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連云港的文化定位與發展
2012-07-16 11:02:09
Landbridge平臺
山海連云港的文化定位與發展
中共連云港市委宣傳部
蔡驥鳴 伏 雪
一、全面認識連云港深厚的文化背景
連云港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蘊、豐富文化資源、眾多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遺存的城市,是中國首批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孫悟空老家”和“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是中國的水晶之都,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三大特殊海洋開發區域之一。其獨特的山海奇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開放的城市風貌融為一體,被稱為神奇與浪漫之都。
連云港的歷史文化積淀十分深厚,被稱為神話故鄉、東夷古都和東海名郡,據研究是沿海十四個開放城市中歷史最早的城市之一。其中神話中“精衛填海”、“女媧補天”、“鯀殛羽山”、“舜葬蒼梧”等都發生在此地。藤花落遺址、將軍崖巖畫、孔望山摩崖造像、大伊山石棺墓、東海尹灣漢簡等歷史文化遺跡,對研究城市、國家和文明的起源、對研究中國早期沿海人類的生活狀態都有著重大價值。
連云港這塊土地孕育了兩部中國古典浪漫主義的經典名著《西游記》和《鏡花緣》?;ü绞恰段饔斡洝穭撟鞯脑?,而另一部名著《鏡花緣》就是連云港灌云縣板浦鎮李汝珍所作。李汝珍在板浦鎮精研經史,兼貫九流、旁涉百戲,花費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寫成了《鏡花緣》這部古典浪漫主義小說。除此之外,《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竇娥冤》等五部中國古典名著也都和連云港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淵源。
二、進行文化連云港建設的科學定位
如何進行有意義的文化定位,應該根據一個區域性的歷史發展現狀、文化特征以及人民群眾的文化認同來定位。由此,我們認為,連云港的文化定位應該是海洋文化、陸橋文化、歷史文化、名著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響。
1、海洋文化應該作為文化連云港定位的第一要義。
從區位特點和區域優勢來看,連云港的第一特點是一個濱海城市。盡管這些年來不少人談論連云港文化特色是齊魯文化和吳越文化的交叉,但這只是對其內陸地域的臨界交叉性作出判斷,這種判斷忽略了連云港首先作為海濱城市的第一特性。從古代看,連云港即為中國主要的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秦始皇立秦東門將其作為中國的最東邊,古代的海洋漁業、曬鹽業一直非常發達。20世紀初,孫中山先生又提出要在連云港建東方大港。改革開放后,國家將連云港列為全國十四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21世紀議程》將連云港列為中國海洋三大特殊開發區域之一。目前的連云港現代化海港口已是中國十大海港之一?,F代的海洋經濟如海洋捕撈,鹽業、海洋化工、港口運輸、海洋養殖、海洋旅游等也都成為經濟支柱之一。無疑,臨海的連云港的區域特征第一便是海洋。正是在這一特征的支持下,連云港的文化定位首先應該是海洋文化。
2、陸橋文化的形成是一種必然和必需的結果。
連云港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新亞歐大陸橋不僅僅是連接亞歐大陸橋的通道,關鍵問題是由此形成了一個文化現象和經濟發展帶。文化現象即是圍繞陸橋進行文化研究、經濟研究。經濟發展帶就是依托陸橋實現經濟聯動。從歷史來看,新亞歐大陸橋正好是中國古代政治經濟的中心線。古代的都城安陽、西安、洛陽、開封等都基本在這條線上。現在的連霍高速公路更加強了陸橋之間的聯結。陸橋之間的歷史、經濟、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和關聯性。沿這條線一定或必將形成一個特定的經濟現象和文化現象。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連云港,在線上應該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因此,將連云港文化定位的第二個落腳點定位在陸橋文化上不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需的。
3、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是歷史文化定位的基礎。
連云港的歷史文化積淀十分深厚,全市現共有縣區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18處,其中國家保護級3處,省級12處,縣區級55處;共計館藏文物16000余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6500余件。連云港還是秦朝時期徐福的故里,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天文中心,是中國古代海鹽的集散地,是古代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的重鎮之一。厚重的歷史使連云港可以稱得上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是歷史文化定位的基礎。
4、名著文化將使連云港進一步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
