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駐華大使:“一帶一路”是文明互動之路
2018-06-21 11:24:11
Landbridge平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入到“一帶一路”倡議中來,這里匯聚了世界63%的人口,創造出全球29%的GDP份額。實踐證明,“一帶一路”開創了一條互利共贏之路,更連接了一條文明互動之路。
中國作為“一帶一路”的提出國,同時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火車頭,這一倡議已經成為中國打開國門走向世界的國際名片。 同樣,亞美尼亞也對“一帶一路”倡議表示出極大支持,兩國的交流合作不僅僅是經貿上的投資項目,還涉及能源、安全、人文等多領域的協作往來。“一帶一路”是一個多元化的交流平臺,通過人文對話增進互信,推動不同文明間的理解和包容。
在“一帶一路”共建的五年中,亞美尼亞同中國的雙邊關系取得一定成績。孔子學院在亞美尼亞蓬勃發展,已經涵蓋了當地的各個地區,同北京外國語大學、大連大學等高校合作開設亞美尼亞語系,將中文作為埃里溫語言大學的主要學科。 中國文化在亞美尼亞非常受歡迎,年輕一代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的熱情很高。同時,簡化兩國通關簽證,使得赴亞美尼亞旅游的中國游客數量增長了2.5倍。除此之外兩國知識界交往更為密切。目前兩國“一帶一路”合作項目都已進入實質性的發展階段,伴隨著雙方政治、基礎設施的聯通和貿易、資金融通的便利,人文交流與合作發展變得更為緊密。
“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對絲路精神的深刻認識,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倡議的,絲路精神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特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促進文明互鑒,就是要倡導對話和平。先有文化交流才會有經貿合作,有經貿合作才會有政治互信,因此“一帶一路”的文化交流,不應是一次性的促和,而是要成為常規化的互動,不同民族、宗教的國家通過對話找到各方關切的最大公約數,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在多元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尋找文化認同。
“一帶一路”是互利共贏之路,更是文明互動之路。只要沿線國家能夠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經貿合作的成果就能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帶來真正的實惠,人類文明交匯共榮的歷史也會開啟新的篇章。
(作者系亞美尼亞駐華大使。本文根據其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承辦的“‘一帶一路’高端人文對話論壇”上的發言整理。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馮瑤整理。)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