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一帶一路” 湘企足跡遍布87個國家和地區
2016-12-28 10:16:55
Landbridge平臺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拓展開放發展新空間。深入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積極參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基礎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優勢產能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實現此次省黨代會提出的目標,路徑何在?我省一批先行者已經在全球8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投資合作,“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他們克服了語言障礙、文化隔閡、信息不對稱等眾多難題,探索了多條“出海”之路,拓寬了湖南開放發展的空間。
搶抓機遇,走向世界
尼日利亞的雨季很長,從3月到10月,幾乎每隔一兩天都會下雨,水稻在高溫多雨的氣候里生長得很旺盛。
11月,尼日利亞北部卡諾州,湖南袁氏種業4公頃雜交水稻雨季試種田里,23個品種的水稻收獲稻谷1072袋,除水去雜后折合畝產500公斤,超過原定的400公斤/畝目標。
“目前,我們正與當地協調旱季試種事宜。”袁氏種業董事長助理萬覺鳴說,如果兩季試種均取得滿意成果,將與尼日利亞李氏集團繼續合作,計劃擴種水稻4000公頃,從而帶動我省農產品、農機設備及相關技術“抱團出海”,開拓尼日利亞及非洲市場。
像雜交水稻一樣,越來越多的湘企開始在海外扎根、生長,并且喜獲豐收。省商務廳廳長徐湘平說,搭乘“一帶一路”的快車,湘企“走出去”面臨巨大的機遇。當前,全球產業結構加速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發展中國家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為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提供了重要機遇。湖南工程機械、軌道交通、基礎建設、住宅產業等優勢非常突出,這正是新興市場所需要的,兩者有很強的契合點。
近年來,我省鋼鐵、水泥、造紙、電力建設等行業已具備較好的基礎和優勢,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企業集群。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凸顯,資源和環境制約日益趨緊,必須加快過剩產能和成熟技術裝備對外轉移。
鑫光國際選擇在剛果共和國投資水泥廠,總投資達6000多萬美元,日產高質量水泥近1000噸。“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歷程有相似之處,現在的非洲很多國家就如同我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大家辦建材’的時代,為我們走出去提供了歷史性機遇。”湖南鑫光國際負責人說。
搶抓機遇,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等一大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湘企,加速了海外擴張步伐。據省商務廳統計,截至今年11月,湘企在全球設立的公司和機構達1331家,累計投資額超過90億美元,足跡遍布全球87個國家和地區。
出海路徑,各有風景
在“走出去”的路途中,“海外湘軍”不斷壯大成長,根據各自的特色,探索了海外工程承包、海外并購、海外綠地投資、援外出海和抱團出海五種“出海”路徑。每一條路上,都有不同的風景。
海外工程承包,水電八局、中建五局、湖南建工等開疆拓土,在國際市場打響名聲。2013年,湖南建工集團拿下我省首個EPC+F(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加融資)海外工程項目,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不斷增強,我省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由此進入發展新階段。
海外并購,三一重工、中聯重科、中車株機等實現了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早在2001年,中聯重科就首開行業先例,并購英國保路捷,這是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首次并購國外知名企業的成功案例。近年來,中聯重科又先后實施了一系列的海外并購行為,一步步堅定地走向市場、走向世界,不斷爬坡全球價值鏈高端。
海外綠地投資,湘企通過設立貿易公司和建境外加工廠,開拓國際市場,帶動產品出口,積累經驗、培養人才。爾康制藥通過一系列布局,整合海內外資源,找到兩大系列產品進軍國際市場的突破口,實現了從產到銷全產業鏈“走出去”。
援外合作,促成企業更好地“走出去”。通過援外培訓牽線搭橋,隆平高科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雜交水稻種子年出口量也以30%至50%的速度遞增,并探索出“農業+商務”的新型援外技術合作模式。
