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新范式超越舊思維
2018-08-07 10:28:07
Landbridge平臺
與這些人污蔑的“地緣擴張說”截然不同,“一帶一路”是開放合作的產物,而不是地緣政治的工具,更不能用過時的冷戰思維去看待。
上海展覽會上“一帶一路”國家的參展商品 (圖源:東方IC)
自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國際影響日趨擴大。不過,伴隨著相關政策、機制和項目的出臺落地,一些國家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認識愈加狹隘化甚至“冷戰化”,認為它是中國進行地緣政治擴張的工具,更將其視為中國從保守地區大國向擴張主義全球大國轉變的標志。
地緣政治思想與實踐自古以來就存在于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作為一門學科,地緣政治學的理論體系與原理歸納主要開端于19世紀后期的西方,并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冷戰等重大國際政治力量格局變化,逐步成為影響巨大的理論學說。地緣政治學的發展歷程,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強國的鮮明印記,特別是近100多年來,西方的地緣政治觀極大地塑造了這門學科,“心臟地帶”、“海權論”、“邊緣地帶”等地緣政治觀念與術語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戰略家,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戰略思維與政策體系。
一些人把“一帶一路”置于傳統地緣政治的話語體系中,拋出所謂的“一帶一路”“地緣擴張論”。他們認為一方面“一帶一路”是連接大陸、貫通大洋的宏偉藍圖,它的輻射范圍兼容了“心臟地帶”“邊緣地帶”,致力于連接歐亞大陸的經濟板塊整合,加強與非洲、美洲、大洋洲板塊的聯結;另一方面,如此宏大的計劃,必然會擴大中國的地緣政治經濟空間,對國家間地區間的政治、外交等產生影響。但是,與這些人污蔑的“地緣擴張說”截然不同,“一帶一路”是開放合作的產物,而不是地緣政治的工具,更不能用過時的冷戰思維去看待。
第一,“一帶一路”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貫徹體現。“一帶一路”是當今世界最為重要的國際性合作倡議之一,沿線國家覆蓋多達32億人口,約占全球人口43%,對外貿易總額7萬億,約占全球21%。它順應了全球化持續深入的趨勢和各國抱團取暖、共同合作的愿望,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征,更是打造具有實質內涵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方式。中國希望通過建設“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互利共贏,與沿途國家合力建成一條在21世紀具有強大活力的大經濟帶,讓中國夢同和平與發展的世界夢實現對接,從而在更大范圍內促進地區國家間的和平、發展與繁榮。
第二,“一帶一路”構建的是新型國家間關系,而非不平等的權力體系。傳統地緣政治的核心術語是權力擴張、零和博弈、爭奪空間,與之相伴的往往就是強制性、擴張性的政策,形成壓榨性、非平等性的關系,尤其是自19世紀開始就習慣了強勢輸出、不對等交換的西方,在意識形態敵視和慣性思維作用下,看“一帶一路”倡議時總是帶有有色眼鏡。中國資本和企業的“走出去”,中國理念與中國方式影響的擴大,只是表象,地區國家間互利合作的日趨密切、相互尊重、共同發展才是內在。“一帶一路”構建的地緣經濟體系,跨越了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不同地域,具有很強包容性,完全不同于強調核心邊緣差異的權力結構,也不是以狹隘利益觀為主導的聯盟體系,參與國家在主權獨立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價值、利益和命運相互緊密關聯的共同體。
第三,“一帶一路”建設秉承了中國的和平外交立場。中國長期堅持的是和平的對外政策,從早期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當代“計利當計天下利”的義利觀,形成了一套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外交的話語體系、價值體系與政策體系。進入新時代以后,中國依然堅定地站在了世界和平陣營之中。特別是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同各國一道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也是新時代中國外交的目標。6月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中國再次強調要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把促進人類進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對外工作的主線,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打造完善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這些都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價值理念所在。
第四,“一帶一路”聚焦經貿成效,而不是戰略擴張。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著力點主要放在基礎設施建設、貿易互通、投資互利上,始終堅持的是平等互利原則,而不是如一些強國那樣,習慣借助經濟杠桿來干預甚至掌控其他國家的政治走向。打個比方,“一帶一路”倡議所要建立的不是利益輸入的單向車道,而是利益互通的雙向車道,同時還要打造四通八達的立交橋,促進不同國家間的互聯互通,在這其中堅持的是通過經濟主導、政治自愿來實現利益共享、戰略互信。
第五,“一帶一路”沒有改變中國防御性軍事戰略。中國軍力雖然得到了顯著的增強,但在戰略指導方針上,堅持的依然是積極防御戰略思想,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在與其他國家的爭端中,即便中國具有顯著力量優勢,依然堅持對話、談判的方式。6月的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再次弘揚了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在維護日益擴大的海外利益方面,中國也沒有走以武力確保海外利益擴張的老路。以首個海外基地為例,其主要職能是保障性,服務的是維護和平和人道主義價值的遠海護航、救災撤僑等,而不是威脅周邊國家。這些做法與一些國家堅持舊的地緣戰略思維,推行新的炮艦政策,固化擴大軍事同盟等相比,有實質性差異。
作為具有重要分量的世界大國,中國對地區乃至世界的影響必將越來越大,外界對中國的期望、質疑甚至敵視都是不可避免的。正所謂“風物長宜放眼量”,隨著“一帶一路”不斷結出務實的成果,人們將更清楚地看到,中國正在以新的范式來超越傳統地緣擴張理論的桎梏,為實現世界和平、人類繁榮創造新的機遇,做出新時代的貢獻。
(胡欣,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論壇網特約作者)
(來源:海外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