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支招民企如何融入“一帶一路”
2017-03-13 10:01:52
Landbridge平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帶動我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實現優勢互補。
對于廣大民營企業來說,如何借力“一帶一路”,主動參與國際競爭?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董文標說,中民投作為60家大型民營企業共同組建的大型投資集團,使命就是推動中國優勢產業“走出去”。“我們到印尼去,跟當地達成了共識,要建一個大型的產業園,然后把中國的優勢產業吸引到這個產業園去。中民投的作用就是和當地政府進行溝通,同時在國際上幫助中國企業融資。”董文標說,我們的目標是用最短的時間把產業園打造出來,推動中國制造、中國標準進一步走向世界,并助力當地經濟發展。
三胞集團從事養老行業十幾年,去年收購以色列一家公司,學習了先進管理模式,集團養老產業進一步獲得發展,今年預計能為1000萬老年人提供服務。全國政協委員、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說,民營企業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戰略,既能輸出中國的優秀產品,也能讓中國企業學到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
“我們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說白了就是一句話,生產好東西。”袁亞非說,“我們要積極‘走出去’學習。”
全國政協委員、宗申產業集團董事長左宗申認為,民營企業應當緊跟國家政策,主動對接“一帶一路”。他說,“一帶一路”沿線幾十個國家多是發展中國家,蘊藏著大量雙贏的好機遇。
宗申產業集團走出國門已有20多年歷史,在非洲、中東、中亞、東南亞建有工廠。結合自身企業“走出去”的經驗和教訓,左宗申建議,民營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需要國家提供更多幫助。他說:“民營企業‘走出去’,特別希望得到中國金融機構的幫助。”左宗申說,希望國有四大銀行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更好地為企業“走出去”服務。
“中國民企‘走出去’,要把中國的優勢產業和優勢品牌推出去。”董文標認為,一個國家在海外發展,實際是軟實力的集中體現。
董文標還建議,民營企業對接“一帶一路”應借鑒我國產業園的發展經驗,大力推動海外產業園區的建設。他認為,推動海外產業園建設有利于與當地達成發展共識、實現共贏,也有利于中國企業享受集體優惠,降低中國企業的成本,同時還有利于減少貿易壁壘。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