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新的歷史機遇 實現新亞歐大陸橋快速崛起
2012-07-16 10:54:36
Landbridge平臺
民盟全國發展海洋經濟研討會交流材料
抓住新的歷史機遇 實現新亞歐大陸橋快速崛起
丁軍華
2009年6月1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會議明確指出,江蘇沿海地區地處我國沿海、沿長江和沿隴海蘭新線三大生產力布局主軸線交會區域,區位優勢獨特,土地后備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在新形勢下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發展,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優化升級和整體實力提升,完善全國沿海地區生產力布局,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強我國與中亞、歐洲和東北亞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把加快建設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和促進海域灘涂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作為發展重點,著力建設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沿海新型工業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備資源開發區和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將江蘇沿海地區建設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至此,歷經20年,加快建設新亞歐大陸橋終于從區域構想上升到國家戰略。
風雨兼程二十年
我們知道,“新亞歐大陸橋”一詞最早是連云港人提出的,新亞歐大陸橋運輸第一列是從連云港開出的,連云港人為了大陸橋事業艱苦奮斗了二十年,終于迎來了“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國家定位。
1990年9月,時任中央中共總書記江澤民親自剪彩。隨即,中國新疆北疆鐵路與原蘇聯土西鐵路在阿拉山口—德魯日巴接軌,此次接軌標志著長約11000公里的新亞歐大陸橋正式誕生。形成了繼西伯利亞大陸橋之后,又一次橫貫亞歐大陸的更為便捷的鐵路通道,它把太平洋與大西洋溝通起來,實現海—陸(鐵路)—海的連貫運輸。
1992年5月15日至17日,國務院生產辦公室在連云港市神州賓館召開“亞歐大陸橋運輸工作座談會”。會議通報了各有關方面圍繞新亞歐大陸橋運輸開展所做的準備工作情況,就開展大陸橋運輸有關的政策、措施、價格、規章等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并取得了共識。會議確定,新亞歐大陸橋國際過境集裝箱運輸以連云港為主。
10月27日,國務院經貿辦在北京鐵道部國際公寓召開第三次亞歐大陸橋運輸工作座談會。會議確定,從連云港經阿拉山口的新亞歐大陸橋運輸定于12月1日開通。
11月27日上午10時,新亞歐大陸橋運輸首列慶典儀式在連云港港務局集裝箱碼頭隆重舉行。國家有關部門沿橋有關省市領導和來自日本、美國、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賓客1000多人參加了慶典儀式,國內外48個政府機構和公司來電祝賀。
12月1日凌晨1時35分,從舉世矚目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連云港發出第一列國際集裝箱運輸專列。專列裝載50個標箱,有日本運往中亞的過境集裝箱,有中國出口歐洲的集裝箱,有從東南亞進口到中國內地的集裝箱。12月9日上午10時,首列試運車到達阿拉山口。至此,新亞歐大陸橋開始國際陸橋營運。
1994年5月17日至18日,國務院總理李鵬視察連云港,他站在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起點標志建筑前,揚起右手說:“亞歐大陸橋,就從這里開始”,“連云港的優勢就是大陸橋集裝箱運輸,你們要建第三、第四代集裝箱碼頭,集中力量抓好集裝箱運輸。”
8月5日,一艘波蘭籍遠洋貨輪滿載集裝箱,離開連云港碼頭駛往歐洲,標志著連云港到歐洲的直達班輪航線正式開通,這是連云港口岸第一條遠洋班輪航線。
10月,中國外運連云港公司首次代運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發往韓國的10個滿載銅片的東行過境重箱體,這是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以來首批東行下“海”過境重箱。
1995年2月,西北首艘海洋運輸輪“秦達”輪滿載6000噸水泥,在連云港起航。該輪是西安泛亞海陸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從國外購置的第一艘散雜貨輪,結束了西北內陸地區沒有海洋運輸能力的歷史。
1995年9月11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第一副總理伊辛加林在北京簽署了《中哈關于利用連云港裝卸和運輸哈薩克斯坦過境貨物的協定》。
同年11月9日,鐵道部發400號電報《關于試開行連云港——阿拉山口危險品集裝箱直達快運列車的通知》,批準危險品集裝箱過境運輸。由鐵道部集裝箱中心和香港東方海外(貨柜)有限責任公司(OOCL)聯合組織的美國杜邦公司出口到烏茲別克斯坦的氰化鈉劇毒品集裝箱專列,于11月23日21點21分從連云港開出,30日12點30分在阿拉山口過境,鐵路運輸全長4244公里,共運行144小時43分。該專列由42節車組成,首次以整列方式運輸國際過境貨物,說明以連云港為橋頭堡的新亞歐大陸橋跨國多式運輸進入穩定正常、大批量運輸國際集裝箱的新階段。國際運輸業界對中國鐵路的組織之嚴密、運輸之快捷給予了高度評價。
