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歐大陸橋:構建中國戰略縱深
2012-02-21 09:17:49
Landbridge平臺
中國的利益中心到底在哪?《中國的利益中心到底在哪》一文(《環球時報》2007年12月9日)告訴我們:“中國發達的制造業幾乎全部集中在沿海。一個廣東省,產值是西藏的91倍,是青海的42倍。即使有西部的出口,沿海地區的貨物也不可能走陸路。”文章還認為,“歷史沒有記載任何一個人沿‘絲綢之路’從長安到達羅馬,中國西部不僅從前沒有現在仍然沒有通往西方順暢的貿易通道”。
一、沉重的對比
誠然,目前我國的經濟發達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一帶,東部沿海地區利用面臨大海和國家政策支持的優勢,吸引外商來投資,造成我國東西部地區差距急劇拉大。“一個廣東省,產值是西藏的91倍,是青海的42倍。”
不過,正是因為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有如此大的差距,才造成了東部沿海地區能源的極度緊張、交通涌堵不暢、人口過于集中,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社會、經濟、安全等問題。2008年春節前的一場雪災就把這些問題一覽無余地凸現在我們面前。在1月30、31日至2月1日三天內,離開廣州回自己家鄉過節的打工者,僅廣州火車站滯留人數(不包括市區其他地方滯留的人數)就達到80萬之多,廣場上一平方米站了多達4到5人。
有媒體報道說,這場大雪反映出我國經濟的脆弱性,暴露出我們的經濟布局在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從空間來說存在著十分嚴重的問題:過分集中在沿海地區!如果把2008年初的這場雪災,想像成一場應對突如其來的現代戰爭的演習,如果我們能用戰時的目光來觀察這次雪災,不難看到我們經濟建設、社會運行中的某些弱點。還好,這只是一場大雪給我們的“溫柔”提示!
癱瘓對方電力供應和交通運輸系統,這在現代戰爭中又是首選目標和重點,且方法簡易,投入戰爭成本少。這場雪災的最大破壞力也體現在對電力的中斷和交通運輸系統的癱瘓上,這和現代戰爭的打擊重心如出一轍。大雪壓斷電纜導致電網中斷,電氣化列車因此無法開行,又使電廠急需的煤炭無法運抵,人員、物資流通受阻,正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亂。公路和機場的冰封,使鐵路的困境更加凸顯。交通依賴電力,電力又依賴能源,能源又依賴交通,而經濟又依賴上述三者的循環。
從1991年的海灣戰爭開始,戰爭就已經不以殺傷對方有生力量為重點了。在美軍實施的“五環打擊”中,政府首腦、電力、交通、通信等戰略設施是攻擊的重點,處在最外環的軍隊和軍事設施是最次要的目標。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這一特點更加明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重點轟炸南聯盟供電系統,并使用石墨炸彈使南聯盟電網徹底癱瘓,由此造成整個南聯盟經濟的崩潰。30天后,南聯盟被迫接受了美國及北約的城下之盟。打擊電力系統就此成為美軍最大的戰爭心得。
試想,如果這場雪災是一場突發的現代戰爭(在當今的我國周邊和國際環境下,針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爆發戰爭的指數要遠遠大于中西部地區),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電力供應和交通運輸系統遭遇打擊而癱瘓,由于經濟布局的過于倚重和人口的過于集中,所造成的經濟和人員損失是無法估量的,給社會造成的混亂和人們心理造成的恐慌更是無法想象。這也正是目前國家為何大力設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原因。而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運營又給廣大中西部地區的開發開放提供了便捷的通道,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良機。依托新亞歐大陸橋,我國的東、中、西部可利用各自的經濟優勢加強區域之間的橫向經濟聯合,進行優勢互補,極易形成各自優勢的對流輻射。
二、陸橋經濟時代的來臨
(一)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環球空間結構與布局進入“第三時代”
有關專家認為,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環球空間結構與布局已跨越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江河經濟”階段,稱“江河經濟時代”。舉世公認的黃河、長江、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多瑙河等都是世界文明搖籃;
