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中蒙俄國際樞紐當疾行
2022-05-09 13:45:28
Landbridge平臺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沿線多個城市紛紛基于各自地緣、經貿等優勢提出了建設對外開放中心或國際交往中心的規劃。內蒙古作為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節點,聯通俄蒙,區位獨特,在打通中蒙俄經濟走廊中發揮著顯著的戰略支點作用。
源起與意義
國際交往樞紐的概念源于國際交往中心。最早對國際交往中心的關注,是針對于國際大都市的研究,比如紐約、倫敦、東京、巴黎等國際化都市。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推進,學界、業界開始更為關注一些重要節點城市、“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大都市或交往中心的發展。
國際交往樞紐從內涵上具有國際交往中心的一些特點,比如能夠在地區乃至全球舞臺發揮重要作用,是各類有形無形資源的融通和配置中心,是區域乃至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的管理中樞,以及全球交通、信息中心。在外延上,國際交往樞紐是國家與國家交往中具有重要關鍵點的地方,比如在地理區位上具有連接性,在戰略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作為“一帶一路”幾大經濟走廊之一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關鍵,就是對接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互聯互通。從這個意義上講,內蒙古就是中國與俄羅斯、蒙古國國際交往的關鍵連接處,具有國際樞紐作用。
內蒙古擁有對俄蒙開放的最大陸路口岸,交通、物流便捷,人員往來頻繁,文化交往深厚;另外,在地理位置上與首都經濟圈距離較近,可以給予北京國際交往中心一些配合性、輔助性的建設支撐。建設內蒙古國際交往樞紐,主要服務好國家對外開放大局特別是向北開放大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口岸優勢,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實現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目標。
優勢與短板
先看建設國際交往樞紐的有利條件。一是各類節點城市不斷增長,如口岸型節點城市滿洲里和二連浩特等。2019年6月,中蒙兩國正式簽署建設二連浩特-扎門烏德經濟合作區協議,這是中蒙首個經濟合作區。滿洲里作為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2021年出入境中歐班列4235列,比2020年增加650列,增幅達18%。再如資源型節點城市鄂爾多斯市和包頭市等,這類城市資源豐富且具備一定的產業能力。還有交通樞紐節點城市呼和浩特市和烏蘭察布市等,交通便利、與國內大的中心城市距離較近。以烏蘭察布為例,與俄蒙合作建設烏蘭察布-烏蘭巴托-烏蘭烏德“三烏通道”,與天津港、曹妃甸港合作建設內陸港,打通了多式聯運物流大通道,構建起了跨境雙向物流服務體系,是俄蒙產品成本最低的“出海口”。
二是國際會展、論壇蓄勢待發。目前影響力比較大的國際會展、論壇有“中國-蒙古國博覽會”“中國二連浩特中蒙俄經貿合作洽談會”“中蒙俄智庫國際論壇”等。其中,中蒙博覽會是在中國和蒙古國元首和政府的積極支持推動下于2015年創立的,是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聯結中蒙俄經濟合作走廊、推動國際間經貿人文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
三是人文交流日益頻繁。內蒙古多所高等院校與俄羅斯達成了合作辦學意向,包括兩國學生、教師相互交換培養、科研和學術領域的相互交流與合作等事宜。在新聞媒體方面,內蒙古積極配合中蒙俄三國在新聞傳媒層面的共享與合作。醫療衛生方面,近年來蒙俄兩國病患跨境來華就醫的人數逐年增加,醫療衛生領域成為中蒙俄三國合作新的增長點。