1996年5月的新亞歐大陸橋國際研討會之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新亞歐大陸橋集裝箱過境運輸取得飛速發展,過境箱量已由1995年257個TEU上升到1996年12118個TEU,1997年達到30016個TEU,從而接近西伯利亞大陸橋的一半。
1997年 4月1日,鐵道部組織的連云港——阿拉山口的新亞歐大陸橋集裝箱五定班列開行,開行列數為每天1列,為韓國、日本過境中國到中亞的貨物開通了新的運輸通道,對外產生了較大影響。陸橋國際集裝箱追蹤系統建成并投入使用。鐵道部副部長劉志軍表示:“列車開行得很好,不夠可加線,有多少開多少”。在部領導和濟南、烏魯木齊鐵路局的支持下,集裝箱大陸橋過境運輸創出輝煌業績,連云港經阿拉山口全年共往返運輸425列29749TEU。
1998年6月20日~21日,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科技部、外經貿部等四部委聯合在連云港召開了“新亞歐大陸橋發展戰略和信息網絡建設工作洽談會”。1999年 11月26日~27日,由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與連云港市政府聯合在連云港舉辦了“新亞歐大陸橋國際信息網理事長單位會議”。
2000年6月12日~16日,由國家經貿委、中國社會科學院、科技部、外經貿部、江蘇省連云港市人民政府等單位主辦的“新亞歐大陸橋與中西部開發戰略研討暨招商洽談會”在連云港舉辦。會議圍繞大陸橋沿線城市與中西部地區合作開發及政策導向、市場走勢等問題進行了研討交流。
2002年10月20日,新亞歐大陸橋國際協調機制第三次工作會議在連云港召開。21日~22日,由外經貿部、鐵道部、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主辦的“2002年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國際研討會暨第二屆新亞歐大陸橋經貿合作懇談會”在連云港市召開。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在會議中提出了新亞歐大陸橋今后發展方向:加強與中亞、東亞地區合作;加快與日韓經貿合作進程;作為支持中西部發展重要手段。
2004年4月22日,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零公里處,隨著西行集裝箱班列汽笛的長鳴,宣告了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連云港——阿拉山口——阿拉木圖國際集裝箱直達班列首列試運行,這是新亞歐大陸橋自1992年開通以來首次開行的跨國集裝箱直達班列,同時也標志著我國第一列跨國“五定”集裝箱直達班列的開行。國家鐵道部、中國外運集團、連云港市政府、港口管理局、中外運陸橋公司以及口岸等相關單位部門領導出席了首列試發運儀式。此直達班列每周開行一列,代理日、韓兩國經連云港上“橋”西行阿拉山口出境直發哈薩克斯坦國阿拉木圖的機械設備、電器設備、汽車配件和食品等貨物。
2006年11月26日,隨著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零公里處西行列車的一聲長鳴,連云港——阿拉山口鐵海聯運直達快運集裝箱班列正式首發。它標志著全國鐵路第六次大面積提速拉開序幕,同時也為新亞歐大陸橋運輸事業的鞏固和發展增添了新活力。同日,十家大陸橋運輸企業與鐵道部簽訂連云港——阿拉山口集裝箱班列承包協議書。
2007年10月8日,連云港——莫斯科的過境集裝箱“五定”班列在連云港首發,這趟班列標志著新亞歐大陸橋通道的正式開通。同時,在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第六代特大型集裝箱——“新亞洲”號集裝箱船也安全靠岸連云港港,這兩件事標志著“海鐵”聯運這一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多式聯運方式在新亞歐大陸橋的正式啟動。
2008年連云港新亞歐大陸橋過境集裝箱運輸6萬標箱,為沿海所有口岸之最,至此,新亞歐大陸橋過境集裝箱運輸已經連續兩年超過西北利亞大陸橋。
國家高度關注大陸橋
在二十年的陸橋歷程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連云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建設和發展。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與重視新亞歐大陸橋的建設和發展,2009年6月10日終于進入到國務院最高決策層的視野,被實質性地提上國家戰略層面。在黨的十七大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討論時提出:“連云港的位置重要,是涉及全局的問題。連云港的建設不僅要看到附近的幾個省,中亞國家也關注歐亞大陸橋。”溫家寶總理2007年元旦在連云港視察時強調,“連云港南連長三角,北接渤海灣,隔海東臨東北亞,又通過隴海鐵路西連中西部地區以至中亞,是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紐帶,在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習近平副主席前不久視察連云港,要求連云港后發先至,構建新亞歐大陸橋,完成新時代的西游記。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舉全省之力振興連云港,并以多種形式推動連云港進入國家戰略層面。