第二階段是“海岸經濟”階段。在近代,人類社會經濟是依托海岸發展的,故稱“海岸經濟時代”,這是人類航海技術與航海事業發展的產物。
“陸橋經濟”將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三階段,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環球空間結構與布局,隨著大洋溝通的實現而進入沿著陸路向陸域縱身發展的“第三時代” 也即“陸橋經濟時代”。“陸橋經濟”與江河經濟及海岸經濟不同的一個基本點是:它將突破江河湖海以及高山大漠阻隔向內陸延伸,推動人類社會向落后地區進軍,將人類社會文明繁榮向落后地帶擴散,使陸橋經濟帶成為新興的繁榮發達的新經濟技術文化帶,從而導致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環球空間布局與結構新變動,使地球面貌改觀,并使地球陸域呈現出全面繁榮昌盛狀態。嚴格意義上說,陸域的開發發展才是人類自身開發發展的旨歸所在。
陸橋經濟的發展并不意味著海岸經濟及江河經濟衰落,就如海岸經濟的發展并不意味著江河經濟衰落一樣。江河經濟和海岸經濟各自有它的時代條件和基礎,陸橋經濟也是這樣。
關于陸橋經濟時代,中國新亞歐大陸橋研究促進會原長芮杏文先生生前說,人類社會有史以來,已走過兩個過程:首先是乘江河之便利,逐水而居,沿著大江大河繁衍生息,向江河兩岸流動聚集,從而創造了黃河、尼羅河等流域的古代文明。隨著蒸汽機的出現,海洋成為商品跨洲交流運輸的主要途徑,人類又乘海洋之便利,向海洋沿岸集聚,在一些荒無人煙的沿海地帶,特別是江河入海口,逐漸興起港口城市,創造了現代文明。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6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占地球僅19.2%的江河海洋狹長地帶,這里也就成了地球上繁榮發達富裕地區。與此同時,在人類社會和經濟生活中爆發出新的嚴重問題:發達的沿海地區和遼闊落后的大陸內地的發展差距越來越大。沿海一帶的資源愈來愈枯竭,而人口愈來愈膨脹,市場在相對縮小,生態環境惡化加劇,從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空間和人類文明的新發展。大陸橋的出現,使我們看到曙光,人類可乘陸橋交通之便利,將先進文明與繁榮引向地球陸域遼闊的落后地區,開發尚未開發或欠開發的80.8%的地球,為人類社會生存發展開拓新空間。
陸橋經濟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上海浦東開發和新亞歐大陸橋的貫通,我國對外開放出現了“沿海、沿邊、沿江、沿橋”的四沿開放新格局。這為處于沿橋地帶的各地區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中國西部地區約占全國總面積的71%、全國總人口的30%,已發現有160種礦產資源,稀有金屬儲量占全國90%以上、水能資源儲量占全國80%以上。近年來,沿橋地區抓住陸橋升溫這一有利時機,上下動員,搶抓機遇,打好“橋牌”,擴大外引內聯,構筑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新優勢。
(二)大陸橋:人類社會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橋”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征服自然、發展自身的產物,習慣上把跨越河海連接陸地稱之為“橋”;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中,又迫切需要跨越陸地連接海洋,于是就出現了“大陸橋”。大陸橋的形成和發展,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她已經并更加對世界經濟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目前,世界上比較重要的大陸橋有:北美大陸橋運輸、西伯利亞大陸橋、新亞歐大陸橋。
1、北美大陸橋運輸。北美大陸橋運輸指從日本東向,利用海路運輸到北美西海岸,再經由橫貫北美大陸的鐵路線,陸運到北美東海岸,再經海路運到歐洲的“海—陸—海”運輸結構。北美大陸橋包括美國大陸橋運輸和加拿大大陸橋運輸。美國大陸橋有兩條運輸線路:一條是從西部太平洋沿岸至東部大西洋沿岸的鐵路和公路運輸線;另一條是從西部太平洋沿岸至東南部墨西哥灣沿岸的鐵路和公路運輸線。北美大陸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服務范圍最廣的陸橋運輸線。北美大陸橋運輸對巴拿馬運河的沖擊很大,由于陸橋運輸可以避開巴拿馬運河寬度的限制,許多海運承運人開始建造超巴拿馬型集裝箱船,增加單艘集裝箱船的載運箱量,放棄使用巴拿馬運河,使集裝箱國際海上運輸的效率更為提高。