包括《西游記》等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以及《鏡花緣》、《儒林外史》、《竇娥冤》等七部古典文學名著都與連云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聯結關系。這在全國任何一個城市都是沒有的。因此,可以說,連云港是一座文學的城市、是一座文化的城市。這些名著的誕生無疑為連云港的文化煥發出奇異的光彩。因此,把連云港文化定位之一為名著文化,將會極大地提高連云港文化的知名度。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規劃,連云港的城市定位是“把我市建設成為一個國際性海濱城市,現代化港口工業城市,山海相擁的知名旅游城市”,圍繞這一定位,我們應全力推進文化連云港建設,使之與現代化國際性海濱城市發展相協調,充分彰顯歷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成為國際性文化交流的特色城市和中國東部文化發展的重點城市,在國內外樹立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
三、對文化連云港建設進行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全面促進文化連云港的發展。
1、加強城市文化的空間規劃和文化設施建設,奠定連云港的文化基礎。
第一、做好城市文化發展的空間規劃。城市文化設施和文化服務網點要布局合理,規模發展,根據城市規劃合理預留發展空間,逐步建成若干標志性文化設施和文化廣場、文化街、文化帶。各縣區城鎮文化建設亦應統籌規劃,充分體現個性、特色。
第二、完善城鄉三級文化網絡。完善市、縣、鄉三級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市屬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要達到省一級館或省文明館標準;每個區都要有文化館、圖書館,并達到省定標準,結合建設學習型城市的要求,市區街道辦事處和社區規劃建設、完善多功能文化活動中心;有一定規模的居民住宅小區要逐步完善建設、新建的小區要規劃建設相配套的文化設施或文化體育活動場所,社委會要建有文化室或圖書室。
第三、加強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托,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發展縣、鄉鎮、村文化活動場,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力爭到2010年,實現縣有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h文化館要具備綜合性功能,圖書館要加強數字化建設。有條件的縣要規劃建設縣級博物館。鄉鎮要結合鄉鎮機構改革和站(所)整合,組建集圖書閱讀、廣播影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推廣、科普培訓、體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動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站。
2、研究、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確立連云港的文化內涵。
第一、發揮地方文化研究機構的作用,加強地方文化的研究和開發。由史志部門、社科聯、社科院牽頭,聯合在連的高校和相關的研究機構,加強對連云港市獨有的歷史文化研究的深入性和拓展性研究,重點加強對夏夷文化、徐福東渡、西游記文化、鏡花緣文化、將軍崖巖畫、藤花落遺址、淮鹽等歷史文化的研究,挖掘其在中國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重大意義和考古學、歷史學價值。
第二、采取保護措施,申報歷史文化名城或世界文化遺產。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和“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建立一整套保護我市歷史文化遺存的規劃、制度和操作辦法。切實保護好東海尹灣漢簡、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將軍崖巖畫、藤花落龍山文化城址、大伊山石棺墓、蘇馬灣界域刻石、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等一批重要的文化遺產。同時應對古城風貌、文物古跡、古樹名木等方面的調查建檔和保護法則的制定。對將軍崖巖畫、孔望山摩崖造像等歷史文化遺跡進行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準備工作。
第三、以“西游記”文化品牌為主體,加大對連云港文化形象的宣傳力度。構建一套完整的《西游記》文化發展體系,在國內外塑造連云港的《西游記》文化形象,形成以《西游記》為主線,穿帶景點旅游、文藝表演、動漫、主題公園、旅游產品、影視作品等為內容的《西游記》文化產業鏈。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形成與建設國際性海濱城市和山海相擁的優秀旅游城市相適應的《西游記》旅游文化和《西游記》文化產業。
第四、挖掘、保護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淮海戲、海州五大宮調、工鼓鑼、民間民俗文化等各種具有連云港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挖掘和整理,對連云港的地方歷史文獻進行整理匯編,應投入專項資金進行重點扶持,并以海州為主體,形成古海州地域范疇內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3、整合區域內的自然和生態資源,形成連云港的文化特色。
