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 新高度 新視角
2012-02-24 17:02:49
Landbridge平臺
以1990年5月14日我國鐵路與哈薩克斯坦鐵路接軌為標志,新亞歐大陸橋誕生已經22年了。
以1992年12月1日第一列國際集裝箱專列從連云港開出為標志,新亞歐大路橋正式開展國際運營已經20年了。
現在,新亞歐大陸橋運輸已初具規模,大陸橋建設已成為我國發展戰略的重要構成。
大陸橋網(www.landbridgenet.com)是在大陸橋建設中應運而生的。這些年來,我們見證了大陸橋歷史性的發展,現在我們又面臨著歷史性的發展機遇。進入新時期、躍上新高度、開闊新視野,繼續為大陸橋事業鼓與呼是我們神圣的責任。
在2012年,我們將在以下方面展開新的實踐。
以廣闊的國際視野重新認識大陸橋。新亞歐大陸橋全長1萬余公里,途徑中亞、西亞、中東、東歐等40多個國家到大西洋沿岸。往東輻射日韓等太平洋國家。冷戰結束之后,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區經濟一體化成為一種趨勢,各種一體化組織如雨后春筍,如歐洲共同體、北美自由貿易區、獨聯體聯盟、東南亞國際聯盟、南亞區域合作聯盟、里海經合組織等等。這些組織有大有小,有的緊密有的松散,但正是因為這些組織,奠定了世界政治多極化的格局,維系著世界政治的平衡。新亞歐大陸橋的出現,有可能改變現有經濟格局,形成新的利益集團,因此它一出現,就有許多國際觀察家瞪大了眼睛。而且,這座“橋”架設的地區有這樣兩個特點,更是引起人們的關注。
這是架設在不同文化板塊上的橋。美國學者亨廷頓的名著《文化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認為,冷戰結束之后,世界的沖突發生在文化之間,主要發生在不同文化之間的斷裂帶上。按照這種理論,新亞歐大陸橋跨越世界七大文明中的五個,即日本文明、中華文明、伊斯蘭文明、東正教文明、西方文明。因此這座橋能否彌補文明的斷裂帶而成為友誼的橋,抑或只是加強某幾個文明的聯合而更排斥別的文明,因而打破目前的均勢。這是國際政治觀察家們所關注的。
這也是一座架設在“汽油桶”和“火藥桶”之上的橋。中東是世界能源之都,也被稱之為世界火藥桶。最近幾場現代化戰爭都發生在這里。盡管西方學者說這些戰爭是文明之間的戰爭或者什么別的原因,但是更多的人都認為,這一切都是石油惹的禍。世界上別的大國在這一地區的每一個動作都會撥動超級大國的敏感神經,引起他們的關注。
因此,建設新亞歐大陸橋,經營新亞歐大陸橋,便不是簡單的國際經濟合作了。我們希望通過這座大橋,加強中國和沿途國家的經貿關系,進而加強同這些國家的戰略認同,為發展傳統友誼和鞏固其他方面的合作打好基礎。
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高度觀察大陸橋。以隴海、蘭新鐵路為主干的大陸橋在我國境內全長4100公里,橫穿中國,連接10省區。這條大動脈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西北地區的開發發揮了巨大作用。促進了民族團結、社會進步,鞏固了國防。現在,這條鐵路正在變為國際大通道,正如20年的前鐵道部長在中哈鐵道接軌時所預言的,歐亞大陸橋的建成,我國對外開放既可出海,也可“走西口”,形成“雙向開放”的新格局。這個預言已經變成現實,我國的陸橋過境運輸從無到有,現在已經發展到近百萬噸,即使在經濟危機時期,海運大幅度萎縮,而大陸橋運輸還是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有學者認為,大陸橋的繁榮,將把人類社會帶入繼江河經濟、海岸經濟之后的一個新時代——陸橋經濟時代。目前,我們雖然還不能肯定是不是有個陸橋經濟時代要到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陸橋將會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將會形成共同的陸橋市場,形成陸橋特色的經濟帶,這從江河經濟和海岸經濟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端倪。