抱團出海,優勢互補。眾多中小企業在老撾、泰國、越南、緬甸等東盟國家抱團投資興業,邵商抱團成果尤其明顯。在老撾,60%的手機生意、50%以上的服裝和箱包市場份額都是邵東人的天下。去年,邵陽市對外合同投資額達3.16億美元,占全省11.36%,僅次于長沙和湘潭。
此外,老撾湖南橡膠產業園、泰國湖南工業園、越南湖南商貿物流園等9大境外園區,極大地推動了湖南企業抱團走出去,為湖南制造和湖南服務走出去拓寬了渠道。
風險仍存,腳步踏穩
西諺有云:“鮮花叢中總會有陷阱。”越來越多的湘企“走出去”,如何在早期階段走得更穩、更好,先行者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海外投資屬‘客場作戰’,湖南企業‘走出去’,走向的是廣闊天地,也是未知之地,風險無處不在。”湖南建工集團董事長葉新平建議,中小型工程承包企業與有豐富經驗的大型企業聯合出海、“借船出海”,實現風險規避。
“走出去”除了勇氣,還需要“知己知彼”。鑫光國際在投資初期,多次派專家和高管到剛果共和國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當地的地質地貌、氣候交通、生活配套、宗教文化等情況,全面獲取土地、政策、規劃、環保等信息,多方面評估后,才形成了投資水泥廠的可行性報告。
海外并購,文化融合是關鍵。中聯重科在收購意大利CIFA時,一開始就選擇熟悉了解中國國情與意大利文化的曼達林基金作為共同投資人,有效緩解文化和理念的沖突。收購完成后,通過建立“廠中廠”等方式,便于彼此更好地理解與吸收對方先進的文化和理念。
“‘走出去’的關鍵是人才,涉外農業人才更是匱乏。”隆平高科副總裁周丹說,一個海外工程項目的實施,需要一系列相關人才。企業人才儲備的厚度,決定了企業在國際市場的高度。
對中小企業而言,抱團出海無疑是最佳選擇。湖南企業利用各自優勢形成產業聯盟,共同開拓海外市場,既能很好抵御海外經營風險,也能系統填補海外市場空白。湖南商學院教授柳思維認為,中小企業的能力和資源相對有限,在跨國經營過程中,可以聚焦于特定的產品或者產品組合,形成獨特的核心競爭能力。
在與世界的對話中,湘企不斷探索新的經驗,在磨礪中前行,在前行中成長,助推湖南加速開放崛起。
■對話
對接“一帶一路”,推動湘企出海
——對話省政府參事、湖南商學院教授柳思維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深入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積極參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基礎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優勢產能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如何推動更多湘企“走出去”,深入對接“一帶一路”?帶著這個問題,記者對話省政府參事、湖南商學院教授柳思維。
“湘企出海”現狀如何?
柳思維:目前,在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現代農業、礦產資源開發、路橋房建、能源開發、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形成了“海外湘軍”品牌,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較強的影響力和良好的口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速推進工業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農業合作的意愿和需求十分迫切,我省優勢產業與之十分契合,這對我省深入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湘企出海”如何“出”得精準?
柳思維:推進“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應突出重點國家和地區,構筑全球戰略布局。
東南亞、非洲是我省傳統戰略合作伙伴,我省工程承包企業和裝備制造企業,應搶抓這些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加速工業化進程的良好機遇做大做強,推動優勢產業走出去。
西亞、中亞、中東歐、拉美是新興市場,湘企應積極在城市輕軌、鐵路建設等領域開展項目投資和工程承包,尤其要注意引領我省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抱團投資拉美,以礦產開發、住宅工業和農業作為重點領域。
發掘與歐美發達國家技術合作機遇,拓寬國際市場,增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當前“湘企出海”有哪些重點產業?
柳思維:積極推動“湘企出海”,要重點支持裝備制造、軌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走出去”。
一是路橋房建及能源開發,打造我省路橋房建及能源開發領域海外工程項目完整產業鏈。
二是裝備制造。依托中車株機、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時代電氣、時代新材等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裝配、維修基地和研發中心,整合全球優勢資源。
三是鋼鐵有色。加快境外資源勘探開發加工,建立我省境外資源基地,實現省內優勢產能輸出合作。
四是新興產業。同國際上的新興產業巨頭開展技術合作,提高研發、設計、制造水平與國際競爭力。
五是農業合作。提高農業技術國際合作水平和基礎戰略資源全球配置能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