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自由貿易區式陸橋經濟帶(中國段)研究
2012-07-30 12:05:56
Landbridge平臺
創建自由貿易區式陸橋經濟帶(中國段)研究
劉兆吉 鄧維鑒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江蘇 連云港 222006)
摘要:實現陸橋經濟的快速崛起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不容忽視的重大戰略問題。課題在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基礎上,結合國際國內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經驗做法,分析研究了創建自由貿易區式陸橋經濟帶的必要性、可行性,立足于在操作層面探討了創建自由貿易區式陸橋經濟帶的思路、目標、機制及開發開放的戰略步驟,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區域經濟 創建 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地帶的開發開放一直備受關注,加快開發開放促進沿橋區域發展已成為共識。近年來,一批熱衷于陸橋經濟發展的有識之士,對創建自由貿易區式陸橋經濟帶理論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提出的一些思路和觀點逐步引起各界的關注和重視。2004年3月向全國兩會提交的建立自由貿易區式陸橋經濟帶的議案,更將眾多目光聚焦于這個我國市場通達面最大的經濟地帶。實現陸橋經濟的快速崛起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戰略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創建自由貿易區式陸橋經濟帶對助推陸橋經濟的“二次崛起”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經濟發展呼喚陸橋區域經濟“二次崛起”(略)
(二)制度創新促進區域經濟崛起(略)
(三)探索與實踐(略)
二、必要性、可行性分析(略)
三、指導思想、目標、思路、步驟與戰略重點
(一)指導思想
按照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方針和總體目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對外開放,創新開放方式,實施自由貿易區特殊開放政策,加快推進對外開放步伐,強化陸橋基礎建設,暢通陸橋國際物流,壯大節點物流中心,增創自由貿易載體,發展國際自由貿易,建立大開放、大市場、大流通的陸橋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創建國際物流帶、國際貿易帶和國際旅游帶,全面提升區域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增強陸橋區域外向帶動發展能力、東中西區域聯動發展能力和區域自主發展能力,通過創建自由貿易區式陸橋經濟帶,實現“二次崛起”。
(二)目標
創建自由貿易區式陸橋經濟帶(中國段),建設歐亞黃金經濟走廊。
――東橋頭堡功能有效發揮。依托連云港等港口和陸橋鐵路干線以及便捷的立體化交通網絡,開放航空口岸,搶抓機遇,重點加強對日韓等地的聯結。迅速提高橋頭堡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整合提升城市功能,推動港區聯動和港區一體化,以國際貿易、國際商務會展、保稅物流等為基本功能定位,建設自由港,加快推進借助、利用發達地區先進生產力步伐。
――西口邊貿中心效應突出。借助博州、伊犁州的邊境優勢,充分發揮所承擔的歐亞經濟承接過渡功能,以邊境貿易、商品展銷、保稅物流等為基本功能定位,建設阿拉山口邊境貿易中心,擴大歐亞經濟、技術開發與合作,有效提升開放窗口功能。
――沿線中心輻射拉動明顯。發揮沿線省會、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功能,開發航空口岸,以保稅物流、跨國公司區域中心、加工貿易等為基本功能定位,建設區域性保稅物流中心,建立國家物流節點城市體系,形成陸橋經濟有力支撐。