無論是江河經濟還是海岸經濟,其基礎都是便利的交通。城市依碼頭而建,城市因港口而興。珠江在入海口孕育了廣州,長江在入海口造就了上海,黃河則因為航運不興,河道不穩,就沒有形成入海口的中心城市。從交通方便的角度看,以鐵路為主的大陸橋要比江河還優越,而且它也是和大海相通。這條大通道現在已經“長藤結瓜”式的串聯著40多座大中城市,這些城市就是陸橋上的“旱碼頭”、“無水港”。可以預見,隨著大陸橋地區貿易水平的提高,基礎設施的完善,通關手續的簡化,大陸橋的物流人流信息流都會放大。區位優勢明顯的連云港、鄭州、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等地都將會發展成具有陸橋特色的國際性大城市。而且,在雙向開放的格局下,西部不再是邊陲,而是開放的前沿,東部和西部互為腹地,共同繁榮,連接他們的大陸橋便成了中國名副其實的“金腰帶”。
從國家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問題,大陸橋的開通更是具有戰略意義。中東的石油、天然氣從中東經大陸橋運到東亞,雖然也是萬水千山、艱難險阻,但是比起大西洋、太平洋上的驚濤駭浪,這條通道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大陸橋也是“生態橋”。大陸橋在我國境內大部分地段是和絲綢之路重疊的。研究絲綢之路的興衰歷史對我們會很有啟發。絲綢之路的衰落雖然有復雜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生態環境的惡化。當流沙吞噬了綠洲,掩埋了村莊和城市,再能吃苦的駝隊,再善奔馳的馬幫也無法穿越這千里風沙、萬里瀚海了。不僅如此,生態環境的容量從根本上決定著經濟的總量,中國歷代的政治經濟中心從西安、洛陽、開封、南京、北京一路東遷,這都是生態環境的變遷所逼迫。就是現在的北京、天津,如若不是依靠現代科技手段保證供水,這兩座城市也會因為水資源的限制而停止發展。
有鑒于此,大陸橋的建設絕不僅僅是修路,只有讓它變成環境友好型的“經濟走廊”,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我們的眼光要盯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和沿途城市的發展,也要盯著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重建。
在這方面,國家已經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從20世紀70年代起,我國就開始了世界上最大的生態工程、被譽之為“綠色長城”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的建設。這個工程覆蓋了大陸橋從河西走廊到新疆的大部分地段,該工程現在還在繼續完善之中。近年來陸續開展的生態工程還有西部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母親河保護等多項工程,這些工程都為我們經營好大陸橋創造了條件。只有陸橋建設者和全社會都來關心生態環境的保護,陸橋這棵大樹才會根深葉茂。
大陸橋也是“文化橋”。絲綢之路繁榮時期,夾雜在商賈之旅中的還有僧侶、傳教士、旅行家等各色文化使者。在我國得到發展的佛教、伊斯蘭教、早期基督教,都是通過大陸橋進來的。而中華文明也是隨著四大發明、瓷器和絲綢從這里走向西亞和歐洲,并因此得了絲綢之路這個美麗的名字。
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曾想經營這座大陸橋,加強與西域各國的交往。河西走廊有個城市叫張掖,意思就是“張國臂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開放。當時,中華帝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受農耕文化的束縛,中國人并沒有從這里走出去拓展疆域,征服異族,僅僅只是派出了一些文化使者。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位唐僧,他只是為我們取回來一部佛經,就留下了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倒是西方列強們,一旦開通海路,便到處攻城掠地,搜羅財富,這不禁使人想到所謂“中國威脅論”的蒼白與無知。
進入現代社會,這座大陸橋的文化功能依然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比建孔子學院還有效。隨著陸橋的繁榮,人員交流的廣泛,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會加強,大中華文化的形成會加快,外來文化的沖擊也會加強。因此,把大陸橋看成是文化橋也是理所當然。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