2、西伯利亞大陸橋。它是指使用國際標準集裝箱,將貨物由遠東海運到俄羅斯東部港口,再經跨越歐亞大陸的西怕利亞鐵路運至波羅的海沿岸如愛沙尼亞的塔林或拉脫維亞的里加等港口,然后再采用鐵路、公路或海運運到歐洲各地的國際多式聯運的運輸線路。西伯利亞大陸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一條陸橋運輸線。它大大縮短了從日本、遠東、東南亞及大洋洲到歐洲的運輸距離,并因此而節省了運輸時間。
3、新亞歐大陸橋。它是指東起中國連云港,西至荷蘭鹿特丹,全長10900公里,中國境內4131公里。它以中國、原蘇聯、歐洲的鐵路為陸上橋梁,把太平洋與以及波羅的海、黑海連接起來,是新興的亞歐間國際過境集裝箱運輸陸上通道;通過鐵路直接穿越亞洲與歐洲之間的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荷蘭7個國家,輻射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它是亞歐海陸運輸最為便捷、最為經濟的運輸通道,被譽為“新絲綢之路”。
4、第三條亞歐大陸橋呼之欲出。2007年11月1日在昆明舉行的“構建第三亞歐大陸橋專家論壇”上,構建橫貫21個國家的第三亞歐大陸橋的設想浮出水面。第三亞歐大陸橋始于以深圳港為代表的中國廣東沿海港口群,沿途由云南昆明經瑞麗出境至緬甸,入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從土耳其進入歐洲,最終抵達荷蘭鹿特丹港。
目前,中國對外開放已經迎來向西時代,構建第三亞歐大陸橋是中國大開放格局下的必然選擇,它與中國對外開放及推動亞歐大陸合作意義深遠。未來中國對外開放將是海陸并進,東西互動的新型開放戰略。
三、新亞歐大陸橋的國際大通道地位日益凸顯
西漢時期,張謇開辟了從長安(今西安市)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北方絲綢之路。“絲綢之路”這條古道漫長而久遠,在世界文明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絲綢之路新研究計劃”,把“絲綢之路”稱為“對話之路”,以促進東西方的對話和交流。
《中國的利益中心到底在哪》一文居然認為,“歷史沒有記載任何一個人沿‘絲綢之路’從長安到達羅馬,中國西部不僅從前沒有現在仍然沒有通往西方順暢的貿易通道”。且不說歷史上那么多的亞歐商賈往返于長安羅馬;也不說歷史上那么多的探險家、外交家、文人墨客和旅人留下浩如煙海的絲路屐痕文化史料;還不說發生在西域的狼煙紛起的戰爭夢影中有多少壯士魂歸西土;就說近現代從中國中原到西歐的人士還少嗎?我們真不知道《中國的利益中心到底在哪》一文作者到底是無知還是偏執?分析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固執地維護其“即使有西部的出口,沿海地區的貨物也不可能走陸路”的偏見!
就是兩千多年以后的新亞歐大陸橋,也與張騫開辟的“絲綢之路”在線路上有著驚人的巧合,所以我們又稱“新絲綢之路”。
新亞歐大陸橋自1992年開通運營以來,運量不斷邁上新臺階,區域經濟合作不斷加深。2007年新亞歐大陸橋運輸總量突破1300萬噸,集裝箱運量達27萬標箱,過境集裝箱運輸共完成5.9萬標箱,同比增長19%。
2007年10月9日,連云港——莫斯科國際班列首發儀式在連云港港隆重舉行。當日,中國海運集團與中鐵集裝箱公司聯手從新亞歐大陸橋零公里處,開通連云港——俄羅斯莫斯科的過境集裝箱運輸“五定”班列,使新亞歐大陸橋過境集裝箱直達運輸首次由中亞延伸到歐洲。由此,揭開了新亞歐大陸橋過境運輸新的篇章。
從連云港—莫斯科的五定班列全程運行8301公里,是跨越亞歐大陸的一條真正的國際集裝箱班列。這一品牌班列的開通,對進一步促進我國與歐洲間的貿易合作,對亞歐大陸橋整體運輸業將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為中國對歐洲、中東各國和中亞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開辟了通道;為中國西部地區引進外資、發展經濟提供了便利;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發展港口建設、發展外向型經濟帶來了機遇。
2008年2月19日,來自包括俄羅斯、伊朗、土耳其、中國在內的19國交通部長和高級官員在瑞士日內瓦簽署一個意向書,決定通過230個工程項目,在2014年前改善古絲綢之路等歐亞大陸通道的公路、鐵路、港口、入關等軟硬件條件,使2000年前的絲綢之路重現輝煌。19國交通部長一致同意,今后數年投入430億美元,激活古絲綢之路和其他一些古老的歐亞大陸通道。這對促進沿線地區的交流和經濟發展將起到很大作用。目前,430億美元資金已有一半到位,主要來自各國政府資金和世界銀行等金融機構。我國將投資上百億美元來改善鐵路等交通設施。
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交通運輸部門負責人巴里·凱布爾說,“絲綢之路系統的復活與再生”將為中亞、東歐等國提供機會,同時也能讓沒有出海口的歐亞大陸腹地和貧瘠地區分享全球化帶來的好處。