再看建設國際交往樞紐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現有口岸輻射能力較弱。目前口岸活動主要集中于滿洲里和二連浩特,其余口岸因交通限制或缺乏建設(無法承接有關口岸業務),與前兩者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但是這兩個口岸輻射能力較弱,不僅自身不能連成片區,無法帶動二者一起發展,其他口岸更是難以享受合作交流帶來的紅利。
二是軟實力品牌建設不足。內蒙古知名品牌企業較少,難以提升內蒙古對外知名度。細察內蒙古的支柱性產業,盡管乳業是區域優勢特色產業,但是呼和浩特作為中國乳都,缺乏身為乳都的軟實力建設,未能充分發揮支柱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且,內蒙古缺乏文化符號構建,文化軟實力不足。
三是友城規模需要進一步拓展。締結友好城市是國際交往中心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根據內蒙古外事辦數據,內蒙古與12個國家建立了51對國際友好城市。對比黑龍江省,截至2020年年末,黑龍江共與30多個國家建立了95對國際友好城市。作為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樞紐的內蒙古,需要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
對策與建議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準確把握國內外發展趨勢,以此為基礎樹立有利于國際交往樞紐建設的大局意識,進一步強化服務理念,強化政府職能作用,集中力量,搶抓國內新一輪發展重大機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發揮政策洼地聚集效應,打造聯通內外、輻射周邊,資源集聚集散、要素融匯融通的全域開放平臺,穩步實現內蒙古國際交往樞紐建設的目標。
二是合理規劃,優化國際交往樞紐建設的空間布局。可以借鑒東京國際交往中心的經驗,打造多中心地區模式,各中心具有明顯的區域職能分工體系,在空間上遙相呼應,形成合力。目前,內蒙古東部地區主要以滿洲里國家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呼倫貝爾中俄蒙合作先導區為建設重點,主要針對俄羅斯進出口貿易及人員往來,西部在積極發展額濟納沿邊開發開放試驗區和甘其毛都、珠恩噶達布等重點口岸,在空間國際交往布局上可以考慮加大中部的空間支撐功能。具體來講,在發展傳統二連浩特口岸對蒙古國貿易及人員往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二連浩特向西、向東的輻射能力,與集寧物流中心建立相應通道,形成中部向東輻射俄羅斯的路徑、向西輻射蒙古國的路徑,東、中、西職能明確,互聯互通,形成整體合力,打造內蒙古向北開放的空間新局面。
三是綜合多元考量,建設“呼和浩特渠道”。可以借鑒廣西“南寧渠道”的經驗,其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和東盟自貿區的政策優勢,充分發揮“南寧渠道”優勢,基本實現“東盟國家通”和“國內省會通”。建設“呼和浩特渠道”,首先在交通上,實現“蒙俄國家通”,建立與蒙古國、俄羅斯交通上的空間聯系,打破過去只依靠陸路口岸或北京中轉的交通方式,密切直接聯系。在會展領域,積極發展大型博覽會,發揮呼和浩特區域優勢,打造呼和浩特的拳頭產品,形成有影響力的區域國際展會,如呼和浩特博覽會。加強與國內省會城市交流與合作,重點連接東北、華北、西北,發展成中國北部的區域中樞。在空間規劃上,以呼和浩特為核心,在中歐班列開通的背景下,進一步拓展向西連接二連浩特、向東連接滿洲里、中部連接集寧的重點城市空間規劃,發揮各自優勢,形成“1+3”的國際交往樞紐節點城市,即以呼和浩特為中心,三個節點城市為支撐的空間布局。
四是提升傳播能力,展示交往形象。靈活運用傳播渠道,擴大影響力。發揮中央媒體在內容生產、輿論引導和集成傳播方面所具有的優勢,深化與主要中央媒體平臺的合作,對跨境合作交流項目開展重點報道,加強國際交往樞紐的官方外宣建設。精準對接傳播受眾,增進親和力。充分調動內蒙古廣大群眾參與內蒙古形象傳播的積極性,在傳播中加入社會文化話語,增強傳播內容親和力,引導全員傳播,提升內蒙古國際交往產品的傳播效能,增強內蒙古的國際影響力。在教育、文化領域加大合作,推動多領域彼此融合進步,提升國家間跨境交往能力,以交流帶動實踐進步,以文化促發展、以教育增了解。
(來源:新浪財經)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