鹿特丹、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等港口,橫貫亞歐兩大洲中部地帶,總長約10900公里的運輸線路,也被稱為沿襲當年“絲綢之路”的現代“絲綢之路”。該路線1992年開通,連接東北亞、中西亞、中東、中東歐、中西歐等40余國,面積3970萬平方公里,占世界國家面積的22%,陸域面積的26.6%,輻射人口22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36%。
與新歐亞大陸橋相比,被稱為歐亞大陸橋,也被稱為西伯利亞大陸橋的另外一條貫穿歐亞的運輸通道也同樣承擔著亞歐經貿發展大通道的重任,甚至在集裝箱班列運輸等方面,其作用某種程度上還超越新歐亞大陸橋。該線路指將貨物由遠東海運到俄羅斯納霍德卡港、東方港等港口,經西伯利亞大鐵路跨越亞歐兩洲,運至愛沙尼亞的塔林、拉脫維亞的里加等波羅的海沿岸港口,再通過鐵路、公路或海運運至歐洲各地的國際多式聯運的運輸線路。該線路開通于1971年,上個世紀80年代主要顧主是日本,90年代一度低迷,現由俄羅斯過境運輸總公司擔當總經營人,擁有簽發貨物過境許可證、統一的全程聯運提單權利,并承擔全程運輸責任。該線路全年貨運量已經達到10萬標準箱(TEU),最多時達15萬標準箱。從地理運距上看,西伯利亞大陸橋比新歐亞大陸橋遠2000多公里,但中日韓三國出口中亞近70%的貨物,日本出口歐洲雜貨的1/3,歐洲出口亞洲雜貨的1/5通過這條線路,其在歐亞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西伯利亞大陸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陸橋運輸線,由于與從亞洲經過蘇伊士運河的全程水路運輸的20000公里相比,該線路大大縮短了從遠東、日本、韓國、東南亞及大洋洲到歐洲的運距,比經過好望角和蘇伊士運河的海上運輸線縮短運距1/3,運期節省35天左右,加上運輸成本比海運便宜20%左右,其優勢吸引了不少歐亞客戶。近年,在俄羅斯政府積極協調和努力下,一度消沉的該線路有了迅速的發展。 特別是隨著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各國經貿往來的密切,日本、韓國對俄及波羅地海沿岸國家投資及對歐洲貿易量的增加,中、日、韓利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貨運量不斷增加,在往返遠東與西歐之間時間要素方面具有優勢的西伯利亞大陸橋運輸的重要性日益引人關注。
針對西伯利亞大陸橋集裝箱過境運輸發展的沉寂的昨天、復活的今天與富有潛力的明天,辻久子女士在書中不僅以點帶面地回顧了它的發展歷程,還結合日本企業,尤其是日本豐田、本田、鈴木等汽車業巨頭進軍俄羅斯的現狀,從韓國企業捷足先登,中國企業后起直追等一系列成功事例出發,以女性細膩的筆觸,國際問題研究的獨特視角,以東北亞區域合作為背景,將日本企業今后利用西伯利亞大陸橋運輸的利弊與機遇冷靜地娓娓道來,將日俄商務及經貿交流的未來描繪給讀者,將中日韓俄通過西伯利亞大陸橋的運輸合作未來放大給讀者。
西伯利亞大陸橋集裝箱運輸曾經歷了蘇聯解體后的運費上升、破損和丟竊嚴重、運營不穩定等導致的低迷時期,加上運輸能力受冬季嚴寒影響、來回運量不平衡、基礎設施及運力緊張等因素,在更加便捷的新歐亞大陸橋開通的競爭背景下,其未來的發展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即便如此,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由日本經美洲大陸向歐洲運輸集裝箱開始的國際大陸橋運輸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洗禮,其運輸前景日益廣闊,開發潛力日益巨大。特別是隨著交通和通訊事業的現代化、網絡化和高速化,全球經濟的日益一體化,大陸橋集裝箱運輸的迅速普及,西伯利亞大陸橋運輸的潛力將會更加巨大。
春江水暖鴨先知,辻久子和她的《西伯利亞大陸橋》已經仿佛讓我看到了那一縷曙光。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