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在高校增設國際陸地物流學科的建議
2012-02-21 10:02:13
Landbridge平臺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 席 平
現在國際物流理論與國際物流實踐,都是以國際海洋物流為基礎、以海港為界,將陸地物流與海洋物流分割開來運作,這樣的理論與實踐嚴重阻礙了內陸地區和內陸國家與世界經濟的交往,造成了內陸經濟十分落后。改變現狀、促進沿海與內陸均衡發展,需要成熟的國際陸地物流體系,需要國際陸地物流與國際海洋物流無縫銜接,使世界貿易重點在沿海地區發展,變為沿海、內陸地區共同發展,并成互相補充的趨勢,使世界經貿體系更加完整。
國際陸地物流體系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物流系統,可分為硬件、軟件和配套系統。硬件方面由國際陸港、陸地運輸線路、物流設施和物流設備組成;軟件方面由適合陸港和陸地國際運輸的法規、條例、管理制度組成;配套系統由一關三檢、沿海港口、外運貨代、金融保險等整合而成。
國際海洋物流的研究與人才培養,由海事學校負責;國際航空物流的研究與人才培養,由航空學校負責;國際陸地物流的理論研究、制度制定、實施方案與人才培養目前是一個空白,填補這個空白緊靠幾個學者和物流企業的自身努力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在高校增設國際陸地物流學科全面系統地研究、不斷的加以完善,方有可能。
一、國際陸地物流發展現狀
(一)硬件方面。2000年筆者提出了國際陸港概念,在此影響下,西安市率先開工建設了西安國際港務區項目,國家發改委、陜西省政府將該項目列為“十一五”期間物流重大建設項目;天津市第九次黨代會報告中指出:“要建設世界一流大港,發展內陸‘無水港’”,計劃在中國北方12省市建立陸港,目前已同北方12省市的負責人共同簽署了《建設內陸無水港合作意向書》;鄭州、石家莊、沈陽相繼建立了內陸港,上海、連云港、日照等港口計劃在經濟腹地的主要城市建立陸港。陸地運輸線路主要是鐵路運輸線和公路運輸線,鐵路運輸的現狀是運價較低(大約是公路運費的2/3)、運力不足(只能滿足市場需求的35%),公路運輸的現狀是效率高、運價高;內陸地區物流設施和物流設備普遍老舊,亟待更新改造。
(二)軟件方面。適合陸港和陸地國際運輸的法規、條例、管理制度在國內、國外還沒有制定,軟件全是空白。
(三)配套系統。在內陸城市一關三檢、沿海港口、外運貨代、金融保險等配套系統,已經在為國際陸地物流服務,但是,服務質量、整體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國際陸地物流對內陸地區和內陸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的意義
(一)促進中國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沿海地區相對內陸地區經濟發展較快,是因為擁有國際港口、國際海洋物流暢通,從而擁有兩個市場,一個是國際市場,一個是國內市場;內陸地區因為遠離港口、國際陸地物流不暢,被國際市場邊緣化,只擁有一個國內市場,所以發展較慢。國際陸地物流不暢成為制約我國內陸地區經濟發展主要因素之一,發展國際陸地物流將促進中國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與沿海地區同條件發展經濟。
(二)促進全世界內陸地區的經濟發展。世界上有蒙古、捷克、乍得、巴拉圭等30個內陸國家和不計其數的內陸城市,發展國際陸地物流將促進內陸國家和內陸城市與沿海地區同條件發展經濟。
(三)為暢通大陸橋奠定基礎。從國際運輸角度來看新亞歐大陸橋是一條不完備的國際陸地運輸線,該線缺少國際陸港、沒有統一并且共同遵守的國際運輸法規和慣例,尚處于前期開發階段。在沿橋城市建立陸港、付以完善的國際物流運行機制,將促進大陸橋暢通運行。
三、在高校新設國際陸地物流學科的必要性
(一)理論研究和制度制定的需要。目前國內外還沒有系統地開展國際陸地物流理論研究,雖然筆者提出了國際陸港概念和實施方法,那僅僅是一個雛形,遠遠不能滿足理論自身發展和指導實踐的要求。另外,填補上述空白,需要組織國際法研究機構、沿海港口等相關單位,參照國際海洋運輸、國際航空運輸,研究制定適合陸港和陸地國際運輸的法規、條例和管理制度,這需要以高校為基礎方能開展。
(二)進一步完善制度和推廣制度的需要。從研究制定適合陸港和陸地國際運輸的法規、條例和管理制度的初稿,到國際運輸界認可和推廣,是一個非常復雜和艱辛的過程,這需要以高校為基礎方能開展。
(三)國際陸港規劃建設的需要。目前,國際陸港的規劃建設在全國展開,這有積極發展的因素,也有令人擔心的地方,在人們還沒有弄清楚國際陸港是個啥東西的時候就大舉投資建設,難免有莽撞的成分,這會為國家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另外,也為一些小團體“圈地、圈錢”提供機會。國際陸港規劃建設的需要系統的理論指導、正確的方法支持,這需要以高校為基礎方能開展。
(四)國際陸地物流人才培訓的需要。內陸國家和內陸地區暢通國際陸地物流通道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這需要以高校為基礎方能開展。
(五)在高校新設國際陸地物流學科的意義。為創新國際陸地物流的理論、制度、方案和人才培訓提供基礎保障。
綜上所述,中國是一個大國,應給肩負起使命,為世界經濟制度的創新做出應有貢獻;國際陸地物流理論研究、制度制定、實施方案和人才培養是一個空白;沿海港口和內陸城市在缺少正確理論指導和科學方案支持下大舉建設國際陸港,難免損失。為了長期、科學地發展我國內陸地區經濟,為國際陸地物流理論發展做出貢獻,特此建議:在海事大學、鐵路大學和公路大學設立國際陸地物流學科,研究和完善陸港和陸地國際運輸的法規、條例和管理制度,培養陸港管理和陸地國際物流的人才。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