――節點特色功能有機組合。發揮沿線重要節點城市在資源、勞動力、土地及傳統商貿、工業基礎等方面優勢,整合資源、發揮特色,以出口加工、保稅物流等為基本定位,建設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結合保稅倉庫、保稅工廠等開放形式,形成全方位、多形式、系統化的開放格局。
――陸橋保稅物流流轉順暢。充分發揮陸橋的紐帶作用,加快歐亞鐵路建設及鐵路聯運對接步伐,設立國家陸橋保稅、物流統一管理協調機構,建立歐亞貿易、陸橋物流對話、磋商、協調機制,開辟保稅物流通道和保稅物流專列,加快陸橋物流自由流通、順暢流通步伐,推動陸橋、歐亞經濟一體化進程。
(三)思路
創新開放政策、優化資源配置、加快開發進程、實現洼地崛起。依托陸橋國際大通道,實施特殊開放政策,加快建設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和開放園區,實施東拓西進,東部重點拓展東亞市場,西部重在突破西口開發中亞市場。加大國際運輸疏通與協調工作力度,努力消除瓶頸逐步暢通陸橋國際運輸,大力培育國際物流業。以陸橋發展國際大貿易帶動陸橋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人流和物流的快速發展,以東端國際自由港為龍頭,沿線物流節點城市為紐帶,創建以陸橋國際物流帶、國際貿易帶和國際旅游帶為基礎構成的自由貿易區式陸橋經濟帶。
――賦予陸橋經濟帶自由貿易功能。貫通陸橋保稅物流通道,開放海港、空港、邊貿口岸,發揮東橋頭堡、西部口岸和沿橋省會城市、重點城市作用,在連云港等沿海港口設立“自由海港區”和“保稅物流中心”,在阿拉山口設立“邊境貿易區”,在徐州、西安、銀川等地設立“保稅物流中心”、“自由陸港區”,在省會和重要城市設立“自由空港區”,在寶雞等工業城市設置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依托國家物流發展規劃確定的國家一級、二級物流節點城市,建立以連云港、徐州等為主樞紐的陸橋東部物流系統,以鄭州、洛陽等為主樞紐的陸橋中部物流系統,以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等為主樞紐的陸橋西部物流系統,打造陸橋現代物流體系;按照先易后難、重點推進、逐步推廣的原則,將陸橋經濟帶建設成為帶狀自由貿易區。
――借助開放政策優勢優化配置區域優勢資源。發揮區域內廉價勞動力、富饒礦產資源、立體化交通網絡、廣闊經濟腹地等綜合優勢,以自由貿易區式陸橋經濟帶建設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步伐,對接經濟國際化,形成歐亞經濟的黃金經濟走廊。
――以自由貿易區式陸橋經濟帶統領陸橋經濟的開發建設。通過沿橋區域開發開放力度的加大,構筑更大空間的經濟協作體系,提升資源、要素配置能力和利用水平,增強集聚輻射帶動功能,培育區域發展新優勢,最終實現洼地崛起。
(四)戰略項目
――建設與西橋頭堡功能相匹配的東端國際性自由港
――建立國家戰略性能源基地和管道運輸體系
――創建亞歐新絲路國際旅游帶
――建立以新亞大陸橋運輸為紐帶的國際物流帶
――建立陸橋戰略制造業工業帶
――建立區域國際金融體系
(五)戰略步驟
第一步,到2010年,統籌規劃、合理布點,形成相對完善的系統布局和運轉協調機制。國家系統規劃在陸橋東西兩極、沿線省會、中心城市、重要城市的自由貿易功能進行合理布局,先期推動沿線地區現有四個出口加工區轉型升級,增強區域產業定位和產業集聚能力。沿線城市GDP年均增長14%以上,人均GDP達30000元以上;直接利用外資年均增長30%以上,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6%以上,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20%以上,外貿依存度25%以上。東部港口吞吐量達3億噸以上,集裝箱過400萬標箱,進一步增加“五定”列車。
