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加快口岸發展 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2016-11-10 09:45:45
Landbridge平臺
內蒙古自治區位于中國北部邊疆,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邊境線總長4261公里,分布著18個對外開放口岸。借助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內蒙古不斷加快口岸發展,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打造中國向北開放的窗口。近日,中蒙媒體“口岸行”記者行程幾千公里,赴滿洲里、阿爾山、珠恩嘎達布其、二連浩特等口岸城市采訪,看到各口岸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在全面提升通關能力、加強跨區域合作、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取得很大提升。
具有百年歷史的滿洲里口岸地處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區,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也是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及亞歐物流的重要支點。經過多年的發展,滿洲里口岸在口岸規模、口岸功能、換運能力和通關水平上均居沿邊口岸之首。記者在滿洲里采訪時,恰逢滿洲里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務院聯合驗收組驗收。滿洲里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副書記戰新悅表示,作為內蒙古首家綜合保稅區,該保稅區的封關運營必將推動內蒙古的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我們將滿洲里綜合保稅區著力打造為一個國際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現代物流中心,高端產品的發展中心,國際金融結算中心,國際商品的分撥配送中心。封關運營后必將助力滿洲里的外貿經濟,以及內蒙古外貿經濟的轉型升級。對滿洲里當地經濟的騰飛是一個不可限量的發展平臺。”
滿洲里口岸依托地緣和通道優勢,積極實施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現已開通23條跨境班列路線,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對外貿易搭建了平臺。近年來,滿洲里中俄互市貿易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互貿旅游免稅區的運行為中俄兩國邊境地區增進合作,發展友誼起到示范作用。互市貿易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偉峰介紹說,市民和游客在這里購買價值8000元以內的商品可以享受免稅待遇,免稅區的開設不僅借鑒了其他互市貿易市場的經驗,也具有本土特色和創新:“交易大廳內49位商戶的經營人都是俄羅斯邊民,滿洲里當地為他們頒發了工商營業執照。營業執照上有兩個人名,一個是俄羅斯人,一個是中國人,中國人是他們找的代理商。另一方面要求在這里不能用現金結算必須是銀行卡。海關提出來邊民貿易的資金流向要返回到俄羅斯,要監管,不能留到國內,因為老板是俄羅斯人,做到了真邊民、真交易、真商品。”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