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生:應對經濟低迷的策略是走好“一帶一路”
2016-11-23 10:36:36
Landbridge平臺
“2015-2016年度中國最受尊敬企業評選”頒獎典禮于11月22日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舉行,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出席并發言。
其表示在“一帶一路”是中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中國到世界的必經之路。中國應對全球經濟低迷的一個策略就是走好“一帶一路”,“帶一路”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另外,他也指出,發達國家企業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復蘇,供給側改革在發達國家能夠初見成效。
以下為發言實錄:
張燕生:非常感謝主次論壇的邀請,也非常的感謝我們中國最受尊敬的企業、企業家的代表。而且剛才聽到我們許局長精彩的演講,把財稅對我們企業來講如何能夠真正做到減稅,而且能夠保障我們老百姓(603883)的社保,我個人覺得剛才我們許局長把這個問題講透了。
下面我想談一下我們時代,企業家時代,我們最受尊敬的中國企業,我們可能會面臨著一些什么樣的機遇和挑戰。
第一個問題我想還是談一下環境,也就是我們大家知道當前我們所處的世界經濟的環境是非常錯綜復雜的。關于環境我這個地方就講了有幾組數據:
一組數據也就是從2009年到2015年,全球人均GDP的增長率只有1.1%,它是1990年以來最低的。
第二組數據也就是講今年的全球經濟的增長率,IMF預測可能是3.1%,3.1的增長率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說3.1是低于1990年以來全球平均年度的增長率。
第三組數據我這地方就講全球的貿易,我們講的是商品貿易量的增長,我們不講價格,不講價值,我們講數量。WTO預測今年全球商品貿易的增長率是1.7%,也就是說已經連續五年低于全球GDP的增長率。
我們值得重視的問題也就是說全球商品貿易增長率只有1.7%,但是發達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的增長率達到了2%以上,高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這組數據告訴我們全球經濟復蘇八年,全球經濟面臨著長期停滯的風險。而全球的商品貿易的增長比全球的GDP的增長速度還慢,而其中發達國家商品進出口的增長速度高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我能不能做一個推測,也就是過去八年發達國家的企業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形勢下,它們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復蘇,走向增長,也就是說供給側改革在發達國家能夠初見成效。
還有一組數據也就是全球的綠地投資,今年只有0.9%,也就是我們知道全球的投資的增長綠地投資、新建投資是能夠給全球創造有效需求的投資。可是這個投資還不到1%。但是全球綠地投資在發達國家他是正增長,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它是負增長。
還有一組數據就是我們今天講新工業革命,我們今天講互聯網+,但是學者們提出來也就是新工業革命并沒有改變全球勞動生產率減速的趨勢。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這些數據,我們看到以后,我們會有什么印象?我們會得到一個關鍵的主題詞:
第一個也就是全球低速增長。
第二個貿易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熄火了。
第三個全球過去八年供給側改革在發達國家初見成效。
第四個新工業革命并沒有改變全球勞動生產率減速的趨勢。
因此對于我們中國企業來講就會面臨著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在全球化面臨退潮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么辦?
