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一帶一路”:悠久的中俄味蕾交流
2017-02-04 11:09:00
Landbridge平臺
最高設計時速400公里的莫斯科至喀山高鐵項目未來兩年將進入建設階段,這條鐵路或將成為北京至莫斯科高鐵的第一部分。不過,早在高鐵項目啟動之前,中俄味蕾交流已盡顯悠久與綿長。
說起喀山附近的俄少數民族韃靼人和巴什基爾人,90后俄羅斯姑娘嘉琳娜首先想到美味的曼特和恰克恰克。
曼特是大餡蒸餃,長約5厘米,重達1兩。晶瑩剔透的面皮包裹著牛羊肉、洋蔥、土豆、孜然、黑胡椒和姜黃等餡料,裝盤之際再撒上些許香菜和小茴香,曼特就上桌了。
“并非所有人都會做曼特,都能把它做得好吃,”嘉琳娜說。曼特經過調餡、包蒸等工序,羊肉的膻味和洋蔥的辣味完美中和,咬破面皮,餡料入嘴攪動后便四散開來,鮮美的湯汁在舌尖涌動,讓品嘗者體會到韃靼人豪爽而又不失細膩的性格。
嘉琳娜說,曼特在俄羅斯是主菜,一般要到餐館享用,三個曼特搭配沙拉和湯就是一頓簡餐。
在俄羅斯,曼特通常被認為是韃靼人的民族菜。在莫斯科有多家分店的著名連鎖餐廳“柴洪納一號”的服務員拉菲克·賽富林告訴記者,僅他所在的店,一天就能賣出上百個曼特,一盤三個曼特售價410盧布(約合6.8美元),很多俄羅斯人和外國游客都愿意到此點上一盤嘗鮮。
俄羅斯飲食專家施特拉·馬爾科娃認為,曼特原產于中國,很可能是中國“饅頭”“饅首”的音譯,饅頭據說最早由中國的諸葛亮發明。
相傳諸葛亮為了尋找祭祀中代替首級的物品,命令士兵將牛羊肉剁成肉醬,拌成肉餡,在外面包上面粉,做成人頭模樣,于是這一替代品被稱作“蠻首”,又逐漸被寫作“饅首”“饅頭”,后來通過突厥人傳播到中亞地區。
吃完曼特,按照韃靼人的傳統要請賓客喝茶。這時金黃色、大圓面包狀的佐茶甜品恰克恰克便端了出來。
對中國人而言,恰克恰克就是沙琪瑪。韃靼人恰克恰克的做法和沙琪瑪一樣,除了沙琪瑪的主要原料雞蛋以外,恰克恰克還必須加蜂蜜。俄羅斯巴什基爾和韃靼斯坦地區的蜂蜜遠近聞名,恰克恰克也因此十分香甜酥糯。
伴隨高鐵不斷延伸,中俄的美食文化交流也將逐漸拓展加深。俄羅斯西伯利亞一元硬幣大小的肉球小水餃、貝加爾湖附近的灌湯包子、俄羅斯傳統的大列巴和奶油冰淇淋都可能會走入中國人的生活。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