針對連云港山海相接的地理特色,重點圍繞海洋文化與地域文化進行研究和開發。
第一、加強對海洋科技文化的研究。依托連云港的濱海地區,設立海洋科學研究園區。市政府制定并采取一些優惠政策和措施,吸引國內外科研機構或高等院校在連設立以海洋為主題的科研基地、分支機構或教學基地,使其成為中國海洋科技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和研究中心之一。同時,對大陸橋、港口發展等問題的研究,使其成為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城市經濟文化研究的龍頭城市。
第二、打造以海洋特色為主體的旅游文化。利用一年一度“連云港之夏旅游節”,重點打造以海洋特色為主體的旅游文化,擴展海洋旅游文化的內涵。加強對海濱旅游度假村、前三島旅游、海濱浴場、海洋游樂、濕地旅游、水上體育運動、港口工業游等旅游、文化、體育項目的招引力度。
第三、設計、開展系列國際性的文化、商貿交流活動。以現有的國展中心、國際商務中心為核心,通過設計、開展系列交流展示活動,加強環太平洋城市、大陸橋沿線、中國東部沿海城市、蘇魯豫皖的文化、商貿交流,形成區域性的國際文化、商貿交流展示中心。
4、推動文化體制和文化產業共同進步,完善連云港的文化發展機制。
第一、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理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推進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管辦分離。強化文化管理部門的行政管理職能和執法力度。對文化事業單位實施分類改革。分清文化事業單位的公益性和經營性性質,對公益文化事業部分要改革勞動人事制度,實行全員聘用制,分配制度采取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對經營性文化事業部分要逐步實現事轉企的改制,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成立相應的文化產業集團。
第二、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發展。重點發展文化旅游業,大力發展現代傳媒業,扶持發展文藝演出業,規范發展文化娛樂業,鼓勵發展教育培訓業,提高發展藝術品業,普及發展網絡信息業。形成以重點文化產業為主導,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格局。建立文化產業創意園區。設立文化產業創意園區,吸引全國優秀文化產業人才和一批有發展前景的文化產業項目進駐。 建立文化產業的監測、統計體系。由相關部門共同協商,建立健全社會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統計指標體系,并納入全市經濟指標統計體系,逐步列入市縣經濟考核指標。
5、抓好文化精品生產和促進群眾文化,形成連云港的濃厚文化氛圍。
第一,實施文化藝術精品工程。建立重點文藝創作項目及重大文藝活動演出項目制。對市里文藝精品生產規劃中的重大創作及全市性的重大演出項目,社科研究的中短期項目、年度重要研究項目、重大研究課題等一律實行招標、簽約制,以保證文化藝術精品生產和社科研究課題的質量。完善文化藝術精品生產的投入獎勵機制。設立文化藝術精品生產獎勵基金。采取多元籌資方式補充獎勵基金。對特別優秀的作品,尤其是在全國、全省產生重大影響的作品要給予重獎。
第二,樹立富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采取多種籌資渠道,扶持發展灌南魔術雜技、贛榆鑼鼓、東海版畫、海州龍獅、海州五大宮調、淮海戲等傳統民間特色文化,在全國打造一流水平。每個縣區都要培植1到3個文化體育特色鄉(鎮)、特色街道、特色社區或特色戶,使我市特色文化在全國、全省文化文藝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群眾文化活動組團推進。繼續組織好一年一屆的“在海一方”廣場文化活動,適當開展社區藝術節、農民藝術節、職工風采藝術節、全民讀書節、少兒藝術節、家庭文化藝術節等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動,烘托城市文化氛圍,塑造城市文化形象。
第四,建設健康有序、資源共享的文化網絡。注重對網絡的建設與引導,形成以政府和相關部門、單位承辦的信息網站為主體,以社會信息網頁為輔的連云港網絡信息格局,加強對信息的內容的監管和資源共享的鏈接,逐步形成一個內容上積極健康、信息資源共享的網絡信息新格局。
6、抓好文化藝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加強連云港文化的發展動力。
第一,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對青少年藝術基礎教育的規劃和管理,全市各大中小學校把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列入教育大綱。鼓勵社會多種力量進行藝術教育。建立文化藝術人才的培養基地。在連的省屬高等院校及市屬高、中等院校、職業學校等設立藝術系或設立藝術專業,與國內、省內知名藝術院?;蛑麑W校的藝術系聯合辦學,為連云港培養、輸送文化藝術的專門人才。
第二,完善文化人才競爭、選拔和激勵機制。文化事業單位及專業藝術團體一律實行競爭上崗制、招聘制和合同制,對文化藝術人才在職稱評聘、成果評獎、業績考核等工作中,打破學歷和資歷界限,以創新能力和工作實績為主要衡量標準。對優秀人才的優秀成果給予重獎。
第三,引進和利用外來智力。根據連云港文化研究和文化藝術發展的實際課題和人才短缺的實際問題制定專門的引進智力計劃,在全國范圍內聘請一批知名專家、學者、藝術家為顧問、指導或簽約服務。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