因此在這張PPT右邊我就提出了我們中國企業應該走好“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對中國企業來講它有什么意義?“一帶一路”是全球跨國公司競爭最薄弱的地方。在這個地方是我們中國企業適應新常態,也就是說在“一帶一路”是我們完成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中國到世界的必經之路。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應對全球經濟低迷,我們第一個策略就是走好“一帶一路”。第二個策略,我們中國企業要進入美、日、歐,因為我們知道在發達市場有我們最需要的人才,有我們最需要的技術,有我們最需要的品牌。也就是說同發達市場企業的合作,全方位國際合作是我們中國企業轉型升級一個非常重要的一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可以看到全球低迷對中國企業是一個轉型的契機。
第二個變化是我們的環境變化,新科技革命帶來的問題。我們會問自己一個問題,90年以來的IT革命和目前興起的互聯網革命,它們對中國的影響會有什么不同?我們可以看到90年以來的IT革命它帶來的變化是全球綜合物流革命和全球供應鏈管理。也就是說一個產品它可以把不同的工序,不同的環節分布到全球完成。他最后的生產基地會設立在什么地方,我們知道在那個時代所有的要素都可以流動,只有農民工不能有流動。因此我們會看到IT革命時代哪有農民工,資本就會在哪里安家。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次的新科技革命,機器人(300024)正在替代農民工,人工智能正在替代過去我們低成本的競爭優勢。
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國際資本他們在全球尋找有效需求,哪有有效需求,他們就會在哪兒安家?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上一次的科技革命,中國是引進來最大的贏家。而未來35年,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企業和國際資本一道正在嘗試走出去。也就是說在全球去滿足碎片化需求,分散化需求,個性化需求和本地化需求。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可以看到新科技革命正在給中國企業帶來的新的變化就是中國企業開始推動自己的全球化運作的能力。
第三個變化對中國企業來講,也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全球的產業的態勢就是過剩,我們共同經歷了03到08年的全球泡沫,我們共同的經歷了09年到12年我們通俗的講危機的應對,我們共同經歷了13年以來全球經濟的低迷,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過去高速增長的行業向重化、重裝、房地產現在都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出現怎么辦?一個我們會面臨著更多的貿易摩擦,另外一方面我們尋求在全球范圍內推動國際產業合作。另外一個方面在全球產能過剩的條件下,我們尋求加快供給側改革。也就是說我們如何能夠把全球產能過剩變成我們好企業轉型升級的機遇,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可以看到對中國企業來講全球產能過剩是我們進行發展策略變局的契機。
第四個方面我們可以看見在轉型過程中,我們也開始尋求全方位的國際合作。我參加美國GE年會,美國GE人告訴我,他們是世界最好的制造企業之一。但是在這場危機,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過程中他們也走過一段彎路。因此在這場危機過后,GE人把它的金融部門有相當一部分賣掉了,重新把制造企業買回來。同時把他們的制造的部門分成兩類,一類也就是短周期的部門,他們進行了股權的轉讓。而一些長周期的部門,他們進行了全球的工業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改造。那么其中他們的家電部門就轉讓給了中國的海爾。GE人告訴我,他說我為什么要選擇中國的海爾?因為中國的海爾作為一個中國的大企業,在當前全球變局的形勢下,他進行了商業模式和營銷模式顛覆性的改變。因此GE人說我不但要把自己的家電部門賣給中國海爾,而且我還愿意跟海爾建立全球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可以看見中國企業和世界企業之間的合作正在迅速的開展。從這個角度來講,對我們的企業家來講也就是說未來的五年國家的主線是供給側改革,明年將是供給側改革的攻堅戰。
因此供給側改革對我們企業來講就是如何能夠改變我們過去靠山寨、靠模仿、靠抄襲能夠轉變到靠創新。我們過去是在低端,我們怎么能夠轉向中高端,我們過去靠的是汗水驅動,我們怎么能夠轉變到創新驅動。也就是說我們在我們的供給結構方面我們要推動技術創新,我們要推動體制轉換,我們要推動結構升級。這個過程對我們的企業是非常痛苦,但是我們可以看見在中國的今天,在世界的今天,我們比的都是供給側改革我們所進行的努力和我們取得的成果。
時間關系,我就說最后一個結束語。對中國企業來講,如何把握未來商機?
十八大以來講的三句話:
第一句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剛才我們許善達局長所講的如何能夠給企業減稅負,如何能夠叫企業輕裝上陣。對于我們企業來講是供給側改革非常重要的支持。
第二句話就是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支點。中國是一個大國,也就是說未來得發展要靠中國十三億人的需求,十三億的消費來支撐我們未來得發展。我們擴大內需,不但會擴大我們自身的消費,而且將會擴大進口的需求,也能夠為世界的發展作出新貢獻。從這個角度來講也就是中國的供給側改革,中國的創新驅動最大的誘導力就是新需求結構的變化和新的消費升級的浪潮。也就是中國老百姓有錢了,中國老百姓開始買高品質的商品和高水平的服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說有什么樣的消費就會有什么樣的生產。有什么樣的老百姓,就會有什么樣的企業。老百姓要求精益求精的商品和服務,企業就有了最大的動力推動創新。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