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國家協定已達84個
2021-06-04 10:44:39
Landbridge平臺
6月2日,2021年浦江創新論壇“一帶一路”專題研討會在上海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一帶一路”創新之路:健康、數字、綠色,與會專家聚焦新冠疫情背景下“一帶一路”國家的協同合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球的資金鏈、產業鏈、供應鏈都有不同程度收縮。在此變化下,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黃仁偉表示,所有的機遇取決于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科技投入,“‘科技’和‘一帶一路’的結合,是中國未來一帶一路發展的空間所在,也是中國和世界發展的希望所在。”
黃仁偉提出,一帶一路的公共衛生必須提前進入沿線國家,“發展公共衛生的‘一帶一路’是非常急迫的問題,要把生命科學、醫藥和公共衛生的科技大量應用到‘一帶一路’去。”
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所長Branislav Djordjevic(布蘭尼斯拉夫·喬爾杰維奇)認同數字發展的重要性。他表示,2020年,塞爾維亞通過了全國的《數字化技能發展戰略》,政府將最重要的工作重心放在了數字化轉型上面,使塞爾維亞在應對疫情、疫苗動員、電子政務等方面取得進展。
泰國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Tang Zhimin(湯之敏)從中泰扶貧視角表達了數字化的重要性。他表示,數字化技術如區塊鏈、大數據等等,以及網上交付、電子商務都對其精準扶貧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式。
在雙碳戰略的大背景下,綠色創新發展是當下的發展新方向。
世界銀行駐華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Marcin Piatkowski(馬欽)青睞生態工業園,“中國當下大概只有10%的工業園區是綠色的工業園區。”他希望,參會的主賓國阿聯酋等國家能夠和中國一起推動綠色工業園區的發展,以真正實現零排放。
據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一級巡視員阮湘平介紹,自2017年“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宣布啟動以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已經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核心內容和重要驅動力。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和16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系,簽訂了114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其中,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簽署的《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達到84個,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礎。
(來源:IT時報-新媒體)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