上海合作組織自2001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新亞歐大陸橋的暢通與合作。《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交通便利化協定》(下簡稱《協定》) 自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各方代表前后經歷了7次談判。有關各方終于在2007年12月在北京完成了《框架協定》的絕大部分文本討論,將爭取在2008年上合組織成員國總理會議上正式簽署。
四、新亞歐大陸橋構建中國戰略縱深
以長遠的戰略意識評估新亞歐大陸橋的獨特優勢,提升新亞歐大陸橋的戰略地位,是我們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盡快實施新亞歐大陸橋沿線開發開放戰略,是我國沿橋各族人民的共同呼聲,是實現東西部共富構想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我國國防總體發展戰略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構建國防安全縱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新亞歐大陸橋構建中國的經濟戰略縱深
1、加大了我國的開放度與開放面
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踐的原則之一。
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對外開放要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新亞歐大陸橋開通運營16年的實踐已經證明,它已經使我國向東的單向開放變為向東、向西的雙向開放。既面向太平洋,又面向大西洋和印度洋,使我國呈現出東西海陸雙線雙向開放的格局,不僅更好地實現了我國同各國與地區的開放貿易,而且也把有巨大資源潛力的我國廣大內陸地區也推向開放的前沿,極大地擴大我國的開放面,提高我國的開放度,有利于我國繼續擴大開放戰略的實現。
2、對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交通是發展區域經濟的動脈,常言道:“無路不富,這就從根本上說明了經濟對交通的依賴關系。新亞歐大陸橋的中國段,是由隴海,蘭新兩大鐵路干線所組成,正好把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區、中部經濟次發達區和西部經濟不發達區直接聯系了起來。由于各區之間具有各自相對的優勢和劣勢,東部在對外開放,科技力量.智力配備、投資環境等方面存在著相對優勢,而在土地擁有量資源和勞動力成本等方面卻處于相對劣勢。西部則呈現出與東部相反的相對劣勢和相對優勢。即隴蘭經濟帶東、中、西部的經濟優勢和劣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極易形成各自優勢的對流輻射。所以首先使區域之間便于加強橫向經濟聯合,進行優勢互補,在彼此合作與交流中,使得不發達地區向次發達地區。次發達地區向發達區、發達地區向更高層次的方向發展,以促進共同繁榮,達到共同發展與富裕的目的;同時,可以把我國比較封閉落后的中西部地區通過新亞歐大陸橋向東推向亞太經濟圈,向西推向歐洲經濟圈,促使其參與世界經濟大循環,變資源優勢和勞力優勢為經擠優勢,向一切先進的國家和地區學習,取人之長為我所有,在與世界各國交往中發展壯大自己。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會推動這一歷史階段的早日到來。
3、促進我國生產布局向更合理的方向發展
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隴海與蘭新鐵路干線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將發生重大變化,它要歷史地擔負起太平洋西岸—大西洋東岸的國際集裝箱運輸任務。它在國內運輸體系中的地位也必將由原來的區域干線變為全國性進出口的陸上總干線。為了適應陸橋發展和充分發揮陸橋快速、便捷、可靠、安全的優勢,勢必要調整全國各大區干線鐵路、公路和水運與大陸橋的銜接問題,以及隴海、蘭新鐵路同京滬 京九、京廣 焦枝 寶成.包蘭 蘭青、石 (臼所)西安) 西延和南疆鐵路等的交匯樞紐——徐洲、商丘、幫州 洛陽、寶雞,蘭州、西安、烏魯術齊等站的改建和擴建問題。
(二)構筑我國安全通暢的能源戰略縱深
對于中國來說,開發新的通道作為太平洋航線的替代線路,可以解決單獨依靠太平洋航線所帶來的安全問題,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國外貿貨物運輸雖然以海運為主,但對我國同多數內陸國家,特別是我國周邊國家的貿易,以及我國西部內陸省份的對外貿易,陸路運輸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新疆自治區進出口貨物總量的95%以上是通過阿拉山口——多斯特克鐵路口岸運輸的。