第二步,到2015年,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形成開放效應和開發優勢。沿線自由貿易功能區形成一定規模和發展優勢,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輻射拉動效應彰顯,國內外資金、技術、人才加快向陸橋區域聚集,區域經濟合理分工、運作協調,沿線主要城市GDP年均增長15%以上,人均GDP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直接利用外資年均增長30%以上,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9%,提高3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25%以上,外貿依存度達到40%,港口吞吐量達5億噸以上,集裝箱過800萬標箱,繼續增加“五定”列車。
第三步,到2020年,優勢突出、功能強大,形成歐亞黃金經濟走廊。沿線自由貿易功能區實現全面對接,陸橋開放、開發效應全面顯現,東橋頭堡功能比較完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形成自由貿易區式陸橋經濟帶(中國段)核心競爭力,陸橋區域在全國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六)開發開放機制
1.統籌開放載體建設。建立系統化的開放園區體系,提升陸橋經濟帶發展和參與國際分工的能力。按照高起點和國際接軌的要求,在陸橋沿線城市設立各類具有自由貿易功能的開放園區,在東、西橋頭堡和陸橋沿線省會城市設立自由貿易區和自由邊境區,在區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城市設立保稅區、保稅倉庫、出口加工區,設置保稅工廠,著重發展資源開發和加工制造產業。組合陸橋經濟帶綜合優勢,以中心城市為依托,組合發展特色化經濟發展區。
2.協調開發運作機制。重點在規劃開發建設方面實現八個一體化:開放政策一體化,形成陸橋開放整體效應;口岸通關一體化,設立國家陸橋口岸通關統一管理協調機構;物流協作一體化,成立陸橋物流聯合公司;配套設施一體化,統籌規劃開發陸橋沿線基礎設施建設;信息網絡一體化,加快信息網絡和信息平臺建設;人才技術一體化,設立陸橋人才技術開發基金;金融服務一體化,進行項目融資試點,在沿橋城市設立中外合資銀行及中外合資保險公司;資源整合一體化,形成開發新格局。
3.強化配套支撐體系。科學合理規劃建設陸橋城市帶。引導區域生產要素適度向具有較強產業基礎和城市規模的大中城市聚集,推動陸橋重點中心城市率先崛起、重要節點城市快速壯大、沿線城市組團發展,形成結構合理、梯次布局、特色突出的陸橋城鎮群,支撐和帶動區域經濟全面發展。加快優化提升陸橋立體交通網絡。加快歐亞陸橋一體化步伐,實施陸橋暢通工程,加快增能擴運建設,提升通過承載能力。將東部出海口連云港建設納入國家西部大開發規劃,加快完善提升東橋頭堡功能,建設沿海鐵路。優先發展公路集裝箱配套運輸,鞏固水路運輸,積極發展航空和管道運輸,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和陸橋信息平臺建設,形成陸橋現代化、開放型立體交通大網絡。
4.提升開發項目水平。一是放大開放政策效應,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發揮開放政策優勢,承接先進地區產業轉移,吸引國內外企業、資本開發陸橋區域,加快形成陸橋區域產業、資本、人才等發展要素集聚效應,推動陸橋沿線各類比較優勢的發揮,開展與亞太、中亞、歐洲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全面提升區域對外開放水平。二是圍繞產業開發目標,提升建設水平。突出國際物流中心建設,構筑現代物流發展平臺,形成發達的現代服務體系;壯大出口加工制造功能,努力引辦戰略型出口加工制造項目;提升產業層次,布局相對比較集中的高科技園區,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加工、進出口貿易,構筑新型產業體系。配套國家能源戰略,進一步開發中亞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引進項目,增加東橋頭堡能源引進配額。三是提升合理配置和利用資源要素的能力水平,有效對接全球自由貿易和產業轉移,全面提升區域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四是打造新絲路開放型文化品牌,提升陸橋國際旅游帶建設水平。推動陸橋文化與陸橋國際旅游帶建設的融合,組建中外合資旅行社和旅游開發公司,有效地整合陸橋區域優勢旅游資源,開創隴海蘭新萬里古的絲路之旅品牌。建設陸橋綠色、生態走廊,提升陸橋經濟帶可持續發展能力。
