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成都:從開放末梢到開放前沿
2018-06-11 10:16:35
Landbridge平臺
在我國當前正在構建的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下,“一帶一路”建設打破了“沿海—內陸”開放模式,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全面開放新格局,成都等西部城市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從內陸腹地一舉躍升為開放前沿。
作為距離歐洲最近的國家中心城市,成都在國家開放全局中的節點地位和樞紐功能得以強化。作為古代南絲綢之路起點和當代“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成都正在打造承東啟西、聯通歐亞的西部國際門戶樞紐。
“即便是一個不沿海、不沿邊的內陸城市,成都依然發展成為中國的一個重要口岸城市,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說起成都的對外開放環境,泰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代理館長、副總領事帕薇婉表示。
此前,帕薇婉作為駐蓉領事機構代表,參加了6月2日成都舉行的對外開放大會。受邀出席此次大會的,包括外國駐蓉、渝、昆領事機構代表、世界500強企業代表、外國商協會代表、外國創業企業代表等,使得這場對外開放大會“大咖”云集。
根據成都的設想,在進一步對外開放中,擬實施跨國公司“精準引進”“總部提升”“增資激勵”三大計劃,同時加快自貿區建設,爭取設立內陸自由貿易港。為了營造良好的國際營商環境,成都還將在簽證、教育、醫療、人才等諸多方面加大開放力度。由此,推動成都建設成為西部國際門戶樞紐,“一帶一路”開放高地。
“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一帶一路’倡議五周年,我國的對外開放將進入新的階段。”中國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陳耀教授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中國承諾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因此各地在對外開放政策、舉措等方面有諸多創新和突破,“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成都在空港、陸港、信息港三個方面可以發力。”陳耀說成都的開放步子可以邁得更快一些,程度可以更高一些。
打造國際營商環境
“據我所知,成都是第一個開這種會議的城市,這點讓我印象很深刻。我覺得成都很有想法,成都未來很有希望。”說起成都的對外開放環境,美國駐成都總領事林杰偉表示,很高興看到成都對外來投資公司的態度,特別是對外來人才的支持。
林杰偉來成都快一年了,在他看來,成都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高校云集、生活環境舒適愜意。不僅如此,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成都也做得不錯,“美國的公司在成都落戶后,一些國外的專家會跟著過來,為公司的發展提供幫助。得益于成都對外來人才的政策支持,讓這些專家到成都來后,有一個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
實際上,在成都的對外開放新圖景鐘,設定了多個目標,包括爭取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簽;5年內建設45個國際化社區;實現到全球門戶機場“天天有航班”;爭取國家級互聯網交換中心落戶;對標世界先進城市建設“三城三都”等等。從產業發展到醫療、教育、居住、出行服務,全面為擴大開放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大會上,成都提出擬實施跨國公司“精準引進”“總部提升”“增資激勵”三大計劃,其中明確全力支持制造業項目轉型升級為地區總部,對區域性研發、物流、銷售、財務中心等功能性總部給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并為總部大樓、總部基地、總部經濟產業園建設提供個性化的政策支持,提升“成都總部”品牌影響力和含金量。
尤其是成都提出,要主動對照世界銀行國際營商環境評估標準體系進行自我檢視,建立完全符合國際規范和靈活高效的開放管理體制,努力打造中西部國際營商環境標桿城市,使“投資西部、首選成都”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
“根據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目前落戶我市世界500強企業總數達281家,主要來自歐美、日韓等22個國家(地區),主要落戶在我市中心城區和國家級開發區。”成都市投促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得益于國際營商環境的優化,成都已成為外商投資青睞地。