國際鐵路運輸通道對我國實施能源戰略具有重要意義。1993年起,我國成為原油凈進口國,此后原油進口速度不斷加快。2004年進口突破1.2億噸,2005午達到1.4億噸。噸。
在我國進口的原油中,60%來自中東,20%來自非洲 5國,另有14.4%來自印度尼西業和馬來西業,而來自這些國家的原油都要經過馬六甲悔峽。30年前馬六甲海峽每日通過由輪12.2艘,到2002年每日已經突破137艘,其中6成是前往中國的油輪。經馬六甲海峽進人南中國海的油輪是經過蘇伊士運河的3倍,是經過巴拿馬運河的5倍。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之間,連接安答曼海和南誨,平均深度26米,長1000公里,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三國共管,十分狹窄,易于封鎖。在美國的全球通道戰略中,馬六甲海峽屬于必須控制的16條咽喉航道之一。2004年美國國防部公布的《區域海事安全計劃》,借反恐、打擊跨國犯罪和走私名義,提出與上述三國實現信息與情報共享,進而駐軍馬六甲海峽。隨著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力圖控制中東,同時又插手馬六甲海峽通道,對我國能源安全以致國家經濟命脈產生嚴重威脅。
要擺脫這種局面,辦法之一就是盡快實現能源和戰略物資來源以及運輸通道多元化。開發利用陸路運輸通道,打通我國同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資源大國的陸路通道,進而連接我國與富含油氣的里海地區的陸上通道,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從中亞五國及俄羅斯通過新亞歐大陸橋進口到我國的產品中,絕大部分是能源物資和原材料。
2006年05月26日,沿新亞歐大陸橋線路鋪設的全長962.2公里的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向我國供油。這是我國首次實現以管道方式從境外進口原油。該管道于2004年9月開工,2005年11月竣工,西起哈薩克斯坦的阿塔蘇,東至中國的阿拉山口,設計年輸油能力2000萬噸。中哈雙方共同為中哈石油管道建設提供了7億美元資金。按照協議,管道運營初期年輸油1000萬噸,2010年升至2000萬噸。
新的原油運輸渠道的開辟,是我國陸上與中亞和中東產油區最便捷的陸上通道。在東部石油增產潛力日益枯竭而國內石油需求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打通這一原油進口通道對我國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為我國石油戰略增加了一道重要的安全保障,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石油進口來源,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及財產安全有著深遠意義。
(三)新亞歐大陸橋構建我國國防安全戰略縱深
綜觀我國今天的周遍國際環境,從目前和長遠來看,對我國安全構成現實和潛在威脅的地區幾乎全部分布在東部沿海一帶。
我們不能忘記,臺灣海峽一直以來就沒有風平浪靜過,臺獨分子至今仍然沉浸在臺灣獨立的黃梁美夢中;一些經濟和軍事強國,一直以來始終在利用臺灣問題對我國進行戰略牽制,其目的就是將臺灣問題作為牽制中國的重要戰略籌碼,成為我實現祖國統一的嚴重障礙,也是可能誘發臺灣政局動蕩的重要根源,對我國安全構成的潛在和現實威脅呈上升趨勢。隨著他們對華政策中消極因素明顯增長,經濟、軍事力量進一步增強和政治野心的不斷膨脹,對我國安全構成的潛在和現實威脅呈上升趨勢。
在南海35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中,有200余萬平方公里在中國傳統海疆線以內;南海諸島包括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歷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周邊一些國家卻聲稱“南海是東南亞人的海”,同時也不承認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有的甚至還堅持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