(七)戰略重點
――對接國際慣例,實施歐亞黃金經濟走廊大開發工程。建立陸橋自由貿易定期磋商對話機制,推進自由貿易制度化、規范化和常規化,實施歐亞鐵路統籌建設、運輸暢通和運營對接工程。
――加大開發開放力度,實施陸橋經濟帶一體化開發工程。設立國家陸橋開放開發專職協調機構,協調跨省跨部委事務,統籌全帶的開放政策、規劃建設、配套設施和運轉協調。
――強化開放載體建設,實施陸橋經濟帶開放平臺整合工程。在陸橋沿線系統化布局具有自由貿易區功能的開放園區體系。
――提升物流開發水平,實施陸橋保稅物流通道工程。成立陸橋物流聯合公司,組建中國陸橋鐵路總局,理順陸橋運營,將連云港海關劃歸國家海關總署管轄,提升海關通關能力和效率,加快陸橋沿線物流中心建設和國家物流節點城市體系建設,形成有序、快速的陸橋物流發散積聚系統。
――優化開發配套設施,實施陸橋交通網絡升級工程。統籌規劃開發陸橋沿線海港、空港、鐵路、高速公路、管道、信息網絡等設施建設,形成完善的基礎設施、通達的聯結網絡。
――突出特色組合發展,實施陸橋沿線人口與經濟集聚發展工程。擴大兩端窗口效應、強化沿線中心輻射拉動、有機組合節點特色功能,推進資源、資本、產業向節點集聚,推動城市群組合發展。
――加強文化交流與傳播,實施陸橋國際旅游帶開發工程。擴大沿橋旅游文化國際交流與傳播,強化旅游招商,盡快(適時)開通陸橋(國際)旅游專列。
――加快國際港口建設,不斷提升橋頭堡城市綜合功能。加強東隴海產業帶建設,實施東隴海鐵路線進一步擴能建設和提前實施沿海鐵路工程。積極進行鐵路高速化建設。
――推進陸橋經濟帶可持續發展。提前實施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大力進行陸橋綠色生態走廊建設。著重抓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高產穩產農田。大力推進退耕還田、植樹植草造林、澆灌改進生態環境工程,建設沿橋綠化帶。
――建設牽涉全局的能源項目。擴大國際能源貿易合作,積極擴大沿線地區天然氣能源開發利用,進一步開發能源引進項目,積極開發石油化工業,擴大西氣東輸工程,實施西油東輸工程;繼續擴大煤電轉換制造,拓展西煤東輸(電)工程。
四、對策與建議
1.轉換觀念,增強緊迫感。建立自由貿易區式陸橋經濟帶,是全國戰略板塊“經濟低谷”崛起和陸橋沿線地帶快速發展的必經之路與科學舉措,能夠有力推進陸橋自身競爭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亞歐方面的溝通與經貿合作,促進我國中西部經濟的快速發展,實現隴海蘭新地帶經濟的崛起。目前在陸橋沿線地帶創建自由貿易帶的條件已基本成熟,雖然建設難度較大任務艱巨,但我們要堅定信心克服困難,抓住機遇擴大開放,加快建設促進發展,早日實現快速崛起。
2.積極主動地向國家爭取更多的開放政策。積極主動做好項目可研和申報工作,爭取國家必要的政策體系支持。(1)申請在全國發展戰略板塊上作為繼渤海灣、長三角等五大經濟板塊之后的陸橋沿線第六大板塊予以開發開放。(2)爭取國家在沿線地區布局擴大開放園區體系,尤其是優先考慮橋頭堡城市的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建設。(3)依據國家現行的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部提速相關政策,將陸橋沿線地區整體開發予以特殊政策扶持,尤其是東橋頭堡城市自由港政策。(4)積極開展外交疏導工作,抓住亞洲鐵路網建設機遇,實施國際大交通暢通工程,盡快實現大陸橋國際運輸的無障礙營運。(5)加快開放沿線地區金融市場。建立陸橋開發銀行、陸橋國際開發基金會,允許世行亞行和中外合作銀行在沿線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在沿線中心城市開辦證券交易所,促進區域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
