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重振杜伊斯堡 市長稱“我們是德國的中國城市”
2018-08-06 09:55:03
Landbridge平臺
英媒稱,杜伊斯堡是德國傳統的魯爾工業區重鎮,位于萊茵河的魯爾河交匯處,杜伊斯堡港也是歐洲最大的內陸港。上世紀末,杜伊斯堡傳統的鋼鐵工業沒落,大批工人失業。1980年代末克虜伯鋼鐵廠關閉在當地引發大規模工人抗議。現在中國倡導的跨越歐亞的“一帶一路”倡議突出了杜伊斯堡這個內陸港的重要性。在這里,貨運列車直抵萊茵河畔,列車貨物被裝船,或者送進巨大的倉庫(每個庫房有足球場大小),或再由火車或卡車轉運到希臘,西班牙或英國。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3日報道,每周約30列來自中國的列車抵達杜伊斯堡巨大的列車貨物集散地,列車集裝箱滿載來自重慶,武漢和義烏的服裝,玩具和高科技電子產品而來,滿載德國造汽車,蘇格蘭威士忌,法國葡萄酒和米蘭的紡織品而去。
《衛報》在德國的記者奧爾特曼報道說,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把杜伊斯堡當作歐洲物流中樞,杜伊斯堡已經成了世界最大的內陸港。到達那里的列車80%來自中國,那里成了中國貨物抵達歐洲的第一站。這些列車經過古代絲綢之路的北線,經過中國-哈薩克斯坦邊界的霍爾果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抵達歐洲。
報道稱,19世紀德國著名旅行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男爵在1877年的著作使“絲綢之路”這個詞廣為流傳。“絲綢之路”指從古代起連接中國、中亞和歐洲,橫跨歐亞的商路。一個半世紀后,德國傳統工業城市杜伊斯堡又開始積極擁抱新絲綢之路的概念。
杜伊斯堡社民黨市長林克說,“我們是德國的中國城市。”多年來他治下的這個城市一直是個魯爾地區工業面臨長期結構性挑戰的典型:1987年全世界都看到了杜伊斯堡工人抗議的照片,照片顯示成千上萬來自克虜伯鋼鐵廠的示威工人封堵了萊茵河上的一座大橋,抗議關閉工廠 。
據《衛報》報道,2018年,杜伊斯堡的失業率為12%,差不多是德國平均失業率的4倍,但至少沒有了過去那種火爆抗議的圖片。杜伊斯堡市長說,“很多跡象表明這個城市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我們歡迎中國把這里當做進入歐洲的門戶,和歐洲走出去的跳板。”
不過《衛報》記者奧爾特曼說,返回的列車卻成了杜伊斯堡的一個薄弱環節。從中國到歐洲的每兩個滿載的集裝箱中,只有一個滿載返回中國,那里的陸地港對返回的空集裝箱的收費只有滿載集裝箱的五分之一。
奧爾特曼說,西方對中國制造的用品的胃口有增無減,而歐洲運往東方的一個主要產品是奶粉。
貨物港的總裁埃里克·斯塔克說,“從中國重慶到德國杜伊斯堡的鐵路貨運費用幾乎是海上航運的兩倍,但是鐵路運輸只需要12天,而海上航運卻要45天。但是航空貨運的費用至少是鐵路運輸的兩倍,而且平均時間需要5天。如果我們能進一步把貨物交付周期縮短到10天以內,那么就能釋放更多潛力。”
報道說,在過去8年當中,在杜伊斯堡居住的中國公民數量增加了一倍,從當初的568人增加到了一千多人。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現在是吸引來最多中國學生的德國大學,那里現在也有了孔子學院,中國學生大部分在學習工程和經濟學專業。隨著中國人增多,那里也開始有了相對正宗的亞洲快餐店,他們對老一輩外來移民帶來的土耳其燒烤形成了競爭。
在杜伊斯堡港總裁斯塔克看來,自中國的運輸時間仍然太長的原因主要是歐洲鐵路公司的工會阻力,問題同亞洲的合作伙伴無關:列車從波蘭-白俄羅斯邊界上的布雷斯特到杜伊斯堡跨越1300公里的行程所需的平均時間為6天,而從重慶到白俄羅斯1萬公里的行程通常需要的時間卻只有5天半。
(來源:參考消息)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