目前,除中國外的南海毗鄰國家均已宣布建立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有的國家還宣布了領海基線,相鄰或相向國家間有的還簽訂了劃界協議。按其單方面宣布的界線和協議,中國傳統海疆線以內的海域大部分被分割侵占。中國海域便出現了島嶼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資源被掠奪的嚴重局面。對此,中國政府從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大局出發,提出了在爭端解決之前“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愿為海上邊境地區的長期穩定與互利合作而努力。從目前情況看,實現以上諸多爭議問題公平合理的解決,尚需進行艱巨的談判。
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安全環境其實就像波濤洶涌的大海一樣,是極不平靜的,“海嘯”隨時有可能發生。如果把2008年春節前后的那場突如起來的大雪,設想成一場現代化戰爭,那我們所遭受的打擊和損失決不是這場大雪給我們所帶來的損失所能比擬的,也不會象這場大雪那么容易被克服。如果是一場現代戰爭,我國經濟所倚重的東部沿海地區所遭受的打擊將是空前巨大的,所遭受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海上運輸大通道必將遭受破壞和封鎖。在這種情況下,新亞歐大陸橋將構成我國中西部地區向東部地區進行各種支援、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進行戰略疏散的理想大通道和戰略縱深。如果再加上擬建中的第三亞歐大陸橋,必將大大提升我國的戰略大縱深。同時,新亞歐大陸橋以及沿著新亞歐大陸橋所構建的公路、管道將一并構成我國對外聯系的暢通渠道和能源輸送安全通道。
在抗日戰爭時期,當我國的東部地區全被日寇占領,通過海上和空中與外界聯系的通道已被切斷的情況下,我國西部與當時的蘇聯接壤地區和我國與緬甸交界的滇緬公路就構成了我國當時對外聯系和外國援助我國的安全通道。
當時,位于新亞歐大陸橋上的甘肅省的省會蘭州是原蘇聯援華戰略物資的理想集散地。從原蘇聯阿拉木圖和外貝加爾飛往中國的飛機,在蘭州加油和檢查,然后飛往各地。蘇聯在蘭州設立了外交代表處、軍事代表處和空軍招待所,還駐扎了蘇聯空軍志愿隊的一個戰斗機中隊。中國空軍也在蘭州開設了基地和訓練中心,設立了第四路司令部,也稱蘭州空軍司令部,統一指揮和協調西北地區的防空作戰。地勤補給系統在蘭州設立了空軍第七總站,又稱蘭州機場總站,下轄蘭州拱星墩機場、東古城機場、西京城機場、中川機場和臨洮機場。此外,還設立了空軍第三工廠,負責修理各式飛機。 1938年冬天,中國空軍總隊從四川的梁山遷到蘭州西京城,負責整訓空軍的各支戰斗機隊,同時換裝和補充飛機。
實際上,只要看一看蘭州在中國版圖上的位置,就會明白這座城市對于抗戰中的中國空軍所具有的戰略意義。甘肅的省會蘭州處在中國大地中線偏北的位置,是今天的新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在當時是抗戰大后方的一部分,距離敵后和正面戰場都不是非常遙遠。
日軍非常明白蘭州對于中國空軍的重要性,在盧溝橋事變后不到四個月就開始空襲蘭州。日軍轟炸蘭州的企圖十分迫切,日機空襲蘭州次數十分密集,飛機架次逐漸增多。為了保衛蘭州,保衛當時中國戰區重要的空軍基地,中國空軍和蘇聯志愿隊發揚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緊密合作,共同作戰,用熱血捍衛中國抗戰時期最終要的空中戰略大后方。
1942年12月,同是抗戰時期,為了保衛中國西南與外界的聯系,保持仰光海口和滇緬公路軍事補給線,打破日寇封鎖我國西南與外界的通道,中國政府派十萬遠征軍,遠征被日軍占領的緬甸,打通滇緬公路,為確保中國西南與外界的聯系,爭取外援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目前,我國構筑第二新亞歐大陸橋的時機和條件已成熟,我國與大湄公河區域各國的合作日益緊密。因此,我們應該抓住目前的有利時機,盡快建立通向印度洋的西南戰略出海通道。這有利于打破“馬六甲困局”和打破美日臺的圍堵,對我國具有重要的經濟、軍事、政治等戰略意義。
記得2006年7月1日新亞歐大陸橋支線之一的青藏鐵路全線通車時,一位老將軍發出了由衷的慨嘆。他說,青藏鐵路不僅對加快青藏兩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族團結,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義。而且,這條鐵路讓我們不會再象1962年的中印之戰,我們成了名義上的勝利者,實際上勝利后又不得不撤退的歷史不會重演。1962年的中印之戰,我國雖然戰勝,但勝利后不得不撤退。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后勤補給跟不上,根本無法和背靠大平原的印度相比。至今,麥克馬洪線西南的九萬平方公里仍然是國人心中無法抹去的痛。
發展是重要的,發展更要講究安全、可持續,沒有安全感的發展,是毫無意義的,新亞歐大陸橋構建我國國防安全戰略意義非同一般。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