3.擴大對外開放加快開放園區建設。建議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組織沿線城市,聯合向國家開展關于對建立自由貿易區式陸橋經濟帶兩項議案落實的爭取工作,促進國家盡快組織調研論證并組織實施。(1)創造條件建立陸橋國際運輸物流保稅園區體系。建議在東西口岸城市、沿線重點城市建立物流保稅中心(B)或保稅園區,在其他城市依次建立物流保稅園區或保稅倉庫或保稅企業。(2)在東橋頭堡城市建立“自由海港區”運行模式,在西口岸設立“邊境自由貿易區”,形成新的開放型經濟的增長點、聚集點。(3)提升連云港區域性國際商務中心水平,加快沿線重點城市陸橋國際商務中心建設;在沿線重要城市,賦予交通樞紐的特殊功能,設置出口加工區,形成新的增長極,輻射和帶動區域經濟快速、全面、持續發展。
4.加快構建陸橋現代交通體系
強化鐵路運輸功能。(1)理順隴海蘭新鐵路管理體制,加快增能擴運建設,在連云港—寶雞線段鋪設三軌,實行干線鐵路客貨分流。(2)促進鐵路部門加快深化體制改革步伐,大力發展鐵路專業運輸,多發“夕發朝至”列車、直通式快速列車等客運產品,進一步改善客運裝備。(3) 本著先易后難、先國內后國外的原則,適時開通新亞歐大陸橋國際旅游專列。(4)抓緊實施沿海鐵路建設。積極主動開展工作促進沿海高速鐵路早日開工施建。
暢通高速公路。進一步暢通連-霍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實施瓶頸路段拓寬達標工程。加強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和公路營運服務,與隴海蘭新鐵路整合形成一路一橋的新亞歐大陸橋運輸主動脈格局。
盡快開放空港。進一步加強沿線地帶民航設施建設,提高中心城市機場等級,形成開放度較高的國際空港體系。爭取在陸橋口岸城市和沿線重點城市開辟國際空港,增加國際航線航班。
加快東端出海口建設。迅速擴大出海口集疏運規模, 提高集疏運能力,完善橋頭堡綜合功能,創建自由海港。加快完善鐵路、公路、水運、管道等配套運輸建設。拓展通榆運河建設,連通京杭大運河航運網絡,實現河海聯運。完善口岸綜合服務體系。加強港口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努力提高港務效率和服務質量。規劃建設大型物流中心,建設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
加強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充分利用新亞歐大陸橋國際信息中心、連云港大陸橋經濟網站等平臺和信息資源,加強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網站建設和應用,充分利用運輸跟蹤定位電子系統,促進正常安全營運。
5.盡快建立陸橋國際開發協調機構。建議國家在現有的新亞歐大陸橋協調機構基礎上成立專職機構,從事陸橋經濟帶開發開放的領導協調工作。國際層面,進一步協調促進新亞歐大陸橋國際會議進一步規范化,使之成為國際合作載體;推動中亞國家共同改造中亞鐵路交通體系,確保過境運輸無障礙運營等。國內層面,組織指導新亞歐大陸橋國際旅游經濟帶的開發和發展,解決跨省間、跨部委間的協調問題。
6.加強陸橋文化國際交流與傳播。著重打好“國際陸橋文化牌”,大力營造陸橋文化氛圍,通過弘揚陸橋文化,加強陸橋文化交流與傳播,共同促進亞歐合作正常化。
7.加強隴海蘭新城市帶的開放功能建設。發揮口岸城市開放窗口和引導優勢,利用東部地區開放跳板和便捷出海口優越條件,通過加強東西合作實現“雙贏”;內陸城市要積極利用東西口岸的開放優勢和加強開放載體建設,努力擴大外向型經濟的依存度。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關系,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恢復。
參考文獻:
[1]厲以寧:《區域發展新思路》,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版
[2]羅棟生:《第三個時代》,大陸橋經濟編輯部編印,1996年版
[3]李洪華、包宗順、古龍高、孫克強:《連云港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馬洪、董繼昌、劉源:《新的亞歐大陸橋》,中國發展出版社,1993年版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