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自貿片區一周年:建設“一帶一路”強支點
2020-08-24 10:49:19
Landbridge平臺
截至今年7月,連云港自貿實驗區新增注冊企業3232家,市場主體達到4402家,較獲批前增加2.8倍。今年上半年,港口吞吐量完成1.26億噸,增長3.5%,其中集裝箱吞吐量238萬標箱。國際班列完成2.5萬標箱,增長42%。合同利用外資5.3億美元、外貿進出口額52.8億元,分別占全市比重的80%和17%。汽車工程機械滾裝出口業務上半年完成4.03萬臺,同比增長67%,預計年內將突破10萬臺,躋身全國港口前三。
8月20日上午,由“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特別支持,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江蘇省商務廳主辦,中國江蘇網、新江蘇客戶端承辦的“江蘇自貿試驗區掛牌一周年媒體行”采訪團來到了江蘇自貿試驗區連云港片區進行采訪。
港城特色:立足區位優勢 大膽探索創新
連云港片區一年來,立足三大定位,積極開展差異化探索,形成55項具有連云港特色的創新實踐案例。首創“保稅+出口集裝箱混拼”“船車直取零等待”等實踐案例,推行中韓陸海聯運甩掛運輸車貨一體通關,實施中亞過境貨物監管新模式,精密設備、小麥等特色貨種實現便利化通關。今年1—7月,港口吞吐量完成1.47億噸,同比增長3.4%,增幅居全國海港前列;連云港國際班列完成3.04萬標箱,同比增長44%。
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片區在建設集聚優質要素的開放門戶方面做了有效探索,以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改革為例,目前企業登記效率,企業開辦流程、便利度居全省前列,開辦耗時已全面壓縮至2個工作日。片區還持續推進信用修復“一網通辦”,提升了信用查詢的便利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片區實行的先行先試一般建設工程施工“免許可”、市場監管領域容錯免罰等多項舉措,使創業氛圍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達到4402家,較獲批前增加了2.8倍。
在建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合作交流平臺方面,片區圍繞 “一帶一路”支點建設主線,搭建合作交流平臺,第六屆中國(連云港)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博覽會、第三屆中國(連云港)國際醫藥技術大會相繼召開,物流、醫藥國際合作交流持續深入。成功舉辦上合組織國際圓桌會議、東盟國家農業經貿洽談會和葡語國家農業合作對接會,拓展合作區域和領域。外國旅游團口岸團體簽證等一系列改革舉措落地實施。搭建陸海聯運數據交換通道,連云港港口成為我國鐵路給予全面數據交換、哈國鐵路允許實時查詢的唯一港口,信息化建設助力中哈物流基地持續上量,1—7月進出集裝箱量增長13%,哈國東門無水港完成過境換裝11.7萬標箱,增長45.7%。
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磊接受媒體行記者采訪
中華藥港:打造世界級醫藥產業高地
中華藥港占地30平方公里,布局生物醫藥、醫療器械、中藥制劑、高端化學制劑等產業,是連云港市委市政府為孵化培育服務醫藥企業發展,專門設立的重大產業平臺。
都說“中國醫藥創新看江蘇,江蘇醫藥創新看連云港”,在人才集聚上,中華藥港擁有醫藥領域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專家18人、高層次人才2000余人;在金融支持上,設立醫藥產業基金8支、規模達100億元,2019年醫藥企業研發投入46億元,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超15%;在創新成果上,去年全區1類新藥申報數量位列全國第三,獲批5個占全國總數的一半。四大藥企全部躋身中國醫藥創新力前5強,恒瑞醫藥位列全球醫藥創新指數排行榜第13位,是唯一上榜中國制藥企業。
全區現有醫藥生產企業32家,醫藥產業產值年均增幅16%以上,2023年將建成“千億產業”。打造了一批行業龍頭,恒瑞醫藥市值破5000億元,是國內醫藥第一股;豪森藥業市值破2000億元,是港股醫藥板塊市值第一股;康緣藥業、正大天晴均為行業領軍企業。培育了一批成長企業,德源藥業、諾泰藥業等企業加快補鏈成長,產業集群迅速壯大。引進了一批優質項目,總投資30億元的奧薩制藥、10億元的盤古基因等18家企業陸續入駐,為中華藥港加快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港航服務:打造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
連云港港位于我國東部沿海中部,江蘇省東北部,黃海海州灣東南岸,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的便捷出海口,是國家規劃的能源和原材料運輸的重要口岸和重要的煤炭裝船港,也是橫貫中國東西的鐵路大動脈---隴海鐵路的東部終點港,被譽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和新絲綢之路東端起點。
今年以來,港口積極應對疫情下國際貿易進出口市場低迷、集裝箱外貿市場嚴峻等不利影響,加大客戶對接爭取力度,擴容加密海、公、鐵、水多式聯運通道,實現港口吞吐量同比有所增長。2020年1-7月份,港口吞吐量完成1.474億噸,同比增長3.38%;集裝箱完成279萬標箱,同比下降0.7%;國際班列完成3.04萬標箱,同比增長44%;出口機械車輛4.68萬臺套、同比增長58.7%。
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新聞中心的負責人表示,今年是江蘇自貿實驗區一周年,未來港口將依托自貿區的框架,推動連云港港口形成更強的輻射帶動力、更多的特色產業鏈、更好的服務軟環境,打造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開放門戶,并將港區的功能進一步調整優化,把一些污染比較大的散貨轉移,同時也在積極申報整車進口資質,打造一個集裝箱智能化的集裝箱中心。
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新聞中心外宣通聯部部長楊開林向媒體行記者介紹港口情況
中哈國際物流基地:對接服務國家戰略 推進陸海雙向開放使命
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基地是中哈兩國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首個實體平臺,是江蘇省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首個國際經貿項目。經中哈兩國元首的4次共同見證,成為中哈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承載了對接服務國家戰略、推進陸海雙向開放的重要使命。
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基地擁有集裝箱堆場22萬平方米,1763個集裝箱位,鐵路專用線3.8公里,日均裝卸能力10.2列,年最大裝卸能力41萬標箱,主營國際多式聯運、拆裝箱托運、倉儲等國際貨物運輸等業務。
在中哈國際物流合作基地,工作人員向媒體行記者展示了中哈物流的“超速度”。工作人員介紹,在中哈未開通連云港到阿拉木圖的直達班車前,兩個站點之間的運行時間一般是12至15天,開通班車后,最快的運行時間只要6.5天,這在跨境運輸行業引起了積極的反響。中哈還有一套中亞點對點的精品班列,如客戶從連云港出發,他的目的地是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這條線最快也只要8天,時效性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表示,下一步片區將繼續深入挖掘特色優勢,積極開展特色化、差異化探索,努力彰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創新性和引領性。圍繞“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建設,推進港航服務、國際班列運輸等領域開展改革實踐,在有色礦混配、國際鐵路運單物權化等方面尋求突破。圍繞“集聚優質要素的開放門戶”建設,推進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落實好相關優惠政策,集聚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交流合作平臺”建設,積極參與標桿和示范項目打造,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提升“一帶一路”強支點建設效應。
(來源: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