“開放是城市發展的胸懷。成都的開放,有別于沿海城市,是內陸開放。開放是成都的重大發展戰略,能夠為城市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動力支撐,通過開放來實現城市升級發展,融入跨境、跨區域的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是我們的實施路徑,最終目的是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成都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姚毅認為,進一步擴大開放,成都必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樞紐節點和服務中心,與世界分享開放的紅利。
從開放末梢到開放前沿
統計數據顯示,成都市依托高新綜保區等開放平臺,推動外貿進出口快速發展,2017年成都的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3941億元,同比增長45.4%,這個增速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
此外,成都國際班列累計開行2100列,開行量位居全國第一;成都的國際地區航線數量已經刷新至106條;2017年度出入境旅客人數突破500萬人次,在中西部地區位居首位;成都與全球22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關系,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城市達到88個;已有17個國家獲批在成都建立領事機構,成為僅次于上海、廣州的領館第三城……
“‘一帶一路’倡議讓成都從開放的末梢變為開放前沿。”海關總署研究室研究二處處長蔡俊偉建議,成都繼續發揮好先行者的優勢,加大力度推進中西南向通道的建設,打通對內連接中國西南西北,對外連接東南亞、中亞,并且通過中歐班列連接到歐洲南北的大動脈,實現“一帶一路”的有機銜接。
就此,陳耀認為,這正是作為內陸城市的成都所具有的優勢和稟賦。“從地方開放形勢分析,目前最高程度就是海南的自由貿易港。”陳耀認為,成都要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就需要搭建開放程度更高的平臺。他認為,成都借助雙流和天府兩大國際機場,以及中歐班列、幾條西南出海道等,“從而通過空港、陸港以及信息港,改變成都作為內陸城市的局限,這也是西安、重慶以及中部省份在對外開放方面應該突破的”。
在“信息港”建設方面,包括成都在內的多個城市均在進行跨境電商的先行先試,積極搶占這片新藍海。成都對外開放大會明確提出,建設跨境供應鏈交易平臺和全球生物醫藥供應鏈服務中心,構建滿足全球采購、全球配送的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支持引進國內外知名、市場占有率高的跨境電商平臺、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第三方服務商等企業在蓉設立區域運營中心和物流分撥中心,形成外貿新增長點。由此,成都將加速打造跨境電商的西部中心。
此外,陳耀建議,成都應該積極爭取設立內陸自由貿易港,從而實現領跑中西部。就此,成都提出在自貿區建設方面,將主動與上海、廣東等國內自貿區和新加坡、迪拜等自貿港對標,高位增強國際投資貿易平臺功能,爭取設立內陸自由貿易港。成都還將推動在市州打造自貿試驗區拓展區,快速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經驗和政策,推動自貿試驗共建共享。
人才開放高地
在陳耀看來,當前城市的對外開放,已經從之前的引資,轉變為引才引智,“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已經從資本轉變為人才”。
在此次大會上,成都提出將聚焦人力資源高效協同,精準描繪全球高層次人才分布圖、本地人才結構需求分布圖和人才流動動態示意圖,探索建立人力資源Uber平臺和高端人才“雙聘制”,打造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面向全球開展柔性引才。
實際上,為了吸引人才,成都連續兩年以市委、市政府“一號文件”出臺人才新政后,去年7月又出臺了“成都人才新政12條”,提出了改革人才落戶制度、實施人才安居工程、推行“蓉城人才綠卡”制度等系列措施。
“成都在人才開放方面的政策最為理性。”陳耀說,比如青年驛站、面向全球人才的“黃金眼”等,都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
“成都的國際航線越來越多,大大擴增了城市朋友圈。”以色列駐成都副總領事崔梧蕤介紹,今年8月開通的成都到以色列特拉維夫的直航,將為雙邊合作帶來更多文化、人才、知識和技能上通暢交流的基礎。“成都將為引進、吸引人才提供范本。”
“我會把從會上得到的消息反饋給對成都感興趣的美國公司。”林杰偉表示,在教育方面,成都與美國也合作密切,“每年都會有1000多個美國學生去四川大學交流學習,這是很好的。希望吸引更多美國學生來成都,也希望有更多成都的學生去美國學習、交流。”
(來源:中國經營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