功能定位橋頭堡
在這次國務院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快建設連云港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連云港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可以說,正是由于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在連云港,并且通過隴海蘭新鐵路連接我國廣大中西部地區以至中亞和歐洲,連云港港口才區位優勢獨特、戰略位置突出。因此,連云港港口與新亞歐大陸橋相輔相成、互為依托。
在《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中,連云港港口的定位是國家沿海主要港口及區域性中心港口,江蘇沿海港口群的核心,我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連云港港口建設,發揮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橋梁作用,建設成為隴海蘭新沿線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對外開放窗口以及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由此可以對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功能定位是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橋梁和紐帶,中西部地區擴大開發開放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是亞歐地區經濟貿易往來的黃金通道。
構筑帶動東中西協調發展極
從世界和中國經濟地理來看,中國沿隴海蘭新鐵路大動脈的江蘇蘇北、中原、關中和西域三個地區的龍頭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應該是位于江蘇沿海的連云港。
連云港是隴海蘭新鐵路的起點,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它的東西兩端連接著太平洋與大西洋兩大經濟中心,連云港港集中了江蘇沿海的優質海岸線,還集中了江蘇所有的9個海島,是國家主要港口和長三角地區三個區域中心港之一。
連云港是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重要節點與紐帶,腹地橫貫中國10省區、40多個城市,隔海東臨東北亞,又通過隴海鐵路西連中西部地區以至中亞,輻射亞歐大陸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具有廣闊的腹地優勢。
連云港是沿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出海距離最短、最經濟、最便捷的出海口,是中國隴蘭經濟帶融入環黃海經濟圈的最順直的門戶,已與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1000個港口開展了貿易往來。
在中國地理的架構中,長江和隴海蘭新線是東中西兩條主軸線,它與東部沿海南北主軸線相交,形成了我國對外開放的“л”型戰略格局。在“л”型開放戰略格局中,連云港和上海分別處于沿海與沿橋、沿海與沿江的節點上。
在我國促進東中西協調發展戰略中,同處我國東部沿海的連云港和上海,戰略地位一樣重要,上海是沿長江流域開發開放的龍頭,連云港就是沿隴海蘭新線地區開發開放的龍頭。
自1992年新亞歐大陸橋首列集裝箱過境運輸開通以來,連云港承擔了90%以上的過境集裝箱運量。2008年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家宏觀經濟環境趨緊、面臨的制約因素增多、全國各地經濟增長普遍回落的情況下,史無前例地迎來了自己特有的、多重疊加的新一輪戰略機遇,港口吞吐量突破了億噸大關,成為我國東部沿海的有一個億噸大港!
近年來,注重加強港口與腹地聯系、推進海陸互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連云港與內陸地區合建“無水港”已經成為沿海港口占領內陸貨源“高地”的重要手段。目前,淮安、山西侯馬兩個場站已經正常運營,侯馬場站于2008年5月開通了集裝箱“五定班列”,大大提高了連云港對臨汾、晉城、運城三地的服務能力;蘇北的鹽城、宿遷等正在加緊與連云港合作方。基于連云港不斷升溫的“熱度”,廣東、山東、陜西、甘肅等10余個城市黨政代表團最近相繼前來參觀考察,推進區域經濟的 聯系與合作。
連云港納入國家層面發展,我們有信心相信,連云港作為我國東中部協調發展的發展極,正在昂起促進中西部崛起振興的龍頭!
連云港的發展,可以解決我國中部崛起與西部大開發缺少國際性經濟中心城市帶動的問題,真正發揮龍頭城市對區域發展的引擎作用。
連云港的發展,可以提升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地位,充分發揮東橋頭堡對其經濟腹地的服務功能。
連云港的發展,可以解決連云港目前被長三角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邊緣化的問題,打造帶動我國東中西協調發展的新經濟增長極!
在國家和省的支持下,連云港人正在努力打造一體兩翼構架,合理整合本市及其周邊地區的有效資源,正在為建成帶動我國東中西協調發展的東方樞紐城市,推進國家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偉大戰略目標的早日實現做出不懈的努力!
作者系中共連云港市委常委、港口管理局局長、高級工程師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